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北沦陷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沦陷区,河北,抗日战争,新民,伪政权,日本侵华,定县。
河北沦陷区论文文献综述
康恒印[1](2018)在《日伪奴化教育在河北沦陷区的地方性实践探析——以伪冀南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伪在冀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依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来实施。日伪妄图培养沦陷区人民的奴性,引导他们甘愿做供日驱使为日服务的顺民,泯灭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以达到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但不论日伪手段如何掩饰和伪装,都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与可耻的历史定位。(本文来源于《教育实践与研究(C)》期刊2018年10期)
王学良[2](2014)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沦陷区伪县警备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军为了弥补自身兵力不足的战略弱点,巩固河北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大力扶植建立地方伪军,伪县警备队随即产生。伪县警备队由日军策划组建具有傀儡性质,且官佐具有籍贯地域性的特点。各伪县警备队成立后,依靠充足的经费支撑加紧对官兵进行装备、训练,同时日伪政权也加紧了对其的控制。伪县警备队随即被日伪各县政权投入到镇压人民的血腥统治当中,开始了它的罪恶活动。河北伪县警备队是各伪县境用于防共反共,镇压抗日活动,支撑日伪县政权反动统治的主要力量。军事上,竭力执行日伪反动政府的各项军事政策。一方面,在各县辖区进行“治安”警备,使河北沦陷区各伪县政权得以存在和运作。另一方面,协助日军开展一系列的治安“讨伐”行动,对我抗日军民进行疯狂的军事镇压,充当了日伪奴役和屠杀河北人民的罪恶帮凶。经济上,对我方抗日军民进行物资封锁;掠夺、摧残民众,为害一方。其反动行径,严重阻碍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后伪县警备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及我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而归于覆灭。本文立足有关档案资料,试图对河北沦陷区伪县警备队这个地方伪军武装的特点、组织、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河北伪县警备队的建立、演变及其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从伪县警备队官兵的来源、机构设置、装备、训练及经费来源等方面来阐述伪县警备队的内部组织结构。第叁部分主要从军事、经济角度论述伪县警备队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其的覆灭过程。该部分揭示了伪县警备队对日伪政权的罪恶帮凶作用,展现了伪县警备队的反动本性,及伪县警备队的逐步覆灭过程。最后结束语部分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4-04-28)
吴洪成,钱露[3](2013)在《试论日本侵华期间在河北沦陷区推行的日语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侵华时期,日寇为了在河北沦陷区更有效地实施奴化教育,注重以各种形式加强日语教育。日语课程在学校及其他教育组织机构的教育计划中处于突出地位,日语师资培训及日籍师资为日语课程实施提供条件,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及环境布置加强了日语教育的气氛。今天,对沦陷区日语教育这种语言文化殖民主义的消极影响应该加以深刻的警醒。(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吴洪成,钱露[4](2012)在《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沦陷区的教师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侵华时期,对河北沦陷区实施殖民奴化教育,其中在河北沦陷区推行的教师教育是其实施奴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伪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详细地规定了教师教育制度,并对教师队伍进行清理、整顿,对教师实施奴化管理。但是,广大爱国教师并未屈服,他们利用一切时机开展反奴化教育的斗争。(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吴洪成,钱露[5](2012)在《抗战时期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奴化教育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给河北沦陷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间所推行的奴化教育,特别是对沦陷区内的中小学奴化教育严重毒害了青少年。(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吴洪成,钱露[6](2012)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侵华期间,日伪在河北沦陷区实施了彻底的奴化教育。教育行政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现了日伪教育管理的奴化本质。伪教育行政机构及其教育行政制度将教育工作纳入殖民地教育的轨道,奴化教育管理体系及其配套措施将奴化教育落实到了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李秋红[7](2012)在《河北沦陷区奴化教育的基本内容》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宣扬反动谬论1938年11月日本宣称:"此次征战之终极目的,在建设一个可以确保东亚永久和平之新秩序","关于东亚再造,日本具有指导的任务和权利",尤其"日本具有指导中国的权利和义务的"。其实质就是要把中国划人其统治范畴。这种欺骗性的宣传,目的是麻痹沦陷区人民的思想,使中国人相信"日本来中国,是为了帮助中国人建设新生活",从而心甘情愿地跟着日本人的步伐前进。作为日本统治工具的河(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2年04期)
张华[8](2008)在《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研究(1935-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侵华时期,日伪铁蹄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教育采取了一系列野蛮的措施,在河北也不例外。从1935年冀东22县的最早沦陷到1945年战争结束的十年间,河北地区的教育饱受蹂躏。为使奴化教育顺利开展,日伪先对原有的教育事业蓄意毁坏,迫使河北地区的教育处于崩溃的边缘。随之,侵略的魔掌自然地伸向了教育领域,开始了有预谋的教育侵略。日伪首先设立了专制的行政管理机构,制定奴化教育的方针政策,使奴化教育在各级伪政权的领导之下得以有计划地实施。随之,在河北建立了各级教育体系,逐步推行奴化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日伪实施奴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和普通学校相比,日伪更为关注各种专门学校的建立,这是从维护其在沦陷区实施殖民统治的需求出发的。为把河北沦陷区的教育完全纳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运作轨道,日伪实施奴化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制定了各种措施,如严格控制教学活动、大力推行日语教育、鼓吹“东方文化”等等。在如此“精心”的筹划下,奴化教育在河北大地上被推广开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甘心受奴役的沦陷区各界,开展了对奴化教育的斗争与反抗,给日伪的教育文化侵略以沉重的打击。本文主要分为叁大部分,从日伪蓄意破坏原有的教育基础,到随之实施奴化教育,到最后表现中国各界人士对奴化教育的抵制,力求把奴化教育从实施到最终的效果全面展现出来。在叙述实施奴化教育的时候,详细考察了奴化教育的各个要素,包括教育的政策、形态、措施。先由日伪的奴化政策开始,进而根据从理论到实施的顺序对奴化教育的形态和措施进行梳理,这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力图如实反映沦陷区奴化教育的概况,揭露其本质,即教育被用作为侵略、为战争服务的工具,是当时日本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当地乃至全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8-06-01)
郑亚红[9](2006)在《河北沦陷区日伪基层政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根据“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扶植起各级伪政权,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殖民控制网络。本文以河北定县日伪政权为研究对象,试对河北沦陷区日伪基层政权殖民统治做一探讨。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定县日伪政权做一整体概述。定县日伪政权经历了伪治安维持会、伪县公署和伪县政府叁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职责和机构。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定县日伪政权的统治系统。日伪在定县建立了一整套从上至下的行政系统、完备的警务系统和严密的文化统治机构。 第叁部分主要阐述了定县日伪政权的统治手段。定县日伪通过军事高压、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叁种手段对定县人民进行全方面的控制和掠夺。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定县日伪政权的统治特点。“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是日军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针政策,也是定县日伪政权的统治特点,主要通过四方面来体现。 最后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了总体的概括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杨晓娟[10](2004)在《河北沦陷区的新民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日伪在河北沦陷区建立起汉奸组织新民会,在它存在的八年中,经历了从建立到解散的演变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曾经叁次改组,建立了省、道、县(市)、乡等从上到下严密的组织体系,有一套完备的财政、文书、印信、人事、褒恤等制度。它的反动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起到了一般伪组织无法起到的恶劣作用,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侵略、征服中国策略的重要一环。本文试图对其建构、运营、性质、危害等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伪河北新民会的组织建构及人员组成。分为四个小问题:(一)伪新民会河北省指导部的建立,(二)伪河北新民会的叁次改组,(叁)河北省各级新民会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四)河北省新民会的各种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新民会在河北沦陷区的活动。包括组织活动——新民村工作、军事活动、经济活动、宣传活动四个部分。 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新民主义”和“新民精神”。着重介绍了“新民主义”的反动实质及所谓的“新民精神”。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河北省新民会的瓦解过程。 第五部分主要揭露了新民会的本质特征及危害(一)新民会的本质特征(二)新民会的严重危害。 最后结语部分进一步概括了河北省新民会的本质,深入的分析了它急剧的发展壮大和迅速瓦解的本质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河北沦陷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军为了弥补自身兵力不足的战略弱点,巩固河北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大力扶植建立地方伪军,伪县警备队随即产生。伪县警备队由日军策划组建具有傀儡性质,且官佐具有籍贯地域性的特点。各伪县警备队成立后,依靠充足的经费支撑加紧对官兵进行装备、训练,同时日伪政权也加紧了对其的控制。伪县警备队随即被日伪各县政权投入到镇压人民的血腥统治当中,开始了它的罪恶活动。河北伪县警备队是各伪县境用于防共反共,镇压抗日活动,支撑日伪县政权反动统治的主要力量。军事上,竭力执行日伪反动政府的各项军事政策。一方面,在各县辖区进行“治安”警备,使河北沦陷区各伪县政权得以存在和运作。另一方面,协助日军开展一系列的治安“讨伐”行动,对我抗日军民进行疯狂的军事镇压,充当了日伪奴役和屠杀河北人民的罪恶帮凶。经济上,对我方抗日军民进行物资封锁;掠夺、摧残民众,为害一方。其反动行径,严重阻碍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后伪县警备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及我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而归于覆灭。本文立足有关档案资料,试图对河北沦陷区伪县警备队这个地方伪军武装的特点、组织、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河北伪县警备队的建立、演变及其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从伪县警备队官兵的来源、机构设置、装备、训练及经费来源等方面来阐述伪县警备队的内部组织结构。第叁部分主要从军事、经济角度论述伪县警备队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其的覆灭过程。该部分揭示了伪县警备队对日伪政权的罪恶帮凶作用,展现了伪县警备队的反动本性,及伪县警备队的逐步覆灭过程。最后结束语部分总结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北沦陷区论文参考文献
[1].康恒印.日伪奴化教育在河北沦陷区的地方性实践探析——以伪冀南道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8
[2].王学良.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沦陷区伪县警备队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3].吴洪成,钱露.试论日本侵华期间在河北沦陷区推行的日语教育[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
[4].吴洪成,钱露.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沦陷区的教师教育[J].衡水学院学报.2012
[5].吴洪成,钱露.抗战时期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奴化教育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6].吴洪成,钱露.抗日战争时期河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行政管理制度[J].邯郸学院学报.2012
[7].李秋红.河北沦陷区奴化教育的基本内容[J].飞天.2012
[8].张华.日本侵华时期河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研究(1935-1945)[D].河北大学.2008
[9].郑亚红.河北沦陷区日伪基层政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10].杨晓娟.河北沦陷区的新民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