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爱德华菌论文_张圆圆,夏养敏,贾莹婷,朱运霈,王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迟缓爱德华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迟缓,爱德华,爱德,生物学,基因,蛋白,鉴定。

迟缓爱德华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圆圆,夏养敏,贾莹婷,朱运霈,王燕[1](2019)在《sRNA_EsR240调控迟缓爱德华菌胞内生存及其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编码小RNA(sRNA_EsR240)调控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Et)胞内生存和毒力的作用。方法:根据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T13菌sRNA。采用RT-PCR检测在不同应激(低酸、营养缺乏、氧化和高盐)条件下sRNA的转录水平,筛选高表达的sRNA;Northern blotting和RACE试验检测EsR240的长度及转录起始和终止位点。采用BLAST软件对EsR240的保守性进行分析;IntaRNA软件预测EsR240靶基因;qRT-PCR检测这些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ET13菌的EsR240缺失株和互补株。比较野生株ET13、EsR240缺失株和互补株在胞外不同应激条件下的存活率,及其在巨噬细胞胞内存活能力和对小鼠毒力的差异。结果:根据ET13菌RNA测序的结果,与蛋白库注释基因相比对;比对不上的候选sRNA与sRNA库比对;用软件发现13个具有启动子和ρ-非依赖型终止子新的sRNA,RT-PCR显示其中8个sRNA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的转录水平不一,EsR128、EsR139和EsR240转录水平均较高。Northern blotting验证了EsR240在Et生长期和稳定期均转录,大小是596 bp。RACE试验确定了EsR240的转录起始和终止位点。BLAST软件分析显示,EsR240在Et中普遍存在,符合sRNA的特征。IntaRNA软件预测EsR240靶基因及qRT-PCR结果显示,EsR240调控大部分预测靶基因的表达,这些靶基因注释可能为叁磷酸腺苷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F转运体、FtsH蛋白酶的调控子YccA、Na~+/H~+反向转运体和糖苷水解酶等;在不同条件下,EsR240调控靶基因数目不同。EsR240的缺失明显影响Et在胞外不同应激条件下存活率和胞内生存能力,而且影响Et对小鼠的毒力。结论:EsR240通过调控靶基因影响Et的胞内生存,是一个正调控Et对小鼠毒力的sRNA。(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管晓璐[2](2019)在《牙鲆microRNA pol-miR-194a和pol-miR-3p-2的调控机制及在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miRNA)作为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手段,广泛参与生物体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在病原与宿主的博弈过程中,miRNA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了大量免疫调控相关的牙鲆miRNAs。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鉴定了两条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感染过程的牙鲆miRNAs,pol-miR-194a和pol-miR-3p-2,并探索了二者的调控机制及在E.tarda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我们首先检测了pol-miR-194a对E.tarda感染的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发现在E.tarda感染24 h后,牙鲆的肝脏、脾脏和鳃中pol-miR-194a的表达量均显着上调。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我们发现pol-miR-194a能够与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的3’UTR相互作用,表明IRF7是pol-miR-194a的一个靶基因。同时,通过对IRF7靶序列及pol-miR-194a种子序列的突变实验,证明了pol-miR-194a与IRF7-3’UTR的相互作用依赖于完整的种子序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牙鲆鳃细胞系FG-9307细胞中过表达pol-miR-194a后,内源性IRF7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为了验证pol-miR-194a对IRF7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将pol-miR-194a mimic(pol-miR-194a模拟物)和I型干扰素的启动子报告质粒共转染到FG-9307细胞中,结果发现pol-miR-194a mimic能够显着抑制I型干扰素启动子的活性。通过体外过表达实验和胞内复制实验,我们发现pol-miR-194a能够增强E.tarda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以上实验表明,pol-miR-194a表达受E.tarda调控,而pol-miR-194a下调牙鲆IRF7和I型干扰素的表达,进而降低牙鲆的抗感染免疫应答,最终促进E.tarda的胞内复制。自噬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生长发育、肿瘤发生、炎症反应以及病原感染与宿主的免疫调控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E.tarda感染能够诱导牙鲆脾脏免疫细胞和牙鲆FG-9307细胞系的自噬现象。p53在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被预测为牙鲆pol-miR-3p-2的靶基因。利用qRT-PCR实验,我们发现在E.tarda感染24 h后,牙鲆的肝脏、脾脏和鳃中pol-miR-3p-2的表达量均显着上调。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分析,我们确认p53是pol-miR-3p-2的靶基因。在FG-9307细胞中过表达pol-miR-3p-2能够激活细胞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FG-9307细胞中敲降p53后,自噬关键蛋白Beclin的表达水平上调;在HEK293T细胞中异源表达实验进一步确认p53敲降能够上调Beclin的表达。通过体外过表达实验结合胞内复制实验,我们发现pol-miR-3p-2能够抑制E.tarda的胞内复制。以上结果表明,E.tarda感染能够促进pol-miR-3p-2的表达,进而下调p53蛋白表达,并上调Beclin的表达,从而促进牙鲆免疫细胞发生自噬,抑制E.tarda的胞内复制。综上所述,我们阐释了两条牙鲆miRNAs,pol-miR-194a和pol-miR-3p-2,的调控机制,并揭示了二者在E.tarda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促进了我们对鱼类miRNAs作用机制以及E.tarda感染机制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黄新新,何宇平,彭强辉,曾静,刘海泉[3](2019)在《迟缓爱德华氏菌耐药性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来自不同地区和宿主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Et)耐药特性及抗性基因。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利用VITEK 2 Compact AST-GN13(22095)药敏鉴定卡对23株Et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抗性基因。结果manE291、ET-0711059、L49231、DT这4株Et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其中ET-0711059还对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在内的其余7种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处于中介耐药。23株Et经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30种抗性基因检测,16%Et含有氨基糖苷类ant(3")-I抗性基因及磺胺类sul1抗性基因;另有16%Et含磺胺类sul2抗性基因;40%Et含四环素类tetA抗性基因。所有耐药菌株均为鱼源株,6株人源菌株不表现耐药。结论所检测的Et菌株除了1株多重耐药,其余菌株的耐药性并不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在检测的Et菌株中分布有一定比例的抗性基因,但和耐药性并不完全相关。(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飞翔[4](2019)在《迟缓爱德华氏菌及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较全面的认识迟缓爱德华氏菌及其引发的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有效的鉴定、防治与控制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感染,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力、鉴定方法、免疫控制等方面做如下综述。(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张志强,李巧玲,肖丽荣,苏硕青,李永慧[5](2019)在《迟缓爱德华菌men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异分支酸合成酶MenF在迟缓爱德华菌(E.tarda)致病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自杀载体构建了E.tarda menF基因缺失菌株(ET-CLΔmenF),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ET-CLΔmenF株比野生菌株生长减缓。体外应激试验结果表明,ET-CLΔmenF菌株对铁饥饿的耐受能力明显下降,应对酸性和过氧化氢处理的能力显着下降。细胞感染实验表明ET-CLΔmenF菌株的胞内存活能力显着下降(p<0.01)。对斑马鱼的致病性结果表明,ET-CLΔmenF株毒力下降。本研究为E.tarda致病机制研究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田畅,刘念,郑恩金,高大庆,陆承平[6](2019)在《转录因子Eha直接调控迟缓爱德华菌的靶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Eha是一种重要转录调控因子,它可以影响迟缓爱德华氏菌(Et)的胞内存活,本实验探究Eha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如何抵御巨噬细胞杀灭细菌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GEX-4T-ehaflag重组质粒,电击导入eha基因缺失株的ET-13菌,得到Cehaflag ET13重组菌;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菌Eha-Flag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用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检测细菌EhaFlag融合蛋白的活性;我们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用抗Flag标签抗体对靶基因沉淀Eha-DNA片段,除去结合的蛋白并纯化DNA片段;以RNA-Sequencing的差异表达基因设计引物,以CHIP得到的DNA样品为模板,进行qRT-PCR; PCR扩增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构建了pBAD-P_靶lac Z重组质粒,电击分别导入ET-13野生株和eha基因缺失株,比较它们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SDS-PAGE电泳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外膜蛋白、厌氧C4二羧酸转运蛋白DcuA1和鞭毛钩蛋白FlgK表达的差异,并用细菌胞内存活实验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的差异。结果 Western blot表明,Cehaflag ET13重组菌能够表达Eha-Flag融合蛋白;细菌胞内存活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完全可以恢复缺失株在胞内降低的生存能力,Flag融合标签不影响Eha蛋白的功能;通过qPCR鉴定CHIP,富集到Eha的结合靶点,最终筛选出10个Eha直接结合的基因;通过野生株和缺失株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差异,证明eha基因对5个靶基因启动子有直接调控作用;通过检测野生株和缺失株表型的差异,证明eha基因对靶蛋白DcuA1,TnaA和FlgK的表达和活性有调控作用。结论 Eha可以通过直接调控这些靶基因,使Et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志强,杨楠,李永慧,苏硕青,冯东青[7](2018)在《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gJ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gJ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迟缓爱德华菌flgJ基因,构建重组载体pET-32a-flgJ,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54 000;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以迟缓爱德华菌分离株ET-13进行攻毒,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对免疫组小鼠具有保护力,保护率为70%。本研究克隆了迟缓爱德华菌外膜蛋白flgJ基因并表达了相应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能够提供一定保护,为重组FlgJ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吴静,王庚申,李伟业,柳敏海,汪玮[8](2018)在《美洲黑石斑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养殖美洲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 striata)爆发疾病,从患病鱼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种(ZS201807),人工感染实验证明此菌株为美洲黑石斑鱼发病的致病菌。细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采用API 20E系统初步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达到99%。利用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患病美洲黑石斑鱼的肝脏、脾脏、鳃丝等6种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组织病理显示,脾、鳃和肾是感染较严重的主要靶器官,出现组织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细胞结构消失;超微病理显示,病鱼脾、头肾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严重,线粒体嵴断裂消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恩诺沙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奇霉素、丁胺卡那等13种药物耐受。(本文来源于《2018年(第十叁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2-09)

张志强,李永慧,杨楠,苏硕青,羊扬[9](2018)在《迟缓爱德华菌胞外产物的致病性及生物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迟缓爱德华菌(E.tarda)胞外产物(ECP)为研究对象,通过饱和硫酸铵法从E.tarda培养上清中纯化得到其ECP,利用动物模型分析其致病性,并通过细胞试验证实了该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进一步测定其ECP的酶活性,并利用LC-MSMS方法分析E.tarda ECP蛋白成分。结果表明:迟E.tarda ECP对斑马鱼具有致病性,其具有淀粉酶、脂肪酶、卵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活性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除此之外,E.tarda ECP还能够显着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活性的能力。LC-MSMS分析鉴定所提纯的ECP含有110种蛋白成分,涉及多种酶类、细胞结构蛋白和功能性蛋白。本研究为揭示E.tarda致病机理,研制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琴,冯志红,胡悦,杜晓楠,刘思然[10](2018)在《迟缓爱德华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发生和发展与呼吸道微生态菌群改变有关。研究目的 :比较健康人群、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微生态菌群组成和多样性,通过差异分析找出优势菌种并检测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方法 :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受试者诱导痰中的菌群构成;构建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模型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和诱导痰上清及模型鼠肺组织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COPD患者呼吸道微生态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显着性下降,以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甚;厚壁菌门数量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均显着性下降。肠杆菌科迟缓爱德华菌仅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检出,且与稳定期患者有显着性差异。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1β、IL-8和IFN-γ升高,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IL-5和IL-13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上清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IL-1β、IL-8、IFN-γ升高。应用迟缓爱德华菌菌体、裂解物和培养上清分别滴鼻构建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裂解物及培养上清组BALF细胞总数明显增加,各实验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着性增加,而巨噬细胞百分比均显着性下降;菌体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裂解物及培养上清组肺组织可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而菌体和培养上清组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肺组织匀浆和BALF上清中,裂解物和培养上清组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性增加。体外实验表明,当迟缓爱德华菌及其代谢产物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或巨噬细胞分别培养时,菌体、裂解物和培养上清均可不同程度促进上述细胞表达IL-1β、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结论 :COP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尤其是正常菌群的紊乱有关;迟缓爱德华菌导致的肺部急性炎症,可能与呼吸道炎症细胞浸润和所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迟缓爱德华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icroRNA(miRNA)作为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手段,广泛参与生物体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在病原与宿主的博弈过程中,miRNA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了大量免疫调控相关的牙鲆miRNAs。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鉴定了两条参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感染过程的牙鲆miRNAs,pol-miR-194a和pol-miR-3p-2,并探索了二者的调控机制及在E.tarda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我们首先检测了pol-miR-194a对E.tarda感染的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发现在E.tarda感染24 h后,牙鲆的肝脏、脾脏和鳃中pol-miR-194a的表达量均显着上调。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我们发现pol-miR-194a能够与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的3’UTR相互作用,表明IRF7是pol-miR-194a的一个靶基因。同时,通过对IRF7靶序列及pol-miR-194a种子序列的突变实验,证明了pol-miR-194a与IRF7-3’UTR的相互作用依赖于完整的种子序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牙鲆鳃细胞系FG-9307细胞中过表达pol-miR-194a后,内源性IRF7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为了验证pol-miR-194a对IRF7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将pol-miR-194a mimic(pol-miR-194a模拟物)和I型干扰素的启动子报告质粒共转染到FG-9307细胞中,结果发现pol-miR-194a mimic能够显着抑制I型干扰素启动子的活性。通过体外过表达实验和胞内复制实验,我们发现pol-miR-194a能够增强E.tarda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以上实验表明,pol-miR-194a表达受E.tarda调控,而pol-miR-194a下调牙鲆IRF7和I型干扰素的表达,进而降低牙鲆的抗感染免疫应答,最终促进E.tarda的胞内复制。自噬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生长发育、肿瘤发生、炎症反应以及病原感染与宿主的免疫调控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E.tarda感染能够诱导牙鲆脾脏免疫细胞和牙鲆FG-9307细胞系的自噬现象。p53在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被预测为牙鲆pol-miR-3p-2的靶基因。利用qRT-PCR实验,我们发现在E.tarda感染24 h后,牙鲆的肝脏、脾脏和鳃中pol-miR-3p-2的表达量均显着上调。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分析,我们确认p53是pol-miR-3p-2的靶基因。在FG-9307细胞中过表达pol-miR-3p-2能够激活细胞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FG-9307细胞中敲降p53后,自噬关键蛋白Beclin的表达水平上调;在HEK293T细胞中异源表达实验进一步确认p53敲降能够上调Beclin的表达。通过体外过表达实验结合胞内复制实验,我们发现pol-miR-3p-2能够抑制E.tarda的胞内复制。以上结果表明,E.tarda感染能够促进pol-miR-3p-2的表达,进而下调p53蛋白表达,并上调Beclin的表达,从而促进牙鲆免疫细胞发生自噬,抑制E.tarda的胞内复制。综上所述,我们阐释了两条牙鲆miRNAs,pol-miR-194a和pol-miR-3p-2,的调控机制,并揭示了二者在E.tarda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促进了我们对鱼类miRNAs作用机制以及E.tarda感染机制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迟缓爱德华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圆圆,夏养敏,贾莹婷,朱运霈,王燕.sRNA_EsR240调控迟缓爱德华菌胞内生存及其毒力[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管晓璐.牙鲆microRNApol-miR-194a和pol-miR-3p-2的调控机制及在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3].黄新新,何宇平,彭强辉,曾静,刘海泉.迟缓爱德华氏菌耐药性分析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4].李飞翔.迟缓爱德华氏菌及鱼类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研究进展[J].江西水产科技.2019

[5].张志强,李巧玲,肖丽荣,苏硕青,李永慧.迟缓爱德华菌men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6].田畅,刘念,郑恩金,高大庆,陆承平.转录因子Eha直接调控迟缓爱德华菌的靶基因[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7].张志强,杨楠,李永慧,苏硕青,冯东青.迟缓爱德华菌鞭毛蛋白FlgJ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8

[8].吴静,王庚申,李伟业,柳敏海,汪玮.美洲黑石斑鱼迟缓爱德华氏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C].2018年(第十叁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2018

[9].张志强,李永慧,杨楠,苏硕青,羊扬.迟缓爱德华菌胞外产物的致病性及生物活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8

[10].李琴,冯志红,胡悦,杜晓楠,刘思然.迟缓爱德华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论文知识图

菌蜕冻干前后扫描电镜观察比较迟缓爱德华菌感染牙鲆后的外部...感染迟缓爱德华菌的大菱鲆迟缓爱德华菌fimA基因检测灵敏度...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扫描电镜观察(a)正常...迟缓爱德华菌人工感染斑马鱼的致...

标签:;  ;  ;  ;  ;  ;  ;  

迟缓爱德华菌论文_张圆圆,夏养敏,贾莹婷,朱运霈,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