质量分等论文-孙丽娟,方俭

质量分等论文-孙丽娟,方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量分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线性回归模型

质量分等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娟,方俭[1](2019)在《宁夏耕地质量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耕地质量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保护耕地,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利用等指数—标准粮食产量线性回归模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原、山地丘陵及山地丘陵与平原耕地3种类型为例,研究耕地利用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得到不同耕地类型区自治区级耕地占补平衡利用等别折算系数,以期为土地管理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2期)

孙琛琛[2](2019)在《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总结报告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机械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零部件失效问题,这些均属由表面因素引起的,甚至还会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文对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考核试验方法及分级要求、单一外观质量标准的制定、实际验证过程、具体验证结论四方面,论述了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总结报告制定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瞿玉莹,杨扬,徐锋[3](2019)在《基于AR-MED的阔叶材原木声信号特征参数提取及原木质量分等》一文中研究指出阔叶材原木的内部缺陷检测和质量分等是提高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然而因缺陷声信号的非平稳性和缺陷类型特征的重迭现象,有效的质量评估声参数非常有限。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AR)和最小熵反褶积(MED)相结合的特征声参数提取与分等方法。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应用AR线性滤波器滤除声信号的周期平稳成分,对包含缺陷信息的残差信号进行MED增强,并将计算所得的峭度值作为表征声信号的特征参数,由峭度值对样本原木进行质量分等,并与传统的速度分等进行比较。数值仿真与阔叶材原木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着提高缺陷信号的峭度值并对原木质量进行有效地分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4期)

杨永侠,郭雅萍,张函,张丽红,桑婧[4](2019)在《基于阻隔因素的耕地质量分等因素插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中的分等因素属性值估算受到大、中型山体阻隔影响,造成分等单元各分等因素属性赋值结果的失准。以青海省平安区为研究区,研究基于阻隔因素的分等因素属性值估算方法,并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样条函数插值方法进行了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插值方法对3个分等因素空间分布趋势的模拟基本一致;由于插值原数据的特征与插值原理的不同,导致基于阻隔因素的插值方法对不同的土壤性质表现不一致。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土层厚度最适宜的插值方法是基于阻隔因素的样条函数插值,而在土壤pH值插值中,基于阻隔因素的反距离权重插值精度最高;研究区内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土层厚度的插值精度比不考虑阻隔因素的样条函数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提高了11. 23%、10. 98%、7. 54%、9. 20%和15. 08%、11. 74%、17. 41%、9. 40%;采用基于阻隔因素的样条函数插值方法对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土层厚度进行插值,二者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 927和0. 901。(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俊颖,吴克宁,宋文[5](2019)在《基于作物营养当量修正产量比系数法的农用地质量分等》一文中研究指出产量比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的基础参数,由于不同地区产量比系数确定的基础不同,分等结果无法达到全国可比。为提高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全国可比性,该文依据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在不同作物间可比这一特点,选取20种营养素指标和9种标准耕作制度规定作物,构建营养当量修正法,通过计算不同作物"营养当量"来修正产量比系数,并选取北方以小麦为基准作物的河北省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和南方以水稻为基准作物的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对比通过营养当量修正法和最高产量比法计算产量比系数所得出的农用地自然等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曲周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自然等指数区间由2 060~2 896上升为2 516~3 580,等别序列由11~15等上升为13~18等;丁蜀镇自然等指数由区间由2 460~2 918下降为2 013~2 393,等别序列由13~15等下降为11~12等,2个研究区间的农用地自然等别差异扩大。该文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完善农用地质量分等体系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徐杰[6](2019)在《耕地质量分等参数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以下简称《规程》)为农用地质量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规程规定了农用地质量构成要素、指标体系、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二级区及特定区域内农用地质量等级划分。然而,受基础资料精度和技术条件限制,多个省份存在着分等参数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方式、农田水利设施、土壤条件等耕地质量要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分等参数的适用性提出考验。本文对湖北省耕地质量分等相关国家级参数验证研究,能够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等级与评价监测工作,有利于湖北省今后开展耕地质量分等相关工作的衔接。首先,对标准耕作制度进行分区,接着围绕着标准耕作制度、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最大单产等参数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收集了实际分等参数以及各专家提出的分等参数调整意见,结合相关数据和统计资料,从湖北省角度分析《规程》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标准耕作制度、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的合理性。最后对湖北省的耕地的分等参数结果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经过笔者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耕作制度分区;在对湖北省各县(市、区)收集到的资料,对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表进行汇总与分析后发现,在分等工作的实际进行中,各县(市、区)并未对各自湖北省一级区与二级区的划分提出异议,未提出变更需求,经过调查研究现行的一级区和二级区比较符合湖北省现状,因此建议湖北省一级区与二级区的范围不作调整。(2)标准耕作制度;“一年叁熟、一年二熟”的县(市、区)的标准耕作制度建议不做调整。根据分等参数调查结果,熟制上以一年二熟为主,沿江平原叁熟制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虽然有“一年叁熟、一年二熟”的县(市、区),“油菜-早稻-晚稻”实际种植面积很少,甚至有的县(市、区)已经没有早稻、晚稻,但是考虑到标准耕作制度应反映耕地生产潜力,建议保留“油菜-早稻-晚稻”。(3)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湖北省的生产潜力指数需要重新调查。需统计各县(市、区)按照地形提交了种植作物播种日期和收获日期数据,以及湖北省地面气象站1981-2010年30年整编资料,将为以后调整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提供基础资料,建议及时补充《规程》中缺失地区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测算值,另外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测算应适当考虑地形因素以及极端气候对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的影响也不可忽视。(4)二级区基本参数;本文收集到的湖北省各个县(市、区)《**县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基础参数调查表》,对二级区基本参数的资料结合湖北省统计年鉴(2017年)对调查结果进行了修正,由此得到了二级区基础参数的变化情况,由于篇幅有限,具体修正见后文。(5)分等因素;.湖北省原有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体系基本符合实际,可以继续沿用原有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体系。本文针对湖北省耕地质量分等参数尝试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和汇总,研究其在《规程》中具体说明以及各县市区实际采用的分等参数,再尝试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耕地质量分等参数研究领域的不足,对湖北省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邹妮,胡倩倩,海洋宏,焦云腾,程文仕[7](2019)在《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3年庆阳市华池县乔川乡的黄蒿掌村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原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2级新的土地质量修正,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后,其耕地质量等别提升0.25~1.00个等别;地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等是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为显着的因素。可以看出,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能有效的对土地整治前后的耕地质量变化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一种较好的检测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影响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孔辉[8](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在农用地质量分等评价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用地质量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并划分等别,传统的分等评价多是依靠专家打分这种主观性强的方法,而本文采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独特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并行分布处理的优势,能够更智能、更主观的解决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的复杂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8年18期)

董秀茹,姜欣怡,卢巍巍[9](2018)在《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营口市鲅鱼圈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及改造方向是耕地提质改造及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基础,因此,合理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从分析耕地质量提升限制因素的角度出发,以改善耕地质量限制因素、补耕地质量"短板",从而达到提升耕地质量为理论依据,构建了耕地质量提升理论潜力测算方法;并依据耕地质量主导限制因素类型,将待提升质量耕地划分为水条件提升型、土壤条件提升型及地形地貌条件提升型,依据各种耕地质量提升类型的特点,考虑耕地所处区域水文条件、土壤资源条件、地质地貌条件、农民的耕作习惯及经济可行性等因素,提出耕地等别现实提升潜力的测算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鲅鱼圈区理论上可提升0.5等和1等的耕地面积分别62.17 hm~2和5.56 hm~2,对应的现实潜力分别为51.20 hm~2和3.83 hm~2。(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牛建中,薄江宏,张文琴[10](2018)在《基于新形势下的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形势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力推"多规合一"和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开展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等多项新规大政的实施,全国耕地质量统一管理势在必行。以山西省历年来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完成情况为基础,简述山西省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的现状和作用,以落实新形势下的耕地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为目标,对比多部门耕地质量相关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分析总结国土部门现行分等指标体系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为统一开展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工作、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体系提出政策学术建议。(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质量分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机械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零部件失效问题,这些均属由表面因素引起的,甚至还会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文对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考核试验方法及分级要求、单一外观质量标准的制定、实际验证过程、具体验证结论四方面,论述了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总结报告制定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量分等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丽娟,方俭.宁夏耕地质量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9

[2].孙琛琛.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总结报告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3].瞿玉莹,杨扬,徐锋.基于AR-MED的阔叶材原木声信号特征参数提取及原木质量分等[J].振动与冲击.2019

[4].杨永侠,郭雅萍,张函,张丽红,桑婧.基于阻隔因素的耕地质量分等因素插值方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9

[5].李俊颖,吴克宁,宋文.基于作物营养当量修正产量比系数法的农用地质量分等[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徐杰.耕地质量分等参数调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7].邹妮,胡倩倩,海洋宏,焦云腾,程文仕.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9

[8].孔辉.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在农用地质量分等评价中的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8

[9].董秀茹,姜欣怡,卢巍巍.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研究——以营口市鲅鱼圈区为例[J].土壤通报.2018

[10].牛建中,薄江宏,张文琴.基于新形势下的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

标签:;  ;  ;  ;  

质量分等论文-孙丽娟,方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