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调性论文_袁咏歆

导读:本文包含了调式调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调式,调性,和声,装饰音,半音,印象主义,音高。

调式调性论文文献综述

袁咏歆[1](2019)在《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洛德·德彪西是法国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他开启了20世纪的音乐之路,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并被认为是极具革命性的作曲家。本文以德彪西着名的管弦乐作品《夜曲》为例,从和声进行、和弦结构和调式音阶叁方面对作品的和声及调式调性特点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6期)

魏俊琪[2](2019)在《古筝特殊定弦与乐曲调式调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筝乐作品在当代的创作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无论是从题材、体裁、创作手法与传统筝乐作品相比,都更具有创新性,极大的突破了筝乐作品在传统风格结构与艺术表现上的常用模式。同时,通过调式安排、调性布局、特殊定弦等手法将古筝转调的问题得到进一步发展。笔者在本篇论文中,通过对王建民先生的作品《莲花谣》《幻想曲》中定弦特点、乐曲调式布局及调性转换的分析,探究其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5-11)

许诺[3](2018)在《浅析让·菲利普·拉莫古钢琴作品《L`enharmonique》调式调性与半音化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让·菲利普·拉莫的古钢琴作品将和声理论与音乐创作融为一体,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丰富内涵,在法国键盘音乐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本文对拉莫古钢琴作品《L`enharmonique》的调式调性以及半音化进行等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解析拉莫古钢琴作品中的创作思维和音乐特色。(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14期)

刘祥焜[4](2018)在《日本琴古流尺八本曲中的微分音乐汇及其与调式调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日本尺八"的概念已基本等同于普化尺八,因此本文选择了可以较好地反映普化宗传统的琴古流尺八本曲作为研究对象。尺八音乐有其特有的传统记谱法,两叁个谱字连写在一起的组合是构成本曲的基本单位。本文借用了西方音乐理论中的"乐汇"一词来表示这种组合。这些"乐汇"中几乎全部包含各类微分音,而迄今为止的文献中似无定量的音高及音程测定。因此,本文对琴古流尺八多位"大师范"的本曲录音进行测音,将得到的数据与对所测各本曲音阶和旋法规律的分析相结合,发现乐曲中心音(I级)与其上Ⅱ级音间总是构成约80音分的窄小二度,且Ⅱ级与Ⅲ级音间总构成约420音分的宽大叁度,这可作为其调式调性的专一性判定特征。类似的现象也存在于日本筝的定弦和叁味线的按音中,或许表明这一理论在日本音乐文化中具有较广泛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8年03期)

叶有生[5](2018)在《永儒布交响作品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儒布,着名蒙古族作曲家、指挥家。我国第一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的少数民族作曲家;也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位举办个人交响作品音乐会的作曲家。本文以永儒布六首交响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调式调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永儒布交响作品的曲式结构研究,对标西方交响作品体裁与曲式结构的逻辑布局,厘清永儒布交响作品在音乐体裁与曲式结构布局中的传承与创新;对标中西方共性音乐创作时期形成的典型曲式结构及其变体曲式结构的特征,厘清永儒布在其交响作品曲式结构层面的传承与创新。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其交响作品曲式结构布局中的叁大标志性特征,第一,双重结构性动力再现;第二,民族调式的主题布局;叁,曲式结构原则的相互渗透。通过对永儒布交响作品的调式调性研究,归纳并总结其交响作品中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法交融的调式调性布局特征;归纳并总结其交响作品主题惯用的调式调性“嫁接”技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当原调与新调的宫音距离相差纯四度或纯五度时,一般采用清角为“宫”或变宫为“角”的调式调性“嫁接”技法完成原调与新调的调式调性转换。第二种,当原调与新调的宫音距离相差大二度或小七度时,一般采用闰为“宫”或变徵为“角”的调式调性“嫁接”技法完成原调与新调的调式调性转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1)

皮坚[6](2017)在《基于运用音列思维创作音乐过程中调式调性的内含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发展到21世纪音高的运用始终是音乐创作者不断思考,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重要课题。如今,音高虽然不再是音乐构成的必备要素,但它却是人们了解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内涵,感受音乐情绪、思想,形成对音乐作品印象的重要途径。音高的组织形式从最初的传统调式发展到今天一步步被打破,新的音高选择、组合规则不断被作曲家们建立。自从1908年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创立十二音体系开始,调式在乐音组织方面的统治地位被打破,音高运用开始进入无调性,高度理性,序列化、数字化、逻辑化的时代。经历整整一个世纪之后,新音乐的创作还是离不开音高运用的支持,在音乐作品中对音高运用的思路如何发展,如何创新,值得当下音乐创作者深入研究。当传统调式被打破后,当高度精确化、数字化、精密构织的音高使用思路发展到极致时,许多作曲家又把音高运用的眼光投向传统,21世纪新音乐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向传统的调性音高思维回归的趋势,尤其是新音乐与民族音乐语言的结合,与原生态音乐的融合更体现了这一趋向。本文将通过对笔者本人所创作的双钢琴作品《流沙》的音高运用思路分析总结,阐述在音乐创作中运用音列方式组合音高的思维如何内含调性音高关系与隐伏调式结构特征,在优先考虑制定音高组合规则的基础上让音列与调式调性共存共融,从而将音乐创作中的音高构织思路进一步拓宽,为今后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7-04-10)

刘熙[7](2016)在《德彪西钢琴作品《意象集》的和声、调式调性及结构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音乐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现代音乐的发展阶段,各种新思潮和新技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阶段作曲家们的创作。他们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和声和调性观念,和声不再注重其功能性,调性也不再是传统大小调的布局,配器方面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一进程中,印象主义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重要发展阶段。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中首当其冲居于领袖地位的人物。印象主义追求的是音乐的色彩性,通过和声、调性、旋律、节奏以及音色等为音乐营造出某种气氛。在和声上,作曲家减弱和弦的功能性,增强其色彩性,并且运用各种和弦的不同结构(如大、小、增、减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和弦音的不同位置(原位和转位)以及排列方法(密集排列、开放排列或不同的重复法),有时将和弦置于不同音区使其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也就是色彩上的变化。广泛地运用色彩性和弦,如高迭和弦、平行和弦、全音阶和弦等,此外,还运用持续音和音域跨度较大的和弦,时而在这些和弦中加入附加音,使其更具有印象主义风格。同时,通过调式调性增添音乐的色彩,例如,大量运用全音阶、中古调式以及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调式等。通过以上手段,使印象主义音乐色彩不像古典、浪漫时期音乐那样黑白分明,而是凭借新的作曲技法和手段细致地表现出明暗交替的微妙变化,这也就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一大特点及风格。在德彪西一生的音乐创作中,钢琴音乐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以独特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创作手法成为传世的经典,将作曲家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得以完美呈现。他最主要的两部《意象集》是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因此,本文通过对德彪西的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去了解德彪西,同时去感受印象主义音乐,去探究音乐历史的变迁。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德彪西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印象主义音乐形成的体系是伟大的,带给后辈创作者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为20世纪音乐开创了新元素。(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6-05-16)

刘洋[8](2015)在《试析福雷艺术歌曲《佳歌集》的调式调性运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福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与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是分不开的。他的第一首作品问世于1861年,最后一曲作于1921年,经历了60年的时间,总共创作了100余首作品。福雷开创了法国艺术歌曲的辉煌时代,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自己个人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1879-1906年是福雷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福雷创作的艺术歌曲占其创作总数的大约一半,此时的作品音乐更加重视旋律化和优雅平静的抒情效(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5年09期)

赵娟[9](2015)在《调式、调性、织体弹奏的基本功——评《简谱钢琴即兴伴奏教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前一种比较普遍的乐器,钢琴家喻户晓,钢琴的即兴伴奏更是吸引了人们的视野。钢琴的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了多种学科知识以及各种技能于一身的综合课程。钢琴的即兴伴奏具备一定的和声规范性,是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某个歌曲所弹的伴奏,虽说是即兴的,但并非是杂乱无章的。即兴伴奏在音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艺术实践中是一门被众多演奏者广(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15期)

贾飞敏[10](2015)在《调式调性分析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式调性分析一直是很多人在做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考试时候的难点,但同样他也是理论考试的重点。本篇文章是笔者对特岗考试、事业单位编制考试、高考基本乐理考试中调式调性分析做法经验的介绍。(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14期)

调式调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筝乐作品在当代的创作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无论是从题材、体裁、创作手法与传统筝乐作品相比,都更具有创新性,极大的突破了筝乐作品在传统风格结构与艺术表现上的常用模式。同时,通过调式安排、调性布局、特殊定弦等手法将古筝转调的问题得到进一步发展。笔者在本篇论文中,通过对王建民先生的作品《莲花谣》《幻想曲》中定弦特点、乐曲调式布局及调性转换的分析,探究其间的内在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调式调性论文参考文献

[1].袁咏歆.浅析德彪西《夜曲》的和声与调式调性特点[J].北方音乐.2019

[2].魏俊琪.古筝特殊定弦与乐曲调式调性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3].许诺.浅析让·菲利普·拉莫古钢琴作品《L`enharmonique》调式调性与半音化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

[4].刘祥焜.日本琴古流尺八本曲中的微分音乐汇及其与调式调性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2018

[5].叶有生.永儒布交响作品曲式结构与调式调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6].皮坚.基于运用音列思维创作音乐过程中调式调性的内含体现[D].武汉音乐学院.2017

[7].刘熙.德彪西钢琴作品《意象集》的和声、调式调性及结构特点分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6

[8].刘洋.试析福雷艺术歌曲《佳歌集》的调式调性运用特征[J].艺术评论.2015

[9].赵娟.调式、调性、织体弹奏的基本功——评《简谱钢琴即兴伴奏教程》[J].当代教育科学.2015

[10].贾飞敏.调式调性分析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5

论文知识图

潮州音乐调式调性扩展音阶音级对...第六变奏:自由在这一部分中,调式转1=A(筒音作低音2)调式调性...转1=E(筒音作低音5)调式调性...民族调式调性提取算法流程图调性对比

标签:;  ;  ;  ;  ;  ;  ;  

调式调性论文_袁咏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