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焦虑论文-贾彦茹,乌云特娜,金童林,张璐

依恋焦虑论文-贾彦茹,乌云特娜,金童林,张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依恋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年初期,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感知伴侣应答

依恋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贾彦茹,乌云特娜,金童林,张璐[1](2019)在《依恋焦虑对成年初期恋爱冲突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初期(18-25岁)被认为是青春期之后的一个独特的发展期,主要关注爱情、工作和世界观等身份问题,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恋爱频率。而冲突是恋爱关系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恋爱冲突指处于恋爱关系的情侣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产生意见分歧,包括相互间的争论,不理解,不信任,怀疑和对抗,并且能为双方所感觉到的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它有多种形式,对亲密关系有许多的破坏性影响,会产生矛盾的行为(批评等),并导致焦虑和痛苦。本研究以哈尔滨市等地550名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关系质量问卷和感知伴侣应答问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依恋焦虑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恋爱冲突之间呈两两正相关。(2)依恋焦虑既可以直接影响成年初期恋爱冲突,也可以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恋爱冲突。(3)感知伴侣应答分别调节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大学生恋爱冲突两条路径,即与高感知伴侣应答的大学生相比较,较低感知伴侣应答的依恋焦虑个体经由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大学生恋爱冲突的预测作用更加显着。本研究结果揭示依恋焦虑对成年初期恋爱冲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减少恋爱冲突的发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引入感知伴侣应答这个关系网络的中心成分,验证伴侣的应答性对亲密关系的保护作用,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恋爱冲突的研究领域。未来在降低情侣恋爱冲突发生频率方面,需增强个体对伴侣应答的感知程度。从他们本身出发,提升对应答的感知水平,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改变认知偏差,提高恋爱关系的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贾彦茹,张守臣,金童林,张璐,赵思琦[2](2019)在《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经验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序列中介模型。采用问卷法对黑龙江等地高校的6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和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即依恋焦虑个体通过增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经验性回避倾向,进而增加大学生的囤积行为。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和应对手段角度来考察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囤积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陈云祥,钟姝,戴莉,邓衍鹤,刘翔平[3](2019)在《大学生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大学生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归属需要受挫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在中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版、归属需要满足与受挫量表和社交网络成瘾量表,选取489名大一本科生为被试(18.81±0.92岁)。结果:①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直接预测作用显着,加入归属需要受挫作为中介变量后,依恋焦虑仍能显着预测;即归属需要受挫在依恋焦虑与社交网络成瘾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②性别(边缘)显着调节归属需要受挫对社交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在男女生中均显着,但男生略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依恋焦虑可通过影响归属需要受挫,进而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而性别在归属需要受挫与社交网络成瘾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贾彦茹[4](2019)在《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感知伴侣应答与恋爱冲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恋焦虑(Attachment Anxiety)是不安全依恋的一种,指个体无法确认依恋对象的情感效用性,且在与依恋对象亲近时,表现出强烈又不太满意的状态,研究表明,依恋焦虑是冲突行为的预测因子。恋爱冲突(Conflict)指处于恋爱关系的情侣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产生意见分歧,包括相互间的争论,不理解,不信任,怀疑和对抗,并且能为双方所感觉到的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在亲密关系中,不安全依恋的个体会易察觉到威胁,并且依恋焦虑水平高的个体更易与伴侣产生冲突。此外,较之具有较低水平的依恋焦虑的个体,高度依恋焦虑的人可能会倾向于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感知不确定性,并且怀疑他们处理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提高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的水平。而感知伴侣应答(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作为一种良好的关系缓冲剂,会让个体感觉到伴侣是可靠的、支持性的,更有兴趣与他们的伴侣有接触,且会使个体感知到伴侣的理解、关心、重视,进而提升亲密感、满意度,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该研究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感知伴侣应答问卷在中国大学生情侣中的信效度检验,共选取哈尔滨市等地的700名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第二部分是采用问卷法对哈尔滨市等地的5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探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感知伴侣应答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恋爱冲突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修订后的感知伴侣应答问卷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评估我国大学生感知伴侣应答的工具。(2)依恋焦虑、恋爱冲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感知伴侣应答信问卷的效度较好,适用于本次研究。(3)当前大学生依恋焦虑在是否独生上存在显着的差异,即独生子女的依恋焦虑水平显着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在性别和生源地上,依恋焦虑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性别、生源地及是否独生上,恋爱冲突及感知伴侣应答不存在显着差。(4)依恋焦虑、恋爱冲突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呈两两正相关,与感知伴侣应答呈负相关。(5)依恋焦虑显着预测大学生恋爱冲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在依恋焦虑与恋爱冲突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伴侣应答在依恋焦虑和恋爱冲突间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韩沙沙[5](2019)在《大学生依恋焦虑对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及自我接纳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阶段正是个体发展亲密感克服孤独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异性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妥善处理异性交往问题也是衡量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不和谐,包括消极的自我体验以及由此导致的其他心理困扰等。本研究探讨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以及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对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自我接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干预,探讨以自我接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干预对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研究一:问卷调查,以大学生为被试发放电子问卷共569份,填写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以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本研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探究依恋焦虑、自我接纳和异性交往困扰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运用process探索依恋焦虑、自我接纳对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的预测作用,并采用Bootstrap进一步探索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异性交往困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二: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经查阅文献并综合相关理论制定以自我接纳为主题的团体辅导干预方案,筛选符合条件并且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被试26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接受为期八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的处理,通过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分数比较来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1)大学生依恋焦虑、自我接纳和异性交往困扰存在显着的性别和恋爱状况上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异性交往困扰,在自我评价因子和自我接纳总分上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无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高于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2)依恋焦虑、自我接纳和异性交往困扰叁者之间相关显着;(3)大学生依恋焦虑正向预测异性交往困扰,依恋焦虑负向预测自我接纳,自我接纳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自我接纳在依恋焦虑和异性交往困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自我接纳团体辅导显着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依恋焦虑可以直接预测异性交往困扰,还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接纳间接地预测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以自我接纳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的困扰。本研究结果对探讨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大学生异性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学校心理咨询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贾彦茹,赵思琦,李琦,高树倩[6](2018)在《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经验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囤积行为(Hoarding),也叫"病态收集",指对那些没有用处和价值的物品,个体表现出获取或者无法丢弃的行为。囤积者在许多领域都有缺陷,包括记忆、对决策的信息处理、与物品的情感依恋、行为回避以及关于物品性质的错误信念等问题。研究表明,有2.3%~6%的人群会出现囤积行为。囤积行为会导致个体的生活空间出现明显的混乱,给个体的心理带来负面体验,诸如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并给个人及其家庭成员造成很大的压力。由此可见,囤积行为给人们带来一定不良影响,我们有必要探讨其发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囤积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研究表明,依恋焦虑与囤积行为的发生相关,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认为,囤积者倾向于将童年时期对父母的不安全依恋,投射到对物品的强烈情感依恋中。那么,依恋焦虑的个体的囤积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呢?面对此问题,本研究拟探讨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作用机制,考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其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山东省数所高校的48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填写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IUS-12)、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II)及囤积量表(SI-R)。结果表明: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和大学生囤积行为两两间显着正相关;大学生依恋焦虑水平不仅会对其囤积行为产生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囤积行为(2/df=3.62,TLI=.97,CFI=.98,SRMR=.02,RMSEA=.07)。这进一步说明,大学生的囤积行为受到其不良依恋风格(依恋焦虑)的影响,引发大学生报告较高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这种对不确定性的过度预测会导致回避,进而选择经验性回避(获取或保留物品)来逃避不良情绪的影响,超过正常储存物品的水平,造成囤积。未来可以拓展选择其他引发囤积行为的因素,继续探讨依恋焦虑者囤积行为的发生过程,从为囤积行为的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胡朗月,上官芳芳,刘兴华,郑睿敏[7](2018)在《正念训练改善成人依恋焦虑: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母婴间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改善依恋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议题。正念作为一个潜在可行的方法,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正念和依恋间的关系及正念训练对依恋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考察正念训练对于成人依恋的干预效果,以及情绪调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将招募的被试匹配年龄性别后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八周正念减压训练(MBSR),对照组进入等待。在干预前后两组被试同样完成正念五因素量表(FFM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情绪调节困难问卷(DERS)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SRESE),最终共计76人进入数据分析(实验组38人,对照组38人)。研究结果显示,正念水平与依恋焦虑水平、情绪调节困难水平均呈显着负相关,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着正相关;依恋焦虑水平与情绪调节困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着负相关;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检验的结果显示,情绪调节困难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的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正念水平及依恋焦虑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八周正念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的正念水平显着提升,依恋焦虑水平显着降低,情绪调节困难水平显着降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的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水平显着提升。研究结果显示:1)情绪调节在正念水平和依恋焦虑水平间起中介作用;2)正念训练可以改善成人依恋焦虑。(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唐清婷,陈旭[8](2017)在《依恋焦虑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失效的注意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的依恋风格通过早期与依恋对象的互动经验塑造形成并伴随影响人的一生。注意过程被看做是导致不同依恋风格加工情绪信息相关差异的关键过程。本研究从抑制的角度切入探讨依恋焦虑者晚期注意维持阶段的加工特征,探索依恋焦虑者与安全者在情绪加工过程中注意抑制功能有无差异,进一步明确依恋焦虑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与相关抑制功能的缺陷有关,假设依恋焦虑者由于其抑制能力不足,难以解除对负性刺激的注意产生相应的注意偏向。以依恋安全组为对照组。实验采用情绪负启动范式验证依恋焦虑者与依恋安全者的注意抑制功能差异,选取自依恋情绪图片库的正性、负性以及中性图片各32张作为刺激材料。比较被试在负启动序列与控制序列下对某一类效价图片反应时与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发现:叁因素(依恋风格*序列类型*图片效价)交互作用显着,简单简单效应分析发现(1)依恋焦虑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出现反转的NAP效应,出现失效的注意抑制,存在注意偏向,对正性情绪图片没有出现启动条件间的差异;(2)依恋安全组对正性情绪图片出现NAP效应,即任务要求的成功抑制,对负性情绪图片没有出现启动条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依恋焦虑者在负性启动序列中对探测界面的目标刺激(负性情绪图片)做出更快的反应,这一快速的反应建立在启动界面对分心刺激失效的注意抑制的基础上。依恋焦虑个体对负性刺激的加工偏向是由于其抑制能力不足,难以解除对负性刺激的注意所引发。这一结果为依恋焦虑者过度激活策略理论补充了新的证据,为依恋相关的临床治疗中注意训练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依恋焦虑者过度激活策略与注意抑制失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明确这一注意抑制失效过程的时间进程特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邓敏,陈旭[9](2017)在《特质依恋焦虑和回避的神经基础:来自静息态低频振荡和功能连接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恋焦虑依赖于情绪唤醒,而依恋回避主要依赖于对情绪信息的抑制。尽管很多研究集中于这两种不安全依恋的神经基础,但是对于其在静息状态下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了解还很少。本研究旨在调查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不同的内在神经基础,采用低频振荡和功能连接技术考察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在大脑自发活动上的关系,115名大学生被试完成了核磁静息态数据扫描和ECR问卷测评,结果发现依恋焦虑与右侧后扣带回的ALFF值呈显着正相关,依恋回避与左侧舌回、右侧中央后回的ALFF值正相关,与左侧颞下回和右侧眶额皮层的ALFF值负相关。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双侧颞下回,眶额皮层与额上回、额中回和颞中回,中央后回与双侧额下回、颞下回和顶下小叶的连接强度随着依恋回避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这些结果表明依恋焦虑与情绪唤醒加工的核心脑区有关,而依恋回避与情绪调节失效和躯体运动控制的核心脑区有关,最后在依恋理论的框架下进行讨论,促进对不同特质依恋的理解。(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李梦楠,郑淑杰,聂君如[10](2017)在《青少年同伴依恋、焦虑及抑郁对情绪面孔加工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依恋作为青少年时期反映认知加工、情绪体验与行为表达的重要心理指标,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修订版青少年同伴依恋量表(AFAS)与90项症状清单(SCL-90),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青少年不同的同伴依恋类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在不同oddball任务中同伴依恋、焦虑和抑郁对负性、中性情绪面孔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安全型同伴依恋与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回避、焦虑型同伴依恋与抑郁、焦虑呈正相关;安全型同伴依恋的被试在面对负性情绪刺激时表现出高唤醒水平(N200波幅增加)、低强度认知加工(P300波幅减小);回避型同伴依恋的被试则表现出低唤醒水平(N200波幅减小)与高强度的认知加工(P300波幅增大);焦虑型同伴依恋的被试仅表现出信息加工深度的减弱(P300减小)。(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依恋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经验性回避与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序列中介模型。采用问卷法对黑龙江等地高校的6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与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经验性回避在依恋焦虑和大学生囤积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即依恋焦虑个体通过增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经验性回避倾向,进而增加大学生的囤积行为。研究进一步从认知和应对手段角度来考察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作用机制,对囤积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依恋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贾彦茹,乌云特娜,金童林,张璐.依恋焦虑对成年初期恋爱冲突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贾彦茹,张守臣,金童林,张璐,赵思琦.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经验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3].陈云祥,钟姝,戴莉,邓衍鹤,刘翔平.大学生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4].贾彦茹.依恋焦虑、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感知伴侣应答与恋爱冲突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韩沙沙.大学生依恋焦虑对异性交往困扰的影响及自我接纳的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6].贾彦茹,赵思琦,李琦,高树倩.依恋焦虑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经验性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胡朗月,上官芳芳,刘兴华,郑睿敏.正念训练改善成人依恋焦虑: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8].唐清婷,陈旭.依恋焦虑者对负性情绪刺激失效的注意抑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9].邓敏,陈旭.特质依恋焦虑和回避的神经基础:来自静息态低频振荡和功能连接的证据[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10].李梦楠,郑淑杰,聂君如.青少年同伴依恋、焦虑及抑郁对情绪面孔加工的ERP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  

依恋焦虑论文-贾彦茹,乌云特娜,金童林,张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