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硫分离论文-黎小峰

铜硫分离论文-黎小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硫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硫分离,浮选工艺,浮选药剂

铜硫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黎小峰[1](2019)在《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铜的应用领域与以往相比得到极大拓宽,特别是我国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也带动了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铜需求量与消费量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变化趋势。为了能够获得更多与冶炼要求相符的铜精矿,需要合理运用铜硫浮选分离工艺技术。因此,本文将结合相关研究资料,重点针对铜硫浮选分离进行简要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14期)

张月,高延雄,张硕,袁发松[2](2019)在《新型环保抑制剂在细粒级硫化铜硫分离中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铜选厂使用的单一石灰抑制剂在铜硫分离中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采用新型环保抑制剂D82与D6958进行配合使用,取得了明显高于单一石灰抑制剂的选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环保抑制剂在乙硫氨酯(Z200)作为捕收剂的铜硫分离体系中,能够有效抑制黄铁矿的上浮,从而实现铜硫分离。和传统抑制剂石灰相比,铜精矿品位提升6%,回收率提升11%,可以在工业上替代石灰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2期)

赵迎锋,王澜,王礼平[3](2019)在《某选铁尾矿低碱度铜硫分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选铁尾矿矿石性质,进行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后铜硫分离的选别工艺,以乙黄药+丁胺黑药为组合捕收剂,新型抑制剂DT-4与石灰为铜硫分离抑制剂,进行铜硫浮选试验,最终获得铜品位26.68%,回收率80.39%铜精矿;硫品位47.68%,回收率74.82% 硫精矿,实现了铜硫的分离及铜硫的综合回收。(本文来源于《铜业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聂琦蔚,阮华东[4](2019)在《江西某铜矿铜硫分离浮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江西某铜矿深部矿石性质特征,在现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选矿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浮选流程和药剂制度,实现了铜、硫的分离与富集。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0.32%、回收率92.38%的铜精矿和含硫48.14%、回收率79.37%的硫精矿。(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徐姣,吴金鑫,张月,倪娟[5](2018)在《组合调整剂在细粒级尾矿铜硫分离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有色金属选矿厂进行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回收选钼尾矿中的黄铜矿,入选矿石属高硫低铜微细粒级硫化矿且受浮选药剂污染严重,铜硫分离难,选矿指标差。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亚硫酸钠与石灰按一定量配比的组合调整剂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组合调整剂替代单一石灰调整剂后,铜精矿工业生产品位提高了5. 16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18. 55个百分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钼业》期刊2018年05期)

雷同升,黄权兵[6](2018)在《选铜新型捕收剂DF761与EP对铜硫分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平铜矿选矿厂采用一段磨矿、铜优先全开路浮选工艺流程,经粗精矿再磨,然后采用叁段精选一段精扫选的选铜工艺,目前铜捕收剂为EP,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在现有的磨矿、浮选工艺条件下,为进一步提高选铜回收率,对DF761和EP两种选铜捕收剂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从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DF761对铜矿物的捕收能力要优于EP,闭路试验中铜回收率可提高1.17%,硫回收率低0.67%,为选铜新型捕收剂DF761实施工业试验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铜业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李品福[7](2018)在《都龙矿区铜粗精矿铜硫分离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龙矿区复杂多金属低品位伴生铜矿存在含铜品位低,铜矿物与锌矿物、硫化铁和锡石等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关系密切,导致铜-锌,铜-硫分离困难、铜精矿中金属互含严重等问题,针对该现象通过试验研究,采用了铜锌硫混合浮选-抑锌浮选-铜硫分离的选矿工艺流程,可得到铜品位18.54%,铜硫分离作业回收率86.31%的铜精矿和硫品位28.2%,铜硫分离作业回收率73.66%的硫精矿,铜精矿含锌品位为7.34%,充分的将铜硫进行了分离。(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10期)

付翔宇[8](2018)在《难选硫化铜矿石浮选工艺与铜硫分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铜资源矿床工业类型比较完整,大部分以硫化铜资源矿床为主。铜硫矿石是硫化铜矿石中常见的矿石类型,黄铜矿,黄铁矿是铜硫矿石中典型的硫化矿物。浮选是从这类矿石中获得金属铜和硫原料重要的一道加工环节~([1])。随开采的深入和易选矿石的减少,铜硫矿资源贫、细、杂的特点日益突出,矿物间致密共生及镶嵌关系更为复杂多变,又因硫化铁与硫化铜矿物两者相近的天然可浮性,造成了铜硫浮选分离困难。为实现铜、硫选择性浮选分离,国内外普遍采用石灰作为抑制剂的高碱(p H大于12)浮选工艺,但因大量石灰的添加,造成设备和输送矿浆的管道结垢,导致有价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率降低,矿山的环境也容易被选矿废水所污染~([2])。因此,开展低碱度下铜硫选择性绿色分离,攻克一直以来的高碱度工艺下铜硫分离的缺点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论文研究了国外硫化铜矿石的浮选工艺及铜硫浮选分离机理,首先考察了黄铜矿和黄铁矿纯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因素,为铜硫分离中黄铁矿的抑制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一元体系中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在p H为8、丁基黄药用量1.5×10~(-3)mol/L下的浮选效果最好,其回收率约为90%,在此条件下黄铁矿也具有良好的可浮性,其回收率为92%。在石灰用量=0.89~1.79×10~(-3)mol/L时,石灰用量的增加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不太明显,当石灰用量为4.91×10~(-3)mol/L时,其对黄铜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铜矿的回收率下降约15%。随着石灰用量不断增大,黄铁矿的回收率不断下降,当石灰用量为4.91×10~(-3)mol/L时,黄铁矿回收率降至20%,但此时的矿浆p H值高达13.5。次氯酸钙的用量从0mg/L增加到200mg/L时,黄铁矿的回收率减少近50%。当次氯酸钙用量为200mg/L,黄铜矿和黄铁矿的回收率相差近50%。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黄铜矿:黄铁矿=1:1时,可获得品位为28.13%、回收率为89.99%的精矿,品位为3.65%、回收率为9.01%的尾矿。次氯酸钙对黄铁矿抑制机理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黄铁矿与次氯酸钙作用后在黄铁矿表面生成了含钙沉淀物以及羟基铁并吸附在矿物表面,从而使黄铁矿亲水性增强;(2)溶液组分检测结果表明;在充气-搅拌的溶液体系中,溶液铁离子浓度(CFe)、硫酸根离子浓度(CSO_4~(2-))分别为452 mg L~(-1)和1185 mg L~(-1)。添加200 mg/L次氯酸钙后,溶液铁离子浓度(C_(Fe))、硫酸根离子浓度(CSO_4~(2-))都分别增加,次氯酸钙的添加促使溶液中黄铁矿表面的氧化溶解;(3)Visual MINTEQ model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次氯酸的添加将促使黄铁矿表面S组元与Ca~(2+)离子作用而向Ca SO_4和方解石发生转变,他们与Ca~(2+)离子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将是黄铁矿表面钙组元抑制的重要原因;(4)XPS结果表明;添加200 mg/L次氯酸钙前后,黄铁矿表面O1s原子浓度由24.57%增加到42.16%,氧组分以SO_4~(2-)离子成分赋存的原子浓度含量由3.85%增加到10.80%,次氯酸钙与黄铁矿表面发生了氧化反应,促使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的生成,从而增强了黄铁矿的亲水性;(5)TOF-SIMS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溶液p H=8,添加200 mg/L次氯酸钙促使黄铁矿表面S、Fe转化为SO_4~(2-)、Fe~(2+)、Fe~(3+)离子。Ca离子组分(Ca~+、Ca OH~+)、钙组元沉淀(Ca SO_4、Ca CO_3)和羟基铁在黄铁矿表面发生了吸附。黄铁矿表面亲水性物种主要以Ca~+、Ca OH~+为,并按Ca~+、Ca OH~+、羟基铁、Ca SO_4、Ca CO_3以此递减的顺序。(6)TOF-SIMS深度剖析结果表明;在溶液p H=8,添加次氯酸钙200 mg/L后,降低了黄铁矿表面Fe OH~+离子强度,但促使Fe OH~+向黄铁矿表层渗透,增加了矿物表面亲水性羟基铁物种的吸附厚度,吸附厚度大于18.37 nm。基于试验前期的理论研究,对国外硫化铜矿TCu品位为0.61%,硫品位3.88%的铜硫矿石,采用了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组合抑制剂铜硫分离”工艺,在p H=8,粗精矿再磨细度-320目占80.53%,组合抑制剂Ca O+Ca(Cl O)_2用量2.14+4.2×10~(-3)mol/L下,最终获得精矿铜品位为19.69%,铜回收率为79.4%的浮选指标。组合抑制剂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单一石灰的用量,并使铜硫浮选分离的效果有所改善。论文的研究对类似硫化铜矿石低碱度下绿色分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郭蔚,彭金秀,冯博,张文谱,宁湘涵[9](2018)在《刺槐豆胶在铜硫分离中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浮选试验、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刺槐豆胶在铜硫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pH小于9时,黄铜矿及黄铁矿可浮性均较好,难以浮选分离。刺槐豆胶在黄铜矿及黄铁矿表面均发生了吸附,使二者的电位发生变化,并产生抑制作用,但刺槐豆胶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抑制强度及吸附方式都不同:刺槐豆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方式是化学吸附,而与黄铁矿是通过物理吸附方式作用。加入刺槐豆胶后,在pH为3~11条件下,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均较低;而当pH小于9时刺槐豆胶对黄铜矿抑制效果差,pH为11时对黄铜矿抑制效果极强。在pH为7时使用刺槐豆胶对铜品位为15.58%的混合矿进行浮选分离后,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1.67%、回收率为82.13%。该研究为铜硫高效分离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抑制剂。(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8年01期)

张鸿波,田湘,孙瑞,刘井江[10](2017)在《某复杂铜硫矿石浮选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复杂铜硫矿属于多金属铜硫矿石,铜品位为0.38%,硫品位为11.6%,品位较低,复杂难选。通过开展选铜捕收剂种类、磨矿细度、药剂用量、石灰用量、浮选时间以及选硫活化剂硫酸用量、捕收剂丁黄药用量等条件试验,采用优先浮铜工艺实现了铜硫矿石的有效分离。试验表明:铜优先浮选经一粗二精二扫,选硫经一粗二精一扫的闭路试验流程,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0.88%,回收率93.69%,硫精矿硫品位46.0%,回收率89.48%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铜硫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铜选厂使用的单一石灰抑制剂在铜硫分离中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采用新型环保抑制剂D82与D6958进行配合使用,取得了明显高于单一石灰抑制剂的选矿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环保抑制剂在乙硫氨酯(Z200)作为捕收剂的铜硫分离体系中,能够有效抑制黄铁矿的上浮,从而实现铜硫分离。和传统抑制剂石灰相比,铜精矿品位提升6%,回收率提升11%,可以在工业上替代石灰进行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硫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黎小峰.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初探[J].世界有色金属.2019

[2].张月,高延雄,张硕,袁发松.新型环保抑制剂在细粒级硫化铜硫分离中的试验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9

[3].赵迎锋,王澜,王礼平.某选铁尾矿低碱度铜硫分离试验研究[J].铜业工程.2019

[4].聂琦蔚,阮华东.江西某铜矿铜硫分离浮选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5].徐姣,吴金鑫,张月,倪娟.组合调整剂在细粒级尾矿铜硫分离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钼业.2018

[6].雷同升,黄权兵.选铜新型捕收剂DF761与EP对铜硫分离试验研究[J].铜业工程.2018

[7].李品福.都龙矿区铜粗精矿铜硫分离试验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

[8].付翔宇.难选硫化铜矿石浮选工艺与铜硫分离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9].郭蔚,彭金秀,冯博,张文谱,宁湘涵.刺槐豆胶在铜硫分离中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分析[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8

[10].张鸿波,田湘,孙瑞,刘井江.某复杂铜硫矿石浮选分离工艺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7

标签:;  ;  ;  

铜硫分离论文-黎小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