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林业工作站1374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环境问题不断严峻。在此背景下,我国已经认识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正在大力开展森林培育、植树造林等活动,这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掌握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是有效开展该项工作的基本前提,相关人员在开展造林工作的同时也要对技术不断研究和更新,以提升我国植树造林效果。本文就将围绕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技术
引言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短缺,生态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土、促进自然物种的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但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活动不能盲目的开展,否则难以在大的投入下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掌握专业的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运用于实践当中,并跟随造林需求不断的对技术进行升级。
一、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业都在迅猛的发展,GDP不断上升,但由此带来的却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威胁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就森林资源来说,过度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严重,沙尘等恶劣天气肆虐,威胁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对森林环境建设问题加强了重视,陆续出台了各项文件,大规模开展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工作。植树造林不但能够改善环境问题,还有助于借助林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特产行业等周边产业都将获得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以森林保护和培育为前提的经济发展也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宏观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
二、造林整地技术运用
想要有效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首要工作就是做好造林整地。可以说,整地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造林的效果。植树造林前的整体是为了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升,提高其蓄水性,更利于树木的生长,使土地更适合用于种植树木。所采取的整地技术应结合种植的树木类型和当地的气候状况,土壤特点等综合考量,以提升整地及造林的效果。
一般来说,整地工作大多在秋季进行,此时整地能够一同清除地表上的杂草,更大程度的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在一些山地中,整地工作应在植树工作开展的前一年秋季进行。在一些农田和道路两边造林,整地工作则应该结合农田中农作物的具体情况考虑,应尽量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对于沙化现象严重的造林地,一般是当年造林当年整地,这样对沙化地区的植被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加重造林地的沙化。
整地过程中,分为了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方式,其中全面整地是指将造林地的土壤进行全面的翻耕,这种整地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立地土壤的营养结构,比较适合那些地势平坦,造林面积较大的造林地。但是这种造林方式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投资较大,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很容易造成土壤侵蚀。而局部整地则是对造林地的局部区域进行翻耕的一种整地方式,局部整地相对于全面整地来说,其整地用工较少,投资小,适合对各种立地条件的整地作业。
局部整地中穴状整地一般是采用圆形或者矩形的坑穴,坑穴的表面和原来坡面保持平行或者稍微向内侧倾斜,直径一般维持在40.5cm之间,深度维持在25~40cm之间。这种整地方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局部整地方式。经常用于地势比较平缓或者带有一定坡度的造林地。穴状整地可以根据立地的条件和性状的大小灵活的选择整地的位置和数量,并且这种整地方式技术较容易掌握,整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较少,成本较低。但是这种整地方式对立地土壤的改善效果较差,适合在造林地周边和城市绿化使用[1]。
在造林整地过程中,整地规格主要是指整地的断面方式、整地的深度、宽度、长度和间距等,这些程度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造林整地的质量和效率。断面形式是指整地过程中翻耕部门和原来地面结构所构成的断面形状。而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整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因此,在这些地区整地深度对造林效果影响更为显著。增加整地的深度对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壤的需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般在整地的深度维持在25~40cm左右,具体的整地规格还要根据具体设计标准进行确定。在一定范围内整地的宽度越大,越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其蓄水能力也就越强,水分渗透的深度也就越大,但是整地规格越大,在造林初期还会出现土壤的侵袭,因此,整地的规格应该根据造林地的情况综合确定,并在造林设计过程中做出明确的规定[2]。
三、植树造林技术运用
(一)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是指通过撒播的方式进行植树造林,该方法适用于造林面积相对较大的区域,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但是该方法对种子质量和造林环境要求相对较高。在种子方面,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成活率,适应造林地环境,且对环境适应力强;在造林环境方面,要求造林地肥力相对较高。播种造林法最重要的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因此可以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等处理,提高种子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
(二)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指将根系完整的苗木移植到造林地上种植,采用该方法植树造林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苗木的影响,且对造林地条件要求相对较小,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采用该方法进行植树造林,应该在苗木运输和移栽过程中注意保护苗木根系,防止其根系受到损害,进而影响苗木移栽成活率。同时,对苗木做好防挤压、保湿、防脱水等工作。影响该方法造林质量的因素主要为苗木成活率,而苗木的成活率主要取决于苗木自身对水分的调节能力,因此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要做好保湿工作,避免苗木失水过多。植树造林的苗木一般通过营养繁殖、播种的方式获得,因此该方法植树造林成本较高。
(三)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指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植树造林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育苗时间短、成本低以及成活率高等特点,而且该造林方法可以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树木的优良性状。该方法要求造林地立地条件好,主要适用于柳树、松树以及杨树等树木[3—4]。
(四)其他造林方法
插条造林、插根造林和分蘖造林也是目前常用的植树造林方法。插条造林一般在春季土壤刚解冻和秋季树木落叶后进行,该造林方法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用。插根造林与插条造林方法差不多,在春、秋季均可进行,所不同的是插穗用的是粗1cm以上的根,剪成15~20cm长的段[5]。
四、结语
在如今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来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环境维护,改善各地区的环境,避免出现环境继续恶化的情况。因此,在运用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相关技术时,要针对地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安排和计划,进而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保证生态环境维护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龙.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相关分析[J].现代园艺,2016(6):15.
[2]翟清海.论述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5):13-18.
[3]任继胜.浅谈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13(24):175.
[4]张志宏.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5,08:62.
[5]郭天文.论述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1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