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质的影响

“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质的影响

一、“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范皖月,李自豪,李端鑫,陈嘉琳,孙颖[1](2021)在《棉型大麻纤维的精细化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对大麻纤维棉型化精细化的脱胶方法和混纺方法进行了总结。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寻找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大麻纤维脱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获得高质量的大麻纤维是工业大麻清洁生产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质量的大麻混纺纱工艺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李成红[2](2021)在《汉麻纤维微生物及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保的天然纤维纺织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汉麻纤维因为具有许多优良性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但汉麻的纤维素含量低,而果胶和木质素的含量较高,所以脱胶很困难。汉麻单纤维长度参差不齐,纤维聚集程度高,汉麻原麻纤维的长度是麻纤维中最短的,因此纺织难度过大,对脱胶的要求也随之更高。本课题研究了微生物法、碱氧一浴法和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法对汉麻纤维的脱胶技术,并将几种脱胶工艺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汉麻纤维的最优脱胶工艺,具体如下:(1)微生物脱胶技术研究:从种植汉麻的土样中采集菌样,通过初筛、复筛等方法分离出五种汉麻脱胶菌样,经过16S rDNA测序结果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到五种菌株分别为:B1与鞘氨醇杆菌、B2和B4与杀鲑气单胞菌、B3与假单胞菌、B5与醋酸钙不动杆菌亲缘关系接近。对这五种菌株进行脱胶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研究和正交优化实验,得出汉麻脱胶菌株脱胶工艺为:B2、B3、B5复配比例为1:1:1,接种量15%,pH 7,30℃,3 d,浴比1﹕60,转速180 r/min,脱胶失重率达到12.82%%。另外选择七种芽孢杆菌属菌种进行脱胶研究,脱胶工艺为:浸麻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配比例为1﹕1﹕1,接种量15%,pH 4.5(自然),37℃,3 d,浴比1﹕60,转速180 r/min,脱胶失重率达到13.53%。相对而言,芽孢杆菌属菌株的脱胶效果优于汉麻脱胶菌株,但均未达到脱胶要求。(2)碱氧一浴法脱胶技术研究:探讨了NaOH浓度、H2O2浓度和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研究和响应面分析法,以失重率、残余果胶和木质素含量、纤维长度、白度为评价指标,得到碱氧一浴脱胶最优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为5 g/L,H2O2浓度为5 g/L,Na2SiO3浓度为1 g/L,时间为1 h,温度为98℃,浴比为1:20。在最优工艺下处理的汉麻纤维,失重率为25.97%,残余果胶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34%和2.65%,白度和纤维长度分别为19.56、48.77 cm,符合行业脱胶要求。(3)联合脱胶技术研究:采用微生物-化学和微生物-生物酶两种联合方法,以脱胶失重率、残余果胶和木质素含量表征汉麻纤维脱胶效果,以残液COD值来表征脱胶工艺对环境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图对脱胶后汉麻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为:微生物脱胶(芽孢杆菌属菌种脱胶工艺)→碱氧一浴法脱胶。联合脱胶中碱氧一浴法脱胶的工艺条件为:NaOH 3 g/L,H2O23 g/L,Na2SiO3 1 g/L,98℃处理1 h,浴比1:20。脱胶后汉麻纤维失重率为24.56%,残余果胶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2.51%和2.84%,白度为24,纤维长度为43.98 cm。微生物-生物酶联合脱胶工艺为:微生物脱胶(芽孢杆菌属菌种脱胶工艺)→生物酶脱胶。其中生物酶脱胶工艺条件为:漆酶与木聚糖酶复配比例为2:1,酶浓度为10 g/L,pH为5.5,50℃处理6 h,浴比1:20。联合脱胶处理后,汉麻纤维失重率为17.02%,果胶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26%和3.18%。几种脱胶工艺对比可知,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效果最好,形成的单纤维最多,纤维表面光滑,所含胶质较少,可纺性好,且其残液COD值最低(1220mg/L),最环保。

马源彬[3](2020)在《基于无机纳米填料的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绿色环保的日益重视,木塑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被社会广泛关注。木塑复合材料是利用木粉、亚麻、剑麻、农业林业废料等植物纤维与高分子材料混合加工而成的材料,不仅具有木材的自然外观,而且兼具高分子材料的易加工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木材的使用,达到节约森林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但是由于大量植物纤维的引入,木塑复合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熔体流动性差、熔体流动不稳定、耐热性能差、阻燃性能差等。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机纳米填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纳米无机材料通常具有硬度高、耐热性强、阻燃性能强等优点。论文针对木塑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采用无机纳米填料改性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研究了木粉用量对聚丙烯的影响,发现随着木粉用量的增加,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但熔体流动速率和初始热分解温度下降。采用气相法二氧化硅、沉淀法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与沉淀法二氧化硅相比,气相法二氧化硅对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维卡软化温度提升更为明显。二氧化硅的加入会降低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所以进一步研究了聚乙烯蜡、聚乙二醇、硬脂酸锌三种润滑剂对纳米二氧化硅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的影响。熔体流动速率测试的结果发现,聚乙烯蜡的润滑剂效果最好,其次是聚乙二醇、硬脂酸锌。毛细管流变测试结果则表明不同剪切速率下各润滑剂的润滑效果会发生变化,在高剪切速率下,硬脂酸锌的润滑效果最好,其次聚乙烯蜡、聚乙二醇。旋转流变测试结果发现,在较小应变的情况下,硬脂酸锌的润滑效果最优,其次是聚乙烯蜡、聚乙二醇。但在较大应变的情况下,聚乙烯蜡的润滑效果则优于硬脂酸锌。润滑剂的加入会使得纳米二氧化硅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其中聚乙烯蜡体系的下降幅度最少,其次是聚乙二醇、硬脂酸锌。随后,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与碱处理工艺相结合,对木粉进行原位改性,制备了木粉/纳米二氧化硅杂化体,并通过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杂化体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发现,纳米二氧化硅成功在木粉表面原位生成,杂化体的初始分解温度较未改性的木粉提高了11.9℃,提高了木粉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杂化体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量相同时,采用原位改性的方法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比直接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当杂化体用量为40wt%时,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达到130.4℃,较直接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样品提高了17.1℃。当杂化体用量为20wt%时,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80.9℃,较直接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样品提高了34℃。随着杂化体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氧化诱导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杂化体用量为20wt%时,复合材料的氧化诱导期达到20.64分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直接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会出现木粉脱落的现象,而采用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则没有出现明显的木粉脱落现象,说明通过在木粉表面上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改性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木粉与基体的结合。最后,本文利用碱处理木粉产生的废碱液,采用反向滴加法在木粉表面原位生成纳米氢氧化镁,制备木粉/纳米氢氧化镁杂化体(MW),该制备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废碱液的回收问题。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表征了不同木粉与纳米氢氧化镁配比的木粉/纳米氢氧化镁杂化体的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在木粉表面成功原位制备,并进一步系统地研究了木粉/纳米氢氧化镁杂化体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随着氢氧化镁配比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下降,氧指数提高。当杂化体用量为20wt%,木粉与纳米氢氧化镁的比例达到1:3时,复合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达到17.89mm/min,氧指数达到18.9。随着杂化体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当木粉与纳米氢氧化镁的比例为1:1的杂化体用量达到50wt%时,复合材料的水平燃烧速度下降到4mm/min,氧指数达到19.8。

开吴珍[4](2019)在《大麻脱胶方法综述》文中认为列出了目前大麻脱胶3类基本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归纳总结了业界为得到高效低耗的大麻脱胶工艺方法和技术路线,将不同脱胶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相互补充,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

张毅,张瑞成,卓桂容,周林杰,高金霞[5](2019)在《漆酶/超柔软油精复合处理纯大麻织物的性能》文中研究说明鉴于纯大麻织物手感粗硬、易起皱及柔软性差等问题,探讨了一种漆酶+超柔软油精复合处理纯大麻织物的工艺。在实验过程中,以经向断裂强力、经向硬挺度、毛效作为衡量指标,设计了L16(45)正交实验,研究了漆酶用量、超柔软油精用量、处理时间、处理温度、pH的影响。结果表明:漆酶用量2.0%(omf),超柔软油精用量6.5%(omf),50℃处理75 min,pH=5.5时处理效果最佳,纯大麻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为181 N,经向硬挺度为4.39 cm,毛效为12.8 cm/30 min,与未处理的织物相比,经向硬挺度降低了39%,毛效明显提升,纯大麻织物的性能改善,为后续加工创造了条件。

刘柳[6](2018)在《精细化大麻纤维的制备及高支大麻/棉混纺纱的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麻纤维作为纺织纤维中重要的原料之一,因其含有的四氢大麻酚等酚类成分会被用于毒品的制作,曾一度被列入国际控制毒品名单,大麻种植更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大麻纤维的发展落入低谷。近年来,随着低毒或无毒大麻的选育种植,作为曾经在中国和全球有过辉煌历史的大麻,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在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麻纤维的结构性能、加工工艺以及其综合利用等已被广泛研究,奠定了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的理论基础支撑。虽然对于大麻纤维的研究历年来从未停息,并且在化学组成、形态结构与纤维性能间的关系方面已经得到突破性进展,但是针对大麻纤维单纤维长度短、木质素含量高等特点,如何使得在达到纺纱要求的同时,纤维变得更加细软,以适应当今纺织业高品质产品的需求的,高效环保的精细化处理过程的研究一直是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另外,纺纱过程中因大麻工艺纤维粗短且抱合力较差等缺点,在纺制过程中落麻产生较多且成品纱支数不高,同样限制了大麻纤维在高端纺织产品中的应用。一方面,大麻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应归因于其自身性能的不稳定。作为天然纤维的一种,大麻纤维来源于大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收割时间或者取材部位均会使其性能产生较大的差异;作为评价大麻纤维精细化处理结果的重要指标-木质素的含量,目前沿用的是《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GB/T 5889-1986)(下简称:86版标准)中的测量方法,测定结果离散性极大,给工艺纤维质量的评判带来很大障碍。因此,本文首先基于现有的木质素测定方法提出改进,并研究了大麻原料间的差异,为后续的精细化处理原料的选择和结果测定奠定基础;其次,通过不同的精细化处理过程中工艺流程及参数的调整,分别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式、漆酶处理、煮练剂的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漆酶联合处理体系对大麻原麻的脱胶效果,希望在不破坏大麻中纤维素的前提上提高脱胶效率和成品麻的物理机械性能。另一方面,现阶段基于大麻纺纱的研究多数局限于不同原料的混纺成纱上,而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天然纤维(例如抗菌防臭、抗紫外线等),大麻产品应向着高档纺织品方向发展。着眼于大麻高支纱的纺制是现在大麻纱线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了如何降低前纺过程中大麻落麻的控制,讨论了后纺各工序,特别是粗纱捻系数的设置对不同纱支的大麻/棉混纺成纱质量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基于超声波处理对大麻中的木质素可起到松散物理结构的基础理论,采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法作为木质素的测定方法,通过对超声波的处理时间、浓硫酸浓度、水解时间对木质素的影响,确定了超声波处理15 min,采用72%的浓硫酸水解12 h即可较为准确地测定木质素的含量;随后对同一大麻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法和86版方法进行木质素的测定并对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从4.06%和29.53%下降至0.15%和0.25%,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大麻纤维木质素含量测试结果更加稳定,误差更小。其次,对同一地区的大麻原麻纤维根据收割时间的不同和麻茎上取样部位的不同对大麻纤维的化学成分含量、化学及结晶结构、截面形态和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发现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纤维成熟度的提高,大麻原麻纤维中木质素含量明显增多,尤其是梢部和中部的原麻纤维,木质素增加尤为明显,含量相差最多可达到3.02%;与此同时,水溶物的含量则随着生长周期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根部的早麻和晚麻纤维的水容许含量相差为3.93%;其他非纤维物质的差异则较小。大麻原麻纤维的不均匀性会对于后道精细化处理产生影响,并已通过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物理性能测试来证实。在使用相同的精细化工艺时,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不同纤维样品的长度和细度差别很大:处理后的纤维,早麻梢部的工艺纤维长度最短且细度最细(42 mm和11.36 dtex),工艺纤维长度最长的为早麻中部纤维(67 mm),最粗的纤维为处理后的早麻根部纤维(21.55 dtex)。对于大麻的精细化处理方式,本文分别从预处理方式和煮练剂的选择、漆酶的作用及TEMPO氧化脱胶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在对于预处理方式及其参数的选择上,先对三种预处理方式:预碱处理、预氧处理和预超声波处理分别进行探索,并分别得到其各自最佳的工艺参数;然后采用每种预处理方式的最优参数进行显着性差异对比,得到脱胶效果显着的是预碱处理方案(氢氧化钠浓度为5 g/L,温度为70℃,浴比为1:25,时间为120 min),胶质去除率可达到26.3%,且半纤维素成分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个方案。基于预处理方案的确定,进一步讨论预碱-漆酶两浴法脱胶中漆酶的各项因素(漆酶浓度、时间和浴比)对大麻木质素去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这三个因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数值回归方程(y=-0.1281-0.3352-11.8933+24.5332+15.123,其中,y为木质素含量,x1为漆酶浓度,x2为时间,x3为浴比),用以预测漆酶脱胶精细化处理后的木质素含量,以达到可控脱胶的目的;后续的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了此回归方程的可行性。同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预碱-漆酶体系对于非纤维素物质的去除,特别是木质素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处理后的纤维内木质素的含量为11.06%。因预碱-漆酶处理得到的纤维中非纤维素物质残留仍然较多,无法满足后续纺纱的要求,所以需要后续碱煮练。碱煮工艺已经被研究人员多次探索,本文主要对碱煮练工序中添加的助剂(螯合剂、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进行讨论。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纤维失重率为主要评价标准,发现焦磷酸钠作为螯合剂以及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可增强碱煮练的效果;对于表面活性剂的讨论,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K12)、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茶籽粉(TSP)、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之间的复配协同效应。从各因子对大麻纤维的木质素残余量的极性、方差性分析以及旋转平方和分析,结合大麻脱胶的失重率得出最佳复配比例工艺为:50.78%K12,7.81%AEO-9,15.63%TSP,25.78%CMC。为了减少精细化处理过程中的氢氧化钠的用量,并结合TEMPO氧化体系选择性高的优点,通过对反应程度的控制作为一种精细化手段用于大麻纤维中的非纤维素物质的去除。首先采用TEMPO-漆酶碱性体系作为预处理方式,后续配合碱煮练来探讨此体系在大麻精细化处理中的可行性并研究次氯酸钠的用量在此中起到的作用,发现TEMPO-漆酶预处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麻原麻纤维的非纤维素物质,并且当次氯酸钠用量为16%时,去除胶质的效果最明显:残胶率仅为9.12%,木质素含量为4.58%。木质素及其他非纤维素物质的去除主要由羧基上的C6伯羟基的氧化所形成的。通过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和核磁共振碳谱可以从定性的角度印证这种氧化反应的发生,官能团的变化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阐明了TEMPO介导氧化可以去除非纤维素物质的根本原因。16%次氯酸钠用量下得到的TEMPO-漆酶碱处理体系精细化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强度为3.24 cN/dtex,断裂伸长为3.49%,在保证了非纤维素物质有效去除的基础上,机械性能也可满足纺纱的要求。虽然TEMPO-漆酶碱处理体系所得到的纤维结果尚可,但因为处理过程要分三步完成,工艺略显繁琐,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TEMPO-漆酶酸处理体系联合碱煮练的两步法工艺。结果发现,此体系可以在简化精细化流程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品大麻的木质素含量和残胶率,并因此可得到物理机械性能俱佳的工艺纤维。最终大麻工艺纤维长度为53 mm,细度为4.68 dtex,强度为6.69cN/dtex。大麻纤维性能研究的另一重点—混纺纱的可加工性,也在本文中做了一定探讨。主要针对大麻/棉混纺纱在采用棉纺工艺纺纱而造成的大麻损耗较大、成品纱纱支低、品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原料的选择、设备的改造及工艺参数的调整以及工艺路线的设定等组合措施,对此进行纺纱工艺的探索研究。首先通过精干麻品质的对比,确定混纺大麻精干麻原料为TEMPO-漆酶酸处理体系得到的大麻纤维,并通过麻/棉试纺对此选择进行验证。其次,对前纺工序设备的改进和工艺参数调整,设备改进后的一道普梳过精梳方案中大麻纤维的损耗相比原本的棉纺工艺降低了16.7%,制成率也由原来的65%提高至81.7%。但改进后得到的混纺纱线的品质相比改进之前有所下降,体现在:捻度降低,细纱的粗节、细节和棉结数量都有所增加,纱线强力降低,强力变异CV增大等方面。为了改善这一因提高大麻制成率带来的成品混纺纱品质的降低,在低损耗加工工艺改进的基础上,对高支大麻/棉混纺纱的加工改进。试验结果为:采用两道并条和紧密赛络纺的细纱方式,并根据混纺纱支数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捻系数并适当降低粗纱的喂入定量,可以改善混纺纱的品质。在以粗纱捻系数为变量设计的试验中,分别进行了9.8 tex(60S)、8.4 tex(70S)和7.4 tex(80S)大麻/棉混纺纱的试纺方案,先进行小试纺纱,继而通过对小试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工艺的微调,再进行中试纺纱。通过此两步试纺试验,得到9.8 tex大麻/棉混纺纱的最优捻系数为94;8.4 tex大麻/棉混纺纱的最优捻系数为102;7.4 tex大麻/棉混纺纱的最优捻系数为96,此三种纱支的混纺成纱品质均有明显提高。

张毅,杨彬,高金霞[7](2017)在《纤维素酶与氨基硅油复合处理大麻纱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改善纯纺大麻纤维纱刚硬,条干均匀度差,织造易断头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纤维素酶与氨基硅油复合处理大麻纱的工艺。设计了L9(34)正交优化试验来探讨上述处理对大麻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用量5.0%(o.m.f),pH 5.5,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80 min,氨基硅油质量分数6%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后的大麻纱断裂伸长率提升69%,条干不匀率提升33%,毛效提升70%,表面摩擦因数降低43%。复合处理改善了大麻纱的物理机械性能,为后续织造工艺奠定了基础。

朱敏[8](2017)在《大麻织物微溶解工艺及其服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麻具有抗菌保健性能,近年来,众多研究学者进行大麻相关课题研究。关于大麻的研究,以往多集中于纤维结构、性能、加工技术,纱线试纺,织物开发等领域。但对大麻织物服用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课题重点研究NMMO和LiCl/DMAc微溶解工艺处理大麻织物及其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对大麻织物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微溶解大麻织物,探究NMMO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三个因素对织物刚柔性、抗皱性、吸湿透气性的影响,采用二次响应面法优化处理工艺,最终确定NMMO微溶解大麻织物的最优工艺为:NMMO浓度为30%,处理时间45min,处理温度64℃;同时采用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微溶解处理织物,通过采用蒸馏水、DMAc、氢氧化钠三种不同预处理,而后采用10%浓度的LiCl/DMAc微溶解处理,并对织物的相关性能测试,最终得到,最佳处理工艺为:15%浓度氢氧化预处理 45mia,10%LiCl/DMAc 处理 120min;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微溶解处理前后的大麻纤维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微溶解处理后大麻纤维表面光滑、横节细纹减少;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红外光谱吸收峰没有发生迁移,只是强度发生变化,纤维中的木质素、果胶部分去除;NMMO处理后大麻纤维素的晶型改变,纤维强度变低,LiCl/DMAc处理后大麻纤维晶型仍为纤维素I,纤维素结晶度增加;对微溶解前后织物的基本性能、服用性能测试分析,表明:微溶解处理后,织物厚度增加,经纬密变大,平方米克重略有降低;两种织物的断裂伸长率升高,但NMMO处理后的织物断裂强力降低,且LiCl/DMAc微溶解后的织物拉伸性能优于NMMO微溶解织物;微溶解处理后,织物抗皱性变好、织物更加柔软、悬垂性提高且采用NMMO工艺处理的织物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织物的舒适性能总体呈改善趋势,织物的透气性降低,液态水分管理能力提高,芯吸性能变好;最后,利用KES-FB系列织物风格仪对处理前后织物的风格测试结果表明:微溶解处理后,织物的拉伸拉伸弹性变好、手感柔软活络、蓬松饱满、织物表面更加滑糯、平整。

刘荣亮[9](2014)在《闪爆预处理对植物纤维成分及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闪爆预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物理预处理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环保等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预处理技术。闪爆预处理植物纤维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要不同的闪爆预处理强度,并且同样的闪爆预处理强度,对于不同的植物纤维也会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研究不同闪爆预处理强度对植物纤维的影响、闪爆预处理对不同植物纤维种类的影响对植物纤维后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螺杆式连续闪爆机对木本类植物纤维(桉木)以及草本类植物纤维(蒲草)进行了9次闪爆预处理,系统地测试分析闪爆预处理工艺对植物纤维化学成分、纤维表面特性、组织结构、热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对化学成分分析表明,经过闪爆处理以后,无论是蒲草纤维还是桉木纤维,其半纤维素含量都是随着闪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蒲草纤维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近32%,桉木纤维半纤维素含量减少了约26%。随着闪爆处理次数的增加,桉木纤维的酸不溶木质素含量减少,经过9次闪爆处理以后,桉木纤维酸不溶木质素含量降低了约32%,而蒲草纤维则在第7次闪爆处理后酸不溶木质素含量会开始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蒲草纤维在经过多次爆破以后,其重聚反应大于降解反应造成的。通过SEM分析结果表明,闪爆处理破坏了桉木纤维和蒲草纤维的胞间层和初生壁,次生壁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过9次闪爆处理以后,蒲草纤维次生壁的S1层开始裸露出来,桉木纤维的S2层开始裸露出来。XPS分析结果表明,蒲草纤维和桉木纤维表面的木质素含量减少,提取物含量增加,这是由于蒲草纤维和桉木纤维的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遭到破坏引起的。DSC分析中能观察到闪爆处理的蒲草纤维和桉木纤维存在两个木质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于蒲草纤维木质素分子链中含有较多的对羟基苯基丙烷单元,分子链运动需克服的阻力更小,因而蒲草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比桉木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更明显。TG分析表明,闪爆处理使得纤维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XRD结果表明,随着闪爆处理次数的增加,蒲草纤维和桉木纤维中纤维素的相对结晶率不断降低。

封权[10](2013)在《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大麻脱胶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本论文的开始,介绍了大麻的历史、分布情况、纤维用途、大麻纤维的特点、大麻纺织品的所具有的性能以及常规的大麻脱胶工艺进行了概述。经过对大麻的化学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研究标准参照GB/T5889-19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大麻纤维中的纤维素含量与苎麻和亚麻相比要低,而非纤维素类杂质的含量比苎麻和亚麻要高,并且由于大麻纤维短,应该采用部分脱胶的方法进行脱胶,这些都加大了大麻的脱胶难度,本课题引用中药提取中的方法:利用微波和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大麻进行脱胶处理。接着,对大麻的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对微波及超声波在预处理中对大麻的作用过程进行了思考,然后,对影响脱胶工艺的各个预处理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研究,在这个脱胶工艺中,影响大麻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的因素主要有微波预处理时间、超声波预处理温度、超声波预处理时间、超声波预处理时处理液浓度等,经过正交分析法分析,其结果显示的最佳脱胶预处理工艺为:微波预处理12min,超声波预处理15min,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液浓度为NaOH10g/L,超声波预处理温度为60℃,然后,对经过正交分析法分析出来的最佳组合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在该组合条件下,精干麻残胶率能达到2.84%。本课题还对微波-超声波预处理脱胶工艺与常规的硫酸预处理化学脱胶工艺进行了比较,并且对比了两种脱胶工艺的精干麻的性能,对比的参数主要有:精干麻漂白性能、上染能力、断裂强度以及纤维的柔软性能。与硫酸预处理的脱胶工艺相比,微波-超声波联合脱胶工艺能大量缩短脱胶时间,并且降低残胶率,经过脱胶后的精干麻品质好,纤维的上染能力加强,有利于减轻后整理后续工艺的负担,且纤维的物理性能损伤小,同时纤维的柔软性能更好,进一步发扬了大麻的无刺痒感的优异性能。在论文的最后,研究了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脱胶工艺对高温煎煮过程中碱液用量的影响,在硫酸预处理的脱胶工艺中,采用10g/LNaOH碱液,脱胶后的精干麻残胶率为3.82%,而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脱胶工艺,达到该残胶率的碱液用量仅为7g/L,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适应了当今环保的主题。

二、“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棉型大麻纤维的精细化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棉型大麻纤维的精细化方法
    2.1 化学脱胶处理
    2.2 超声波脱胶法
    2.3“闪爆”法处理
    2.4 生物酶处理
3 大麻纤维混纺纱技术研究现状
4 结语

(2)汉麻纤维微生物及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汉麻纤维概述
        1.1.1 汉麻简介
        1.1.2 汉麻纤维形态结构
        1.1.3 汉麻纤维性能
        1.1.4 汉麻纤维用途
    1.2 汉麻纤维化学成分
    1.3 汉麻纤维脱胶研究现状
        1.3.1 天然水沤麻法
        1.3.2 化学脱胶法
        1.3.3 微生物脱胶法
        1.3.4 生物酶脱胶法
        1.3.5 超声波脱胶法
        1.3.6 闪爆脱胶法
        1.3.7 联合脱胶法
    1.4 汉麻纤维纺织品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微生物脱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2 汉麻脱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2.2.3 微生物脱胶方法
        2.2.4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汉麻脱胶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2.3.2 汉麻脱胶菌株脱胶工艺研究
        2.3.3 芽孢杆菌属菌株脱胶工艺研究
        2.3.4 汉麻脱胶菌株与芽孢杆菌属菌株脱胶效果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化学法脱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3 化学法脱胶工艺流程
        3.2.4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碱氧一浴一步法脱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合法脱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联合脱胶流程
        4.2.4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
        4.3.2 微生物-生物酶联合脱胶工艺
        4.3.3 不同脱胶工艺处理后汉麻纤维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致谢

(3)基于无机纳米填料的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塑复合材料概述
        1.2.1 木塑复合材料中的植物纤维原料种类
        1.2.2 植物纤维的特性概述
        1.2.3 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塑料基体简介
    1.3 木塑复合材料改性概述及研究进展
        1.3.1 植物纤维改性
        1.3.2 植物纤维与塑料基体的增容
    1.4 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研究概述
        1.4.1 木塑复合材料的流变学特征
        1.4.2 润滑剂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5 无机纳米填料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5.1 纳米二氧化硅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5.2 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在植物纤维中的应用
        1.5.3 其它无机填料在木纤维原位改性的应用
    1.6 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概述
        1.6.1 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
        1.6.2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
        1.6.3 纳米氢氧化镁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7.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7.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材料与样品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木粉用量对聚丙烯的性能影响
        2.3.2 二氧化硅对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2.3.3 润滑剂对二氧化硅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的影响
        2.3.4 润滑剂对二氧化硅填充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润滑剂对二氧化硅填充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粉/纳米二氧化硅杂化体的制备及其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3 材料与样品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粉/纳米二氧化硅杂化体理化性质表征
        3.3.2 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3 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分析
        3.3.4 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耐热氧老化分析
        3.3.5 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热失重行为分析
        3.3.6 纳米二氧化硅原位改性木塑复合材料的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粉/纳米氢氧化镁杂化体的制备及其在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材料与样品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废碱液制备的氢氧化镁理化性质表征
        4.3.2 木粉/纳米氢氧化镁杂化体的理化性质表征
        4.3.3 木粉/氢氧化镁杂化体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4.3.4 木粉/氢氧化镁杂化体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分析
        4.3.5 木粉/氢氧化镁杂化体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4.3.6 木粉/氢氧化镁杂化体含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4.3.7 木粉/氢氧化镁杂化体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附件

(4)大麻脱胶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脱胶法
2 生物脱胶法
3 物理脱胶法
4 不同脱胶方法结合
    4.1 机械法+化学法
    4.2 化学法+闪爆法
    4.3 微生物法+蒸汽爆破法
    4.4 微生物法+化学法
    4.5 多种联合脱胶法
5 结语

(5)漆酶/超柔软油精复合处理纯大麻织物的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材料与试剂
    1.2 漆酶+超柔软油精复合处理工艺
    1.3 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漆酶/超柔软油精复合处理优化实验
    2.2 性能对比
3 结论

(6)精细化大麻纤维的制备及高支大麻/棉混纺纱的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大麻纤维
        1.2.1 大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1.2.2 大麻纤维的化学构成
    1.3 大麻原麻品质
        1.3.1 种植地区
        1.3.2 生长期
        1.3.3 不同部位
    1.4 大麻纤维精细化处理
        1.4.1 预处理
        1.4.2 生物酶法脱胶
        1.4.3 化学法脱胶
        1.4.4 物理法脱胶
        1.4.5 综合脱胶技术
    1.5 TEMPO催化氧化体系
    1.6 大麻纤维混纺纱技术研究现状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课题研究意义
        1.7.2 课题研究内容
        1.7.3 课题创新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麻纤维结构和成分的差异性与生长期及取样部位的关系
    2.1 大麻原麻结构差异性
        2.1.1 结构差异性分析的原料及试剂
        2.1.2 结构差异性分析的试验设计
        2.1.3 结构差异性分析的测试方法
        2.1.4 结果与讨论
    2.2 大麻原麻成分差异性
        2.2.1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2.2.2 大麻原麻化学成分含量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漆酶与碱联合法制备精细化大麻纤维
    3.1 大麻纤维的预处理工艺
        3.1.1 预处理工艺的原料及试剂
        3.1.2 预处理工艺的试验设计
        3.1.3 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测试方法
        3.1.4 结果与讨论
    3.2 预碱-漆酶处理对大麻木质素的影响
        3.2.1 预碱-漆酶处理试验的原料及试剂
        3.2.2 预碱-漆酶处理的试验设计
        3.2.3 预碱-漆酶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测试方法
        3.2.4 结果与讨论
    3.3 精细化处理助剂的采用
        3.3.1 原料及试剂
        3.3.2 不同精细化助剂及其参数的试验设计
        3.3.3 测试方法
        3.3.4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TEMPO-漆酶体系制备精细化大麻纤维
    4.1 TEMPO-漆酶碱性体系
        4.1.1 TEMPO-漆酶碱性体系的原料及试剂
        4.1.2 TEMPO-漆酶碱性体系的试验设计
        4.1.3 TEMPO-漆酶碱性体系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测试方法
        4.1.4 结果与分析
    4.2 次氯酸钠浓度的对TEMPO氧化脱胶的影响
        4.2.1 次氯酸钠浓度影响试验的原料及试剂
        4.2.2 次氯酸钠浓度影响的试验设计
        4.2.3 次氯酸钠浓度影响试验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测试方法
        4.2.4 结果与分析
    4.3 TEMPO-漆酶酸性处理体系
        4.3.1 TEMPO-漆酶酸性处理体系的原料及试剂
        4.3.2 TEMPO-漆酶酸性体系的试验设计
        4.3.3 TEMPO-漆酶酸性体系处理后的大麻纤维的测试方法
        4.3.4 结果与分析
    4.4 木质素去除机理
        4.4.1 TEMPO氧化去除木质素机理
        4.4.2 TEMPO-漆酶氧化体系去除木质素机理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麻纤维的低损耗、高支大麻/棉混纺纱工艺
    5.1 混纺纱原料的选择
        5.1.1 混纺纱的原料
        5.1.2 混纺纱原料的测试方法
        5.1.3 结果与分析
    5.2 大麻纤维与棉混纺低损耗加工工艺
        5.2.1 低损耗加工的原料
        5.2.2 低损耗加工的纺纱设备
        5.2.3 低损耗加工的工艺设计
        5.2.4 低损耗加工得到的纱线品质测试方法
        5.2.5 结果与分析
    5.3 大麻纤维与棉混纺高支纱加工工艺
        5.3.1 高支纱加工的原料
        5.3.2 高支纱加工的工艺流程
        5.3.3 高支纱加工的设备及参数
        5.3.4 高支纱加工的工艺设计
        5.3.5 高支纱加工得到的纱线品质测试方法
        5.3.6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纤维素酶与氨基硅油复合处理大麻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仪器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剂
    1.2 纤维素酶+氨基硅油复合处理工艺
        1.2.1 工艺流程
        1.2.2 纤维素酶处理工艺条件
        1.2.3 氨基硅油处理工艺条件
    1.3 测试指标
        1.3.1 失重率
        1.3.2 断裂强力
        1.3.3 毛效
        1.3.4 条干不匀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纤维素酶用量单因子试验
    2.2 纤维素酶处理工艺优化设计
    2.3 氨基硅油处理大麻纱的性能
3 结语

(8)大麻织物微溶解工艺及其服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麻纤维
        1.1.1 大麻纤维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1.1.2 大麻纤维的性能
    1.2 大麻纱线
        1.2.1 大麻纤维脱胶技术
        1.2.2 纺纱工艺与纱线性能
    1.3 大麻织物
        1.3.1 大麻织物研究开发现状
        1.3.2 大麻织物后整理技术现状
    1.4 溶解体系介绍
        1.4.1 NMMO溶解体系研究现状
        1.4.2 LiCl/DMAc溶解体系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性能测试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实验设备与测试设备
    2.3 织物基本结构测试与方法
    2.4 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方法
    2.5 织物风格测试与方法
    2.6 微观结构测试与分析
        2.6.1 扫描电镜分析
        2.6.2 红外光谱分析
        2.6.3 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三章 大麻织物NMMO微溶解工艺探究
    3.1 实验方案设计
    3.2 NMMO微溶解大麻织物性因素研究
        3.2.1 NMMO浓度对大麻织物性能的影响
        3.2.2 时间对大麻织物性能的影响
        3.2.3 温度对大麻织物性能的影响
    3.3 NMMO微溶解大麻织物的工艺优化
        3.3.1 二次响应面法优化设计
        3.3.2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3.3.3 方案优化及验证
    3.4 NMMO微溶解处理对大麻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3.4.1 NMMO微溶解前后大麻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3.4.2 NMMO微溶解前后大麻纤维红外光谱
        3.4.3 NMMO微溶解前后大麻纤维X射线衍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麻织物LiCl/DMAc微溶解工艺探究
    4.1 实验方案设计
    4.2 LiCl/DMAc微溶解工艺分析
    4.3 LiCl/DMAc微溶解工艺优化设计
    4.4 LiCl/DMAc微溶解处理对大麻微观结构的影响
        4.4.1 LiCl/DMAc微溶解前后大麻纤维形貌分析~
        4.4.2 LiCl/DMAc微溶解前后大麻纤维红外光谱分析
        4.4.3 LiCl/DMAc微溶解前后大麻纤维X射线衍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溶解对织物服用性能及织物风格的影响
    5.1 微溶解处理对织物基本结构的影响
        5.1.1 织物经纬密
        5.1.2 织物厚度
        5.1.3 织物平方米克重
    5.2 微溶解对织物拉伸性能的影响
        5.2.1 织物拉伸断裂强力
        5.2.2 织物拉伸断裂伸长率
    5.3 微溶解对织物外观保形性能的影响
        5.3.1 抗皱性
        5.3.2 刚柔性
        5.3.3 悬垂性
    5.4 微溶解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
        5.4.1 透气性
        5.4.2 液态水分管理能力
        5.4.3 芯吸性
    5.5 微溶解对织物风格的影响
        5.5.1 拉伸与剪切性能测试
        5.5.2 纯弯曲性能测试
        5.5.3 压缩性能测试
        5.5.4 表面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9)闪爆预处理对植物纤维成分及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纤维概述
        1.2.1 植物纤维的成分
        1.2.2 植物纤维的微观结构
    1.3 闪爆预处理技术
        1.3.1 闪爆预处理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闪爆预处理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闪爆处理植物纤维的测试与表征
        1.4.1 闪爆处理植物纤维化学成分的测试与表征
        1.4.2 闪爆处理植物纤维表面成分的测试与表征
        1.4.3 闪爆处理植物纤维热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1.4.4 闪爆处理植物纤维结晶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5.2 本科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蒲草纤维闪爆实验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蒲草连续闪爆处理
        2.1.4 闪爆处理蒲草纤维性能测试与表征
    2.2 桉木纤维闪爆实验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桉木连续闪爆处理
        2.2.4 闪爆处理桉木纤维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闪爆处理对纤维化学成分的影响
        3.1.1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化学成分的影响
        3.1.2 闪爆处理对桉木纤维化学成分的影响
        3.1.3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与桉木纤维化学成分影响的对比分析
    3.2 闪爆处理纤维表面成分分析
        3.2.1 闪爆处理纤维 O1S谱分析
        3.2.2 闪爆处理纤维 C1S谱分析
        3.2.3 闪爆处理纤维 O/C 分析
    3.3 闪爆处理对纤维形貌的影响
        3.3.1 闪爆处理对纤维宏观形貌的影响
        3.3.2 闪爆处理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
    3.4 闪爆处理对纤维中木质素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1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中木质素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2 闪爆处理对桉木纤维中木质素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3.4.3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与桉木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3.5 闪爆处理对纤维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3.5.1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3.5.2 闪爆处理对桉木纤维热降解性能的影响
        3.5.3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与桉木纤维热降解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
    3.6 闪爆处理对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3.6.1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3.6.2 闪爆处理对桉木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3.6.3 闪爆处理对蒲草纤维与桉木纤维结晶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大麻脱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大麻纤维
        1.1.1 大麻概况
        1.1.2 在纺织领域中大麻的应用情况
        1.1.3 大麻纤维的应用历史
        1.1.4 纺织领域中大麻纤维的应用前景
    1.2 大麻纤维的结构及组成
        1.2.1 大麻纤维的结构
        1.2.2 大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1.3 大麻纤维的性能
        1.3.1 物理机械性能
        1.3.2 吸湿透气性
        1.3.3 抗静电性
        1.3.4 耐热、耐腐蚀、耐晒性
        1.3.5 防紫外线性
        1.3.6 消音吸波功能
        1.3.7 防霉抗菌保健功能
    1.4 大麻脱胶的研究现状
        1.4.1 雨露水沤法脱胶
        1.4.2 化学法脱胶
        1.4.3 生物酶法脱胶
        1.4.4 微生物法脱胶
        1.4.5 闪爆法脱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思路分析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本课题的基础测试分析
    2.1 大麻纤维组成成分
    2.2 大麻纤维各组成物质的成分分析与测定
        2.2.1 纤维素
        2.2.2 半纤维素
        2.2.3 果胶
        2.2.4 木质素
    2.3 超声波脱胶的理论依据
    2.4 微波脱胶的理论依据
    2.5 小结
第三章 大麻纤维脱胶工艺研究
    3.1 实验原料、试剂及设备
        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试剂的主要作用
    3.3 精干麻的质量评定指标
        3.3.1 大麻脱胶效果的评定
        3.3.2 预处理工艺对精干麻后整理性能的影响
    3.4 大麻微波和超声波脱胶处理工艺的探索
        3.4.1 超声波脱胶工艺的探索
        3.4.2 微波脱胶工艺的探索
    3.5 大麻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工艺方案
        3.5.1 脱胶预处理方案的设计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大麻纤维脱胶工艺流程的确定
    3.6 微波-超生波协同预处理与硫酸预处理脱胶工艺的比较
        3.6.1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3.6.2 结果与分析
    3.7 大麻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脱胶工艺的效益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麻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微波预处理的处理时间的影响
        4.1.1 实验方法、条件
        4.1.2 结果与讨论
    4.2 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温度的影响
        4.2.1 实验方法、条件
        4.2.2 结果与讨论
    4.3 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液浓度的影响
        4.3.1 实验方法、条件
        4.3.2 结果与讨论
    4.4 超声波预处理处理时间的影响
        4.4.1 实验方法、条件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脱胶工艺的优化
    5.1 脱胶工艺的优化和试验结果分析
        5.1.1 优化参数的选定
        5.1.2 结果分析
    5.2 验证试验
        5.2.1 试验方法、条件
        5.2.2 结果与讨论
    5.3 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后整理工序的影响
        5.3.1 试验方法、条件
        5.3.2 结果与讨论
        5.3.3 预处理对后整理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原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棉型大麻纤维的精细化研究现状[J]. 范皖月,李自豪,李端鑫,陈嘉琳,孙颖. 黑龙江纺织, 2021(01)
  • [2]汉麻纤维微生物及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研究[D]. 李成红. 东华大学, 2021(01)
  • [3]基于无机纳米填料的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改性研究[D]. 马源彬.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大麻脱胶方法综述[J]. 开吴珍. 染整技术, 2019(07)
  • [5]漆酶/超柔软油精复合处理纯大麻织物的性能[J]. 张毅,张瑞成,卓桂容,周林杰,高金霞. 印染助剂, 2019(06)
  • [6]精细化大麻纤维的制备及高支大麻/棉混纺纱的加工技术研究[D]. 刘柳. 东华大学, 2018(12)
  • [7]纤维素酶与氨基硅油复合处理大麻纱的研究[J]. 张毅,杨彬,高金霞. 上海纺织科技, 2017(07)
  • [8]大麻织物微溶解工艺及其服用性能研究[D]. 朱敏.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8)
  • [9]闪爆预处理对植物纤维成分及性能影响的研究[D]. 刘荣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10]微波—超声波协同预处理对大麻脱胶的影响研究[D]. 封权. 长春工业大学, 2013(S1)

标签:;  ;  ;  ;  

“闪爆”处理对大麻纤维理化性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