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蒜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蒜,植物,生物碱,腋芽,西双版纳,可拉,球根。
石蒜属论文文献综述
李克虎,金灿,Narayanamoorthy,Shwetha,张桐泽,Corke,Harold[1](2019)在《12种石蒜属植物原淀粉理化性质及淀粉颗粒形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12种石蒜属植物的13个基因型中分离出淀粉,并对其形态、粒径分布和理化性质,包括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快速粘度分析仪(RVA)糊化特性、质构特性、热力学及回生特性等进行了研究。13个基因型的石蒜淀粉颗粒大多呈椭圆形,粒径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20~30μm,与以往报道不同,XRD结果表明石蒜淀粉具有C型或C_A型结晶度。石蒜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在25.6%~32.7%之间,糊化温度在58.8~69.7℃之间。基于相关分析,分析了18个淀粉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为以后研究石蒜淀粉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姚,麦任娣,黄晶,赵秀娟[2](2019)在《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蒜属植物因其丰富的生物碱类型及多种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碱主要含有7类,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AChE、抗菌、抗病毒、抗抑郁症、降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对10种石蒜属植物所含生物碱种类、数量、药理作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石蒜属生物碱的结构与药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青竹,杨柳燕,许俊旭,周晓慧,张永春[3](2019)在《AHP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石蒜属资源的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适宜上海本地种植的石蒜优良种质,本研究以上海引种的石蒜属13个种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石蒜属植物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种的观赏性、适应性和药用价值等11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种石蒜属资源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I级种有2个,II级种有4个,III级种有2个,IV级种有5个。其中石蒜和长筒石蒜在育种和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郭馨怡[4](2019)在《石蒜属植物产业化需多方支持》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蒜属植物为东亚特有属,全世界共有20余种,我国是石蒜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自然分布的共有15种、两个变种,占到资源总量的80%以上。多年来,我国多家植物园、科研机构和园林企业开展了石蒜属植物的收集、保育和栽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并非(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9-08-01)
任梓铭[5](2019)在《基于气培体系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属(Lycoris)为东亚特有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及生态价值。中国是石蒜属植物的主要分布产地,其中又以占据了全国80%以上种质的浙江、江苏省等,为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化分布中心。石蒜属植物花色丰富、花型独特,已逐渐成为了优良的鲜切花、盆花及园林景观配置材料。然而由于受到幼年生长期长、自然繁殖率低的限制,自然繁殖方式已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鳞茎需求量,并且大规模的鳞茎采挖,已经对石蒜属植物野生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高效人工繁育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目前园林应用广泛的两种石蒜属植物: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Ls)及忽地笑(Lycoris aurea,La)为研究材料,基于气培条件下的鳞茎块繁殖法,从形态学、细胞学、亚细胞学、生理水平上对石蒜属植物的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展开比较研究。首次在石蒜属植物研究中结合PacbioIso-seq和Illumina RNA-seq进行联合测序,构建了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及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相关基因池数据库,并基于该平台系统地进行了种间及种内两种比较模式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分析,初步揭示了创伤诱导的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与小鳞茎发生能力间的相关性,将研究目标聚焦在基盘切割造成的创伤刺激引起的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植物创伤响应反应与创伤诱导的植物再生关系中。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的分子机理,以及有效推动原产于我国的野生球根花卉的人工繁育体系构建及种球商品化育种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气培条件下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阶段确定为了探究在自然条件下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在不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通过基盘切割处理诱导小鳞茎发生的方式建立了气培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研究体系,并从形态学、组织学、亚细胞学、生理水平等层面展开种间对比研究,首次将气培条件下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早期感受阶段(0-3d),(2)腋芽萌发及伸长阶段(3-9d),(3)小鳞茎形成阶段(9-15d),(4)小鳞茎发育及膨大阶段(15-45d)。并基于再生小鳞茎数量统计分析,将两者分别定义为高增殖率表型(Ls)和低增殖率表型(La)。同时,经由该体系确定的小鳞茎发生方式、发生组织部位以及发生关键时期,为后续转录组测序取样点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2.基于“腋芽起源”的小鳞茎发生方式确定本研究基于气培体系证实了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的腋芽发育起源方式。并基于小鳞茎于鳞片远轴端连接基盘处组织发生的特点,揭示了基盘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的必要性。同时,气培体系还揭示了石蒜属植物“由顶向基”的小鳞茎发生方式,即由内层鳞片向外层鳞片发生;亚细胞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淀粉粒在这一过程中的旺盛代谢活动,表明在受到基盘切割刺激后,细胞中淀粉代谢响应的迅速性,也首次将球根花卉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这一生物学过程的研究聚焦到发生前期无肉眼可见形态变化的感受态阶段(0~6h)。3.联合测序构建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基于建立的气培发生研究体系和划分的四个主要生长阶段,对两个种的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对比取样(Oh,6h,48h,6d,15d,27d,36 d),在石蒜属植物研究中首次结合Pacbio Iso-seq及Illumina RNA-seq开展双平台联合测序,通过分平台测序并整合两平台测序结果,构建获得了石蒜属植物的全长参考转录组。利用Illumina HiSeq Xten转录组测序平台完成了换锦花及忽地笑两个种7个时期共计42个样品的测序,共得到352.12Gb原始下机数据(Clean Data)。经过进一步质控后共获得Final cleaned reads换锦花为486,423,193条,忽地笑为526,792,197条。其中,换锦花的Final cleaned reads被进一步用于校正Pacbio Iso-seq数据中的低质量序列,该平台共获得转录本序列258,031条。七个均匀选自小鳞茎发生及发育阶段的样品等量混合后于Pacbio RS II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Clean data共计10.39 Gb。其中低质量序列经由Illumina clean reads进一步校正,联合高质量序列共同去冗余后获得全长转录本序列37,518条。经过两平台数据整合及质控后,获得最终Finaltranscriptome assembly包含全长转录本序列285,128条,预测基因数量为204,933个。以构建的“参考转录组”为参,获得Illumina平台所得Clean reads的比对率分别为76.75%(换锦花)和68.35%(忽地笑)。共鉴定获得转录因子及转录调节子分别为4,074个及1,262个。通过与多个蛋白数据库比对,及GO和KO注释,获得了全长转录本的基因注释结果。4.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比较转录组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ImpulseDE2方法分别获得种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112,779个(Lavs Ls),种内DEG为换锦花67,973个,忽地笑36,251个。全局热图分析揭示了基盘切割处理后6h基因表达的显着性差异,表明转录水平的调控和种间差异的发生远早于形态变化的出现,其中6 h瞬时上调表达基因在换锦花中占比最大,而瞬时下调表达基因则是忽地笑中占比最大的部分。KEGG富集分析获得的与乙烯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在两种中表现出基因表达模式的显着差异,初步揭示了高增殖率表型与活跃乙烯生物合成的密切相关性,并首次提出了创伤诱导的内源乙烯合成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小鳞茎发生促进型中活跃的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应对基盘切割的活跃的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与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能力紧密相关。种间表达量对比分析揭示了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路径关键基因ACO,ACS,ERS1,ERS2,ETRI,ETR2,EIN4,CTR1,-EIN2,EIN3/EIF1在高增殖率表型(Ls)中的显着上调表达模式,表明活跃的乙烯合成可能对创伤诱导的小鳞茎发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基于乙烯的创伤响应性,通过分析创伤响应相关基因进一步揭示了快速的创伤响应能力与小鳞茎发生能力间的相关性;(2)基盘切割的双重作用不同于传统研究中基盘切割破坏顶芽,从而促进腋芽萌发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基于创伤响应相关基因ANAC071、RAP2.6L、ACS2、LOX2等在高增殖率表型(Ls)中的快速响应性,揭示了基盘切割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基盘切割消除了鳞茎内部的顶端优势,通过调控生长素转运促进小鳞茎(腋芽)萌发;另一方面基盘切割造成的创伤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启动并促进了小鳞茎(腋芽)发生。同时,占比最高的转录因子(TF)和转录调节子(TR)家族的ERF和AUX/IAA共同揭示了乙烯和生长素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参与性,并提出生长素对小鳞茎发生的调控可能经由响应生长素而产生的乙烯介导,而作为一种防御性响应激素,乙烯的合成又对生长素转运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的发生及发育。(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旭忻,张露,曹芳凤,张秋英,汤军[6](2018)在《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蒜是一类集园林观赏、药用、经济等价值于一体的植物,传统的分球繁殖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只有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才能使石蒜属植物更好、更快地繁殖发展。本文对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石蒜属植物组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田春莲,覃翀,王鹏[7](2018)在《石蒜属植物生物碱超声波-酶法协同提取及含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的超声波-酶法协同提取工艺,并比较含量。方法: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比较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含量。结果:以酸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g∶mL)1∶10,复合酶加入量2.5%,酶解温度50℃,浸提时间60 min,超声处理10 min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加兰他敏和石蒜碱提取率分别为0.0284%和0.1812%;忽地笑、石蒜、中国石蒜、稻草石蒜、玫瑰石蒜中加兰他敏和石蒜碱差异明显,花中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分别达0.1443%和0.3833%。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经济、可控,可为石蒜生物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并且湘西石蒜属植物是提取石蒜生物碱的理想材料。(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9期)
[8](2018)在《一种同时检测石蒜属植物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申请公布号:CN107561186A申请公布日:2018.01.09申请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时检测石蒜属植物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能够对石蒜属植物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加兰他敏、立可拉敏和石蒜碱进行快速提取并定性定量分析。(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8年02期)
李青竹,张永春,郑玉红,杨柳燕,蔡友铭[9](2018)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石蒜属3种生物碱》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Gal)、力可拉敏(Lycm)和石蒜碱(Lyc)含量的方法。提取液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后,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5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水溶液(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在正离子扫描下以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al、Lycm和Lyc在0.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 9~1.000 0,可在6.0 min内得到检测结果,Gal、Lycm和Ly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86、2.31、1.95 min。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97.2%~98.6%,相对标准偏差为0.8%~4.3%。应用此方法测得石蒜属12个种的Gal、Lycm和Lyc含量分别在21.98~496.77、0.17~467.21、9.34~4 510.18μg/g干重之间,3种物质含量在种间差异均较大。(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全妙华,贺安娜,彭红,石珍,潘凤[10](2017)在《石蒜属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16种石蒜属植物的荧光参数,并且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石蒜属植物的荧光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玫瑰石蒜、中国石蒜、安徽石蒜等物种的Fm、ΦPSⅡ、ETR、Fv'/Fm'、q P值均较高,安徽石蒜、短蕊石蒜、忽地笑和黄长筒石蒜等物种的Fv/Fm较高;忽地笑、安徽石蒜、短蕊石蒜等物种的NPQ值较小.因此,中国石蒜、安徽石蒜、玫瑰石蒜、忽地笑等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基于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可将16种石蒜属植物聚为叁类,并且该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分子标记以及核型等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石蒜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蒜属植物因其丰富的生物碱类型及多种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碱主要含有7类,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AChE、抗菌、抗病毒、抗抑郁症、降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对10种石蒜属植物所含生物碱种类、数量、药理作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石蒜属生物碱的结构与药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蒜属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克虎,金灿,Narayanamoorthy,Shwetha,张桐泽,Corke,Harold.12种石蒜属植物原淀粉理化性质及淀粉颗粒形貌分析[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姚,麦任娣,黄晶,赵秀娟.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李青竹,杨柳燕,许俊旭,周晓慧,张永春.AHP层次分析法对上海石蒜属资源的综合评价[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4].郭馨怡.石蒜属植物产业化需多方支持[N].中国花卉报.2019
[5].任梓铭.基于气培体系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刘旭忻,张露,曹芳凤,张秋英,汤军.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
[7].田春莲,覃翀,王鹏.石蒜属植物生物碱超声波-酶法协同提取及含量比较研究[J].中药材.2018
[8]..一种同时检测石蒜属植物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18
[9].李青竹,张永春,郑玉红,杨柳燕,蔡友铭.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石蒜属3种生物碱[J].分析测试学报.2018
[10].全妙华,贺安娜,彭红,石珍,潘凤.石蒜属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