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130021;2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穴位注射丹参及维生素B1、维生素B12联合拔罐疗法对中风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中风偏瘫肩痛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拔罐组、穴位注射组,联合组,每组49例。每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拔罐组予以拔罐治疗;穴位注射组予以丹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联合组予以丹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及拔罐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1疗程继续康复训练3周后,肩痛评分、上肢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注射组及拔罐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
【关键词】穴位注射;拔罐疗法;中风;肩痛
中风后肩痛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大部分偏瘫患者在2~3个月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肩痛【1】。中风后肩痛极大的妨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目前,肩痛的治疗方法有许多,如早期预防、手法松动、理疗等,但是效果通常较缓慢【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147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分类及诊断标准【3】,(生命指证稳定,无严重心肺及肝肾等脏器疾病,无恶性肿瘤,无严重的认知及语言障碍)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65例。患者年龄(63.2±9.4)岁,病程(2.2±1.1)个月,患者包含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左侧偏瘫、右侧偏瘫、双侧瘫情况。根据患者是选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49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PT、OT)及良肢位摆放等护理,维持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肌力。穴位注射主穴取对侧肩痛穴,配穴取同侧阿是穴。主穴选用丹参注射液2ml;配穴选用维生素B1100mg+B120.5mg。拔罐主穴取同侧肩井、肩髃、肩贞、肩前,配穴取阿是穴。三组在穴位注射及拔罐治疗取穴相同。穴位注射及拔罐治疗均采取隔日一次,联合组采取交替进行。3次为一疗程。1疗程结束后继续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3周。
1.3评定指标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结束后,继续进行常规康复训练3周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肩关节疼痛评分及ADL指数评分。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肩痛评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极痛;采用简式上肢部分Fugl-Meyer量表(FMA)评估上肢功能,满分66分;采用改良Barthel(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所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脱失。三组患者治疗前肩痛VAS评分、简式上肢Fugl-Meyer(FMA)评分、MBI指数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疗程结束后继续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周,三组患者肩痛VAS评分、Fugl-Meyer评分(上肢)、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见表1。
注:与拔罐组比较,Pa<0.05,与穴位注射组比较Pb<0.05,与治疗前比较Pc<0.05。
3结论
中风后肩痛的其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均可导致肌肉紧张或痉挛。细胞代谢产物中的酸性物质和胺类物质对局部的神经和血管的刺激造成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更进一步的紧张或痉挛,进而加重疼痛。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肩痛是由于中风阻痹气血经络或其他原因损及筋脉、气滞血瘀。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肩痛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脏腑虚损、气血不足为本,气血瘀滞、痰瘀内阻为标。故本研究采取标本兼顾的办法,根据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原理,采取穴位注射联合拔罐疗法。根据平衡针灸学理论,结合病变部位及局部选穴原则,穴位注射主穴取对侧肢体肩痛穴,配穴选取肩关节周围阿是穴。主穴注射丹参注射液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配穴—肩关节周围阿是穴予以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以修复受损的神经,改善局部神经失营养状态。采取穴位注射给药,使药物通过腧穴循经入患处,以达到针刺和药物的双重效果。拔罐疗法为传统医学的外治疗法,本研究在肩开、肩髃、肩贞、肩前及肩关节周围阿是穴予辅以拔罐治疗,以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解毒泄浊、益气温阳、扶正固本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拔罐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缓解机体疼痛。研究发现,三组患者治疗后,肩痛VAS评分、患侧上肢的FMA评分及MBI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穴位注射组与拔罐治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联合治疗组,三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和拔罐治疗组。
研究结果表明:穴位注射联合拔罐疗法能够迅速、有效缓解患者肩痛的症状,从而改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痉挛及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提高了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对提高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焦素芹,吴川碧.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3,28:458-459.
[2]冯绍雯,华路雄,王建国.痛点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39-3841.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79.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穴位注射联合拔罐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2014-Q45)。
作者简介:
刘红英(1971-),女,大学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王哲,男,硕士学历,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