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胜潭对《水浒传》的批评之一

金胜潭对《水浒传》的批评之一

一、金圣叹批《水浒传》浅析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蒋兵魁[1](2019)在《“托塔天王”晁盖:命中注定的过渡性人物》文中认为《水浒传》中,梁山聚义前后持续十余载,而晁盖是王伦与宋江之间的过渡性寨主。正因为晁盖为过渡性人物,人们对他的认知长期处于片面、粗略的状态。实际上,人们认为晁盖作为梁山领袖远远不及宋江并非污蔑偏见之论。然而,晁盖与宋江领导梁山期间的不同理念,却未必一定能简单论定高下。以现实中的团体人事更迭缘由衡量,宋江取代晁盖,并非简单取决于长远眼光及政治纲领。而水浒故事演变过程中晁盖身份与地位的变化,也注定了他必然是一位难以与梁山聚义相始终的悲剧人物。

赵欣[2](2019)在《明代诙谐文学研究》文中认为从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来看,明代是诙谐美学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非但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诙谐作品,在诙谐理论的创建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局面。本论文以明代诙谐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追本溯源、文本分析、理论总结等方式分析其发展成就和审美内涵。文章首先追溯了中国古代诙谐文学的历史流变,经先秦的萌发、汉魏的流行、唐宋的持续发展以及金元时期对民间文学的发现,从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来看,明代已具备了诙谐美学发展的文学经验积累。接下来梳理了明代诙谐美学在笑话、戏曲、小说、诗文不同领域的发展。其中,戏曲以之为不可或缺,无论明传奇还是明代杂剧都从不同方向发展了谈谐美学,戏曲理论中也多有关注;小说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脱胎于民间文学的小说创作自觉吸取不同文体中的诙谐经验融入叙事中,小说评点中也肯定诙谐的价值并探讨其技巧;诗文创作中始终伴随着争议,诗文以雅为正,但是诙谐美学又会以不同形态存在于诗文创作中,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是诙谐美学在散文创作中的突破。通过明代丰富的诙谐文学创作,可以考察明代诙谐文学场域的广阔性,文章从婚姻家庭、市井生活、官场文场和文人心境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求更为清晰地辨明诙谐笔触之下的细微区别。最后,从明代诙谐文学的创作实践中,分析出明代文人的审美心态。从审美主体的心态而言,可以看出明代文人受政治信仰失落而产生的悲愤与狂狷、受市民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尚俗尚趣;以及伴随着心学兴起而出现的个性解放潮流。

唐铭珠[3](2019)在《结构主义视野下的金圣叹小说评点》文中研究指明结构主义从语言学得到了重要的参照模式(1),它对本文的启发之处主要有三:其一、“关系”范畴,在结构主义看来,研究对象并不是自发呈现的客体,而是永远处于关系网络之中的“点”,而研究对象本身,也是由内部关系构成,也就是说,结构主义的研究兴趣在于“关系”。其二、建构思维,据罗兰·巴特的说法:“任何结构主义活动的目的??都在于重新建构一种‘对象’”(2),即打破研究对象的表象,将其以更理性抽象的方法呈现。三、共时性优于历时性。结构主义并不重视研究对象的历史传承关系,而是重视其在共时网络制约之下的必然性。虽然金圣叹与结构主义相隔数百年,却因文本位的小说观走上了颇具结构主义色彩的路径,大致可以概括如下:首先,他借助文章学方法,将小说评点的事本位转变为文本位,这主要是通过颠覆传统的文事关系进行的。其一,他在史学领域扛起重文的旗帜,衔接上了魏晋以前的重文传统,并将《史记》作为文反制事的先驱,重新审定叙事文体源头的创作观念即为文事并重。其二,他对文的内部运行规律做了一定程度的阐发,树立起文的本体地位,而文中写事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给文提供着力点。然后,基于文本位(3)观,他还对文中之事作了具体限定,要力求活画,要服从笔性。以此固着文事的权力体系,将以往小说评点的事本位观拨至对立面——文本位。其次,在整体性前提之下,金圣叹有着明确的功能意识,他不仅发展出了功能的多种形态,将次要功能进行再度分层,并且将文本中的静态元素都视为功能载体,他考量文本人物的首要标准也是其结构性功能,在形式层面将每一元素勾连为更加紧密的整体。再次,他建立的系统模型是结合了正史与文章作法的文史结构,他将《水浒》一书视为一百零八人传记的结撰,其中主要包括单人正传与合传两种模式,而这些传记如果要实现有机联合,必须借助章法的配合,同时章法还负载着维持结构平衡、前后呼应、保持内置部分独立面貌的多重任务,可归结为联结原则、平衡原则、对称原则、变形原则四项。最后,他以共时轴的关系重建深层结构。他所倚仗的春秋笔法,原本只是依托能指与所指的稳定连接、通过对能指符码的变形处理来寄寓内在深意的笔法,属于投射式表意过程,而他在这个名目之下,拆开了能指与所指间的稳定连接,将意义框定在多组二元关系中,他以此方法颠覆了宋江形象,并由此深化了文本主题。这一条意义读解路径,正与结构主义趋同。

邓雷[4](2017)在《简本《水浒传》版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呼吁简本《水浒传》研究以来,迄今已有三十余年,然而关于简本《水浒传》的版本研究依然很少,不少简本《水浒传》未得到相应的关注,更不必说对简本《水浒传》版本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将京本忠义传、种德书堂本、插增本、评林本、英雄谱本、二刻英雄谱本、刘兴我本、藜光堂本、慕尼黑本、李渔序本、十卷本、汉宋奇书本、征四寇本、百二十四回本、八卷本、三十卷本等十六种简本基本收集齐全的情况下,对诸简本进行系统划分,诸如刘兴我本、藜光堂本、慕尼黑本、李渔序本属于嵌图本系统,十卷本、汉宋奇书本、征四寇本属于嵌图本后续本系统,基本以系统为单位,以系统底本的刊刻时间为轴,对诸种简本逐一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不仅对单一的简本《水浒传》版本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同时与其他的版本进行比对,力求将其置于整个《水浒传》版本链条中进行研究。通过细致的文字校勘、精确的数据分析以及详尽的文本比对等方法,对诸简本的版本系统进行判别,梳理版本源流,归纳版本特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对之前不少未受关注的简本《水浒传》进行了研究。如慕尼黑本、李渔序本、十卷本、汉宋奇书本、征四寇本、百二十四回本等。其二,对所有的《水浒传》简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其三,使用传统文字比勘法的同时,还使用了数据统计分析法。

王路成[5](2015)在《金批《水浒》的环境描写理论》文中研究表明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写道:"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小说环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四季变化、阴晴雨雪、山川日月、森林湖海等;社会环境指社会背景,能反映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地域风貌以及民俗民风等。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环境描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天下、梁山泊、石碣村、风雪、大火、月亮、枯井、喜鹊等都是他评点的对象,他曾多次称赞《水浒传》"写景

马将伟[6](2009)在《“文”的视阈:金圣叹戏曲美学的诗性建构》文中指出"文"是金圣叹观照《西厢记》的主要视角,他认为,《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古今至文,就在于其在叙事中展现出来的含蓄蕴藉、空灵澹荡的审美意蕴,而这种审美特性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息息相关,体现了金氏对戏曲美学的诗性建构,具有唯美倾向。主要表现在《西厢记》的主观抒情特征、创作主体的诗意体验及叙事中的诗意表达等几个方面。这种戏曲美学观念与李渔的戏曲美学观念旨趣迥异,二者相映生辉,成为清初戏曲美学史上的双璧。

罗明镜[7](2009)在《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文法观》文中提出小说评点是盛行于明清时期的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金圣叹可谓是小说评点之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揭示小说的写作技巧和美学特征,这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以其独特的批评实践讨论了许多前代被忽视的小说中的创作理论、文法等等问题,成就斐然,贡献卓越。对于他的文法观历来争议很大,因而对金圣叹关于《水浒传》中文法的含义,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具体的文法观以及对此存在的误解加以探讨。

杨志平[8](2008)在《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文中提出古代小说技法论着重是指古代小说批评者对小说艺术技法所作的相关评述,就形态而言,它主要存在于小说评点以及小说序跋等批评形式之中。对古代小说技法论作专题研究,在探究古代小说叙事特征、总结古代小说艺术原理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体部分由上编、下编两部分构成。上编侧重探讨了小说技法论的渊源、流变及其价值等内容。小说技法论有着较为复杂的渊源背景,它对其它门类的文学与艺术批评理论均有不同程度的借鉴与转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书画理论、堪舆理论、兵学理论以及文章学在小说技法论中的影响形态及其生成原因,前三者成为小说技法论之“远源”,而文章学则是“近源”。它们的出现,使得小说技法的描述更为妥帖生动,更为细密精准。藉此分析,可以发现小说技法论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紧密关联,在实际意涵上既有承袭更有合乎小说文体特征的新变。小说技法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而言,它自从晚明兴起之后直至清末,大体上形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明末清初的小说技法论最为繁盛,此前或此后的技法论或为之蕴育、或对此延承而已,在道光年间之后小说技法论逐步走向了形式上的消亡。本文对各个阶段小说技法论的总体特征作有概貌审视,也对各阶段技法论实绩较为独到的评点家作有专题探讨。藉此分析,可以发现金圣叹等评点家对小说技法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评点家已意识到特定的小说技法与特定的小说类型有着一定关联;另外也可以看出文章学思想贯穿小说技法论发展之始终,不过愈至后期其弊端愈为明显,从而成为小说技法论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而使得小说技法论最终消亡的更重要因素还在于技法论在批评面貌上陈陈相因以及“新小说”的兴起。小说技法论的总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阐释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文学批评有着一定的建构意义、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小说美学品格之发现有着一定的功能性意义;其二,传播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不仅有助于促进小说文本的传播,客观上也有益于促进传统文章技艺思想的传播。总体来说,小说技法论是古代小说批评中一个有意义的“存在”。论文下编主要对“草蛇灰线”、“横云断山”等十一个小说技法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这些技法术语在小说批评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意蕴,也反映了古代小说在特定艺术环节上的叙事特征;同时限于结构安排,在上编部分不便深入论述,因而有必要加以专题考释。藉此有助于纠正已有的偏失,而古代小说的总体叙事面貌亦可窥见一斑。

张军[9](2004)在《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下)》文中指出金圣叹的心态复杂、微妙,甚至自相矛盾。这些复杂心态对其从事文学批评活动动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希图通过评书展示其才、引导读者阅读“才子书”方面,更在于他借助评点活动来寄托人生理想,传达他对社会人情的独特认识,发抒他的“怨毒着书”的社会批判思想,甚至还承载着他培养后继才子的深切期望。这些复杂心态使其在作品中直面现实,大胆揭露社会的黑暗,同时强调才情在情节构思等方面的作用,推崇典型人物的艺术美;并对其小说艺术成就标准和审美理想的提出产生影响。

钟锡南[10](2004)在《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对金圣叹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出身,人生经历,悲剧命运及其政治、哲学观念,文学批评理论的思想体系,评点的美学思想及章法、技法,评点思想的现代性,及其评点对后世的影响及不同时期国内外对他的研究状况等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力图客观反映出金圣叹研究的历史图景,使这一课题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其应有的综合性、开拓性的价值。全文由绪论、正文及结束语等部分构成,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文章较全面地回顾了金圣叹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课题的意义。论述了金圣叹文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了晚明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给晚明社会的文化和文学面貌带来的深刻的影响。金圣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心态,及给他带来的悲剧命运。金圣叹有着浓郁的佛禅意识和以辩证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其多维构成的世界观在宗教哲学、社会伦理、历史文化等几个层面得到较全面而具体的体现。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包括作家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及读者鉴赏论等几个方面,而以读者鉴赏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作家的创作通过“忠恕格物”、“因缘生法”等创作原则及各种具体创作技法表现出来。金圣叹对文学评点传统有继承也有发展,表现为文学主体意识的加强,对传统观念和文学体裁意识的超越,文学感染力的美学把握,文学表现技巧和方法的揭示,等等。金圣叹有着突破传统的诗文理论,他注重形式结构的诗歌分解说特别引人注目。金圣叹对叙事艺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最突出之处是其典型性格理论及情节结构理论,这又集中表现在他对《水浒》、《西厢》的批改上。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表现为他具有现代意味的阐释心理、独特的批评视角及“读者精神”。金圣叹文学评点理论对明清文学评点及现代文学批评理论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在国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金圣叹身上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文学经验和教训,给后人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二、金圣叹批《水浒传》浅析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圣叹批《水浒传》浅析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托塔天王”晁盖:命中注定的过渡性人物(论文提纲范文)

(2)明代诙谐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本文的创新、价值与不足
第一章 诙谐及中国诙谐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诙谐”辨义
    第二节 中国诙谐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明代诙谐文学创作
    第一节 笑话繁荣发展
    第二节 戏曲中的诙谐
    第三节 小说中的诙谐
    第四节 诗歌中的诙谐
第三章 明代诙谐文学理论
    第一节 笑论
    第二节 趣论
    第三节 科诨理论
第四章 明代诙谐文学的艺术空间
    第一节 婚姻爱情中的诙谐
    第二节 明代市井生活中的诙谐
    第三节 诙谐对官场文场的表现
第五章 明代文人的社会心态与诙谐文学
    第一节 高压政治下的理想失落
    第二节 城市文化兴起中的尚俗心态
    第三节 心学思潮影响中的个性解放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结构主义视野下的金圣叹小说评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本位转向:“文”本于“事”
    一、小说评点的重事传统
    二、史学的重文传统
    三、因文生事与文本位转向
第二章 功能与载体
    一、功能问题
    二、功能性人物
    三、功能性物象
第三章 结构:文史模型
    一、文史模型
    二、人物列传
    三、章法
第四章 意义路径:关联式曲笔
    一、春秋笔法的投射式表意
    二、金氏的关联式曲笔
    三、投射与关联之间:意指的游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简本《水浒传》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百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述略
第一章 简本《水浒传》祖本探考
    前言 材料的择取
    第一节 祖本引首诗与回末诗的问题
    第二节 祖本分回的问题
    第三节 祖本回数的问题
    第四节 祖本分卷以及卷数的问题
    第五节 简本祖本与繁本关系的问题
    第六节 祖本第九回的问题
    第七节 从引首诗看简本祖本田王故事的品质
第二章 《京本忠义传》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节 前人关于《京本忠义传》的研究
    第二节 《京本忠义传》研究中的歧路与困惑
    第三节 《京本忠义传》研究中的版本启示
第三章 种德书堂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种德书堂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种德书堂本与容与堂本比对研究
    第三节 种德书堂本中的田王故事
第四章 插增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插增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插增本与种德书堂本、评林本卷数、回数、回目比对
    第三节 插增本与种德书堂本、评林本插图、插图标目比对
    第四节 插增本与种德书堂本、评林本正文比对
第五章 评林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评林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轮王寺本与内阁文库本研究
    第三节 评林本中的余呈问题
    第四节 评林本的编辑问题
第六章 英雄谱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英雄谱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疑
    第二节 刘世德先生关于初刻、二刻英雄谱本的研究以及补遗
    第三节 钟伯敬本与英雄谱本研究
    第四节 评林本与英雄谱本研究
第七章 嵌图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嵌图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嵌图本《水浒传》四种的研究
    第三节 嵌图本与种德书堂本、插增本、评林本的研究
    第四节 嵌图本与其后续本的研究
第八章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的概况
    第二节 陈枚与《水浒传》
    第三节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回目研究
    第四节 八卷本与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第九章 三十卷本《水浒传》研究
    第一节 三十卷本《水浒传》的概况与辨识
    第二节 三十卷本《水浒传》图像与标目研究
    第三节 三十卷本《水浒传》正文研究
结语
附录
    一、简本《水浒传》版本知见录
    二、百年《水浒传》版本研究论文辑录
主要参考书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后记

(7)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文法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文法就是写作技巧
二 金圣叹评《水浒传》的文法
三 后人对金圣叹文法论的误解

(8)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之界定
    二、研究现状之梳理
    三、研究现状之反思
    四、研究思路之重建
    五、研究框架之布设
上编 小说技法论之总体研究
    第一章 小说技法论之渊源
        第一节 小说技法论与书画理论
        一、书画理论在小说技法论中的影响形态
        二、小说技法论援引书画理论之必备因素
        第二节 小说技法论与堪舆理论
        一、“龙脉”说对小说技法论之影响
        二、堪舆术语对小说技法论之影响
        三、堪舆理论进入小说技法论之成因
        第三节 小说技法论与兵法理论
        一、小说技法观念与兵法观念
        二、小说技法思想与兵法思想
        三、小结
        第四节 小说技法论与文章学
        一、文章学影响小说技法论的主要表现
        二、文章学影响小说技法论的综合审视
        结语
    第二章 小说技法论之流变
        第一节 蕴育期的小说技法论(1641年之前)
        一、小说评点兴起之前的小说技法意识
        二、小说评点兴起之后的小说技法论
        第二节 繁盛期的小说技法论(1641年-1695年)
        一、繁盛期的概貌特征
        二、小说技法论名家专论
        第三节 延承期的小说技法论(1696年-1820年)
        一、评点者技法批评的自觉意识较为突出
        二、技法论面貌以文章学与画论居主导
        三、《红楼梦》脂砚斋评本中的技法论
        第四节 转型期的小说技法论(1821年-1911年)
        一、叙事技法的探讨与章回小说文体特征的总结相关联
        二、对部分小说技法在已有基础上作总结性探讨
        三、技法批评文人化的弊端日益凸显
        四、小说技法论走向形式上的消亡
    第三章 小说技法论之价值
        第一节 小说技法论之阐释价值
        一、小说技法论对古代文学批评的建构意义
        二、小说技法论与古代小说美学品格的发现
        第二节 小说技法论之传播价值
        一、促进小说文本的流通
        二、促进文章技艺的流布
下编 小说技法论之专题研究
    小引
    释“草蛇灰线”
    释“斗笋”
    释“横云断山”与“山断云连”
    释“生熟停匀”
    释“羯鼓解秽”
    释“水穷云起”
    释“狮子滚球”
    释“大落墨法
    释“白描”
    释“背面铺粉”
    释“加一倍法”
主要引用和参考书目
附录一: 古代小说技法论相关研究论文索引
附录二: 古代小说技法论资料选辑
后记

(9)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下)(论文提纲范文)

三、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实践
    (一)剖析社会内容
    (二)细绎情节结构
        1.金圣叹认为,细致运才是作品结构统一、前后映照、布局合理的关键。
        2.金圣叹认为,生动曲折的情节和真实可信的细节都依赖于作者过人的才情。
        3.语言是最直接表现艺术特色的元素,也是作者才情最见功力的地方。
    (三)推崇典型人物
        1.典型性格是类型性性格和个别性性格的统一。
        2.典型性格的表现形式。
        3.典型性格必须以真实为前提
    (四)提出文章“三境”说
    (五)好为人师,逞意用才

(10)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金圣叹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界观的多维构成
    第一节 金圣叹生活的时代及命运悲剧
        晚明政治变故及对文化、文人的影响
        农村经济凋敝、城市商业兴盛
        社会生活、社会风尚的变化
        社会经济变化对文人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哲学脉络
        晚明浪漫文学思潮
        文人风尚
        金圣叹的家庭、出身概况
        “哭庙”案始末
        金圣叹死后遭受的待遇
    第二节 金圣叹的佛禅思维模式
        中国文化佛禅思维的特点
        佛教思维、文学批评与直觉形象思维方式
        金圣叹的佛禅意识
        “人生如梦”观念
        禅宗思维对美学思想的渗透
        二元对立思想
        文学对偶原理的运用
    第三节 金圣叹宗教哲学观世界观的多维构成
        中国古代的宗教意识
        儒释道三教合流趋势
        金圣叹的哲学思想三教融合思想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思想的人民性
        思想的复杂矛盾性中国叙事传统的历史意识
        金圣叹对稗史地位的提升
        “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叙事结构上对史传的突破
第二章 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金圣叹的作家创作论
        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理
        “亲动心”说
        “才子”与“文成于难”
        文学创作中的“因缘生法”论
        “直以因缘生法为其文字总持”
        “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
    第二节 金圣叹的文章本体论
        金圣叹的“才子书”论
        金圣叹“才子书”系列之一:抒情文学
        散文、诗歌理论
        金圣叹“才子书”系列之二:叙事文学
    第三节 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论
        鉴赏中的情感活动
        “以文为戏”
        追求情节的惊险离奇
        阅读心理期待
        对读者鉴赏能力的要求
        鉴赏中的审美愉悦
        鉴赏中的联想和想象活动
        金圣叹鉴赏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金圣叹对文学评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对文学评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
        文学评点的基本形态
        文学评点史的追溯
        对评点传统的超越
    第二节 金圣叹的文学观念和文体意识
        传统文学观念
        金圣叹的文体意识
    第三节 对写作技巧、行文方法的揭示
        文法的“精严”
        字有字法
        句有句法
        章有章法
        对文本的语言修辞分析
        反讽修辞手法
第四章 金圣叹的抒情文学理论
    第一节 超越传统的诗文理论
        诗歌批评以唐诗为主
        强调诗人的“心地”“学问”
        对传统诗论中“缘情说”的继承
        对灵感特征的描述
        情感的外化:移情
        情景交融
        诗歌接受:审美同情
    第二节 注重形式结构的诗歌分解说
    第三节 金圣叹诗歌创作的文学精神
    第四节 金圣叹的散文评点理论
第五章 金圣叹的叙事文学理论
    第一节 文学虚构与作家的关系
        作家文学创作动机
        对叙述视角的把握
        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处理
        诗词的删除和语言的修改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典型”理论
        典型概念
        典型塑造的历史
        金圣叹的典型说
        人物个性特征
        典型人物的塑造
        人物性格表现的方法
        叙事文学的语言
        人物语言个性化
        宋江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叙事情节间的结构关系
        情节结构的节奏变化
        《水浒》《西厢》的结构特点
        结构的严密性
        结构的有机整体性
    第四节 关于“腰斩”《水浒》、《西厢》
        《水浒传》的删改
        楔子的设置
        金批《水浒》的政治动因
        删除后半部的原由
        腰斩《水浒》体现的艺术观
        《西厢》结尾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第六章 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现代性
    第一节 具有现代意味的阐释心理及批评视角
        自娱娱人与“发愤作书”
        “格式塔”的建立
        自由阐释意志
        金圣叹自由意志的表现
        金圣叹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第二节 对作家创作心理及“灵感”的解析
        “心闲”的创作情境
        “亲动心”与形象思维
        灵感
        对灵感的把握
        灵感的产生及特征
    第三节 注重对“读者精神”的呼唤
        现代西方文论中的读者接受论
        “金针度人”
        金圣叹文学评点中体现的现代读者精神
        文学接受的读者中心论
第七章 金圣叹文学批评影响论
    第一节 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对清代的影响
        对清代评点体制的改变
        对毛宗岗、张竹坡的直接影响
        对其他评点家的影响
        后人对金圣叹的评价
    第二节 金圣叹文学批评研究在国外
        金圣叹对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欧美金圣叹《水浒传》出版及研究概况
结束语 金圣叹留给后人的启示
主要参考书目
金圣叹研究论文总目(截止于2003年)
后记

四、金圣叹批《水浒传》浅析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托塔天王”晁盖:命中注定的过渡性人物[J]. 蒋兵魁. 菏泽学院学报, 2019(06)
  • [2]明代诙谐文学研究[D]. 赵欣. 云南大学, 2019(09)
  • [3]结构主义视野下的金圣叹小说评点[D]. 唐铭珠.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4]简本《水浒传》版本研究[D]. 邓雷.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5]金批《水浒》的环境描写理论[A]. 王路成. 水浒争鸣(第十六辑), 2015
  • [6]“文”的视阈:金圣叹戏曲美学的诗性建构[J]. 马将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 [7]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文法观[J]. 罗明镜.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8]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D]. 杨志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2)
  • [9]金圣叹的心态与文学批评(下)[J]. 张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4(05)
  • [10]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 钟锡南. 上海师范大学, 2004(03)

标签:;  ;  ;  ;  ;  

金胜潭对《水浒传》的批评之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