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减灾论文-陈玉,赵婷,成斌,高明

抗震减灾论文-陈玉,赵婷,成斌,高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震减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巴,碉楼,抗震减灾,构造

抗震减灾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赵婷,成斌,高明[1](2019)在《丹巴碉楼抗震减灾构造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丹巴县藏羌碉楼在高烈度地震中存在并沿用至今,其中必然蕴藏着科学的抗震设防思想和合理的抗震构造设计。文章通过对丹巴地区藏羌碉楼构造技术调查,从建筑的平面形态、高宽比、形体的收分、石材的组砌、乾棱子的设计、过江石的布置、木圈梁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其抗震构造技术,期望通过对地域建筑技术的发掘和改进,为藏族和羌族碉楼的保护以及传承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程国媛,李泽晖[2](2019)在《地大动房小动的减震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减隔震技术成熟有效给建筑物底部加层“隔震垫”,或者在建筑物内部安上“减震器”,就能降低建筑物震感,提高地震时房屋的安全性。5月7日,在太原市五中新校区看到,在裸露的墙体上,镶嵌着一个类似十字交叉的装置,交叉的地方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面装置(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9-05-23)

王宏伟[3](2019)在《防震减灾与抗震减灾制度融合 从历史转折的窗口眺望新作为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个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的国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处于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的高风险区域,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从字面上看,"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是两个不同含义的常用词组:前者主要立足于平时的"防",后者主要立足于灾时的"救"。回顾历史,我国的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工作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二者关系经历了从门户分立到走向融合的变化。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防灾减灾与抗(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期刊2019年05期)

张孝奎[4](2018)在《极罕遇地震在防灾减灾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山市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唐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分析普遍遭受设防烈度地震下城市建筑抗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构建,以唐山市遭受极罕遇地震,分析了唐山市现状建筑在遭遇极罕遇地震下抗震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唐山市现状一般建筑整体上基本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当遭受极罕遇地震时,发生毁坏的建筑比例为33. 84%。设防烈度地震下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唐山市中心城区现状建筑满足国家规定抗震设防能力情况,而极罕遇地震分析结果则反映了唐山市所面临的超越设防烈度地震的风险大小,二者互为补充,对全面认识唐山市中心城区一般建筑抗震能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赵荣琦[5](2018)在《减灾视角下唐山抗震精神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42年,唐山人民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已在唐山的每一寸土地、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领域得到彰显。本文基于减灾视角阐述唐山在纪念抗震精神、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和推动城市防灾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抗震精神,特别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内涵的弘扬和传承。(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8期)

刀琼芬[6](2018)在《我市抗震救灾减灾能力显着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我感触最大的是地震灾害,记得小时候,一提到地震,很多老一辈们都无力无耐。现在时代进步了,大家能接收到的信息多了,不再是谈‘震’色变,谈灾无力,相反的,面对灾害,大家自救互救的意识都有了质的提升。”说起自然灾害,家住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本文来源于《普洱日报》期刊2018-07-05)

冯韬[7](2018)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本土化实践——以云南省科普公益广告“农居抗震·关爱生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面临困境与挑战。本土化是各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云南省地震局制作的科普公益广告"农居抗震·关爱生命"为实践案例,从受众定位、内容生产及传播技巧等方面介绍其本土化策略。提出新环境下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受众定位;二是强调内容为王;叁是提高受众黏性。(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8年02期)

[8](2018)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能力建设总结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2018年度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于2018年5月11日在四川省绵阳市组织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汶川地震十周年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能力建设总结研讨会。应急管理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李昌林[9](2018)在《十年砺兵:锻造专业地震救援主力军》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将永远牢记这个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强震撼动中国、震惊世界,数万生命顷刻陨落。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四川汶川,血泪之地,生民之痛,家国之难。和时间赛跑,(本文来源于《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期刊2018-05-14)

文宇[10](2018)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汶川地震十周年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能力建设总结研讨会在绵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文宇)昨(1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汶川地震十周年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能力建设总结研讨会在绵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4个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参会,部分成员(本文来源于《绵阳日报》期刊2018-05-12)

抗震减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减隔震技术成熟有效给建筑物底部加层“隔震垫”,或者在建筑物内部安上“减震器”,就能降低建筑物震感,提高地震时房屋的安全性。5月7日,在太原市五中新校区看到,在裸露的墙体上,镶嵌着一个类似十字交叉的装置,交叉的地方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面装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震减灾论文参考文献

[1].陈玉,赵婷,成斌,高明.丹巴碉楼抗震减灾构造技术[J].四川建筑.2019

[2].程国媛,李泽晖.地大动房小动的减震实践[N].山西日报.2019

[3].王宏伟.防震减灾与抗震减灾制度融合从历史转折的窗口眺望新作为空间[J].中国安全生产.2019

[4].张孝奎.极罕遇地震在防灾减灾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山市建筑抗震易损性分析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8

[5].赵荣琦.减灾视角下唐山抗震精神的传承[J].散文百家.2018

[6].刀琼芬.我市抗震救灾减灾能力显着提升[N].普洱日报.2018

[7].冯韬.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本土化实践——以云南省科普公益广告“农居抗震·关爱生命”为例[J].高原地震.2018

[8]..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召开汶川地震十周年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能力建设总结研讨会[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9].李昌林.十年砺兵:锻造专业地震救援主力军[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8

[10].文宇.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汶川地震十周年暨防震减灾抗震救灾能力建设总结研讨会在绵召开[N].绵阳日报.2018

标签:;  ;  ;  ;  

抗震减灾论文-陈玉,赵婷,成斌,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