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论文-余连渭,夏前征,王英

花鱼骨论文-余连渭,夏前征,王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鱼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鱼骨,夏花,培育,试验

花鱼骨论文文献综述

余连渭,夏前征,王英[1](2015)在《花鱼骨水花鱼苗培育夏花鱼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利用废弃的16个成鳗池对花鱼骨夏花进行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共投放水花80万尾,历经30d的培育,收获花鱼骨夏花41.2万尾,鱼苗平均体长3-5 cm,苗种培育平均成活率51.5%,最高成活率90.0%。(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白艳勤,罗佳,牛俊涛,陈求稳,朱海峰[2](2013)在《不同密度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北盘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为研究对象,在矩形水槽中设置由气压为14.7 kPa,孔距为1.0 cm、2.5 cm、4.0 cm,孔径为1.0 mm、1.5 mm、2.0 mm所组成的9组气泡幕密度,采用单因子试验法研究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分别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果。结果表明,9种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均有一定的阻拦效果,其中花鱼骨在密度Ⅲ(孔距1.0 cm、孔径2.0 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6.00±2.65)%。白甲鱼在密度Ⅱ(孔距1.0 cm、孔径1.5 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5.33±3.06)%。本研究可以为物理屏障拦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李倩,练青平,胡廷尖,刘士力,王雨辰[3](2013)在《花鱼骨与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花鱼骨和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花鱼骨♀×唇鱼骨♂F1和唇鱼骨♀×花鱼骨♂F1)共4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遗传分化系数(Fst)、Nei氏遗传距离(DS)。结果表明:在4个群体中,反交F1的平均Ne最大(3.453 7),花鱼骨的平均Ne最小(3.049 7);花鱼骨和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4个群体的平均PIC分别为0.599 4、0.602 6、0.628 0、0.637 4;反交F1的平均Ho最高(0.411 1),花鱼骨的平均Ho最低(0.208 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正交F1和母本花鱼骨先聚为一支,再和父本唇鱼骨聚为一支,最后同反交F1聚在一起。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结果显示:正交F1与母本花鱼骨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与反交F1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反交F1同父本花鱼骨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同母本唇鱼骨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杂交子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双方,可以推断杂交子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且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高于父母本,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庹云,刘小高,郭冬生,李丽娜,徐智亮[4](2013)在《袁河花(鱼骨)驯化及人工繁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鄱阳湖水系袁河的花(鱼骨)资源,2010-2011年,对采自袁河的野生花(鱼骨)进行了驯养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其为高耗氧鱼类,水体溶氧不能低于5mg/L,经过驯化的花(鱼骨)可以摄食人工饵料,用激素组合DOM+LHRH-A2催产野生亲鱼,获得了苗种7万余尾。(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庹云[5](2012)在《袁河花(鱼骨)形态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袁河花(鱼骨)形态种质资料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以花(鱼骨)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40尾袁河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袁河花(鱼骨)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 6)倍,体长为体高的(4.78±1.496 5)倍、为头长的(3.76±0.203 5)倍、为尾柄长的(6.68±1.032 4)倍,头长为吻长的(2.80±0.302 1)倍、为眼径的(4.01±0.393 9)倍、为眼间距的(3.21±1.151 5)倍,为头宽的(2.10±0.307 5)倍,为头高的(1.81±0.148 4)倍,为口裂宽的(4.44±0.649 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8±0.286 6)倍。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22 4L2.916 8(R2=0.957 6)。肥满度系数(K)为1.57±0.190 8,空壳重与体重比值(V)为0.87±0.057 2,花(鱼骨)肠道系数(Ci)为1.08±0.126 1,体长与肠长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方程为:Y=1.262 4X-2.810 9(r2=0.793 4)。除内脏重、性腺重、成熟系数外,雌雄个体其他外形参数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袁河花(鱼骨)呈负异速生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6期)

庹云[6](2012)在《袁河花鱼骨的种群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集自袁河(宜春市袁州区段)的140尾花鱼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鳍式:背鳍Ⅲ,7~8;臀鳍Ⅲ,6;胸鳍Ⅰ,16~18;腹鳍Ⅰ,7~8。食物以摇蚊幼虫、藻类和软体动物为主。由1~5龄组成,2龄组比例最高,占45%。2龄生长速度最快。体长与年龄关系L=2.828t+9.732,体重与年龄关系W=5.690t2+14.74t+15.40,体长与体重关系W=2.2×10-2L2.916。个体绝对怀卵量1602~47477粒,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的回归关系F=1996L-23159,单位体长怀卵量114.23~1684粒/cm,单位体重怀卵量21~288粒/g。袁河花鱼骨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个体小型化。捕捞规格应为体长大于21.45cm、体重大于133.3g。(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张玲,周路,李道友,孙伟,张龙涛[7](2012)在《网箱养殖花鱼骨技术及养殖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鱼骨(A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俗称芝麻勾、芝麻鲮、鸡竹、季鱼、季郎鱼、鸡骨郎等,属于鲤科,鮈亚科,鱼骨属,为小型底栖经济鱼类,广布于国内主要淡水水域。花鱼骨食性杂,性情温顺,在水温5℃左右仍具有较好的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养殖群体产量较高,适宜进行网箱养殖。近年来,人工养(本文来源于《贵州畜牧兽医》期刊2012年05期)

练青平,宓国强,胡廷尖,王雨辰,沈土山[8](2011)在《唇鱼骨、花鱼骨及其杂交F_1的形态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3种多元分析法分析了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花鱼骨H.maculates及其杂交F1(唇鱼骨♀×花鱼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杂交F1在体形和体色上完全偏向于母本唇鱼骨,仅背部的小黑点是继承了花鱼骨的形态特征;唇鱼骨、花鱼骨和杂交种F1的可数性状中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条数基本上一致,各项差异均不显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累积贡献率为8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的形态与唇鱼骨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6.7%~100%(P1)、87.9%~100%(P2),综合判别率为94.4%。(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全德文[9](2011)在《赤东湖花(鱼骨)鱼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鱼骨)鱼属鲤科、鮈亚科、(鱼骨)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多生活在水体中下层。花体形优美、食性杂、肉质鲜美、少刺、营养价值高,因此深受我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淡水名特鱼类。由于野生资源的衰退及人工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花鱼养殖在我国许多地方(本文来源于《渔业致富指南》期刊2011年19期)

夏前征,官少飞,龚世园,陈宁敏,林金娥[10](2011)在《丰溪河花鱼骨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集于江西广丰县境内丰溪河的480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成鱼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从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等方面对花鱼骨的食性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鱼骨成鱼主食水生昆虫,也摄食黄蚬、螺蛳等软体动物和小鱼、小虾。花鱼骨的食物由摇蚊幼虫等16类饵料生物组成,并以摇蚊幼虫在全年的出现率为最高。花鱼骨是以淡水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的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2.花鱼骨成鱼一年四季均摄食。春、夏季摄食最为旺盛,秋季次之,冬季最弱。充塞指数随花鱼骨个体生长逐渐减少,而摄食率随花鱼骨个体生长而逐渐增加。充塞指数和摄食率均以V期性腺个体为最低。3.花鱼骨的食物组成中,水生昆虫和藻类的出现率较高,分别达到75.24(和56.92(;寡毛类,水生植物、蚌类和原生动物的出现率28(~40(;轮虫、枝角类、挠足类、虾类、螺类等出现率均低于15(。同一种食物的出现率在不同季节仍然有一定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1年02期)

花鱼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贵州北盘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为研究对象,在矩形水槽中设置由气压为14.7 kPa,孔距为1.0 cm、2.5 cm、4.0 cm,孔径为1.0 mm、1.5 mm、2.0 mm所组成的9组气泡幕密度,采用单因子试验法研究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分别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果。结果表明,9种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均有一定的阻拦效果,其中花鱼骨在密度Ⅲ(孔距1.0 cm、孔径2.0 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6.00±2.65)%。白甲鱼在密度Ⅱ(孔距1.0 cm、孔径1.5 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5.33±3.06)%。本研究可以为物理屏障拦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鱼骨论文参考文献

[1].余连渭,夏前征,王英.花鱼骨水花鱼苗培育夏花鱼种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5

[2].白艳勤,罗佳,牛俊涛,陈求稳,朱海峰.不同密度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应[J].水生态学杂志.2013

[3].李倩,练青平,胡廷尖,刘士力,王雨辰.花鱼骨与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的微卫星标记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

[4].庹云,刘小高,郭冬生,李丽娜,徐智亮.袁河花(鱼骨)驯化及人工繁殖试验[J].宜春学院学报.2013

[5].庹云.袁河花(鱼骨)形态生物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6].庹云.袁河花鱼骨的种群特征[J].水生态学杂志.2012

[7].张玲,周路,李道友,孙伟,张龙涛.网箱养殖花鱼骨技术及养殖效益[J].贵州畜牧兽医.2012

[8].练青平,宓国强,胡廷尖,王雨辰,沈土山.唇鱼骨、花鱼骨及其杂交F_1的形态差异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

[9].全德文.赤东湖花(鱼骨)鱼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实验[J].渔业致富指南.2011

[10].夏前征,官少飞,龚世园,陈宁敏,林金娥.丰溪河花鱼骨食性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11

标签:;  ;  ;  ;  

花鱼骨论文-余连渭,夏前征,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