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递函数矩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矩阵,函数,乘法,小二,系统,照度,模型。
传递函数矩阵论文文献综述
栾某德,吴晶莹,李尚远,甘德强[1](2019)在《基于传递函数矩阵频域特性的原动机侧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动机和调速系统(原动机侧)的周期性扰动是引发强迫振荡的主要原因。基于扩展的多机Phillips-Heffron模型,推导了从原动机侧扰动到发电机机械功率的传递函数矩阵,并证明该矩阵在正常参数范围内是主对角占优的。据此,对于原动机侧周期性扰动、故障及参数异常等引发的振荡,具有最大机械功率功率谱密度的发电机原动机及调速器就是可能的扰动源;在考虑了励磁和负荷侧扰动源对机械功率的影响后,推导了从励磁和负荷侧扰动到机械功率的传递矩阵,从理论上证明了将机械功率功率谱密度最大的发电机定位为扰动源是准确合理的。10机39节点算例和华北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定位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17期)
芦海洋[2](2018)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递函数矩阵辨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辨识算法,该算法能够一次性地整合所有的历史信息(包括输入和输出数据),并得到MIMO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其根的个数与指定的相同,并且根的数值正确表征了输出随输入的动态响应过程。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可以一次性准确地获得MIMO传递函数矩阵中待确定的参数,避免了多次单输入单输出参数辨识的过程和极点的个数将增多的情况,提高了参数辨识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叁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10发动机控制技术》期刊2018-08-22)
李素若[3](2014)在《机械臂动态响应传递函数矩阵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机械臂在力(力矩)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在建立机械臂简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patron软件得到其在悬臂梁状态下中部受阶跃冲击时末端位移的变化数据.利用这些数据,提出一种基于传递函数矩阵参数估计的响应模型建立方法,分析在不同模型阶次下的模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建立高精度机械臂动态响应模型.该研究成果为机械臂控制及动态误差补偿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曾礼强,王晓静,张瑞[4](2008)在《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照度比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照明调光控制系统中在工作面上设置的照度传感器容易受到办公文件、人体等的遮挡而使控制系统误动作,以光通传递函数为基础,建立光通传递函数矩阵,分别提出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单光源和多光源照度比例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比例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现场测试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照度与实测相比较一致性较好,基于该模型的照度传感器设置方法,不但可以减小线路敷设的麻烦,还可以有效解决在工作面上设置传感器时,由于办公文件等的遮挡而导致的系统误动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陈万义[5](2008)在《传递函数矩阵零空间的最小多项式基和亏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两个实例,介绍了传函矩阵左,右零空间最小多项式基的求法,由该方法可很快求出传函矩阵的左/右最小指数,从而确定出其亏数。我们还给出了传函矩阵亏数为零的充要条件,纠正了有关文献中的相应错误。(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7-16)
高遵海,覃磊[6](2007)在《基于不变因子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小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递函数矩阵的斯密斯-马克米兰(Smith-McMillan)标准型,讨论了以严真有理分式矩阵描述的传递函数矩阵的一个最小实现,其中每一个不变因子的最小实现对应一循环系统.如果斯密斯-马克米兰的秩为r,那么最小实现对应于r个循环系统的直和.特别地,当传递函数以行向量或列向量形式给出时和当系统矩阵以分块循环矩阵表示时,分别得到了能控或能观型实现,它们都是现有算法的改进.(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曾礼强,王晓静,雍静[7](2006)在《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照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室内照度计算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建立在光通传递函数矩阵之上,在同时考虑直射照度和室内各个面相互反射的间接照度的情况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照度、亮度等照明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估计。计算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尹洪武[8](2002)在《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引进张量积运算,将 MIMO双线性系统转化为一种简单的表达形式。然后,利用多维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公式。它是SISO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计算公式的推广。(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鹿浩,方华京,黄心汉[9](1999)在《非有理传递函数矩阵的模型匹配与4-块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大类多变量无限维系统,给出了其模型匹配及4-块问题的构成方法,证明了非有理传递函数矩阵模型匹配问题和4-块问题最优解存在的一个充分条件,与已有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适合于稳定对象,而且适合于不稳定对象(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葛丛梅,刘伟,王振永[10](1999)在《异步电机的传递函数矩阵》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传递函数矩阵在电机理论及控制问题中的应用,以马尔可夫参数求解异步电机的传递函数矩阵。(本文来源于《防爆电机》期刊1999年01期)
传递函数矩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设计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辨识算法,该算法能够一次性地整合所有的历史信息(包括输入和输出数据),并得到MIMO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其根的个数与指定的相同,并且根的数值正确表征了输出随输入的动态响应过程。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实验表明,算法可以一次性准确地获得MIMO传递函数矩阵中待确定的参数,避免了多次单输入单输出参数辨识的过程和极点的个数将增多的情况,提高了参数辨识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递函数矩阵论文参考文献
[1].栾某德,吴晶莹,李尚远,甘德强.基于传递函数矩阵频域特性的原动机侧强迫振荡源定位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2].芦海洋.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递函数矩阵辨识技术[C].中国航天第叁专业信息网第叁十九届技术交流会暨第叁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S10发动机控制技术.2018
[3].李素若.机械臂动态响应传递函数矩阵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曾礼强,王晓静,张瑞.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照度比例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08
[5].陈万义.传递函数矩阵零空间的最小多项式基和亏数[C].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8
[6].高遵海,覃磊.基于不变因子的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小实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曾礼强,王晓静,雍静.基于光通传递函数矩阵的照度计算方法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06
[8].尹洪武.双线性系统非线性传递函数矩阵的计算公式[J].燕山大学学报.2002
[9].鹿浩,方华京,黄心汉.非有理传递函数矩阵的模型匹配与4-块问题[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
[10].葛丛梅,刘伟,王振永.异步电机的传递函数矩阵[J].防爆电机.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