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通气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量,气流,卵泡,肺活量,劳动强度,工龄,作业。
肺通气量论文文献综述
闫书梅,孙玉香,肖新宇,马国宣,黄京慧[1](2018)在《大容量肺灌洗术中精确调节肺通气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灌洗双肺通气期间精确调节灌洗侧肺通气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0例双肺灌洗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第一侧肺灌洗结束双肺通气期间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呼吸管理,潮气量为8~12 ml/kg,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第1组不改变左右肺的通气量为不调节组;第2组使用止血钳减少一部分非灌洗侧肺通气的横截面积为粗略调节组;第3组在灌洗侧肺安装监护仪(Philips MP50)呼吸力学监测管,使用阀门(氧气袋流量阀门)逐渐减小非灌洗侧肺的横截面积,通过监护仪监测灌洗侧肺通气量达到预设潮气量的50%,即左右肺通气量相等,每隔5 min重新调节阀门为精确调节组。结果 (1)精确调节组与粗略调节组和不调节组比较,灌洗侧肺的顺应性、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均有提高;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在灌洗后20、40、60 min 3个时间点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略调节组与不调节组比较灌洗侧肺的顺应性提高,平均动脉压指标在灌洗后60 min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到第二侧肺灌洗条件时两侧肺灌洗间隔时间,精确调节组与粗略调节组及不调节组比较,粗略调节组与不调节组比较均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肺不张发生率,不调节组为20.0%,粗略调节组为15.0%,而精确调节组为0;术后肺感染发生率,不调节组为22.5%,粗略调节组为15.0%,而精确调节组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肺通气期间使用阀门精确调节肺通气量加快了灌洗侧肺顺应性的恢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8年15期)
范利君,陈学伟,安改红,申慧祥,王静[2](2017)在《不同运动强度下肺通气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下肺通气量(VE)随时间的变化,探讨不同运动强度下VE的最佳测量时间。方法以61名男性青年为受试对象,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不同强度(20、40、60、80、100、120、140、160、180 W)的运动,每一运动强度持续6 min;采用便携式心肺功能仪实时监测被试者运动过程中VE的变化。结果 (1)对于20 W强度的运动,初始时VE随时间快速上升,1 min后VE不再持续上升,进入稳定期,1 min与其后时间点的VE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对于40、60 W强度的运动,初始时VE随时间快速上升,2 min后VE不再持续上升而进入稳定期,2 min与其后时间点的VE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对于80、100、120、140、160 W强度的运动,VE在3 min时进入稳定期;(4)对于180 W强度的运动,VE在4 min时进入稳定期。结论在不同运动强度下VE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运动强度越大,VE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孙斌,邱俊强,衣龙燕,王晶晶[3](2016)在《不同急性低氧环境摄氧量峰值下降与峰值负荷时肺通气量、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急性海拔高度环境中,摄氧量峰值(VO2peak)的下降与峰值负荷时的肺通气量(VEpeak)、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peak)的关系。方法:选取12名普通健康男性大学生。分别在平原,模拟海拔高度2500 m、4500 m的环境中进行功率车递增负荷测试(负荷方案:50 W起,每3分钟增加20W、转速60 r/min),每两次测试间隔为14天。每次实验中,测量记录递增负荷运动后即刻的VO2peak、VEpeak、HRpeak、Sp O2指标。结果:(1)4500 m时的VO2peak显着低于2500 m(P<0.05)和平原值(P<0.01),2500m时的VO2peak显着低于平原值(P<0.05);(2)4500 m时的VEpeak显着高于平原(P<0.05)和2500 m(P<0.05)时的值;(3)2500 m的HRpeak显着低于平原值(P<0.01),4500 m时的HRpeak显着低于平原值(P<0.01)和2500 m值(P<0.01),HRpeak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着降低。(4)峰值负荷时的Sp O2在2500 m极显着低于平原值(P<0.01),4500 m值极显着低于2500 m(P<0.01)值和平原(P<0.01)值。峰值负荷时的Sp O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着降低。结论:(1)在不同急性低氧环境中,VEpeak可能是影响VO2peak下降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4500 m时影响更为明显。(2)在不同急性低氧环境中,HRpeak可能是影响VO2peak下降的重要因素,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HRpeak显着降低。(3)在不同急性低氧环境中,峰值负荷时的Sp O2可能是影响VO2peak下降的重要因素,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吴丹,顾世泉[4](2015)在《运动能力与肺通气量在月经周期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已发现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和妊娠期孕酮水平升高。孕酮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通气过度、部分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安静时对高碳酸血症通气反应(HCVR)增强及对缺氧通气反应(HVR)增强。有人提出,通气反应增强可以对整个运动能力有不利影响。如果在月经周期出现这种情况,那么黄体期的运动能力应该下降。然而有关黄体期和卵泡期运动能力有无影响的报道颇不一致。1对象与方法1.1实验对象2011年4~7月期间,针对鞍山师范学院附(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周建英,王一雄,姚锡虎,谢文钦,杨玉欣[5](2011)在《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大小。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对5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平卧位、侧卧位非通气侧肺阻力环(F-V环)、通气流率(PEF)、I∶E、R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平卧位时观察到非通气侧肺的F-V环为锯齿状封闭的环,环的上下较对称。整个呼吸周期PEF不恒定,为(3.89±0.69)L/min,VT为(72.56±17.27)ml,I∶E和通气侧相反,但观察结果不稳定,RR与对侧RR一致;侧卧位时,非通气侧肺F-V环变大,环上锯齿相对平卧位时少,上下较对称。PEF不恒定,为(5.24±0.61)L/min,VT为(158.67±17.79)ml,I∶E观察结果也不稳定,RR与对侧RR一致。与平卧位相比,侧卧位时非通气侧肺PEF、VT增加(P<0.05)。开胸后,F-V环、PEF逐渐变小,消失。结论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在双肺完全隔离的条件下存在低潮气量通气,采用SSS技术能很好地对非通气侧肺进行连续监测,能动态测定患者非通气侧肺PEF、VT等通气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6](2010)在《缺氧时因呼吸系统兴奋而引起肺通气量增加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答:它的生理意义在于(1)呼吸深快可把原来未参与换气的肺泡调动起来,以增大呼吸面积,提高氧的弥散,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2)呼吸深快使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肺泡,置换肺泡内原有的氮气和水蒸气,从而提高肺泡气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3)呼吸深快时胸廓运动(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0年14期)
吴锐,沈国平[7](2010)在《频繁进出高原对粉尘作业人员肺通气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粉尘作业人员短时间内反复进出海拔3700m高原后肺通气量的变化,我们对位于海拔3700m处某矿业公司粉尘作业人员进行了肺功能检查,结果如下。1对象选取位于我省3700m处某矿业公司粉尘作业人员332人,其中男258人,年龄20~55岁,平均34.3(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陈小明,曹丽棠,张景林[8](2007)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致敏原对肺通气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给无支气管哮喘发作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致敏原,观察其肺通气量变化,以探讨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试测定其致敏原,将此抗原超声雾化吸入后,进行鼻炎记分,FVE_1/FEC%(第一秒钟时间的用力呼气率)测定:鼻内局部应用激素后,再次重复以上步骤,并设对照组。结果吸入致敏原科立即使该类患者鼻炎得分值显着增加,FVE_1/FEC% 明显降低,抗原吸入前后统计学分析由显着性差异。而鼻内局部使用激素后此反应不明显。结论从以上观察可看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在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中,同属呼吸道的炎症反应,二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叁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7-07-01)
解进祥[9](2007)在《儿童少年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儿童少年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形态发育指标的相互关系,为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庆市7~18岁中小学生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年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进行多元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肺活量与年龄及4项形态指标的相关系数男生为0.81~0.93,女生为0.70~0.90;肺通气量与年龄及4项形态指标的相关系数男生为0.64~0.93,女生为0.64~0.90。以肺活量为应变量,身高、胸围和坐高被引入模型,模型标化相关系数男生为0.903,女生为0.802;以肺通气量为应变量,年龄、体重被引入模型,模型标化相关系数男生为0.736,女生为0.748。结论由身高、胸围和坐高建立的模型和由年龄、体重建立的模型,可分别准确地推测7~18岁学生肺活量、肺通气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07年06期)
戈鹤山,谢明[10](2006)在《肺通气量动态测量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介绍了新型动态肺通气量计实现肺通气量实时动态测量的方法与原理。新型动态肺通气量计设计为发射与接收两部分,可以实现远距离不间断遥测,采集劳动者劳动全过程的肺通气量数据,被测试者负荷小,不受测试干扰。所采集数据客观、完整,可靠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监督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肺通气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下肺通气量(VE)随时间的变化,探讨不同运动强度下VE的最佳测量时间。方法以61名男性青年为受试对象,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不同强度(20、40、60、80、100、120、140、160、180 W)的运动,每一运动强度持续6 min;采用便携式心肺功能仪实时监测被试者运动过程中VE的变化。结果 (1)对于20 W强度的运动,初始时VE随时间快速上升,1 min后VE不再持续上升,进入稳定期,1 min与其后时间点的VE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对于40、60 W强度的运动,初始时VE随时间快速上升,2 min后VE不再持续上升而进入稳定期,2 min与其后时间点的VE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对于80、100、120、140、160 W强度的运动,VE在3 min时进入稳定期;(4)对于180 W强度的运动,VE在4 min时进入稳定期。结论在不同运动强度下VE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运动强度越大,VE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通气量论文参考文献
[1].闫书梅,孙玉香,肖新宇,马国宣,黄京慧.大容量肺灌洗术中精确调节肺通气量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
[2].范利君,陈学伟,安改红,申慧祥,王静.不同运动强度下肺通气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J].军事医学.2017
[3].孙斌,邱俊强,衣龙燕,王晶晶.不同急性低氧环境摄氧量峰值下降与峰值负荷时肺通气量、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关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
[4].吴丹,顾世泉.运动能力与肺通气量在月经周期的变化[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
[5].周建英,王一雄,姚锡虎,谢文钦,杨玉欣.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测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
[6]..缺氧时因呼吸系统兴奋而引起肺通气量增加具有什么生理意义?[J].护士进修杂志.2010
[7].吴锐,沈国平.频繁进出高原对粉尘作业人员肺通气量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
[8].陈小明,曹丽棠,张景林.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致敏原对肺通气量的影响[C].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叁次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7
[9].解进祥.儿童少年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
[10].戈鹤山,谢明.肺通气量动态测量机理的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