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

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

孙晓红[1]2007年在《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妇产科疾病,发病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5%,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及性交痛等,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不孕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有浸润性生长、广泛种植转移和易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成为妇产科的棘手疾病之一。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广泛接受的是1925年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但内膜种植及其侵袭转移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逆流的内膜碎片经过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的过程,才能继续存活,形成内异症。期间涉及众多细胞因子、酶、生长因子等,并涉及遗传、内分泌障碍,免疫功能异常。近年来,关于内异症在位内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核因子Kappa B(NF-κB)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一般状态下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与其抑制蛋白IκB形成复合物,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胞浆中,在受到生理或有害因素的刺激后,依靠信号传导系统由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激活后的NF-κB从NF-κB-IκBs复合物中解离,进入细胞核,与相应的靶基因结合,启动转录。其活化过程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故能及时引起细胞反应早期的功能变化,继发引起其他因子的产生和活化。NF-κB是一种普遍性的转录因子,作用于多种靶基因。其靶基因涉及细胞因子、细胞膜受体、膜黏附分子、急性期蛋白、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等的编码基因。因此,NF-κB的活性关系到一些细胞的生长分化、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肿瘤生长等生物学过程。近年来,核转录因子已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已发现与肝细胞癌、前列腺癌、胃癌、支气管肺泡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神经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疾病分期及预后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NF-κB在内异症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国外有研究发现TNF-α及IL-1β通过NF-κB介导的信号途径,刺激单核细胞和T细胞选择性趋化因子(RANTES)表达增加,从而诱导内异症的发生。内异症的发生与异位内膜在异位黏附、种植、血管形成等过程有关,并涉及众多炎症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而NF-κB的异常激活可上调与这些过程有关的细胞因子,如VEGF、ICAM-1、MMP-9、Bcl-2、IL-1β、TNF-α等,故探讨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1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F-κBp65、VEGF、ICAM-1、MMP-9和Bcl-2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NF-κB与VEGF、ICAM-1、Bcl-2和MMP-9之间的相关性来探讨NF-κB与内异症的关系。2体外培养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别给予脂多糖(LPS)及LPS+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进行干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叁组子宫内膜细胞的NF-κBp65蛋白浓度及了解LPS、LPS+PDTC对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κB蛋白浓度的影响;用ELISA方法检测叁组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浓度及LPS、LPS+PDTC对叁组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浓度的影响,探讨NF-κB在内异症中的发病机理。3建立SD大鼠内异症模型,用NF-κB的抑制剂NF-κB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ASODN)干预治疗内异症模型,观察NF-κB ASODN治疗后对大鼠成模率、异位病灶及对TNF-αmRNA的影响,进一步探讨NF-κB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及结果1.NF-κB在内异症中的表达收集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34例rAFSⅠ-Ⅳ期的内异症患者34例做为研究组,其中在位内膜32例,异位内膜34例;CIN患者30例做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NF-κ3、VEGF、ICAM-1、Bcl-2、MMP-9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32例在位内膜及34例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结果表明:(1)NF-κB、VEGF、ICAM-1、Bcl-2和MMP-9主要表达于叁组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在异位内膜的间质及血管内皮中亦有少量表达。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表达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2)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的NF-κB表达不随月经周期的改变而改变,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在增生期与分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F-κB的表达与内异症的临床期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在位子宫内膜组织Ⅱ期的表达最强,Ⅱ期与Ⅳ期相比,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异位子宫内膜中Ⅰ期的表达与Ⅳ期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Ⅱ期的表达与Ⅳ期相比,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4)NF-κB与VEGF、ICAM-1、Bcl-2、MMP-9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77、0.5、0.63及0.57(P<0.001)。2.内异症体外模型中LPS、PDTC对叁组子宫内膜细胞NF-κB蛋白浓度及对IL-1β、TNF-α浓度的影响(1)体外培养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及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分别给予LPS及LPS+PDTC干预刺激,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叁组子宫内膜细胞的NF-κB蛋白浓度,及LPS及LPS+PDTC干预后NF-κB的蛋白浓度变化。(2)用ELISA方法检测叁组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1β、TNF-α的浓度,及LPS及PDTC干预后叁组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1β、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在子宫内膜细胞、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这叁组中,在位内膜细胞及异位内膜细胞的NF-κB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子宫内膜细胞,其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LPS组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及LPS+PDTC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DTC可抑制NF-κB蛋白表达。(2)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之间比较,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分别给予LPS、LPS+PDTC干预后,子宫内膜细胞上清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的上清液中,IL-1β、TNF-α浓度在LPS组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及LPS+PDTC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建立SD大鼠内异症模型,尾静脉注射NF-κBASODN,观察NF-κB ASODN对SD大鼠内异症建模成功率、异位病灶变化。并采集异位病灶,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内异症模型异位内膜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NF-κB ASODN干预治疗后,与未干预组及对照组相比,大鼠内异症模型的成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病灶的体积也明显减小,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NF-κB ASODN干预治疗后,异位病灶的改变随时间的延长更显着,第8周异位病灶的体积较第4周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异位病灶则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F-κB ASODN组与未干预组及对照组比较,TNF-αmRNA的表达强度显着减弱,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未干预组及对照组相比,TNF-αmRNA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的内膜中有异常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微弱表达。(2) NF-κB的表达无月经周期性改变且主要在内异症的早、中期参与作用。(3) NF-κB与VEGF、ICAM、MMP-9、Bcl-2成正相关,说明NF-κB可能通过上调VEGF、ICAM、MMP-9、Bcl-2的表达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4) NF-κB蛋白在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有高表达,LPS可使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NF-κB蛋白表达增高,使IL-1β、TNF-α的浓度也显著升高,PDTC可抑制此作用。说明NF-κB做为关键性的调控因子,可能对IL-1β、TNF-α以及其它细胞因子起着中枢样调控作用。(5)用NF-κB ASODN干预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使成模率明显降低,异位病灶萎缩,TNF-αmRNA表达也显着降低。说明用NF-κB反义寡核苷酸抑制治疗内异症模型有效,进一步证实NF-κB与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李望舒[2]2017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中NF-кBp65干预OPN调节MMP9表达及侵袭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NF-кBp65、OPN及MMP9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2.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核因子NF-кBp65在OPN调节MMP9表达中的作用。3.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NF-κBp65干预前后细胞侵袭性的变化。方法1.收集分泌期EMs患者在位内膜12例,将EMs腺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纯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OPN、NF-кBp65及MMP9在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别通过基因沉默及质粒导入的方法,对内异症患者分泌期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NF-кBp65进行干预,Real Time-PCR及western-blot检测NF-кBp65、OPN、MMP9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2.通过侵袭小室实验测定干预NF-кBp65基因前后细胞侵袭性的变化。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NF-кBp65、OPN及MMP9主要定位于EMs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2.NF-кBp65 siRNA基因沉默后腺上皮细胞中NF-кBp65、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кBp65质粒导入后NF-кBp65及MMP9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кBp65 siRNA基因沉默及质粒导入后OPN表达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NF-кBp65 siRNA干预后其细胞侵袭性较干预前明显降低,NF-кBp65质粒干预后其细胞侵袭性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NF-кBp65 siRNA沉默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后,NF-кBp65及MMP9的表达明显下降;NF-кBp65质粒上调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后,NF-кBp65及MMP9的表达明显增高,揭示了NF-кB是干预OPN调节MMP9在内异症患者内膜中异常表达的关键。2.NF-кBp65 siRNA基因沉默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后,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明显降低;NF-кBp65质粒上调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后,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明显增加,提示内异症中NF-кBp65通过调节OPN/MMP9表达改变细胞侵袭性。

李绪丽[3]2011年在《叁萜皂苷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好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疾病,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常引起患者慢性盆腔疼痛、痛经、性交痛、月经紊乱、大便痛、不孕等,是妇科常见但至今未能完全阐明的疾病,是个充满困惑却又催人探索的疾病。而现阶段,激素类药物是EM的主要治疗药物,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研发新的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显得意义重大。而中药因其独特的药性理论和确切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使得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皂苷是由皂苷元和糖、糖醛酸组成的。皂苷元是螺旋甾烷类的皂苷,为甾体皂苷。组成皂苷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糖醛酸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叁萜皂苷为皂苷元为叁萜类的皂苷,其种类比甾体皂苷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主要存在于豆科、五加科、远志科、葫芦科等植物中,如人参、升麻、叁七、甘草等中草药中都含有大量的叁萜皂苷成分。近年来随着色谱、波谱、活性测试等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叁萜皂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叁萜皂苷的抗癌、免疫调节、解热、镇痛、抗溃疡、抗过敏、抗病毒、降血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重要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均已被证实。但叁萜皂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自体子宫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叁萜皂苷用于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观察其对大鼠EM中IL-6、TNF-a、IFN-γ、NF-κB的影响,初步探讨叁萜皂苷对EM的作用机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及切实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无需测量大鼠动情期,按照诱发性采取自体子宫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建模后四周,40只成模,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对照组,米非司酮组,叁萜皂苷高、中、低剂量组。以上所有大鼠按给药及分组方法灌胃28天,收集标本后用于实验。1.测量用药后异位子宫内膜的体积V2,与V1进行比较,V1为造模成功后异位子宫内膜的体积。观察药物对异位内膜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抑制率来表示。计算公式为:抑制率(I)=(V1-V2)/V1×100%。2.收集大鼠血清及腹腔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ABC-ELISA)检测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3.切取各组异位子宫内膜,HE染色观察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学;采用PV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异位内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4.取各组异位内膜组织100mg左右以Trizol试剂提取总RNA,采用RT-PCR检测异位组织中IL-6和TNF-amRNA的表达。5.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用均数士标准差(X|ˉ±S)表示,用SPSS13.0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以P<0.05为差异显着性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成功建立,成模率为72.7﹪。治疗前各组之间的异位内膜体积的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治疗后可见各药物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及其包裹下的积液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甚至消失。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均小于模型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余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3.ELISA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及腹腔液中IFN-γ水平:模型对照组IFN-γ的含量均低于各治疗组,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叁萜皂苷高剂量组作用最强,其IFN-γ含量最高,与其他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米非司酮组和叁萜皂苷中剂量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光镜下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异位内膜生长良好囊泡由内到外为内膜、肌层和浆膜层,大部分上皮细胞有分泌现象(形成核下空泡)。治疗组中,除叁萜皂苷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异位内膜在镜下呈现上皮不同程度的变薄、萎缩,而腺体减少,甚至消失。5.PV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异位子宫内膜NF-κB的表达情况:检测中阳性者为腺上皮细胞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染色,各组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细胞浆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染色,也可见细胞核染色。模型对照组NF-κB的表达强于各治疗组,两两比较有显着性差(P<0.05);叁萜皂苷高剂量组治疗作用最强,其NF-κB的表达最弱,与其他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米非司酮组和叁萜皂苷中剂量组相比,NF-κB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6. RT-PCR法检测治疗后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IL-6及TNF-a mRNA表达情况:模型对照组异位内膜组织中IL-6及TNF-a mRNA表达强于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治疗组异位内膜IL-6及TNF-a mRNA蛋白的表达都被不同程度得抑制,其中以叁萜皂苷高剂量组作用最强,与其它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余各治疗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叁萜皂苷对大鼠内膜异位移植物有明显的退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叁萜皂苷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使细胞因子IFN-γ分泌增加,IL-6、TNF-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下降有关,从而抑制病灶的形成和发展。

饶周舟[4]2009年在《P27与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NF-κB和P2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NF-κB和P2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EMs组(异位内膜组30例和在位内膜组25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中NF-κB和P27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在EMs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以强阳性和阳性为主,而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EMs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NF-κB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NF-κB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分泌期内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量均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EMs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的表达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而在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以阳性为主。EMs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P2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异位内膜组P27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对照组分泌期内膜腺上皮细胞P27的表达量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分泌期与增生期内膜组织中P27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与P27在EMs组(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27,相关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F-κB的表达上调和P27的表达下调可能与EMs的发病有关。2.NF-κB与P27可能协同参与了EMs的发病。

申庆文[5]2006年在《KISS-1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期别的关系。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技术,检测46例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患者囊壁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及其中16例术中同时行子宫切除者的在位内膜组织,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KISS-1及MMP-9的表达情况,对叁组间表达情况先互相比较再进行两两比较;2.按1985年修正的美国生育协会(the rev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r-AFS)分期法,根据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术中所见,将46例病人分为两组(Ⅰ~Ⅱ期一组、Ⅲ~Ⅳ期一组),比较两组KISS-1及MMP-9的表达情况;3.资料采用CS20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KISS-1及MMP-9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分布情况)。结果:1. KISS-1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KISS-1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及内膜基质中均有表达;KISS-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43%(14/46)、31.25%(5/16)和63.64%(21/33),异位及在位内膜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正常内膜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及P<0.05);MMP-9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87%(28/46)、56.25%(9/16)和27.27%(9/33),异位及在位内膜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内膜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及P<0.05);进一步比较KISS-1及MMP-9表达的阳性强度,叁组间差异亦有显着性(P<0.01)。2.不同期别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KISS-1及MMP-9表达情况:Ⅰ~Ⅱ期和Ⅲ~Ⅳ期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KISS-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89%(7/18)、25.00%(7/28), MMP-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44%(8/18)、71.43%(20/28),经检验两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1. KISS-1及MMP-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减弱、MMP-9的表达增高可能与内异症的侵袭过程有关,可能是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的原因之一。2. KISS-1及MMP-9在不同临床期别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KISS-1及MMP-9蛋白表达的高低可能与临床期别无关。

侯勇丽[6]2009年在《核因子kappaBp65蛋白及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简称内异症,发病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5%,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及不孕症,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病变广泛,形态多样,且有浸润性生长、广泛种植转移和易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妇产科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以微创的腹腔镜检查为金标准,但缺乏特异性的生化指标;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外科去势手术和激素治疗,这些方法虽对减轻症状,促进妊娠有一定帮助,但效果有限,副作用明显,且易复发,无法根治。影响内异症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因此,内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当前妇产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己有的研究表明异位内膜的转移、种植、生长等类似肿瘤转移的生物学行为是内异症发病关键。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多效性的核转录因子,为Rel蛋白家族成员,由多肽P50和P65亚基形成同源或异源性二聚体。在静息细胞,NF-κB主要位于细胞浆,与具有抑制作用的IκB家族结合,其锚蛋白重复序列掩盖了NF-κB的DNA结合位点而干扰NF-κB的功能,在受到生理或有害刺激后,依靠信号传导系统由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激活后的NF-κB从NF-κB-IκBs复合物中解离,进入细胞核,与相应的靶基因结合,启动转录。其活化过程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故能及时引起细胞反应早期的功能变化,继发引起其他因子的产生和活化。NF-кB可高效诱导多种前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等基因的表达,同时对参与炎症级联及放大效应的多种酶的基因转录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F-кB的过度激活可引起一系列炎症相关性疾病,如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肠炎、癌症等,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上皮细胞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简称ENA-78)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及血管形成因子,其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达病灶以及直接促进异位内膜细胞的增殖,近年来对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ENA-78是NF-кB的下游基因,是受到NF-кB调控的基因。但是NF-кB对ENA-78的调控在内异症中是否起作用尚不清楚。第一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研究对象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细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目的探索人正常、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正常妇女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采用胶原酶和铜网过筛法及差时贴壁等方法分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进行单层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 ,EEC)和基质细胞(Endomet -rial stromal cel1 ,ESC)分别经角蛋白单抗和波形蛋白单抗组化染色为阳性,腺上皮可持续培养4-6周,传代2-3次;基质细胞可持续培养5-8周,传代4-6次。结论采用胶原酶消化、筛网二次过滤和贴壁纯化等方法,分离出高纯度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而没有细胞特征的改变。可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满意的体外细胞平台。第二部分NF-KBp65蛋白、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检测核因子kappaBp65蛋白及ENA-78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1)体外传代培养至第3代的在位、异位及正常内膜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IL-1β及IL-1β+二硫氨基甲酸肽吡咯烷(PDTC)进行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叁组子宫内膜培养上清液ENA-78浓度及IL-1β、IL-1β+PDTC对各组内膜基质细胞分泌ENA-78浓度的影响。(2)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叁组子宫内膜细胞NF-KBp65蛋白的活化程度及IL-1β、IL-1β+PDTC干预下各组内膜基质细胞NF-KBp65蛋白的活化程度的改变。结果(1)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NA-78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之间比较,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ENA-78浓度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分别给予IL-1β、IL-1β+PDTC干预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上清液中的ENA-78浓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细胞的上清液中,ENA-78浓度在IL-1β组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及IL-1β+PDTC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在子宫内膜细胞、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这叁组中,在位内膜细胞及异位内膜细胞的NF-KBp65蛋白的活化程度显着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KBp65蛋白的活化程度IL-1β组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及IL-1β+PD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β能显著诱导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NF-кB的活化,这种作用能被PDTC所抑制。PDTC能明显抑制IL-1β诱导内异症异位及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分泌ENA-78的作用。结论(1)NF-кBp65、ENA-78可能在内异症发病中起作用。(2)IL-1β可诱导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NF-кBp65活化,使ENA-78的表达增高。PDTC可抑制此作用,说明NF-кBp65做为关键性的调控因子,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闸门”的作用,对ENA-78以及其它细胞因子起到中枢样调控作用。(3)在位内膜本质的先天性差异可能是内异症发病的关键。

田超[7]2016年在《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素特征及其ER、PR、TLR4/MyD88/NF-κB的表达》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性调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NF-κB)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对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特点、中医证素特征及二者关系等进行探索性分析,发掘二者的内在关系,为中医药防治子宫内膜息肉提供理论依据;对ER、PR、TLR4、MyD88及NF-κB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意义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索分析。方法:临床研究:采用病历回顾研究的方法,收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既往住院病历,进行信息采集。根据所收集的病历信息,分析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根据所收集的中医证候进行证素辨证。实验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内膜息肉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标本中ER、PR、LR4、MyD88、NF-κB的表达。结果:临床研究:1.一般情况:47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最年龄18岁,最大76岁,26-35岁人群发病率最高。2.症状特点:主诉频率出现最高的是“仅超声发现内膜异常回声”,主诉持续时间最长为40年,最短1天。相关的主要不适症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叁个依次是“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及“不孕”,44例患者有月经过少的症状。3.经带胎产史:383例患者平均初潮年龄为13.85±1.54岁,39例已绝经患者平均绝经年龄为50.82±2.84岁,与正常女性初潮及绝经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月经周期最短者16天,最长者90天,经期最短者3天,最长者20天;23名患者放置了宫内节育器;353例患者有过妊娠史,其中306例有过生产史,56例患者曾有过不良孕产史。4.妇科手术史及子宫内膜息肉病史:46例患者既往患过子宫内膜息肉,既往接受过妇科相关手术的患者共有231例,173例患者曾有过宫腔手术史,67例患者接受过两次及以上的宫腔手术。5.超声诊断:超声阳性诊断率为70.9%,部分患者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增厚,宫腔有积液,宫颈异常回声等不典型声像。6.手术情况: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患者最多,共241例,184例(38.8%)息肉为单发,见2个及以上息肉者为216例(45.6%),另有74例(15.6%)患者镜下未见明显息肉样赘生物,30例患者镜下见宫内膜苍白、菲薄。息肉好发位置依次为宫腔后壁、前壁、侧壁、宫底及宫角,直径最小为1mm,最大为70mm。39例见宫颈赘生物,其中31例病理诊断为宫颈息肉。子宫内膜厚度、息肉大小、息肉个数及生长位置与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的临床症状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相关性(P>0.05)。7.最后诊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过长,1例合并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癌变。297例患者合并妇科或身体其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占首位,共1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症病人共97例,不孕患者92例,其中原发不孕患者43例,继发不孕患者49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其他系统疾病中,高血压最多,共25例,2型糖尿病患者15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5例。8.中医证素研究:477例患者证候分布排在前10的证候依次是腰膝酸软、缓起久病、月经夹块、痛经、月经深红、乳房胀、经期延长、月经量多、不孕、阴道流血。排在前3的舌象依次为舌淡、舌暗红、舌苔薄白;脉象依次为脉细、脉弦、脉沉。按权值>70对病例的病位病性证素进行整理,病位证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胞宫,其次为胞宫+肝,病性证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血瘀+气滞,其次为血瘀。9.中医证素与发病特点间关系:各病位及病性证素在各年龄段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生产次数、顺产次数与血瘀证素呈负相关,且生产次数在0.01水平(双侧)有统计学意义;引产次数与血瘀呈正相关;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及引产次数与血虚呈正相关,且生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在0.01水平(双侧)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次数、生产次数、顺产次数及引产次数气虚呈正相关,且均在0.01水平(双侧)有统计学意义;生产次数及顺产次数与胞宫呈负相关;妊娠次数、生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与肝呈负相关;引产次数与肝呈正相关;主诉持续时间长短与血瘀、气滞、气虚、胞宫呈正相关,且在0.01水平(双侧)有统计学意义;妇科手术次数与血虚呈正相关;腹腔镜手术次数与肝呈正相关。实验研究:1.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中最弱,正常内膜中最强,且在叁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LR4,MyD88及NF-κB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息肉旁内膜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正常子宫内膜组TLR4、MyD88及NF-κB的阳性表达最弱。TLR4与MyD88、NF-κ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MyD88与NF-κB阳性表达也呈正相关。PR与TLR4、MyD88、NF-κB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临床研究:1.子宫内膜息肉的一般发病特点: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女性,26-35岁发病率最高。其发病多较隐匿,临床表现以异常子宫出血为主,以月经期的延长及月经量的增多为常见,亦不除外月经量少的患者。息肉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主要取决于其功能型或非功能型息肉的病理类型。在所合并的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不孕的出现频率最高,但妊娠次数的增多并不能避免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而人工流产等反复的宫腔手术操作可能促进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诊断方面,运用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初筛诊断会有一定的漏诊率,其最终诊断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方面,对有妊娠要求患者,可在尽量不影响患者生育功能的同时行电切术,手术过程中严格把握手术切除范围及深度,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仍是目前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素特征:子宫内膜息肉病位多在胞宫、肝、肾,亦见两脏腑或多脏腑同病者,病性以气滞、血瘀等实症为主,亦可见虚实夹杂者。因其并无非常特异性的中医证候,多数病人起病缓、病程长,多伴随月经情况的改变,故一部分患者临床无特殊症状而无法有效判断其病位及病性证素。3.子宫内膜息肉的中医证素特征与发病特点间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其病性病位证素亦有所差异。胞宫、肝等病位证素及血瘀、血虚、气虚、气滞等病性证素与主诉时间长短、妊娠次数、生产次数、顺产次数、剖宫产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引产次数、腹腔镜手术次数及息肉个数在不同程度上呈相关性。而既往子宫内膜息肉史与妇科手术、宫腔手术及宫腔镜手术呈正相关。实验研究:ER在子宫内膜息肉、息肉旁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R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表达最弱,正常内膜中最强。TLR4、MyD88及NF-κB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表达最强,在正常子宫内膜中最弱。TLR4与MyD88、NF-κ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MyD88与NF-κB阳性表达也呈正相关。PR与TLR4、MyD88、NF-κB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推断TLR4/MyD88/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过低的PR可能与TLR4/MyD88/NF-κB过度活化相关,还需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可见,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是子宫内膜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内分泌异常及细胞调亡失衡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郝臻凤[8]2009年在《NF-κB、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产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达10%-15%[1],占普通妇科手术的30%以上。内异症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和不孕等,严重地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不育症的主要病因之一[2]。目前诊断主要以微创的腹腔镜检查为金标准,但缺乏特异性的生化指标;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和激素治疗,这些方法虽对减轻症状,促进妊娠有一定帮助,但效果有限,副作用明显,且易复发,无法根治。影响内异症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清楚。目前广泛接受的是sampson提出的经血逆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但内膜种植及其侵袭、转移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逆流的内膜碎片经过粘附、侵袭及血管生成的过程,才能继续存活,形成内异症。期间涉及多种细胞因子、酶、生长因子等,并涉及遗传、内分泌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存在于多种细胞,并参与炎症、免疫、细胞凋亡和抗凋亡及胚胎发育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基因调控。近年来已发现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疾病分期及预后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NF-κB在内异症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内异症的发生与异位内膜在异位粘附、种植、血管形成等过程有关,并涉及众多炎症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而NF-κB的异常激活可上调与这些过程有关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最近有研究提示MIF可能在与内异症相关的血管生成中起作用[3],近年来对其在内异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已日益重视。研究表明,MIF是NF-κB的下游基因,是受到NF-κB调控的基因[4]。但是,NF-κB对MIF的调控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是否起作用尚不清楚。第一部分NF-кB、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NF-κB、MIF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因子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内异症表达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NF-κB、MIF在30例对照组子宫内膜、35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60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全部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⑴NF-κB、MIF主要表达于叁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在异位内膜的间质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亦有表达。对照组子宫内膜表达最弱,而在异位内膜的表达最强(p<0.001);⑵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的NF-κB、MIF表达不随月经周期的改变而改变,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在增生期与分泌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NF-κB、MIF的表达与内异症的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异位内膜组织中II期的表达最强,II期和III期的表达与I期、IV期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⑷NF-κB与MIF在叁组内膜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875、0.882、0.927。结论:⑴NF-κB、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的内膜中有异常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微弱表达;⑵NF-κB、MIF的表达无月经周期性改变且主要在内异症的早、中期参与作用;⑶NF-κB与MIF的表达成正相关,说明NF-κB可能通过上调MIF的表达而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中MIF的表达可能与NF-κB有关目的:检测NF-κB、MIF在经TNF-α、PDTC+ TNF-α处理过的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F-κB、MIF与内异症发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内异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分别给予TNF-α、PDTC+ TNF-α干预刺激,通过ELISA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的NF-κB、MIF的浓度。全部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⑴NF-κB、MIF在经TNF-α、PDTC+ TNF-α处理过的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有表达;⑵TNF-α的刺激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的NF-κB、MIF蛋白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而PDTC(NF-κB的抑制剂)可抑制此作用;⑶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的NF-κB、MIF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7。结论:⑴NF-κB、MIF在经TNF-α、PDTC+ TNF-α处理过的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有表达;⑵TNF-α可上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NF-κB和MIF蛋白的表达,而PDTC可抑制此作用;⑶经TNF-α、PDTC+ TNF-α处理过的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上清液中NF-κB、MIF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说明MIF蛋白表达可能与NF-κB途径有关,从而在EM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尹姝珂[9]2017年在《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蠲痛饮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间质细胞(ES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蠲痛饮方对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量表达的影响来阐明蠲痛饮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ESC),将第3-5代ESC作为实验研究对象:1、以蠲痛饮高、中、低剂量、西药孕叁烯酮、中成药桂枝茯苓丸含药血清对ESC进行处理,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作用24h、48h、72h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药物血清作用24h后对ES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2、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含药血清作用及经PDTC干预后细胞核中TLR4、NF-κB、IL-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细胞核中NF-κB与DNA结合能力。结果:1.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各药物血清组细胞间连接、细胞形态、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西药组较为明显。电镜下细胞间分离,细胞表面凸凹不平,出现伪足样细胞突起,线粒体不同程度的扩张、肿胀或消失,嵴轮廓模糊,排列紊乱,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结构松散,附着核糖体减少,可见高尔基体复合物扩张,细胞核不规则,有凹陷性切迹,溶酶体出现,凋亡小体形成。2.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比较:各药物血清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蠲痛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即蠲痛饮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显着,与西药组、中成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周期的变化:各药物血清组ESC从G1期到S期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蠲痛饮药物血清对细胞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即蠲痛饮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显着,与西药组、中成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凋亡的变化:各药物血清组对ESC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与空白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蠲痛饮药物血清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即蠲痛饮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显着,与西药组、中成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细胞核TLR4、NF-κB、IL-1蛋白表达的变化:各药物血清组对细胞核中TLR4、NF-κB、IL-1蛋白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蠲痛饮药物血清对细胞核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即蠲痛饮高剂量组的作用最显着,与西药组、中成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DTC干预后,蠲痛饮高剂量药物血清仍可以降低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却上调了IL-1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细胞核NF-κB与DNA结合能力的变化:各药物血清组均可下调细胞核中NF-κB与DNA结合能力,与空白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蠲痛饮高剂量组的下调作用最显着,经PDTC干预后NF-κB与DNA结合能力显着降低。结论:1.蠲痛饮药物血清组线粒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结构松散,可见凋亡小体,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征象,以蠲痛饮高剂量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最为明显;2.蠲痛饮药物血清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G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减少,G1期到S期发生抑制,以蠲痛饮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3.蠲痛饮含药血清能够降低细胞核中TLR4、NF-κB、IL-1蛋白的表达,以蠲痛饮高剂量组作用最显着,并可以下调ESC中NF-κB与DNA的结合能力,抑制NF-κB的活性,降低NF-κB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异位内膜的侵袭、黏附、血管生成,最终达到治疗EMs的目的;4.蠲痛饮治疗EMs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通过对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高波, 郝敏[10]2007年在《核因子κ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患,以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不孕为主要症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粘附、侵袭、血管形成是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核因子κB作为信号传导途径的枢纽,其活化参与调节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炎症、免疫、凋亡及细胞生长分化过程,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孙晓红. 中南大学. 2007

[2]. 子宫内膜异位症腺上皮细胞中NF-кBp65干预OPN调节MMP9表达及侵袭性研究[D]. 李望舒. 宁夏医科大学. 2017

[3]. 叁萜皂苷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 李绪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11

[4]. P27与NF-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饶周舟. 中南大学. 2009

[5]. KISS-1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D]. 申庆文. 安徽医科大学. 2006

[6]. 核因子kappaBp65蛋白及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 侯勇丽. 山西医科大学. 2009

[7]. 子宫内膜息肉中医证素特征及其ER、PR、TLR4/MyD88/NF-κB的表达[D]. 田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8]. NF-κB、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D]. 郝臻凤. 扬州大学. 2009

[9]. 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D]. 尹姝珂.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

[10]. 核因子κ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 高波, 郝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

标签:;  ;  ;  ;  ;  ;  

核因子κ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