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小说的“乐感”式结尾原因初探——以《伤痕》《诗人之死》和《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伤痕小说的“乐感”式结尾原因初探——以《伤痕》《诗人之死》和《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论文摘要

伤痕小说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一类型的作品在结尾处有其共性的特点,即预示积极的人生态度或暗示事物光明的发展趋势。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乐感"审美特色的结尾写法,既是对于小说前文悲剧内容的消解,也给了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对处于当时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积极的重塑意义。

论文目录

  • 一、社会形势趋于稳定的现实条件
  • 二、对于人性的思索
  • 三、作家心理诉求和政治审美的要求
  • 四、传统文化中乐感思想的美学传承
  • 五、总结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向奕源

    关键词: 伤痕小说,结尾,乐感,探究

    来源: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中国文学

    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 I207.42

    DOI: 10.19461/j.cnki.1004-8626.2019.12.020

    页码: 73-75

    总页数: 3

    文件大小: 73K

    下载量: 103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诗人之死》看戴厚英的身份转变[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3)
    • [2].诗人之死或始终如一[J]. 红岩 2017(02)
    • [3].诗人之死[J]. 参花(下) 2014(06)
    • [4].诗人之死[J]. 娘子关 2008(03)
    • [5].诗人之死——从屈原到普希金[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5)
    • [6].诗人之死[J]. 文教资料 2014(31)
    • [7].读《诗人之死》,析诗人之死[J]. 作家 2008(14)
    • [8].诗人之死[J]. 世界中学生文摘 2008(04)
    • [9].诗人之死:理想与青春的祭礼——评蒋韵的中篇小说《行走的年代》[J]. 大众文艺 2013(13)
    • [10].抑郁的黑夜与“诗人之死”[J]. 作家 2019(11)
    • [11].诗人之死[J]. 高中生 2008(23)
    • [12].诗人之死[J]. 娘子关 2020(04)
    • [13].个体经验、创伤倾诉与自省姿态——重读《诗人之死》[J]. 文艺争鸣 2016(08)
    • [14].诗人之死[J]. 诗探索 2012(02)
    • [15].意义的求索与诗人之死[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04)
    • [16].一种新娘式的批评文体学——记胡亮《虚掩》《琉璃脆》《窥豹录》[J]. 诗探索 2019(03)
    • [17].诗人之死[J]. 青年文学家 2008(04)
    • [18].诗人之死[J]. 篮球俱乐部 2009(12)
    • [19].倒在生活和梦想中的诗人[J]. 江门文艺 2010(08)
    • [20].海子和他的村庄:海子诗中“村庄”意象的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21].雪尘的诗(3首)[J]. 诗歌月刊 2008(05)
    • [22].又一个诗人死了[J]. 观察与思考 2008(16)
    • [23].消费时代的诗人之死——评瘦叟《诗人万培》[J]. 青春 2015(02)
    • [24].采耳的诗[J]. 诗选刊(下半月) 2008(09)
    • [25].时代的挽歌[J]. 文学界(专辑版) 2008(04)
    • [26].诗人之死[J]. 西藏文学 2009(06)
    • [27].诗人之死[J]. 中国新闻周刊 2008(27)
    • [28].“以自己的沉没,证明着革命的前行”——“诗人之死”与鲁迅信仰转换中的命运认知[J]. 文学评论 2015(04)
    • [29].故乡在成长[J]. 红豆 2016(Z1)
    • [30].诗人之死——论王威廉小说《铁皮小屋》[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  

    伤痕小说的“乐感”式结尾原因初探——以《伤痕》《诗人之死》和《本次列车终点》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