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初中张家港215600
摘要:本文是寓德育于学科教学的实录。我们的教育,一方面造就了学科知识渊博、技能娴熟的人才,另一方面产出了有严重心理障碍、不敢应对人生挑战的“温室花朵”。我灵活应用教材,把“生物适应环境”的知识点引伸到“人才适应社会”的问题,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修炼人才人才质地结构人才质地适应社会Meticulous“biologicaladaptationenvironment”
ZhangZuqin
Abstract:Thisarticleislodgesthemoraleducationinthedisciplineteachingfactualrecord.Oureducation,ontheonehandhasaccomplishedthedisciplineknowledgeprofoundly,theskilladepttalentedperson,ontheotherhanddeliveredhadtheseriouspsychologicalbarrier,doesnotdaretobesupposedtothelifechallenge“thegreenhouseflowers”.Iapplytheteachingmaterialnimbly,“biologicaladaptationenvironment”theknowledgespotextends“thetalentedpersonadaptsthesociety”thequestion,urgesthestudentfullscaledevelopment.
Keywords:PracticesthetalentedpersonTalentedpersonqualityofmaterialstructureTalentedpersonqualityofmaterialadaptationsociety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55-02
我教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寻找纸蝴蝶、分析某些生物适应环境的特征等活动完成后,让学生总结得出:生物适应环境,一是表现在形态、结构方面,二是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接着我对学生作了点拨:一个人要适应社会环境,也需要在这两大方面修炼。
1.修炼人才质地的结构
未来人才必须有丰厚的知识底蕴、过硬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技能。具备了这样条件的人,在社会上才大有用武之地。
我告诫学生:学习是一种责任。首先,学习是对自己负责。老师、家长常叮咛你们要努力学习,有的同学可能认为现在还小,对于老师、家长的期待等长大后去实现也不迟。然而,自古以来就有“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少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良训,我们应把这些作为座右铭。我们一天天长大,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长辈的庇护,自己独立面对世界、面对人生。我们也要看到:学习是对父母负责。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长高了,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进步了,他们笑得甜美极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交出一份让父母欣慰的答卷。我们还要看到:学习更是对国家负责。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只有奋发学习,明天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学生有了责任意识,接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我给他们讲了“毛毛虫实验”的故事: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在一个花盆的边缘放了些毛毛虫,让他们首尾相接,同时在6英寸远的花盆中心放了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这些毛毛虫一只跟着一只一圈圈地围着花盆不知疲倦地走,筋疲力尽了,歇一会儿继续走……终于在7天7夜后,毛毛虫纷纷饿死了。讲完这个故事,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毛毛虫悲剧的症结。得出:悲剧在于它们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只知道按照惯例盲目行动,成为悲剧的追随者,结果饿死在食物的旁边。我又引导学生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得出:人生没有目标,就没有了奋斗的方向。人生有了目标,就像驾着车船承担了任务出行,就能确切地知道自己该去哪儿,何时到达;人生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工作、生活的源动力。目标远大的人会有天赋神授般的精神力量和百折不挠的旺盛斗志,鼓起巨大勇气,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最终取得成功。我对学生说:一个人有无竞争力或成功与否,一个重要的差距就在于有没有为之奋斗的目标。若奋斗目标明确,就会深知实现目标的不易,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竞争目标努力;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整天迷迷糊糊,得过且过,结果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诚然,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但也有一些人“壮志难酬”。后者的可能原因就是自己确定的目标没有很好地让自己扬长避短,我们要找到自身特长与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使自己以尽量快捷的方式实现目标。
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变。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的应变能力。我对学生讲了一个乞丐的故事:他身体有残疾,常在一个美丽的地铁小站口边演奏边唱。不同的是,他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有时弹奏他的旧吉他,有时拉起他那掉色的小提琴;节假日时他往往来一段欢快的曲子,天气不好时他的曲子则可能婉转悠扬。俨如一个卖艺者。他每天睡在一个公园的纸箱里,实属无家可归者。可每次总能看见不少人中途驻足,或给他些钱,或欣赏他的曲子,他那盒子里的钱总比其他乞丐多。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这样每天变换乐器和曲目难道不累吗?”他说:“如果不努力,以后日子会更难的。”我对学生说,世上的道理就这么简单:善于变才会有生机。而一个人才应变能力强的功底就是才艺广博,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技能。善于变,还要有心理准备。人生如白驹过隙,可人的一生要碰到许多问题,遭遇不少挫折。但要坚信:直面人生,正视困难,积极调整好心态,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看看北京残奥会,残疾健儿面对肢体的残疾和缺损,用一颗滚烫的心热爱生活,挑战自我,最终改变了命运,赢得了属于自己也属于祖国的荣誉,由社会的负担人口一跃成了对社会作贡献的人口。只有不断学习,战胜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修炼人才质地的社会适应性
未来人才必须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否则,纵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也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我们必须从早入手,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脾气很坏的男孩,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跟人吵架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第一天,钉子有37根之多,他自己也很吃惊。后来他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一天都没有发脾气,这天你就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钉子全拔光了。爸爸带他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篱笆上钉子洞永远也不能恢复了。就像你和别人吵架,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就像这些钉子洞一样难以恢复。”小男孩后悔极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当我们拿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的手。以高尚的情操去感化他人,以奔放的热情去感染别人,我们会获得友谊,赢得帮助,取得成功。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伸出温暖的手;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冒犯、怠慢别人;我们要学会与别人坦诚交流、细腻沟通。这样,我们就营造出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温馨乐园!
教育学生以乐观的心态抓住机遇。我对学生说:一个人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真做事时,有人注意到他并赏识他,由此而得到重用,这就叫机遇。迪斯尼乐园有句名言:“人每天上班都是一场精彩的表演。”心态不同,表演的效果就不同。所以选拔时优胜劣汰,部分人往往被淘汰出局而错过成功机会。我们需要通过养心保持乐观心态。用高雅艺术陶冶情操,用文明精华净化心灵,这就是养心。养心,能让人有高贵的修养、丰富的内涵。只有养心才能开智、开智才能开心、开心才能开颜。进而培养自己受助不忘、施恩不图报,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时刻心怀善意和感恩他人的心态。记住:机遇和成功总是留给那些在乐观心态下有准备、有眼光、有能力、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教育学生摈弃冷漠,关爱他人。我对学生说:帮助是相互的,你在帮助别人时就是帮助自己。我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担起一份责任,让自己尽量在行为上不冷漠,当我们看到歹徒行凶时,至少去打一个报警电话;当我们看到有人落水时,至少找一根救命竹竿;当我们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至少伸一下援助之手。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遇到困难时会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走出困境,迎接新生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有一篇叫《热爱生命》的小说,写一位掏金者在被同伴抛弃后,跟饥饿、寒冷、伤病以及凶残的野兽搏斗。最终他凭着顽强的生命信念,咬死了狼,奇迹般地生还。我给学生讲了上述故事后叫他们讨论如何热爱生命。他们讲到了注意安全、伤病时乐观豁达地与之抗争、遇到坏人多动脑与之周旋等。
教育学生控制私欲。我给学生讲了林则徐写的一副对联:“不要钱远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我对学生说:世上不要钱的人极少,只要合理合法,积累财富也是值得提倡的。真的对份外之钱不动心,就达到了无欲则刚的境界。这样的人便是人之楷模。“太要好也是私心”,亦颇富哲理。“要好”之心人人有,“太要好”就是太要面子,同类间争斗必然激烈。在同一件事上,你得了大面子,别人就要丢面子,事事都如此去争,也是私心太重的表现。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把自己的私心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常实现人际间的和谐,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自身发展。
教育学生学会容纳。我常对学生说:容纳是一个人的气度和胸怀。人活着离不开容纳。人要有容人之量,能识人之长。乌鸦落在猪身上,只说猪又黑又脏,总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却没有想到都是同类。心里只容得下自己的人自设栅栏,孤芳自赏,这样既阻挡了别人,也阻挡了自己,还会形成极紧张的人际关系。只有乐于容纳别人,处处看到别人长处,常肯定别人的人,为人处世才能得心应手,时时处处左右逢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容纳是理解和沟通的前提。不懂得容纳,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常处于孤立和被动的地位。容纳是一种真诚的心境,并不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形式,更不是日后要挟别人的宝器。能容纳别人的人必须有良好的修养,有不怕闲言碎语的勇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只有学会容纳,才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运筹帷幄千里,决策驰骋万象。容纳实际上也是善待自己的心灵,是一种智慧。只有学会了容纳,才能常持豁达与开朗的心情,才能得到别人的容纳。
教育学生提高对烦恼与挫折的耐受能力。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位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来教导徒弟。他派徒弟取一些盐来。徒弟有些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徒弟吐了出来,说“很咸”。师傅笑着让徒弟带些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到了湖边,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徒弟答“很清凉”。师傅又问:“尝到咸味了吗?”徒弟说“没有”。然后,师傅坐在这个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的苦痛如同这些盐一样,把你承受的容积放大些,就会感觉不一样。”讲到这儿,我对学生说:适时调整自己,拥有一个坦荡的心理,你将拥有一切。因为从根本上讲,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把对苦痛承受的容积从一杯水放大到一个湖,你就会常生活在幸福中。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借鉴生物适应环境的“招术”,用心打造未来人才多方面的素质。让学校教育惠及学生终身,让人类最大限度地收获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