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因素实验法论文_邢齐轩,王海蛟,朱光,张勤河,张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因素实验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素,电弧,磁选,脉冲,电压,褐铁矿,液压。

单因素实验法论文文献综述

邢齐轩,王海蛟,朱光,张勤河,张建华[1](2017)在《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短电弧铣削加工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电弧加工技术是应对高硬度、高强度以及高耐磨性材料的高效加工提出的一种加工方法,属于电加工范畴。作为一种新型加工技术,其加工工艺的研究尚不完善,关于各个工艺参数在短电弧高速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效果的规律尚不清楚。本文通过结合短电弧加工的加工机理,基于本实验室搭建的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数控机床及复合电源,运用单因素实验对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中的复合脉冲电压和冲液压力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件材料去除率(MRR)随复合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工具电极损耗率(TWR)和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随复合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Rz)受复合脉冲电压的影响很小。而工件材料去除率(MRR)、工具电极损耗率(TWR)、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Rz)四个工艺参数都随着冲液压力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1-17)

邢齐轩,王海蛟,朱光,张勤河,张建华[2](2017)在《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短电弧铣削加工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短电弧加工技术是应对高硬度、高强度以及高耐磨性材料的高效加工提出的一种加工方法,属于电加工范畴。短电弧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使工件表面与工具电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然后通过电能转化产生的高温高热迅速熔化气化工件表层材料,使工件表面熔化材料在带有一定压力液体(目前采用的是水)和气体混合工作介质的作用下剥离工件。短电弧加工能提高生产率和材料去除率,且具有较低的相对电极损耗,不会污染环境,对加工环境的要求较低。作为一种新型加工技术,短电弧加工的工艺研究尚不完善,关于各个工艺参数在短电弧高速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效果的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在短电弧加工过程中引入了课题组研制的脉冲复合电源,目的在于通过增大开路电压来增大短电弧放电的间隙,进而改善放电间隙状态(脉冲复合电源输出的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的调节范围均为20-2000μs,并能实现0-1000V的脉冲电压输出)。并采取了单因素实验的方法,采用不锈钢作为工件材料,系统的研究了复合脉冲电压和冲液压力对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结果(工件材料去除率、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工件材料去除率随复合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随复合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受复合脉冲电压的影响很小。而工件材料去除率、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四个工艺参数都随着冲液压力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进而表明复合脉冲电压的升高可以使工件材料去除率提高,工具电极的损耗速度降低,加工能力增强,且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因此,在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过程中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选用较高的复合脉冲电压。而冲液压力增大,会减小材料去除率,但同时也会降低工具电极的损耗并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因此,当需要较高的加工效率时,应选择较小的冲液压力,但加工件的表面质量会变差;当需要较好的表面质量时,应选择较大的冲液压力,但加工效率会降低,并且在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时,必须对工件施加不低于0.1MPa的冲液压力,不仅能避免堆积蚀除物,还能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使工件能进行正常的加工。(本文来源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期刊2017-11-17)

韩华,李保卫,李解,王建英,王介良[3](2016)在《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稀土尾矿浮选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白云鄂博稀土尾矿矿物组成复杂、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浮选工艺从尾矿中提取高品位稀土精矿。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重点考察了药剂制度(p H值、抑制剂用量、捕收剂用量)及物理因素(磨矿粒度、矿浆浓度、浮选机调浆转速和浮选转速、充气量)对浮选指标的综合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稀土尾矿浮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8.1,抑制剂用量1000 g/t,捕收剂用量1000 g/t,磨矿粒度为-74μm占88.53%,矿浆浓度30%,调浆转速2500 r/min,浮选转速2000 r/min,充气量0.2 m3/h;此条件下经一次粗选可获得稀土品位30.85%、回收率为72.13%的稀土粗精矿。基于此优化条件,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实验流程,最终可获得稀土品位为51.07%、回收率为62.99%的稀土精矿。(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6年01期)

李保卫,韩磊,李解,王介良,祖刚[4](2015)在《褐铁矿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单因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褐铁矿铁品位难提高的问题,采用"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将褐铁矿还原成磁铁矿,弱磁选后获得高品位磁铁精矿。采用SEM和XRD检测方法,研究了褐铁矿微波焙烧过程中的矿相演变规律,同时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重点考察了保温时间、焙烧温度、配碳量以及磁选电流和磨矿细度对焙烧矿磁选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褐铁矿逐渐还原为磁铁矿,加热到570~650℃时,生成大量磁铁矿,750℃下焙烧矿烧结严重,并产生大量弱磁性的硅酸亚铁,不利于后续磁选。单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褐铁矿微波还原焙烧-磁选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温时间7.5 min,焙烧温度650℃,配碳量1.40%,磁选电流0.6 A,磨矿细度-0.044 mm。最终获得的铁精矿品位、回收率及产率分别为61.33%、75.11%和40.17%,达到了炼铁生产入炉要求。(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姜瑞,聂二民,张春元,曾尽娣,谈济州[5](2015)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两种软磁合金镀铬的最佳工艺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主要通过镀铬法提高软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目的: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铁铬钼软磁合金和铁镍软磁合金表面镀铬的最佳工艺条件,提高其抗腐蚀能力。方法:铸造20 mm×20 mm×2 mm的方片状铁铬钼合金和铁镍合金各12片,表面经磨光、抛光、活化剂活化后进行镀铬,采用单因素实验法,选因素为电镀类型(分为6价铬和3价铬)、电流密度(15,20,25,35,40,45 A/dm2)和电镀时间(30,40,60 min),考查指标为镀层硬度和厚度,硬度和厚度值越大镀层的耐腐蚀性越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镀层形貌。结果与结论:两种软磁合金表面的6价铬镀层硬度和厚度均大于3价铬镀层,且6价铬镀层相对更均匀,说明电镀6价铬可以明显提高铁镍软磁合金和铁铬钼软磁合金的耐腐蚀性。当基材为铁铬钼软磁合金时,电镀6价铬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45 A/dm2,电镀时间为60 min;电镀3价铬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0 A/dm2,电镀时间为30 min。当基材为铁镍软磁合金时,电镀6价铬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35 A/dm2,电镀时间为60 min;电镀3价铬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20 A/dm2,电镀时间为40 min。(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3期)

郭文松,张宏,陈晓川,廖结安[6](2015)在《棉花介电常数单因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含水率是收购和加工环节的一个重要参数,电容法是检测棉花含水率的有效手段。为了给棉花含水率的在线检测仪器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得到了不同的测试频率、测量电压、容积密度、含水率对机采籽棉、手摘籽棉、皮棉的介电常数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显着性。分析表明:所有试验因素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均高度显着,并得到了在特定条件下含水率与介电常数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可为开发在线的高精度籽棉含水率检测仪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王小青,赵红玲,高杨,王良友,尹志峰[7](2014)在《棕榈酰五肽-3裂解条件的单因素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棕榈酰五肽-3(Matrixyl,氨基酸序列为Pal-Lys-ThrThr-Lys-Ser,缩写为PAL-KTTKS)是棕榈酰寡肽系列抗皱多肽小分子的一种,其抗皱作用的机制为模拟信号肽KTTKS(来源于前胶原蛋白α1链的水解产物),通过促进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生成,增加皮肤厚度及减少细纹[1]。棕榈酰五肽-3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化妆品原料,但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应用[1]。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杨猛[8](2014)在《即食型豆腐脑生产工艺单因素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即食型豆腐脑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别对复合凝固剂用量、黄原胶用量、凝固温度、凝固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感官评分为参考指标,优化产品凝固条件。即食型豆腐脑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使用0.25%GDL(葡萄糖酸-δ-内脂)和0.10%CaCl2(氯化钙)组成的复合凝固剂,黄原胶添加量为0.08%,凝固温度为80℃,凝固时间为25 min。(本文来源于《江苏调味副食品》期刊2014年03期)

孙源,肖生苓,冯亮,梁珺钰,田曜瑜[9](2014)在《单因素实验设计在缓冲包装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确定配方中各组分用量,在已确定木质剩余物缓冲包装材料原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单独考察不同组分用量、配比等对材料表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纤维含量在32~36 g,淀粉/PVA复配胶黏剂的比例在1∶1和3∶1之间,发泡剂在3~7 g,丙叁醇含量在10~20 ml及滑石粉为5 g时材料的表面质量得到显着改善,分层、发泡程度及弹性均较适宜,得出木质剩余物缓冲包装材料的最佳原料配方范围为:木纤维32 g、34 g和36 g,淀粉/PVA比例1∶1、2∶1和3∶1,发泡剂3 g、5 g和7 g,丙叁醇10 ml、15 ml和20 ml,滑石粉5 g,为制备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与环境协调性的木质剩余物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王艳明,杜守颖,王亚静,张德芹,孙士真[10](2014)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及单因素实验优化冲和凝胶处方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冲和凝胶的处方。[方法]以黏度、芍药苷与蛇床子素稳定性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处方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进一步优化冲和凝胶的处方。[结果]筛选实验表明,卡波姆、载药量、甘油、pH值为制剂黏度主要影响因素;pH值、亚硫酸氢钠为芍药苷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各因素优化,最终制剂处方为1.5%卡波姆981、12%甘油、0.175%亚硫酸氢钠、叁乙醇胺调节pH值4.5~6.0,载药量20%~30%。[结论]经验证,优化的处方考察各项指标符合制剂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单因素实验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短电弧加工技术是应对高硬度、高强度以及高耐磨性材料的高效加工提出的一种加工方法,属于电加工范畴。短电弧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使工件表面与工具电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然后通过电能转化产生的高温高热迅速熔化气化工件表层材料,使工件表面熔化材料在带有一定压力液体(目前采用的是水)和气体混合工作介质的作用下剥离工件。短电弧加工能提高生产率和材料去除率,且具有较低的相对电极损耗,不会污染环境,对加工环境的要求较低。作为一种新型加工技术,短电弧加工的工艺研究尚不完善,关于各个工艺参数在短电弧高速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效果的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在短电弧加工过程中引入了课题组研制的脉冲复合电源,目的在于通过增大开路电压来增大短电弧放电的间隙,进而改善放电间隙状态(脉冲复合电源输出的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的调节范围均为20-2000μs,并能实现0-1000V的脉冲电压输出)。并采取了单因素实验的方法,采用不锈钢作为工件材料,系统的研究了复合脉冲电压和冲液压力对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结果(工件材料去除率、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工件材料去除率随复合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随复合脉冲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受复合脉冲电压的影响很小。而工件材料去除率、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四个工艺参数都随着冲液压力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进而表明复合脉冲电压的升高可以使工件材料去除率提高,工具电极的损耗速度降低,加工能力增强,且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因此,在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过程中应在合理的范围内选用较高的复合脉冲电压。而冲液压力增大,会减小材料去除率,但同时也会降低工具电极的损耗并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因此,当需要较高的加工效率时,应选择较小的冲液压力,但加工件的表面质量会变差;当需要较好的表面质量时,应选择较大的冲液压力,但加工效率会降低,并且在短电弧高速铣削加工时,必须对工件施加不低于0.1MPa的冲液压力,不仅能避免堆积蚀除物,还能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使工件能进行正常的加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因素实验法论文参考文献

[1].邢齐轩,王海蛟,朱光,张勤河,张建华.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短电弧铣削加工工艺的研究[C].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7

[2].邢齐轩,王海蛟,朱光,张勤河,张建华.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短电弧铣削加工工艺的研究[C].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2017

[3].韩华,李保卫,李解,王建英,王介良.基于单因素实验的稀土尾矿浮选工艺优化[J].稀土.2016

[4].李保卫,韩磊,李解,王介良,祖刚.褐铁矿微波还原焙烧-磁选单因素实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5

[5].姜瑞,聂二民,张春元,曾尽娣,谈济州.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两种软磁合金镀铬的最佳工艺条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6].郭文松,张宏,陈晓川,廖结安.棉花介电常数单因素实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

[7].王小青,赵红玲,高杨,王良友,尹志峰.棕榈酰五肽-3裂解条件的单因素实验[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

[8].杨猛.即食型豆腐脑生产工艺单因素实验[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4

[9].孙源,肖生苓,冯亮,梁珺钰,田曜瑜.单因素实验设计在缓冲包装材料制备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14

[10].王艳明,杜守颖,王亚静,张德芹,孙士真.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及单因素实验优化冲和凝胶处方组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单因素实验法焊缝横截面4-1测力系统简图采用单因素实实验装置表3 试验方案3料液比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Fig3Th...不同空速对甲苯降解的影响不同间隙下材料加工表面效果的对比图

标签:;  ;  ;  ;  ;  ;  ;  

单因素实验法论文_邢齐轩,王海蛟,朱光,张勤河,张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