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察论文_王欣玉,张琼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学考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赫尔,马赫,教育学,康德,旧金山,在线,贝尔。

教育学考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玉,张琼文[1](2019)在《师生交往中的“礼物”:一种教育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礼物作为一种交往媒介普遍存在于师生交往中,并在实践中呈现出"表达性"与"工具性"两种不同功用。因礼物所具有的表达性功能使其在传递尊师重教的文化意蕴、促进师生交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师生间礼物往来的工具性、功利性、交易性不断显露,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明确交往目的,摒弃工具性礼物的价值取向,明确礼物的内容及场合,防止礼物意义变异,以及明晰"收礼"边界,提供师生交往的制度保障,才能够有效维护师生的正常交往。(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侯怀银,王玲玲[2](2019)在《民国时期的“教学”研究——以民国时期教育学着作和教材为基础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学者开展教学研究以民国时期为开端。民国时期的"教学"研究经历了叁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的教育学研究者主要围绕教学概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教学的基础与根据、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材以及学制几方面展开,吸收借鉴了西方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对"教学"研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教学"研究成为了独立的研究领域。民国时期的"教学"研究对我国当前教学研究主要启示有:要进一步理清教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注重教学实践;关注教学概念的变迁和教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兰玲[3](2019)在《在线开放课程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评《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教育改革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线开放课程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从最初诞生到广泛使用只经历了非常短的时间,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尚不成熟。一直以来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为提高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相应的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何抓住机(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林凌[4](2019)在《德国系统教育学中的教育行动形式研究——基于对康德、赫尔巴特与施莱尔马赫教育理论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一大革命性成果体现为分化出了叁分的教育行动形式,即儿童管理、教学和教育支持,那么,为这种叁分的教育行动形式奠基的正是康德、赫尔巴特和施莱尔马赫的教育与教化理论。教育行动着眼于对个体的不确定的可塑性和主体性的承认,因而也有着明确的作用界限。教育行动强调未成年人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并最终指向对其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叁种教育行动形式各司其职,不可偏废,它们既延续着自启蒙以降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也呼应着当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戈永鑫[5](2019)在《探索馆的成功之道探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技馆事业步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汲取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而被誉为“科技馆领域整体典范”的探索馆是当今世界科技馆创新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纵观科技馆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我国学界多次访问并认可探索馆,但缺乏对其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当前我国科技馆数量快速增长,但存在众馆一面的问题。针对此现状,本论文将从探索馆的历史、理念、实践叁个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而提炼探索馆的成功之道,并为中国科技馆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可用性的知识和有意义的借鉴。站在技术扩散、时代变迁与教育变革彼此交织的宏观视野下,分析探索馆兴起的历史动因,其中蕴含着探索馆诞生的必然性。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探索馆的历史,并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叁个阶段。第一,探索馆的初创阶段孕育了最核心的理念即以创为思;第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探索馆在展教形式和展教内容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创新突破,逐渐释放潜在的教育价值;第叁,私营的探索馆在发展过程中历经坎坷与挑战,但在重大的历史关头,历任馆长运用智慧与经验巧妙地化挑战为机遇,做出了关键的战略抉择,在探索馆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注入新活力。通过对探索馆历史的研究,发现了探索馆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当今并且成为科技馆的圣地,是由于探索馆的精神。笔者借用了着名社会学家和高等教育研究者伯顿·R·克拉克的世家概念,将这种精神命名为探索馆世家。创始人奥本海默经历了科学道路上的命运波折,孕育了核心教育理念“以创为思”;德拉科特在奥本海默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了教育理念更丰富的内涵,提出了“在现实世界中动手”与“在虚拟世界中思想”;巴特尔斯基于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倡导大众在开放环境与双向对话中洞察科学;弗林克在创新时代的背景下,主张以STEAM与创客的整合打造创意文化。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馆长对核心教育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探索馆成为了当今世界具有特色的科技馆。探索馆在“以创为思”的核心教育理念引领下,开启的一系列展教创意设计与创新实践很好地诠释了它的使命及教育的宗旨,即创设大众认知世界的新途径,鼓励人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探索找到自己的答案,了解周围的世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论文从动手、动脑和动心叁层学习境界之间的协调发展阐释了核心教育理念“以创为思”的内涵。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全面展示了以创为思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如何贯穿于探索馆的展教资源设计与公共项目实践,并提炼出关于展教创意设计和实践的一套完整的设计原则和灵活工作框架,具体包括展品的创意设计、展陈环境的创设和展教活动的实施。探索馆的创新实践得到持续发展,始终在引领国际科技馆行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不仅是因为坚持了独一无二的教育理念,还在于实践了一套有效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对探索馆之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的考察,发现探索馆作为“科技馆领域整体典范”的科技博物馆,在人力上主张以人为本的开发和管理,财力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方式,物力上坚持原创性教育载体的研发与改进,构筑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机制。对探索馆的历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探索馆的成功之道即历史的传承,独特的理念和有效的机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中国科技馆展教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科技馆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提高到新高度,需要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对核心理念进行坚守与拓展,以及增强展教设计和实践的原创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兴德[6](2018)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领域”之争——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高等教育学身份属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主张的"学科论"和阿特巴赫主张的"领域论"最具代表性。学科分类既是知识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学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更深受文化传统和科学管理体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受强制性学科专业目录影响,走的是学科化发展道路。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的市场化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兴起导致其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化生存状态。此外,"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论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学者面对西方学术霸权时的身份焦虑。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既要树立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更要增强现实解释力以及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适切性。(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郭景川,申国昌[7](2018)在《民国时期儿童教育学人的教育交往空间——以陈鹤琴及中华儿童教育社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教育交往空间的内涵定义和组成要素及其建构机制,探讨了民国时期的儿童教育学人所构建了以陈鹤琴为核心人物,以中华儿童教育社和《儿童教育》杂志为平台的教育交往空间。稳定的交往渠道、丰富的交往方式、充足的交往内容是促进民国儿童教育学人形成积极人际关系、扩大教育交往范围的重要因素。当前应加强教育交往空间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畅通学术交流渠道,以促进我国包括学前教育学在内的一流教育学科建设。(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肖柯[8](2018)在《大学治理理论的演进趋势与启示——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整合角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边治理与多元治理是大学治理理论演进趋势中的两个阶段。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分析,单边治理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多元治理是大学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合理结果,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融合与超越,是大学治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路径。中国大学治理应植根本土人文,按照关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要求,从治理结构优化、治理主体转型和治理法制保障入手,以利于关键利益相关者发挥治理功能。(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8年05期)

吴全华,段红[9](2018)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儿童——教育学视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和不同的学校教育与儿童的关系。不同的学校教育与儿童的关系形塑起不同的儿童形象。改革开放前后,学校教育的更短的学制期转变为更长的学制期,使儿童由短期儿童转变为长期儿童;学校教育由向社会开放转为与社会封闭,使不纯粹的儿童转变为纯粹的儿童;学生的学业负担由相对较轻变得格外沉重,使儿童的童年由较为重要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学校教育由受成人世界的政治性因素的影响转向受非政治性因素的影响,使儿童中的施暴者由施暴的强者转变为施暴的弱者;学校对儿童的斗争哲学教育转向对儿童的竞争教育,使儿童的斗争型人格转变为竞争型人格。(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许严方[10](2017)在《课堂中身体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体在教育学中的缺席"这一课题展现在诸多层面上,尤其在中小学教育中。本研究选择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发生场所的课堂为研究场域,并选择当代美国学者贝尔·胡克斯所提出的"交融教育学"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力图"以小见大"、"见微知着",对以往课堂中被窄化了的"身体"概念进行解蔽和补充,在展现带有身体的课堂这一理想图景的基础上,寻求使得身体回到课堂、回到教育学中的可能路径。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功用性的身体"、"标准化的身体"和"禁欲的身体"叁个角度探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身体的误用有哪些表现及造成的结果,回答为何在"交融教育学"理念中身体是课堂中不可或缺、必须要回归的;第二,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身体的含义加以反思,本研究所提到的身体概念除了将大脑作为完整身体的一部分,还将人的感官、性别倾向、社会处境等多重因素置入教学场域中,通过对原有看待身体观念的"去殖民化",使得带有"爱若斯"的身体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使得"离身"的教育变成"具身"的;第叁,描述在"交融教育学"视角下身体回归后的课堂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完整、自由和富有激情的,课堂中生命体验的融入,促使个体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使得课堂变的更为完整,自我学习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师生、生生间彼此互为主体,使得课堂变的更为自由,对教与学产生的"理性的爱"让学习一事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追求,使得课堂变的富有激情与活力;第四,尝试对"身体如何回归课堂"的问题提出可能的操作方向,即使得师生在搭建成为"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将课堂建为"学习共同体",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有声的"和"无声的"身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教育学考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者开展教学研究以民国时期为开端。民国时期的"教学"研究经历了叁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的教育学研究者主要围绕教学概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教学的基础与根据、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材以及学制几方面展开,吸收借鉴了西方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对"教学"研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教学"研究成为了独立的研究领域。民国时期的"教学"研究对我国当前教学研究主要启示有:要进一步理清教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注重教学实践;关注教学概念的变迁和教学思想的系统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学考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欣玉,张琼文.师生交往中的“礼物”:一种教育学的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9

[2].侯怀银,王玲玲.民国时期的“教学”研究——以民国时期教育学着作和教材为基础的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3].王兰玲.在线开放课程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评《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J].领导科学.2019

[4].林凌.德国系统教育学中的教育行动形式研究——基于对康德、赫尔巴特与施莱尔马赫教育理论的历史考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戈永鑫.探索馆的成功之道探秘[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陈兴德.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领域”之争——基于知识社会学视角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8

[7].郭景川,申国昌.民国时期儿童教育学人的教育交往空间——以陈鹤琴及中华儿童教育社为考察中心[J].学前教育研究.2018

[8].肖柯.大学治理理论的演进趋势与启示——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整合角度考察[J].学术探索.2018

[9].吴全华,段红.改革开放前后的儿童——教育学视角的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10].许严方.课堂中身体的回归[D].华东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研究情感因素的论文发表情况派出考察团组277个1997年市教委机关及直属...1护理学科的内涵解析1护理学科的内涵解析不同年级两类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对比...3-3-7:最重要的五门课程选择情况...

标签:;  ;  ;  ;  ;  ;  ;  

教育学考察论文_王欣玉,张琼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