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铭的几点思考

关于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铭的几点思考

一、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论文文献综述)

陈娟[1](2018)在《民间美术视觉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可谓是千百年来民间文化、风俗传说、信仰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民间美术在造型、色彩、构图等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民间美术历经千年,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多寓意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是一种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近些年,民间美术的价值渐渐被画家们所认识到,但对其挖掘和实践还远远不够,本文力求从造型,构图,色彩以及审美等角度分析中国画可以从民间美术中汲取的营养,并对其进行吸收和运用,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艺术本真的、纯粹的自然之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物质层面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追求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人,在审美趣味上也得到了升华。中国画传统的创作方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而这一转变也将是对中国画的成长和发展的不小挑战。民间美术正是源于广大群众并流传与大众的一种文化,它凝聚着群众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的渴望,并与当下时代发展特征相呼应,这些特点都可使中国画创作得到启发,为中国画提供更多的题材以及元素。所以说,民间美术视觉语言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的研究此时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了。我国近些年在正在实行“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等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方针政策,而这对与本课题的开展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当前社会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更加激烈,人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画亦是如此,如何在这多元发展的时代,明确其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每一个绘画创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对于中国画是融合西画创新还是传承传统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大议题。民间美术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它有着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是中国画创作的宝贵资源。本文主要从民间美术的视觉语言中的色彩、造型、构图、题材入手,总结民间美术典型门类或典型地域的民间美术的综合特点并结合国内知名画家运用民间美术元素创作的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将论文理论应用于创作实践中,力图创作出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民族特性更加突出,丰富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也是对民间美术的吸收和发掘。

邬俊[2](2012)在《明代沐氏家族墓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南京将军山南麓一带已发现12座明代沐氏家族墓,云南呈贡也曾发现1座和南京地区墓葬形制一致的沐氏成员墓。这些墓葬的时间跨度达217年,在墓葬形制、设施和随葬器物等方面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同时在两百余年间也存在演变。本文依据迄今所发现的沐氏家族墓葬材料,结合其他明墓的发现情况和文献记载,对墓葬形制、墓葬设施及随葬器物的渊源、丧葬功能、演变和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沐氏家族墓葬的考古发掘情况和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目前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做了说明。第二章分别对墓葬形制和墓葬设施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沐氏家族墓葬采用的是横券中(前)室加纵券后室的结构,为实现夫妻合葬,男性成员的墓中均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制一致的长方形后室。沐氏所采用的这种结构可能曾对其他一些实行夫妻合葬的大型砖室墓产生过影响,但程度有限。虽然墓葬形制变化不大,但在200余年间,墓葬规模和面积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墓葬设施包括地面和地下两部分。根据文献记载和其他明墓遗存,沐氏家族墓地中曾存在神道、石刻和享堂等地面建筑,本文对相关制度进行了探讨。地下设施包括甬道、石门、石架、石台、祭台、棺床和壁龛等,本文重点探讨了它们的演变和丧葬功能。第三章综合其他明墓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对沐氏随葬器物中的墓志、陶缸、官制明器、金银冥钱和日用品等进行了分析。沐氏家族墓志均为两石相合形,一般放置在前室,墓志的大小与身份等级无关,但墓志篆盖者、撰写人的品衔大多与墓主人生前的地位相应。陶缸一般放置于横中(前)室或后室内的东南角,内盛灯油,有庇佑后人的祈愿。官制明器除出土的铜、锡明器之外,还应包括木质的人俑、家具和仪仗类明器,以及纺织类明器。后室中常出土金、银冥钱,从其他明墓的发现来看,冥钱的大小、数目与墓主身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与个人财力有关。第四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通过对墓葬规模、形制和设施的分析,推测M15的年代大致在明代中晚期。其次,综合考古实物和文献记载,南京将军山墓地虽以埋葬嫡长子为主,但这一规则执行得并不严格,一部分庶出成员和无爵位者也葬入将军山;同样地,虽然有部分沐氏成员葬于云南,但除了嫡庶或爵位方面的“先天”因素外,也存在一些现实的、偶然的原因,如后人年幼,无法承担扶柩归宁的重任。第三,对明代家族墓地的排列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推测当时盛行“昭穆”之风,但实际上“昭穆”之制执行得并不严格,在沐氏家族墓地的排列方式上,辈分和风水因素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语对本文的研究收获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不足之处。

竺洪波[3](2005)在《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文中研究表明古典名着《西游记》于明朝中后期(约16世纪)横空出世,同时也开启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西游记》学术史的序幕。自万历二十年(1592)世本陈元之《序》和稍后的李评本袁于令《题辞》两篇原始文献之后,经过长达四百年的层递累积,特别是明清时期评点式批评的兴盛,“五四”以来现代性学术研究的形成,以及新时期《西游记》论坛的空前繁荣,其曲折逶迤的发展过程和丰硕富赡的研究成果,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西游记》学术史。 本论文试图对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进行全面审视和通盘考察,将明清时期、“五四”时期和新时期三大主要发展阶段纵向贯通,将作者论、源流论、版本论、思想与艺术论等相对独立的研究条块作横向融合,并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整合中总结治学经验、把握演进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初步构筑起一个蒐汇、熔铸全部《西游记》学术成果,纵横交织、多层复合,而且不断向时、空两维开放的立体网络结构,一个充满丰厚历史蕴藉和现代意义的学术史体系。 本论文由三大单元组成:“明清《西游记》学术史轨迹”、“现代《西游记》学术史进程”和“当代《西游记》学术史流向”。就其理论内核而言,即以明清《西游记》评点,“五四”《西游记》研究的现代转型,新时期《西游记》研究多元化为基本框架。具体而论,明清时期以世本、李评本等评点本立纲,现代(“五四”时期)以鲁迅、胡适、郑振铎、孙楷第、刘修业等《西游记》研究大家立纲,当代(新时期)则以《西游记》研究之源流论、版本论、作者论、思想与艺术论等论题立纲。三大单元相对独立、各呈特点,而又相互贯通、照应,构成整体。在方法上力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中国传统治学方法与西方流行文学批评方法相互借鉴,文学研究与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相互参照、印证,注重史论为本,兼涉考辨,以客观评述为主,也适当予以引伸开发,总之是将以研究学术、解决问题为目的。对于世本作为最早的评点本、《西游真诠》的“谈禅”意蕴、“五四”时期《西游记》研究的现代学术范式意义、唐僧取经目的地灵山究在何处、当下《西游记》文化研究的成就与不足(蔽端)等为学界关注的具体理论问题,作者进行了较为仔细的辨析和考论。

周丽娟[4](2002)在《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文中认为墓志是十分重要的出土文字资料,这些无声的文字保存了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信息,可与传世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为我们信史、补史、证史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我们后人了解古代社会诸多情况不可或缺的文字资料。综览上海出土墓志,其发生的时间较晚,在明朝达到高峰,至清中叶以后衰落,民国时少见。

周丽娟[5](2002)在《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文中指出墓志是十分重要的出土文字资料,这些无声的文字保存了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信息,可与传世文献资料相互印证,为我们信史、补史、证史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我们后人了解古代社会诸多情况不可或缺的文字资料。综览上海出土墓志,其发生的时间较晚,在明朝达到高峰,至清中叶以后衰落,民国时少见。

二、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1)民间美术视觉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民间美术概述及其视觉语言特点
    1.1 民间美术概述
        1.1.1 民间美术的含义
        1.1.2 民间美术的主要分类
    1.2 民间美术的视觉语言特点
        1.2.1 色彩
        1.2.2 造型
        1.2.3 构图
        1.2.4 题材
第2章 民间美术视觉语言与中国画的融合
    2.1 对色彩的转化
    2.2 对造型的引用
    2.3 对题材和平面化空间的借鉴
第3章 民间美术视觉语言的应用拓展
    3.1 艺术思维的拓展
    3.2 绘画形式的创新实践
        3.2.1 画面形式创新总结
        3.2.2 结合创作作品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明代沐氏家族墓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沐氏家族概述
    第二节 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墓葬形制及设施
    第一节 墓葬形制
    第二节 墓葬设施
第三章 随葬器物
    第一节 墓志
    第二节 陶缸
    第三节 官制明器
    第四节 金、银冥钱
    第五节 日用品
第四章 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节 M15的大致年代
    第二节 云南墓地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沐氏家族墓地的排列方式
结语
附录一 明代沐氏成员祠堂碑文、神道碑文和墓志文出处一览表
附录二 明代文献中的“昭”“穆”葬位举例
参考文献
致谢

(3)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面对“学术史时代”
    二、《西游记》学术史对象的确认与主体自觉
    三、也说“真理与方法”
第一编 明清《西游记》学术史轨迹
    第一章 明清《西游记》学术史概述
        一、明清之际社会剧变与《西游记》学术背景
        二、明清《西游记》学术史鸟瞰
    第二章 明代《西游记》评点
        一、冰泮发蛰,百草权舆:作为《西游记》评本发轫的世本
        二、李评本与《西游记》评点的成熟
    第三章 清代《西游记》评点
        一、《西游证道书》:清代《西游记》文本发展的主潮
        二、《西游真诠》与“谈禅”说
        三、儒学别体——《新说西游记》
第二编 现代《西游记》学术史进程
    第四章 现代《西游记》学术史概述
        一、“五四”新文化与现代《西游记》研究开端
        二、现代《西游记》研究的辉煌历程
        三、现代学术范式:一个历史的总结
    第五章 鲁迅与胡适
        一、鲁迅、胡适与《西游记》研究的现代转型
        二、胡适对现代《西游记》学术史的一个特殊贡献
        三、同而异体、和而不同:鲁迅、胡适的学术差异
    第六章 郑振铎、孙楷第和刘修业
        二、独树一帜、另辟异流:孙楷第的《西游记》版本目录学研究
        三、刘修业:吴承恩研究集大成
第三编 当代《西游记》学术史流向
    第七章 当代《西游记》学术史概述
        一、当代《西游记》研究历史回眸
        二、《西游记研究论文集》:建国以来(17年间)《西游记》研究的精华
        三、首届全国《西游记》学术讨论会:新时期《西游记》研究的振兴
    第八章 《西游记》成书(源流)论
        一、关于《西游记》成书阶段的划分
        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的“祖宗”?
        三、《西游记》杂剧对后世百回本小说的作用与影响
        四、对《西游记》平话的认识
    第九章 《西游记》作者与版本论
        一、旷日持久的《西游记》作者之争
        二、异军突起的《西游记》版本研究
    第十章 《西游记》文本解读
        一、新时期《西游记》主题观的变迁
        二、《西游记》文化阐释
附:《西游记》八十一难与《还源篇》未必侔合——对李安纲《西游记》文化研究的一点批评
余论:关于构建“《西游》学”的一点感想
附录一:现代《西游记》学术论文要目索引(略)
附录二:主要参考和引用书目
后记

四、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论文参考文献)

  • [1]民间美术视觉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研究[D]. 陈娟. 湘潭大学, 2018(03)
  • [2]明代沐氏家族墓葬研究[D]. 邬俊. 南京大学, 2012(10)
  • [3]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D]. 竺洪波.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4]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J]. 周丽娟.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
  • [5]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的几点心得[J]. 周丽娟.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

标签:;  ;  ;  

关于整理新中国上海出土墓志铭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