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科学课“小组活动化”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科学课“小组活动化”教学初探

商黎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蛟镇中学

一“小组活动化”概念的界定

“小组活动化”教学就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小组与小组间开展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形式,以团体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小组活动化”教学的流程及策略

“小组活动化”教学主要引导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有具体目标导向的人人积极参与、个体主动与小组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图见图1。

1.公布主题,自愿组合

策略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布鲁纳曾说:“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动画、趣味游戏等生动直观的方式,使教学富有启发性。学生通过看、听、会意,刺激学生的感官,诱使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心向,并由此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策略二:选择可行、有效的主题。对于初中生来讲,虽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但毕竟有限,且整体时间也难以保证。因此要使“小组活动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选择主题需遵循以下原则:

(1)浅近性原则。选题时难度不宜过大,以学生稍作努力便能完成为宜,尽量与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2)方便性原则。查资料要方便,一般以校图书室能查到为好,实地调查也以本镇为好。

(3)效果性原则。收效要快,因初中生尚缺乏毅力,若要花一年半载的主题不宜初中生研究,应尽量避免。

(4)社会性原则。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主题必须源于生活、源于社会,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才能保持持久的兴趣、旺盛的精力,同时在学习调查过程中也接触了社会。

“小组活动化”教学是以合作小组为载体进行的,生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较大。因此,在进行活动前教师可采用座谈、家访、调查等形式摸清学生的情况,并填写学生情况登记表。

策略三:学生自愿组合。“小组活动化”教学中的合作小组是在教师规定人数4~6人的情况下,学生自行协商,自由组合,教师无须过多地介入,也无须对不同质的学生进行人为搭配,也可以自由调动,因为自由组合的结果一般总是志趣相同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这样他们能够彼此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坦城交流。但是对于课外“小组活动化”教学,教师可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适当提出建议,如路途的远近、男女的搭配、安全的问题、能力的好、中、差等。

2.明确目标,开展活动

教师对主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后,在组长的主持下,小组成员开展活动,通过以下流程进行:个体独立尝试——组内交流个体原有方案思路——确定合作小组的方案思路——组际之间的交流——全班总结评价。这几个环节不是僵化的、孤立的,而是开放性的、相互渗透的。

策略一:制订小组活动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活动之前就要订立一个规则,讲清活动的要求。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质疑,要大胆地发表个人意见、答辩、争论,要充分利用合作小组探究。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集思广义、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学生获得的概念才能更清楚,结论才能更准确。

策略二:实行组长的轮流制。平时的小组长往往是由某一名智优生长期担任,这样就造成了“生生”的不平等。我们不能只盯着几个智优生,而应平等地对待其他学生。让中等生、学困生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消除他们的失落感。实行组长轮流制有利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可给每位学生编号,教师根据情况点编号发言总结。

策略三:要书写方案、思路。在“小组活动化”教学中,为避免个别学生成为摆设,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个体尝试、合作小组的共同方案有书面记载。课内“小组活动化”教学的记载可简单些,但课外“小组活动化”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目标表达要清楚,活动方法要具体,活动程序要可行,成员分工要合理。

策略四:要填写活动记载表。为使合作小组成员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发挥每位学生的自主性,使小组的成绩更突出,效率更高,也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各小组活动的动向,以便及时肯定做得对的和纠正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合作小组组长、教师要填写活动记载表。

3.总结评价,巩固升华

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质量,评价本身的质量越高,产生的相应价值就越大。“小组活动化”教学也需要评价。其评价可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进行,课内“小组活动化”可进行检测性评价,实践表明效果不错。

策略一:定量评价。对教学进行定量评价,不仅要对教学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更重要的是对质量形成的过程进行定量评价。只有对“小组活动化”的全过程进行量化,并将量化结果归入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作为学期总评的考核依据,才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化”中积极投入,也才能使活动序列化、经常化。

策略二:定性评价。评价的终极价值并不在于活动本身,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或他人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看到自己或他人在哪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哪些方面还有待于今后在学习中加以改进。定性评价可由教师来评,也可由合作小组组长来评。评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另选时间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书面评议,也可以是口头评议。评价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掌握好分寸,多提倡鼓励性评价。

策略三:检测性评价。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口试或笔试,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

策略四:交流、展示成果。

(1)交流的价值。任何活动成果不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其成果的价值都只体现在个体或少数人身上,通过交流,可以让更多甚至是全部同学达到优秀成果共享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探究过程中,其收获、经验、教训等都是不同的,通过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完善后续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的过程,交流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成果中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持相左的态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议,产生思想的碰撞,使学生对原来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达成。

(2)交流形式。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演讲、座谈交流(让同学们谈谈在完成活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互相介绍一些小经验)、墙报(学生编写的小报张贴出来)、展览(学生的小论文或图片装订成册)。交流可以是组内交流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可以是当堂交流也可以是课外交流。不仅仅要交流成果,还需要交流探究的过程。总之,交流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时空、教学内容等灵活处理。

三“小组活动化”教学实践探索后的体会与思考

1.体会

(1)主体性。主要体现在:①全体性。学生人人参与对科学的探究;②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自觉主动探究、体验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由被动受知转变为主动学习、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③创造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求知,从而使得创造性、实践性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2)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主人翁意识、合作探求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中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锻炼培养自己适应未来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初中学生从事的所谓研究、分析是浅层次的,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在许多结论中,他们朦朦胧胧地达到一点感觉,这已称得上一种感悟,虽只停留在意念上,然而跨出这一步却很艰难,一旦他们的理论功底扎实了,研究方法积累起来,表达能力娴熟了,这种意念就能言传,那么这种感觉、感悟、意念就会上升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分析能力。

2.思考

(1)小组活动只是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十分关键。

(2)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小组活动化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是小组活动化的主人,尽可能地发挥学生自主自理的作用。教师应是活动化的倡导者、指导者,而不是包办代替一切。

(3)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小组活动化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质量。还应考虑发展学生个性,应在“提高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科尖子”。

(4)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小组活动化教学不仅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必须按客观条件许可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

(5)小组活动化非常受学生喜爱,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挑战性,能展示科学学科的魅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环节。但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如在搞实际调查时,往往会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矛盾,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冲突等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也不是单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责任编辑:李锦雯〕

标签:;  ;  ;  

《新课标》下初中科学课“小组活动化”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