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交波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正交,波束,阵列,分集,自适应,复用,数字。
正交波束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盛卫星,陈向炜[1](2019)在《平面天线阵快速正交投影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平面天线阵列下样本数据含有期望信号时,正交投影(OP)波束形成算法不再适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阻塞矩阵的正交投影快速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构造阻塞矩阵从样本信号中阻塞掉期望信号,再对阻塞后的样本信号进行施密特(GS)正交化得到重构后的干扰子空间,最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正交投影波束形成。新算法适用于任意阵型的二维均匀平面阵,在小快拍数下能快速计算出自适应权重。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弱干扰信号还是强干扰信号,该算法都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刘兰喜[2](2018)在《MIMO-OFDM雷达正交波形波束形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MIMO-OFDM雷达的OFDM-Chirp分集波形设计方法,虚拟阵列技术和波束形成方法。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分集波形设计:波形分集是MIMO雷达固有的特点,本文研究了OFDM-Chirp分集波形设计原理并设计了8个OFDM-Chirp分集波形。这种波形同时具有OFDM波形和Chirp波形的优点。具有大时宽带宽积,低峰均比,时域恒模频域近似恒模的特点,时延自相关函数和频移自相关函数的峰值旁瓣都很低;更重要的是这种波形设计方法能够设计出多个正交波形,最多正交波形数等于波形所包含的子载波个数。另外通过模糊函数分析了所设计波形的性能。2.虚拟阵列研究:正交波形MIMO雷达接收阵列每个阵元接收所有发射阵元发射信号的回波迭加,通过匹配滤波处理分离出发射阵列发射的所有正交信号对应的回波。接收阵列分离出的目标回波总数是接收阵元个数的M倍,M为发射正交波形个数。每一个接收阵元分离出M个回波,相较于传统雷达的匹配滤波处理,则其中有M-1个回波是“多”出来的。这种“多”出来的输出回波对应阵元组成的阵列就是所谓的虚拟阵列。发射阵列阵元间距和接收阵列阵元间距的大小会影响虚拟阵列孔径的大小,而且发射阵列使用频率分集也会影响虚拟阵列孔径的大小。3.波束形成:MIMO-OFDM雷达发射OFDM-Chirp分集波形,发射能量均匀覆盖整个空域,在接收端等效形成发射-接收双程的波束。MIMO-OFDM雷达发射阵列使用频率分集,发射阵列频率分集分为两种:阵元间载频增量小的频率分集和阵元间载频增量大的频率分集。二者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前者为了抗距离相关的干扰,后者为了提高目标检测性能。二者的共同点是发射波束具有距离-角度耦合性。本文研究的MIMO-OFDM雷达发射阵列使用阵元间载频增量大的频率分集,载频增量是以发射阵元之间的脉冲回波解相关的原则计算得到的,阵元间脉冲回波解相关能提高阵列雷达目标检测性能。这是在慢时间维信号处理带来的性能提升。但是在整个阵列脉冲回波内距离-角度存在轻度耦合,这会影响快时间维信号处理的性能。而波束形成就是在快时间维进行的信号处理,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需要消除距离-角度耦合影响然后做波束形成。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消除距离-角度耦合影响:1.距离补偿法,补偿接收阵列各阵元接收信号相对于参考阵元接收信号相位延迟项中的距离项。2.解耦法,以距离-角度耦合效应为目标函数,使用遗传算法计算目标函数最小化时的发射载频组合。以该载频组合仿真发射波束,发现距离-角度耦合可以忽略不计,验证了解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高原,安建平,周慧,郝时光,柴源[3](2016)在《基于非正交码的波束形成网络幅相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幅相一致性测试系统中扩频码受限于正交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正交码的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幅相测试方法。基于非正交码的幅相测试精度受多址干扰影响,提出了使用解相关算法提高幅相测试精度的方法,该方法以噪声略有增加为代价消除了多址干扰。理论分析给出了幅相测试的理论下界,并分析了系统误差、通道间耦合对幅相测试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当采用非正交码时,测试设备不使用解相关算法无法达到预设的精度要求;使用解相关算法后,基于非正交码的幅相测试可以达到理论下界,在带内信噪比为10dB条件下,幅相测试精度为±0.1dB/1°,可以满足实际系统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刘海涛,刘亚洲,成玮,张学军[4](2015)在《联合正交投影与盲波束形成的干扰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1,L-DACS1)以内嵌方式部署在航空无线电导航频段而产生的高强度测距仪脉冲信号干扰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接收机的问题,提出联合正交投影与盲波束形成的干扰抑制方法。接收机首先通过将接收信号矢量投影到干扰信号正交补空间的方法消除高强度测距仪脉冲干扰,然后利用OFDM信号循环前缀的对称特性,基于期望信号与参考信号矢量内积度量最大化准则得到波束形成权值,并通过波束形成方法提取OFDM直射径信号。计算机仿真表明:论文提出方法可有效克服测距仪脉冲及OFDM散射径信号的干扰,提高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的链路传输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8期)
杨小鹏,胡晓娜,刘永旭,殷丕磊[5](2014)在《基于数据预处理的改进GS正交化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Gram-Schmidt(GS)正交化算法在训练快拍中混有期望信号时,自适应波束会出现期望信号相消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预处理的改进GS正交化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构造阻塞矩阵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期望信号,估计对应的协方差矩阵,并对其进行GS正交化重构干扰子空间,将静态加权矢量向干扰子空间作正交投影得到自适应权矢量.同时,为准确估计干扰子空间,对协方差矩阵的正交化自适应门限进行了修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输出信干噪比(SINR)比其它GS正交化算法有2dB以上的性能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谢斌斌,甘露,李立萍[6](2011)在《正交模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Capon波束形成算法在导向矢量存在误差或是在较少快拍数或高信噪比情况下,都会使波束产生严重的畸变。为了提高波束的稳健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正交模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OCCB),并通过二次求导得到阵列权值的具体数学表达式。该算法在Capon算法的基础上,增加对阵列权值和噪声子空间的正交模约束,实现了在不影响信号和干扰特征值的同时,完成对噪声特征值的加载,减小噪声特征值的扩散程度。分析了部分对角加载对期望信号、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该算法在导向矢量存在误差、采样快拍数较少和高信噪比情况下,都可使波束具有更低的旁瓣和更加准确的主瓣指向,同时对干扰能进行较好的抑制,仿真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贾心恺,刘鸣,叶天朝[7](2011)在《正交频分复用在舰船盲波束形成通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OFDM和智能天线的舰船无线通信环境,分析了现有OFDM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小二乘恒模算法应用于OFDM波束形成中的方案,并且引入了半盲自适应均衡,以降低信道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的算法能够在简化系统计算量的同时降低系统误码率。(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邹翔,张旻,钟子发[8](2010)在《基于失配误差正交分解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适应波束形成中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的失配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失配误差的正交分量来逐步修正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两个正交子空间,正交分解失配误差以后,通过引入松弛变量,把修正过程转化为解决迭代的二次凸优化问题。提出的方法没有假定失配误差模约束或概率约束,从而避免了上限估计和概率分布建模。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王鹏,王剑,陈建树,山秀明[9](2010)在《直扩通信系统同步和波束形成的正交多干扰子空间矩阵对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Maximin波束形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正交多干扰子空间矩阵对方法。本方法可有效分离同信道多窄带干扰信号,同时利用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到达方向不同,对自相关矩阵对进行广义特征值分解实现干扰背景下PN码序列的同步和波束形成。在信号同步上,无需导频信道信息和训练序列信息;在同步过程中得到的与主广义特征值相应的特征向量可以直接作为波束形成器的权向量,进行后续的波束形成。仿真比较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抵抗与期望信号不同方向的窄带强干扰,尤其在强多用户干扰和强窄带干扰背景下,与PAPC(pre and post correlation)方法和FP(filter pair)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陶琴[10](2010)在《MU-MIMO系统准正交空时编码联合波束形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天线技术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前提下,能极大地提高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容量和数据的传输速率。基于空时编码的发射分集技术和作为智能天线核心技术的波束形成技术是实现多天线系统性能提升的两种有效手段。空时编码技术利用多个天线之间的独立性进行分集合并处理,能够带来显着的分集增益,并提升系统容量。波束形成技术则是利用多个阵元接收信号的高度相关性进行信号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码间干扰和多用户干扰。在应用中采用适当的策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增进系统性能和增加无线通信系统容量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本文对联合准正交空时编码(QOSTBC)与波束形成技术的MIMO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在传统的准正交空时编码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基于旋转因子的准正交空时编码。这种编码通过引入旋转因子,将原来的星座旋转一定的角度,形成一个新的星座,通过选择最佳的旋转角度就可以实现全分集。(2)针对点对点的单用户MIMO系统,将准正交空时编码技术和波束形成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束形成的准正交空时编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4发1收的准正交空时编码系统,该系统发射端采用4个独立的天线阵列来发送信号,将准正交空时编码技术与波束形成技术结合,能够同时获取分集增益和波束增益,显着改善系统性能。进一步将此方案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结合,应用于宽带通信系统中,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3)将准正交空时编码与波束形成的结合技术应用于多用户MIMO系统中,为了凸显波束形成技术抑制用户间干扰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和的复合权算法。该方案将加权向量通过卷积和分解为两个子加权向量,利用传统的迫零算法和基于特征值分解算法来确定两个子加权向量,分别用来抑制用户间干扰和实现QOSTBC分集增益。并进一步将此方案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结合,应用于宽带通信系统中,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正交波束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研究了MIMO-OFDM雷达的OFDM-Chirp分集波形设计方法,虚拟阵列技术和波束形成方法。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叁个方面的工作。1.分集波形设计:波形分集是MIMO雷达固有的特点,本文研究了OFDM-Chirp分集波形设计原理并设计了8个OFDM-Chirp分集波形。这种波形同时具有OFDM波形和Chirp波形的优点。具有大时宽带宽积,低峰均比,时域恒模频域近似恒模的特点,时延自相关函数和频移自相关函数的峰值旁瓣都很低;更重要的是这种波形设计方法能够设计出多个正交波形,最多正交波形数等于波形所包含的子载波个数。另外通过模糊函数分析了所设计波形的性能。2.虚拟阵列研究:正交波形MIMO雷达接收阵列每个阵元接收所有发射阵元发射信号的回波迭加,通过匹配滤波处理分离出发射阵列发射的所有正交信号对应的回波。接收阵列分离出的目标回波总数是接收阵元个数的M倍,M为发射正交波形个数。每一个接收阵元分离出M个回波,相较于传统雷达的匹配滤波处理,则其中有M-1个回波是“多”出来的。这种“多”出来的输出回波对应阵元组成的阵列就是所谓的虚拟阵列。发射阵列阵元间距和接收阵列阵元间距的大小会影响虚拟阵列孔径的大小,而且发射阵列使用频率分集也会影响虚拟阵列孔径的大小。3.波束形成:MIMO-OFDM雷达发射OFDM-Chirp分集波形,发射能量均匀覆盖整个空域,在接收端等效形成发射-接收双程的波束。MIMO-OFDM雷达发射阵列使用频率分集,发射阵列频率分集分为两种:阵元间载频增量小的频率分集和阵元间载频增量大的频率分集。二者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前者为了抗距离相关的干扰,后者为了提高目标检测性能。二者的共同点是发射波束具有距离-角度耦合性。本文研究的MIMO-OFDM雷达发射阵列使用阵元间载频增量大的频率分集,载频增量是以发射阵元之间的脉冲回波解相关的原则计算得到的,阵元间脉冲回波解相关能提高阵列雷达目标检测性能。这是在慢时间维信号处理带来的性能提升。但是在整个阵列脉冲回波内距离-角度存在轻度耦合,这会影响快时间维信号处理的性能。而波束形成就是在快时间维进行的信号处理,为了解决这对矛盾需要消除距离-角度耦合影响然后做波束形成。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消除距离-角度耦合影响:1.距离补偿法,补偿接收阵列各阵元接收信号相对于参考阵元接收信号相位延迟项中的距离项。2.解耦法,以距离-角度耦合效应为目标函数,使用遗传算法计算目标函数最小化时的发射载频组合。以该载频组合仿真发射波束,发现距离-角度耦合可以忽略不计,验证了解耦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交波束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悦,盛卫星,陈向炜.平面天线阵快速正交投影波束形成算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9
[2].刘兰喜.MIMO-OFDM雷达正交波形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高原,安建平,周慧,郝时光,柴源.基于非正交码的波束形成网络幅相测试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6
[4].刘海涛,刘亚洲,成玮,张学军.联合正交投影与盲波束形成的干扰抑制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5
[5].杨小鹏,胡晓娜,刘永旭,殷丕磊.基于数据预处理的改进GS正交化波束形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
[6].谢斌斌,甘露,李立萍.正交模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
[7].贾心恺,刘鸣,叶天朝.正交频分复用在舰船盲波束形成通信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11
[8].邹翔,张旻,钟子发.基于失配误差正交分解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
[9].王鹏,王剑,陈建树,山秀明.直扩通信系统同步和波束形成的正交多干扰子空间矩阵对方法[J].电信科学.2010
[10].陶琴.MU-MIMO系统准正交空时编码联合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