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壳幔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华北,中生代,地壳,地幔,作用,岩石圈,火山岩。
壳幔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高山,Roberta,L.Rudnick,许文良,刘勇胜,袁洪林[1](2004)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和壳幔交换作用:证据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作用是我国东部独具特色的大陆动力学现象。该问题直接关系到大陆根的稳定性。由于大陆根对深部岩浆、热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屏障作用,因此大陆根的存在与否是决定大陆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陆根的稳定性和破坏是当今壳幔动力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和关键问题,也是深入认识构造—岩浆—成矿活动内在动力学联系的钥匙。玄武岩浆底侵和下地壳拆沉作用被认为是壳幔交换作用的两种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6-30)
柳小明[2](2004)在《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壳幔交换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太古宙克拉通之一。在中生代时期,该古老克拉通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拆沉进入了软流圈地幔,产生了壳-幔之间的物质交换。本文试图从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和龙岗地幔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机制和作用时限。由于准确的分析数据是地球化学问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第一章对地质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1.地质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研究 选用纯净的石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玛瑙和碳化钨钵体进行样品的细碎,通过ICP-MS对所碎样品和未经细碎样品的对比分析显示,除WC钵体会对样品产生W、C和Co的严重污染外,对所测定的其它元素均未造成明显的污染。 采用38个标准参考物质建立的XRF主量元素分析方法对BCR-2、GSR-1和GSR-3的测定显示对氧化物含量小于0.5%的元素测定平均值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MgO和Na_2O的误差小于3%;其它氧化物的误差一般小于1%。用相同标准参考物质建立的部分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GSR-9的测定结果显示Ni、Cu、Pb、Zn和Nb的相对误差大于10%,V和Cr在7%左右,所测其它元素均小于5%。 建立的ICP-MS溶液方法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对USGS的AGV-1和BHVO-1标准参考样品的近40次分析结果表明对所测定的元素平均值与推荐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大部分元素小于5%。过渡族元素、轻质量元素和含量相对较低的元素分析误差相对较大。采用NlsT610作外标建立的LA一ICP一MS微量元素原位分析方法对BCR一ZG、BIR一IG、BHVO一ZG和AGV一ZG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测的4个主量元素和38个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与溶液方法的分析媲美。 采用标准错石91500作外标建立的LA一ICP一MS错石U一Pb定年方法对标准错石几MoRAI的测定所获得的206Pb/z3 su加权平均年龄为417.肚l.3Ma。该错石的In一TD吐s206Pb/2,su年龄为416.75士o.4sMa。二者年龄数值非常一致。 XRf对辽西火山岩样品中微量元素Rb、sr、Y、Zr、Nb和Ba含量的测定值与ICP一MS的测定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一般小于10%。在参加叁次GcoPT测试的48种元素中,只有在GcoPTll中的Cu和sc两个元素的Z值超出了+2,其它所测元素的Z值均在+2和一2之间,且绝大多数元素的Z值在+l和一1之间。2.辽西地区中生代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示踪 辽西中生代义县组和兴隆沟组中的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西义县一北票地区相互孤立的盆地中,这些火山岩中的高镁伽酬>54)岩石具有较高的sr(477一1 618林9/9)及较低的Y(9一17林g/g)和Yb(0.98一1.65林g/g)含量,SrfY值为32一119,亏损HREE伍aN/YbN为12一31),在蜘蛛图上相对于La出现Nb一Ta的负异常。特别是一些样品中的OPX斑晶在核部具有低Mg、Cr和Ni,高Zr、Sr和Ga的特征,而在慢部恰恰相反。火山岩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nM达1 .SGa,火山岩中的继承错石具有2500、1800、780、420、310、230、160和130Ma的年龄值。初始吕6Sr/s7S:与Rb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以上事实推断辽西中生代义县组和兴隆沟组中的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是由增厚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榴辉岩拆沉进入地慢后发生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地慢橄榄岩发生作用形成的。加厚榴辉岩下地壳的形成与23OMa左右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秦岭一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有关。火山岩中最年轻的错石年龄限定了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可能发生157一125Ma之间。3.龙岗地慢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慢交代作用的示踪龙岗地慢包体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102%为41 .13一45.24、Mgo%为37.99一47,77、Cao%为0.55一2.78和Feo%为7.90一9.16,反映这些包体既有接近于原始地慢的二辉橄榄,又有高度亏损的方辉橄榄岩。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有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亏损型、U型和平坦型四种分布形式,显示这些地慢包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改造。依据Pb的异常,可以推断交代物质可能为硅酸盐熔体,且熔体具有较高的Pb和较低的Y含量以及轻稀土富集的特征。与汉诺坝二辉橄榄岩包体的交代物质相似,交代熔体可能来自中生代拆沉榴辉岩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4-04-28)
翟明国,樊祺诚[3](2002)在《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内部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新生代火山岩的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下地壳与现今下地壳的组成是不同的。下地壳的主要置换发生在中生代。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构造重大转折,不仅使得盆山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下地壳和上地幔的组成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已发表的关于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机理有拆沉作用、幔柱构造等模式,均与造山带的演化相联系。本文注意到,华北克拉通最下部地壳的大部或全部都已被中生代的下地壳置换,它们不仅发生在克拉通边部,而且发生在克拉通内部。因此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地幔上涌造成前寒武纪的下地壳被中生代的下地壳取代的作用,可称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换底作用。中生代时期的华北克拉通下可能存在有规模的地幔柱,强烈的壳幔交换是换底作用的主要方式,热侵蚀和化学侵蚀的细节还不清楚。但可以推测这与造山带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和造山带岩石圈根部的拆沉作用及一般意义的底侵作用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2-12-01)
翟明国,樊祺诚[4](2002)在《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内部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新生代火山岩的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下地壳与现今下地壳的组成是不同的。下地壳的主要置换发生在中生代。这表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构造重大转折,不仅使得盆山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下地壳和上地幔的组成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已发表的关于东部岩石圈减薄的机理有拆沉作用、幔柱构造等模式,均与造山带的演化相联系。本文注意到,华北克拉通最下部地壳的部分或大部都已被中生代的下地壳置换,它们不仅发生在克拉通边部,而且发生在克拉通内部。因此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的地幔上涌造成前寒武纪的下地壳被中生代的下地壳取代的作用,可称为华北克拉通中生代换底作用。中生代时期的华北克拉通下可能存在有规模的地幔柱,强烈的壳幔交换是换底作用的主要方式,热侵蚀和化学侵蚀的细节还不清楚。但可以推测这与造山带的演化没有直接关系,和造山带岩石圈根部的拆沉作用及一般意义的底侵作用不同。(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张本仁[5](1995)在《地质矿产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矿产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张本仁张本仁:男,着名的地球化学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地矿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教学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壳幔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太古宙克拉通之一。在中生代时期,该古老克拉通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拆沉进入了软流圈地幔,产生了壳-幔之间的物质交换。本文试图从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和龙岗地幔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机制和作用时限。由于准确的分析数据是地球化学问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第一章对地质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1.地质样品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研究 选用纯净的石英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玛瑙和碳化钨钵体进行样品的细碎,通过ICP-MS对所碎样品和未经细碎样品的对比分析显示,除WC钵体会对样品产生W、C和Co的严重污染外,对所测定的其它元素均未造成明显的污染。 采用38个标准参考物质建立的XRF主量元素分析方法对BCR-2、GSR-1和GSR-3的测定显示对氧化物含量小于0.5%的元素测定平均值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MgO和Na_2O的误差小于3%;其它氧化物的误差一般小于1%。用相同标准参考物质建立的部分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GSR-9的测定结果显示Ni、Cu、Pb、Zn和Nb的相对误差大于10%,V和Cr在7%左右,所测其它元素均小于5%。 建立的ICP-MS溶液方法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对USGS的AGV-1和BHVO-1标准参考样品的近40次分析结果表明对所测定的元素平均值与推荐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大部分元素小于5%。过渡族元素、轻质量元素和含量相对较低的元素分析误差相对较大。采用NlsT610作外标建立的LA一ICP一MS微量元素原位分析方法对BCR一ZG、BIR一IG、BHVO一ZG和AGV一ZG的测定结果显示,所测的4个主量元素和38个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与溶液方法的分析媲美。 采用标准错石91500作外标建立的LA一ICP一MS错石U一Pb定年方法对标准错石几MoRAI的测定所获得的206Pb/z3 su加权平均年龄为417.肚l.3Ma。该错石的In一TD吐s206Pb/2,su年龄为416.75士o.4sMa。二者年龄数值非常一致。 XRf对辽西火山岩样品中微量元素Rb、sr、Y、Zr、Nb和Ba含量的测定值与ICP一MS的测定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一般小于10%。在参加叁次GcoPT测试的48种元素中,只有在GcoPTll中的Cu和sc两个元素的Z值超出了+2,其它所测元素的Z值均在+2和一2之间,且绝大多数元素的Z值在+l和一1之间。2.辽西地区中生代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示踪 辽西中生代义县组和兴隆沟组中的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西义县一北票地区相互孤立的盆地中,这些火山岩中的高镁伽酬>54)岩石具有较高的sr(477一1 618林9/9)及较低的Y(9一17林g/g)和Yb(0.98一1.65林g/g)含量,SrfY值为32一119,亏损HREE伍aN/YbN为12一31),在蜘蛛图上相对于La出现Nb一Ta的负异常。特别是一些样品中的OPX斑晶在核部具有低Mg、Cr和Ni,高Zr、Sr和Ga的特征,而在慢部恰恰相反。火山岩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TnM达1 .SGa,火山岩中的继承错石具有2500、1800、780、420、310、230、160和130Ma的年龄值。初始吕6Sr/s7S:与Rb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以上事实推断辽西中生代义县组和兴隆沟组中的中性一中酸性火山岩是由增厚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榴辉岩拆沉进入地慢后发生部分熔融,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地慢橄榄岩发生作用形成的。加厚榴辉岩下地壳的形成与23OMa左右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俯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秦岭一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有关。火山岩中最年轻的错石年龄限定了下地壳的拆沉作用可能发生157一125Ma之间。3.龙岗地慢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慢交代作用的示踪龙岗地慢包体的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5102%为41 .13一45.24、Mgo%为37.99一47,77、Cao%为0.55一2.78和Feo%为7.90一9.16,反映这些包体既有接近于原始地慢的二辉橄榄,又有高度亏损的方辉橄榄岩。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有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亏损型、U型和平坦型四种分布形式,显示这些地慢包体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改造。依据Pb的异常,可以推断交代物质可能为硅酸盐熔体,且熔体具有较高的Pb和较低的Y含量以及轻稀土富集的特征。与汉诺坝二辉橄榄岩包体的交代物质相似,交代熔体可能来自中生代拆沉榴辉岩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幔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高山,Roberta,L.Rudnick,许文良,刘勇胜,袁洪林.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减薄和壳幔交换作用:证据与思考[C].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
[2].柳小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壳幔交换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
[3].翟明国,樊祺诚.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2002
[4].翟明国,樊祺诚.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下地壳置换:非造山过程的壳幔交换[J].岩石学报.2002
[5].张本仁.地质矿产部壳幔体系组成物质交换及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