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李碧清[1]2003年在《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社会要求素质教育,人们必须学会学习。本文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以教学设计理论为依据,坚持以系统性、精细性、全面性、层次性、实践性为教学设计原则,从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内在动力系统、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和利用模拟教学培养学生会学、会教等出发。在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素质教育探索实践中,我们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还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技能与策略;不仅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还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等。结果表明,它适合于中师化学教学实际,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师学生方面具有一些优越性,取得明显教学效果。

马志成[2]2001年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国际上的知识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实施“科教兴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中坚,面对国内、国际对人才的需求与竞争,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全面推进以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改革实验教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现状,研究推广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大力培养一代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实验探究教学思想起源发展历史渊源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教学过程是学-思-行的过程,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等语录中蕴涵丰富的探究教学思想。当代世界教育史上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活动—经验课程”和着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对实验探究教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实验探究教学得到较大发展,并赋予时代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力,其教学程序划分为:①引发问题;②提出假设;③佐证实验;④推断结论;⑤拓展应用。在今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兴趣和动机,活化思维动力系统,训练科学研究方法,完善健全个性人格,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在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基础中,考察了我国古代探究教育思想萌牙和现当代实验探究教学思想发展,国外实验探究教学思想形成,并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在实验探究教学基本原理中,建立了情感、技能和认知等教学基本目标,论述了先进性、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主体性和发展性等教学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分析了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过程因要素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影响;在实验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了实验探究教学基本模式,基本程序,测评体系,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运用等。同时,阐述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实验探究教学是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为基础教育化学学科乃至其它自然学科的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探索出新的途径。

孙小燕[3]2010年在《中师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认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其中学做,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强调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变,这种能力不仅是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能力、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手工是动手制作和材料应用的综合实践课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课程,因此手工课程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性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论文从美术学科中的手工制作切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以此推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做了一些研究。全文包括四个部分:导言中主要介绍了手工制作的独特性和趣味性及自己动手制作的手工热潮;强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引出本文的论点;第一部分,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入手,对目前我校手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做出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对手工的界定、种类、特点及其教学意义作出陈述,重点对手工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作出分析和研究。手工课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能够不断地强化手的熟练程度,从笨拙到熟练,从临摹到创新,从急躁到耐心,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动手操作中发展起来;第叁部分,在手工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做具体的探讨,手工课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手工材料,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培养动手能力的应对策略:(1)了解纸工教学内容与课程开发;(2)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新能力;(3)关注教学过程和改进教学模式;(4)分享制作成果,突出多元教学评价。第四部分,在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案例中,以纸工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培养动手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充分证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在持续的训练与强化中逐渐形成的。本文列举了四个教学案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主题活动为主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纸偶);以形式规律为主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纸条拼贴);以材料特性为主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纸浮雕);以问题创设为主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纸质废弃物的开发利用)。用自己的教学实例验证手工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上的教学构想、过程与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论证手工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的重要性。本文最后结论总结了全文,对手工课在动手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和遇到的难点作出分析。在研究实践中得出:(一)手工制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手工课程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叁)手工操作实践锻炼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只有手与脑的相互结合,才能促进手的娴熟,脑的敏捷,真正达到心灵手巧。同时本文对以后的教学提出建议,对手工课的未来加以设想与展望。未来手工课的教学将更宽泛,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性化,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可应用的资源也将越来越多,手工将成为学生们青睐的制作活动课程。

张容舟[4]2005年在《高师小学美术教学法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研究及其结论。我校原小学美术教学法教育观念滞后、内容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既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也不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师资素质的需求。因此,必须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师范院校提出的“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第二部分是构建高师小学美术教学法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首先,对教材进行多元选择,对教学内容实行多元组构,设立教师职业价值教育、职业应聘教育、职业理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四个板块,其中以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训练为主体,凸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包容性特点。其次,对教学组织形式,打破原有过于单一的接受学习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请进来,走出去,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和微型教学,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和自主强化训练,实行教学法与教育实习一体化指导与实践,验证与完善教学模式,模式后继续推荐与指导师范生到小学去锻炼教学能力,体现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师范生在大教育环境中学“活”理论,在实践活动中训练教学技能,探究综合运用、发展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凸现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性、参与性和探究性特点。 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高师小学美术教学法的整体教学模式,属于教师职业教育模式的范畴。因此,对其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还

王智秋[5]2000年在《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立的专业 ,它的发展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其专业结构必须以人才素质结构为基础 ,包括“通识文化教育”、“学科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 ;其人才培养规格应达到大学本科生的一般素养、本科层次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 ;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大学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育科学课程

黄娜[6]2012年在《教育实习中有效师生交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关于教育教学主客体之争逐渐平息,人们开始用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师生关系,从而使得师生关系的研究思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同时这一时期人们的生存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等也都呈现出多元化,使得人们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教育,也用多元化的视角来审视体现教育基本过程的师生关系,因而这一时期以“新型师生关系”为主题的探讨纷纷出现,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开始把西方哲学中例如交往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现象学、解释学等理论流派中的部分关于教育思想的观点应用到构建师生关系上,力图打破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模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力图从哲学、文化、伦理学、教育学乃至现代西方解释学与现象学的启示中寻找到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认为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将以民主、平等、对话为特点。之后,又有一些研究者以交往理论作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主一客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关系。这个时期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师生之间交往倡导以尊重、理解、关心为基础。本文就试图从同理心、真诚、接纳与尊重以及做好“第一印象”和营造“自己人效应”这种有效师生交往出发来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而现实中师生交往存在许多问题,我将这些问题总结为师生交往的低效或无效,师生交往的低效或无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一是师生之间的疏远或冷漠,一是师生冲突。现实中师生交往的低效或无效的严重性急需师生交往有效的回归。因此,在阐述有效师生交往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时,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介绍选题的原因和研究意义,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师生关系概述。阐释师生关系的概念、内容、类型和特点来展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叁部分,师生交往的低效或无效。从师生之间疏远或冷漠以及师生冲突两方面分析现实教育中师生交往的低效或无效,并呼唤师生交往有效的创建。第四部分,有效师生交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通过界定师生交往的有效和有效师生交往,提出有效师生交往的方法,介绍方法的内涵和运用技巧。第五部分,基于教育实习的有效师生交往方法的实践。以教育实习为依托,实践有效师生交往的方法,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阐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只要有教育存在,就会有师生关系的问题,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永恒追求。笔者希望从有效师生交往的角度为师生关系的研究开拓新的视野。

孙晶[7]2014年在《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学教师的真正本领往往不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轻松快乐地接受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作为这一过程的载体和传播者,必然会因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喜爱而受到尊敬,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笔者一直追求教师行业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将对教育的热爱贯穿于教学之中,让沉默的课堂灵动起来。截至2013年年初,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初中农民工子女人数是全市初中生总数的27.9%,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为了了解贵阳市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现状,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参考使用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量表,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贵阳市15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和生物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量表调查数据显示,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中等偏低,主要表现为人际沟通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不够,自尊心较强。这些暴露出来的现象,急需教师以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城市生活的适应。初中生教学生活化问卷统计数据表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对教学应贯穿于生活的态度表示认同,但囿于学校师资、资金等限制使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不尽理想,亟待提高。教学实践方面,笔者以贵阳市黔春学校、赛文学校两个平行学校为实践对象,选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为教学内容,教学周期12周。用t检验衡量教学实践研究效果,数据显示:实施教学生活化,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不仅如此,实施教学生活化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希望能够尽微薄之力因地制宜,引起更多的学者、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关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实施策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改革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深化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外在条件。

皮小力[8]2004年在《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及其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各国都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面对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教育发展的出路是改革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全面推进以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改革物理教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现状,研究并大力推广主体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一代高素质人才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形式,考察了驻马店市区中学、中师,发现了大多数物理教师的误区,许多教师的物理教学,由于受陈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重“教”不重“学”,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知识灌输为中心,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存在着对学生主体价值和主体精神的严重忽视、排斥现象。而学生对物理教学的看法、态度及其需要,说明了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重要性。在第二章中阐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观及建构主义关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从理论上论述了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必要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这一章中,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几条培养策略,在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指导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策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保障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策略;让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品格策略;突破教学目标的片面性,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策略:等等。最后,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教改实验问题,并对一个完整的教改实验进行详述、剖析。

陈建刚[9]2004年在《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但什么是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必须积极研究并实践的课题。本研究阐述了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基本理论,并在中等师范生物学教学中开展了实验研究,以探索该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本部分从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师范教育的需要、生物学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叁个层次阐述了开展该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 从基本思想、目标、基本程序、必备条件、教学策略五个方面对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理论做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模式的理论能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探究学习特点及过程,使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既有章可循,又有灵活性。但该模式没有突出生命科学的特性,也忽视了表达和交流的重要作用。 第叁部分实验研究 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相同的教材,并从中选择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在实验班采用探究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表明:1、探究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与探究内容有关的成绩;2、对学生了解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过程具有促进作用;3、可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探究教学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

谷裕[10]2006年在《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必备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的普遍开设,使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成为中学信息教育的热点。面对这种实践要求。本文从教学模式这一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的视角,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一线教学实践,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方法去讲、去学、去考。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是符合这个原则的现代教学模式,它通过设计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叁个阶段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师生围绕任务互动,维持学生较长时间的兴趣,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本文共分五部分。从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出发,第一部分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学信息技术课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叁部分从实践出发介绍了如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部分对教学案例进行剖析。第五部分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展望。得出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要构建出有中学教学特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 李碧清.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 马志成. 华中师范大学. 2001

[3]. 中师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D]. 孙小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 高师小学美术教学法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 张容舟.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5]. 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 王智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6]. 教育实习中有效师生交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与实践[D]. 黄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7].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D]. 孙晶.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与实践[D]. 皮小力.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9]. 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 陈建刚. 云南师范大学. 2004

[10]. 中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 谷裕.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标签:;  ;  ;  ;  ;  ;  

中师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