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物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物流,物流运行,物流网络,物流信息
区域物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剑,殷艳娜,马文璇[1](2019)在《区域物流系统状态评估方法研究——基于熵权法和双基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判别区域物流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水平始终是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关注的重点,这对区域物流系统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基于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等属性,以及所构建的能够揭示区域物流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双基点法相结合,发挥这两种方法赋权与双基点设定的双重客观性,在较大客观程度上进行判别,对于提出相关调节与控制策略有较大的技术性支持。最后,将评估方法应用到沈阳市区域物流系统状态及水平评估中,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客观及准确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沈阳市区域物流系统的调控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范钦满,周凌云,樊俊杰,栾琨[2](2019)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内部种群关系,借鉴自然界生物种群竞争与合作的共生演化思想,构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内部竞争、合作及竞合协同演化模型,运用微分方程定性辨别方法对叁类模型的稳定条件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09期)
肖潇[3](2018)在《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物流产业链应运而生。各个公司或商家间从品牌、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也逐渐演变为各区域之间物流能力的竞争。为了保证与其他产业能够进行强有力的的竞争,公司必须拥有很强的区域物流能力,也要能够找到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间的平衡和发展,而应用灰色控制系统能够对区域物流能力的发展起到监控和测算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26期)
尚娟[4](2018)在《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研究——以廊坊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各行各业原有的生产组织模式,物流产业也面临着进行系统创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主要分析了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的主体、投入、产出等问题,并结合廊坊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吴亚超,周凌云,范钦满,陆凯迪[5](2017)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机理及过程调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是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竞合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生态学和复杂性科学相结合的视角,从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作用、涨落等层面探索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特性,基于自稳定和自重组过程分析其耗散结构稳定性及结构失稳原理,探索其演化分岔及"路径依赖"现象,进而建立基于Brusselator模型的演化方程,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过程调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产业调控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7年10期)
戢晓峰,普永明,张雪,李杰梅,伍景琼[6](2017)在《中国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区域物流系统可靠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对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进行概念界定,构建了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模型;在分析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全国层面的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两极分化的空间分异特征显着,具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高生态环境脆弱性和高社会脆弱性是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居高的主要原因;全国的区域物流系统生态环境脆弱性普遍偏高,而东部地区物流系统资源脆弱性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钮小静,武立栋,杨龙[7](2017)在《区域物流多主体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区域物流的特征在于各个子系统的单元化运作,由于信息、资源交换不足,不利于区域物流的成本降低与整体发展。因此需要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系统,实现对区域内的供需、信息、资源的整合。本文首先对区域物流中的多元整合体系结构与功能进行描述,然后对其结构与特征、实施条件与目标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发展思路与对策。(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15期)
代继涛[8](2017)在《区域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区域物流绩效的研究会涉及到经济要素、环境要素和物流要素,本文首先从这叁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域物流绩效评价的备选集合,然后再利用person相关性和关联度对这些指标进行检验,从而剔除了无关性的叁类指标。为了更好地把握北京市物流的发展状态,借助S曲线运用Logistic函数模型来拟合两者的发展关系,研究表明,目前两者处于BX发展阶段,物流业每增长1%给北京市带来0.826%的GDP增长,前者的发展速度高于后者;又通过边际分析发现,区域物流每增长1单位得分单元对GDP贡献为13.851亿元。为了进一步分析物流的整体发展效应,把能源因素和环境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借助于DEA-BCC投入导向型及其产出导向型模型进行绩效研究,分析了北京市2005-2014年10年间的物流绩效状况。从产出的角度来看,仅有2011年达到物流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处于相对最优的生产状态;至于规模收益(RTS)的状况,在2005年到2008年处于RTS递增的阶段,2012年到2014年处于RTS递减阶段。2009年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为0.799,处于最低时期,但是其规模效率为1,所以,纯技术无效是导致该决策单元无效的根本原因,通过投影分析发现,第一主成分的产出不足率高达26%,第二主成分的产出不足率高达25%,可见2009年资源利用率极低;再从投入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投入冗余率高达17%,此结果实质上同上。上面的分析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的,但无法研究出技术是否进步,组织管理水平是否提高,物流综合生产效率是否提升。因此,又利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05-2014年的物流动态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引起北京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仅仅和技术进步指数相关,2014年和2013年相比物流技术进步了,以有效地方式进行了物流生产活动。最后,又横向比较了北京市2013年到2014年的物流动态效率,结果发现,和全国其他区域相比北京市物流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逸雪,周正圆[9](2017)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区域物流系统优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时时推动经济转型任务,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陆续开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绩。但是,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工业、农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多个产业的相关性始,探讨区域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在物流企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形式创新叁方面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7年06期)
周卓[10](2017)在《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统筹区域物流规划,促进区域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关注点。然而,目前我国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物流设施网络建设不完善、物流各环节衔接不畅、物流供需失衡等问题阻碍了区域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物流系统协调性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物流运作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对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系统论和协同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协调度测度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的协调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区域物流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述评,指出有关区域物流系统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归纳出关于系统协调性测度的各种定量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适合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协调性的测算方法。其次,从系统的角度对区域物流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论述了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征,并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协调的内容,然后对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的相关理论和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为之后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对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物流供给系统现状、物流需求系统现状和物流环境系统现状,并指出了区域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之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VECM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内部的物流供给系统、物流需求系统和物流环境系统叁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叁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会对另外两个子系统产生一定的动态影响。接着,本文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物流系统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构建了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子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区域物流系统整体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从低度协调状态逐渐演化至良好协调状态,还未达到高度协调状态。最后,在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提升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的协调性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3-01)
区域物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基于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内部种群关系,借鉴自然界生物种群竞争与合作的共生演化思想,构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内部竞争、合作及竞合协同演化模型,运用微分方程定性辨别方法对叁类模型的稳定条件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物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剑,殷艳娜,马文璇.区域物流系统状态评估方法研究——基于熵权法和双基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2].范钦满,周凌云,樊俊杰,栾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3].肖潇.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J].中国集体经济.2018
[4].尚娟.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研究——以廊坊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8
[5].吴亚超,周凌云,范钦满,陆凯迪.区域物流生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机理及过程调控分析[J].生态经济.2017
[6].戢晓峰,普永明,张雪,李杰梅,伍景琼.中国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
[7].钮小静,武立栋,杨龙.区域物流多主体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
[8].代继涛.区域物流系统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7
[9].张逸雪,周正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区域物流系统优化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7
[10].周卓.福建省区域物流系统协调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