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论文-刘智明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刘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球蛋白,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刘智明[1](2019)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运用乙肝疫苗和球蛋白控制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登记的乙肝检测阳性孕妇114例,按照阻断感染方法差异分组为A组、B组、C组每组38例。A组采用乙肝疫苗,B组采用免疫球蛋白,C组采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分析叁组宫内感染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均不存在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显着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乙肝疫苗与球蛋白联合控制治疗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李坤,汤霞[2](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验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2.86%,96.15%,94.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为90.48%,92.31%,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验方法对HBc Ab、HBs 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e Ab、HBe Ag、HBs A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前者阳性检出效果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张嫚嫚,纪龙,郭永高,杨燕,马美雪[3](2019)在《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HBV-ACLF患者60例作为A组,慢性乙肝患者60例作为B组,同时间段内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名作为C组,探讨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结果叁组研究对象血清miR-12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表达水平为(34.77±10.08)高于B组(16.95±4.55)(P<0.05),B组的表达水平高于C组(8.26±3.02)(P<0.05);血清miR-122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患者的血清miR-122表达水平,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是HBV-ACLF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miR-122对HBV-ACLF诊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2.04(2-ΔCT),约登指数为92.50%。结论 HBV-ACLF的患者血清中miR-122表达水平增高,这种增高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同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之间也具有相关性,miR-122对HBV-ACLF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马婷,黄海,郝沛[4](2019)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CC)患者A-to-I RNA编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脏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腺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adenine to inosine,A-to-I)RNA编辑活性的影响。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收集28套成对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为HBV阴性正常组织(HBV-N)组、HBV阴性癌组织(HBV-T)组、HBV阳性正常组织(HBV+N)组和HBV阳性癌组织(HBV+T)组。用SPRINT软件进行位点鉴定后,从催化酶表达水平、位点编辑水平和位点所在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通路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均发现HBV感染时腺苷酸脱氨酶1 (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 1,ADAR1)表达水平更高。癌组织中HBV阳性样本的A-to-I RNA编辑水平上升,正常组织中则无此现象。两类组织中HBV阳性样本编辑基因显着富集在细胞增殖、基因调控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HBV感染上调ADAR1的表达,从而改变宿主编辑事件活性,这对HCC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爱月,许天文,傅德强,戴炀斌,林建光[5](2019)在《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肝功能损害和HBV再激活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79例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收集没有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HBV再激活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肝功能损害及HBV再激活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中发生各级肝功能损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比20.3%,P<0.05),在观察组中有21.5%的患者出现HBV再激活,而出现HBV再激活的患者肝功能损害率明显高于未出现HBV激活的患者(76.5%比32.3%,P=0.002)。此外,使用含蒽环类化疗药物较未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51.9%比22.2%,P=0.016),而化疗前HBsAg滴度高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54.8%比27%,P=0.022),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率较未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19%比50%,P=0.019),其HBV再激活率也明显降低(4.8%比27.6%,P=0.032)。结论合并HBV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率升高与HBV再激活密切相关,化疗前HBsAg滴度高及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可加重肝功能损害,化疗期间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是一种降低继发性肝功能损害和HBV再激活的有效办法。(本文来源于《口岸卫生控制》期刊2019年05期)

许剑锋[6](2019)在《2012-2018年江苏省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感染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检测是血液检测中的重要项目,其中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基本定义为HBsAg阴性,但核酸检测反应性的标本无反应性的标本。本研究通过检测江苏省血液中心从2012-2018年的检测58932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确认隐匿性乙肝317份。感染率0.05379%。由此结果展开对OBI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流行率的分析和讨论,分析每年隐匿性乙肝感染者数量的变化情况,探讨引起隐匿性感染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0期)

朱光竹[7](2019)在《强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强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门诊进行检查的病患进行筛选,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患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常规健康教育。观察指标主要有: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肝炎应激量表(PSSH)评分,治疗依从性,并统计分析两组指标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统计指标结果发现,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前指标结果均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PSSH评分结果均下降,差异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我院门诊进行检查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强化教育后,病患的负面心理、情绪显着改善,治疗的依从性也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金刚[8](2019)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观察组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比较两组的血清标志物阳性检出情况和检测成本。结果观察组的HBsAg、HBeAg及HBeAb阳性检出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成本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HBsAg、HBeAg及HBeAb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8期)

连桂秀,毛华,卢敏,靳丹丹[9](2019)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检测及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不同人群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为临床检测和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诊治的慢性HBV感染患者116例。按HBV感染后临床表现分为:慢性HBV携带组22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9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5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体检者29例。采集受检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HBsAg、HBeAg、抗HBs和抗HCV等,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IFN-γ、IL-4及IL-12等细胞因子,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浓缩血清中的HBV。碱变形法提取血DNA,采用PCR热扩增HBV DNA。提取人全血DNA,采用PCR热扩增TNF-α-857和TNF-α-863并进行酶切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HBV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的ALB(g/L)分别为:38.78±9.56、23.8±8.2、23.6±6.4和47.43±9.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U/L)浓度分别为:98.5±32.8、187.7±37.1、102.6±41.9和32.1±1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μmol/L)分别为:68.72±32.51、72.2±47.86、73.6±42.9和15.39±5.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pg/ml)分别为:108.71±31.52、96.89±26.29、92.74±28.47和28.43±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pg/ml)分别为:33.96±7.38、58.31±10.12、43.29±9.53和17.45±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pg/ml)分别为:48.65±11.57、73.51±20.82、56.31±42.9和22.71±5.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857基因多态性检测HBV携带组CC纯合型15例,TT纯合型1例,CT杂合型6例;慢性乙型肝炎组CC纯合型26例,TT纯合型3例,CT杂合型10例;肝硬化组CC纯合型36例,TT纯合型4例,CT杂合型15例;对照组CC纯合型15例,TT纯合型3例,CT杂合型11例。TNF-α-863基因多态性检测,HBV携带组CC纯合型14例,AA纯合型2例,CA杂合型6例;慢性乙型肝炎组CC纯合型24例,AA纯合型3例,CA杂合型12例;肝硬化组CC纯合型31例,AA纯合型3例,CA杂合型21例;对照组CC纯合型20例,AA纯合型1例,CA杂合型7例。结论血清ALB、ALT、TBIL、IL-4、IL-12和IFN-γ浓度检测能够反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组织中TNF-α基因的多态性对疾病发展和预测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晓静,张芹梅[10](2019)在《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加强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交叉感染。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血液透析的91名患者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免疫四项"或"乙肝五项"监测,与首次透析时检测结果比对。结果 91名患者累计透析18700台次,无1例乙肝病毒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预防乙肝等血源性疾病的交叉感染,从而有效避免血透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6期)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验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以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2.86%,96.15%,94.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为90.48%,92.31%,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验方法对HBc Ab、HBs Ab的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e Ab、HBe Ag、HBs A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但前者阳性检出效果优于后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智明.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对策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李坤,汤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张嫚嫚,纪龙,郭永高,杨燕,马美雪.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4].马婷,黄海,郝沛.乙肝病毒(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CC)患者A-to-IRNA编辑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

[5].赵爱月,许天文,傅德强,戴炀斌,林建光.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19

[6].许剑锋.2012-2018年江苏省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OBI)感染情况分析[J].名医.2019

[7].朱光竹.强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8].金刚.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9].连桂秀,毛华,卢敏,靳丹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检测及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10].徐晓静,张芹梅.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标签:;  ;  ;  

乙肝病毒感染论文-刘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