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脉重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破口,腔内,支架,胎盘,子宫。
主动脉重塑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旗,张庆贤,陈煌,郑景达[1](2019)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管重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管重塑情况。方法回顾性搜集36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比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主动脉各部位真假腔短径以评估血管重塑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共植入38枚支架。1例患者术后出现截瘫,6例患者术后出现内漏。随访时间3~36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4个月突发主动脉破裂死亡,6例术后残余内漏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自行封闭。术后1个月时,主动脉峡部段、降主动脉中段、降主动脉远段、腹腔干段真腔短径较术前增大,而假腔短径较术前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冉宏[2](2019)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亚急性期Standford B型主动脉重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亚急性期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后,所有支架都植入成功,远端破口仍有明显造影剂返流的43例,随访跟踪术后3~24月主动脉真、假腔面积变化及血栓化情况,同时分析破口血流方向及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数对主动脉假腔血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2和≥2)、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真假腔面积变化及假腔形成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远端破口血流溢入假腔方向对TEVAR对术后主动脉重塑无影响,但术后血压控制不佳(≥140/90 mmHg),不利于术后主动脉重塑。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远端仍有破口且流速较快的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并密切随访。(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6期)
陈勇,廖成全,姚世源,姜月平[3](2019)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及对主动脉术后重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及对主动脉术后重塑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纳入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共选择74例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远端破口反流患者,依据术中远端破口反流速度、术后血压控制进行分组,随访不同组别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结果:比较左锁骨下动脉、肺动脉、腹腔干动脉真、假腔面积及假腔血栓化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以≥2心搏周期充满假腔优势更加明显,P <0.05;其中血压控制良好左锁骨下动脉、肺动脉、腹腔干动脉真、假腔面积及假腔血栓化均与血压控制不佳差异显着,P <0.05。结论:急性期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远端破口多在主动脉内脏分支,其中远端破口反流速度及术后血压控制效果对主动脉术后重塑的影响较大,即做好针对性控制,保证重塑效果,研究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杨鹏,黄尧,胡佳,肖正华,贾邦盛[4](2019)在《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术后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TEVAR手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结合既往Criadol分区原则将主动脉归纳分为胸降主动脉区、肾上腹主动脉区、肾下腹主动脉区及髂动脉区,评估不同区域主动脉真假腔形态及破口分布情况。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完整收集216例于我院进行定期随访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3.9±2.1)年,随访期内47例(21.8%)患者支架远端主动脉出现负性重塑。单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壁结构异常(马凡综合征病史)和假腔持续通畅(远端破口存在、假腔血栓化不全)是本组患者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比值比(OR)=1.36, 95%可信区间(CI):1.12-1.58,P=0.005)]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少(OR=0.49, 95%CI:0.22-0.71,P<0.001)是患者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少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卓[5](2019)在《TEVAR与TEVAR+RBS治疗伴有真腔狭窄的Stanford B型夹层后短期主动脉重塑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与单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相比,TEVAR联合限制性裸支架(restrictive bare stent,RB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短期内主动脉重塑效果是否具有优势。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我院确诊并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171例,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患者13例,其中实行TEVAR联合RBS手术方案的患者共6例(TEVAR+RBS组),7例行单纯TEVAR术(TEVAR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全主动脉CTA数据,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截瘫、卒中、灌注不良综合征、主动脉破裂或进展为Stanford A型夹层等情况发生。TEVAR+RBS组中覆膜支架与限制性裸支架平均重迭长度约45.0±12.7mm,本次研究对主动脉不同层面的影像学测量主要选取了支气管分叉层面、覆膜支架末端层面、膈肌角层面叁个层面测量内容包括叁个层面上主动脉真腔及假腔的直径(短径)以及面积。TEVAR+RBS组与TEVAR组相比:覆膜支架末端层面真腔直径增大率(237%vs 106%,p=0.019)、假腔直径缩小率(49%vs 25%,p=0.04)、真腔面积增大率(321%vs153%,p=0.037)、假腔面积减小率(38%vs 0%,p=0.008);膈肌角层面真腔直径增大率(152%vs 23%,p=0.039)、假腔直径缩小率(31%vs 7%,p=0.031)、真腔面积增大率(89%vs 26%,p=0.048),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支气管分叉层面上的真腔直径增大率(100%vs 104%,p=0.932)及假腔直径缩小率(31%vs 36%,p=0.693),真腔面积增大率(136%vs 121%,p=0.780)、假腔面积减小率(39%vs 1%,p=0.068);膈肌角层面上假腔面积减小率(10%vs-6%,p=0.119),统计学上无明显区别。结论:1.在覆膜支架末端层面与膈肌角层面上TEVAR+RBS组术后短期主动脉重塑效果优于TEVAR组;2.TEVAR+RBS组与TEVAR组膈肌角层面上的短期主动脉重塑效果均差于气管分叉层面以及覆膜支架末端层面。(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庞桦进[6](2019)在《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对患者长期的生存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 景目前指南推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来治疗复杂型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BAD)。病理形态的主动脉在TEVAR术后开始形态修复,即主动脉重塑(AR)。AR与TEVAR术后较高的二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关系密切。观察和了解AR的发展规律有助于预知或发现并发症,也有助于了解TEVAR术后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不少观察AR的方法并不可靠,而主动脉重塑的细节和发展规律均未明确。因此,主动脉重塑值得重视和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62名TBAD患者。收集这些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全主动脉增强CT影像DICOM数据,并行TEVAR手术。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规律随访和行CT检查,观察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情况。将术前和随访的CTDICOM数据,引入影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在工作站上测量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等七个平面的直径、面积;测量胸、腹主动脉真、假腔体积;观察假腔血栓化及假腔通畅性;观察腹主动脉主要分支供血来源于真腔或假腔。通过术前、术后随访数据的对比分析主动脉重塑的规律,并分析主动脉重塑不同内容对病人生存的影响。结果56名TBAD患者术后参与随访并纳入实验组。其中男性44人(44/56,78%),女性12人(12/56,22%),平均年龄为54±13.8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274.6±557天(1-1924天)。随访期间,有9个病人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1%。共有13名患者死亡。死亡时间为术后第1天—748天。死亡原因与AD相关者有9人,死亡率为16.0%。胸主动脉真腔的直径和面积在术后逐渐增大;而假腔的直径和面积在术后逐渐缩小。腹主动脉真、假腔的直径和面积均较术前增大。胸主动脉真腔的体积在术后逐渐增大,而假腔体积逐渐缩小。腹主动脉假腔体积有所增大。腹主动脉总体积逐渐增大,其中以术后12个月时增大最明显。全主动脉、胸主动脉的修正主动脉重塑指数(MARI)在术后逐渐增大。腹主动脉的MARI基本保持稳定。MARI与并发症、死亡呈负相关。假腔术后逐渐血栓化。胸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比例较高,而腹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化的比例较高。假腔血栓化的程度与并发症、死亡呈负相关。假腔通畅性术后逐渐下降。胸主动脉假腔的通畅性与并发症和死亡为正性相关。80%的腹主动脉假腔术后长时间保持部分通畅。腹主动脉假腔部分通畅与并发症密切相关。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在术后逐渐恢复为真腔供血,真腔供血的比例逐渐增高。TEVAR术后有并发症的死亡风险是无并发症的5.565倍。结论TEVAR促进主动脉良性重塑。胸主动脉重塑更好,真腔所占体积比例逐渐增高。腹主动脉假腔术后长期处于部分血栓形成和部分通畅状态,更容易发生并发症。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在术后逐渐恢复为真腔供血。并发症是TEVAR术后患者死亡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而主动脉重塑不良与并发症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4-18)
张红刚[7](2019)在《不同手术方案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烟囱方法与单分支移植物在B型夹层腔内治疗术后主动脉重塑对比研究目的:比较烟囱方法和单分支移植物在B型夹层行腔内治疗术后的主动脉重塑效果及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间,2所医疗中心共纳入43例接受这两种腔内修复技术的近端锚定区不足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左锁骨下烟囱技术22例(A组),单分支支架技术21例(B组)。收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期的临床资料,并比较术后主动脉形态学重塑变化。结果:两组TEVAR手术均成功进行,技术成功率A组100%,B组95.2%。术中A组出现1例烟囱支架受压变形,B组出现1例I型内漏。A组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B组术后平均随访15.4个月。随访期A组共出现4例并发症,包括2例烟囱支架闭塞,1例I型内漏,1例死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B组随访期并发症包括1例Castor支架分支扭曲变形及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随访期主动脉CTA提示两组在胸主动脉段假腔血栓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89.5%,P>0.05);在腹主动脉段假腔血栓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vs.36.4%,P<0.05)。两组各层面真腔直径及面积均显着扩大(P<0.05),假腔直径及面积均显着缩小(P<0.05),但两组之间各层面的直径和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烟囱技术与单分支支架的短期疗效具有可比性,但本研究取得的结果还需长期随访及更大样本量的支持。第二部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远端短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重塑研究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远端短支架(cuff)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在2所医疗中心接受TEVAR治疗的1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末端支架放大率>120%作为应用远端短支架的指标。对患者围手术期和随访期(≥3个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患者的主动脉重塑变化。结果共计106(67.5%)例患者行TEVAR术,其它51(32.5%)例患者行TEVAR术并植入远端cuff。TEVAR技术成功率为96.8%(152/157),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包括内漏(2%,3/157),脊髓缺血(1.3%,2/157),短暂性肾功能衰竭(0.6%,1/157),两组患者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随访中位数为15个月(3-71个月),随访期出现10例支架相关并发症,包括3例内漏,1例上肢缺血,1例支架变形,5例支架远端再发破口。Cuff植入患者支架远端再发破口发生率及再次手术干预率较低,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析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cuff植入患者真腔扩大及假腔缩小程度更佳,胸腹主段完全假腔血栓化率更高,但与传统TEVAR组患者比较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VAR联合远端短支架植入的主动脉重塑效果好,长达250mm的覆膜支架长度不增加脊髓缺血的风险。但这些结论还需更大的样本及更长的随访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查斌山[8](2019)在《急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解剖形态评估、术后动脉重塑及腔内治疗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1999年Dake等首次报道了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由于其微创性及良好的临床结果,逐渐成为TBAD的主要治疗方式。距今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已然走过2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如STABLE、ADSORB和INSTEAD试验等,均表明腔内隔绝术相较于单纯药物治疗在改善远期主动脉夹层重构、降低远期并发症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不同时期的夹层接受腔内治疗后的结果亦有所差异。一方面,TEVAR已成为急性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夹层进展迅速、破裂倾向、存在脏器缺血等情况的不稳定夹层)的首选治疗方式。ADSORB试验和最新研究也同样支持TEVAR在急性非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积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慢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仍有争议,其争议来源于急慢性主动脉夹层不同的解剖形态。夹层的远端降主动脉解剖形态需要引起更多重视:首先,TEVAR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锚定在健康内膜的支架近端封堵第一破口,支架远端锚定于不完整的降主动脉内膜上;其次,支架远端的继发破口予以旷置;最后,现有支架移植物多为直筒型且长度有限,无法灵活适应夹层远端降主动脉的解剖形态。因此,随着TEVAR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及降主的动脉的复杂主动脉夹层病变,腔内移植物相关并发症如支架远端诱导新发破口(distal stent-graft induced new entry,d SINE)和降主动脉远端扩张(distal thoracic aortic enlargement,DTAE)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过大的支架放大率、支架与动脉壁之间力的作用、动脉壁脆弱和治疗模式等原因导致了支架远端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主动脉重塑是衡量TEVAR术是否成功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既往研究认为急性夹层重塑好于慢性夹层,其术后动脉重塑主要包括假腔缩小和假腔血栓化程度,但关于主动脉重塑的全面准确的定义及评价尚不统一,主动脉测量参数不一,缺少统一性和可比性。假腔直径和假腔血栓的重塑并不完全等同于降主动脉形态重塑,也不能涵盖动脉重塑的所有内容。由于降主动脉解剖形态在TEVAR术中的重要性,有必要对TEVAR术后降主动脉重塑进行研究。最后,针对降主动脉支架锚定区不良的解剖形态,为减少支架与夹层真腔的不匹配,Feng于2013年正式提出限制性裸支架(Restrictive bare stent,RBS)技术,其特点是在植入主体覆膜支架前先在降主动脉预定位置植入裸支架。已有研究证实了RBS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d SINE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善早期主动脉重塑。然而,既往研究主要着重于RBS限制支架远端放大率的作用,而对于RBS对降主动脉整体解剖形态(如降主动脉扭曲度)的和夹层动脉瘤的影响并未做阐述。本研究的主旨:通过回顾性临床分析和Meta分析的方法,⑴对比分析急慢性主动脉夹层术前降主动脉解剖形态和腔内治疗术后的变化,揭示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解剖形态和术后主动脉重塑规律;⑵探讨RBS技术治疗TBAD的形态学改变、技术细节和临床结果;⑶全面检索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端覆膜支架联合远端辅助性裸支架(裸支架组)和单纯近端覆膜支架(非裸支架组)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叁方面阐述急慢性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形态特点、重塑规律和治疗策略:⑴首先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从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的86例TBAD,分为急性组(n=63)和慢性组(n=23)。通过术前术后主动脉CTA评估降主动脉解剖形态,包括:降主动脉锥度比(Taper ratio,TR)、支架远端放大比(oversizing ratio,OR)、降主动脉扭曲度(tortuosity index,TI)、主动脉弓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e,Ro C)和支架不匹配率(Mismatch rate,MR)及假腔血栓形成程度、各个平面(L1:支气管分叉水平;L2:左心房下缘水平;L3:腹腔干水平)真假腔面积等,分析急慢性主动脉夹层术前不同的解剖学特点并总结主动脉重塑的规律。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22例应用限制性技术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数据。限制性裸支架技术的应用指征包括真腔受压或塌陷和/或降主动脉扭曲度>1.4。评估技术成功率、降主动脉形态改变和临床结果,分析限制性裸支架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细节和结果并评估了降主动脉形态学改变。⑶选取2006-01至2018-01发表的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价手术相关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率、中转开放手术率、二次手术率和形态学重塑等相关指标,分析远端辅助性裸支架联合近端覆膜支架与单纯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远端裸支架技术在降低支架相关并发症的作用。研究结果:⑴针对86例急慢性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发现:(1)TEVAR术前降主动脉解剖形态:慢性期TR、OR和TI值高于急性期夹层,有统计学差异(0.57(0.49)vs 0.74(0.60),P<0.001;2.75±1.89 vs 3.96±2.27,P=0.022;1.22(1.19)vs 1.41±0.17,P=0.022)。MR和Ro C值在急慢性夹层术前无统计学差异(1.23±0.15 vs 1.20±0.19,P=0.467;26.05±4.64 mm vs 28.26±4.56 mm,P=0.052)。经过TEVAR治疗后,急慢性夹层的TR、OR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急性夹层ΔTR、ΔMR和ΔRo C值与慢性夹层相比无明显差异(0.29±0.17 vs 0.28±0.16,P=0.685;0.11±0.22 mm vs 0.03±0.21 mm,P=0.323;1.53±2.65 vs-0.030±2.63,P=0.116),ΔOR和ΔTI值有统计学差异(1.80±0.86 vs 2.98±1.85,P=0.028;0.00±0.09 vs 0.09±0.10,P<0.001);(2)TEVAR术前L1、L2和L3水平管腔重塑:慢性TBAD患者的真腔(true lumen,TL)面积(除L2和L3水平)、假腔(false lumen,FL)面积、最大总管腔面积(maximal lumen,ML)均显着高于急性TBAD患者。TEVAR术后,在急性TBAD中,TL在L1和L2水平上显着增加,在L3水平上保持稳定。在这叁个水平上,FL面积显着下降。ML面积在L1和L3水平下降,但在L2水平下降之前增加。在慢性组中,TEVAR显着增加了叁个水平的TL面积。FL和ML面积在L1水平上保持稳定,在L2和L3水平上均先增加后减少;(3)L1水平的FL完全血栓化率:急性TBAD 88.89%(56/63)和慢性TBAD 85.71%(18/21);L2水平的FL完全血栓化率较低:急性TBAD 50.79%(32/63)和慢性TBAD 33.33%(7/21);L3水平的FL完全血栓化率最低:急性TBAD 7.94%(5/63)和慢性TBAD 4.76%(1/21),以上两组不同动脉水平之间无差异(L1,P=0.6972;L2,P=0.6622;L3,P=0.6135)。⑵针对降主动脉远端复杂解剖使用限制性裸支架技术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发现,RBS的主要使用指征为真腔塌陷(45.5%)和降主动脉TI>1.4(59.1%)。共有35个RBSs(平均1.6个/人)被放置在降主动脉,且所有降主动脉裸支架固定位点均位于主动脉平直段。RBS直径和长度分别为24.7±2.7和126.3±66。3例RBS术后仍存在内脏动脉或下肢动脉缺血静态型灌注失调的患者接受了内脏动脉裸支架植入术或动脉旁路手术,一月后CTA随访提示降主动脉锥度、支架远端放大率和扭曲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30天死亡率为0。胸主动脉段真腔直径增大40.3%±11%,降主动脉段真腔增大了37.5%±17.9%。支架覆盖段、支架远端和腹主动脉段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率分别为95.2%(21/22)、63.6%(14/22)和13.6%(3/22)。在16-64个月的随访期间(33±19月)内,未观察到d SINE、内漏和截瘫的发生,但1例患者死于慢性夹层动脉瘤破裂。⑶通过Meta分析联合裸支架组和单纯覆膜支架组相比,术后动脉相关总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2,95%CI:0.21-1.26,P=0.15);主动脉破裂率、内漏率、肾衰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38,95%CI:0.07-2.26,P=0.29;OR=0.81,95%CI:0.32-2.05,P=0.66;OR=1.09,95%CI:0.56-2.14,P=0.80);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脊髓缺血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10,95%CI:0.34-3.59,P=0.87;OR=0.63,95%CI:0.21-1.84,P=0.39);逆撕A型夹层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38,95%CI:0.35-5.40,P=0.65);支架诱导远端再发夹层率,联合裸支架组低于单纯覆膜支架组(OR=0.07,95%CI:0.01-0.39,P<0.001);中转开放手术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31,95%CI:0.05-1.96,P=0.21);术后再干预率,联合裸支架组低于单纯覆膜支架组(OR=0.38,95%CI:0.22-0.65,P<0.001);术后1年的动脉重塑:胸主段假腔血栓形成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78,95%CI:0.64-4.95,P=0.27);腹主段假腔血栓形成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2.43,95%CI:0.66-8.99,P=0.18)。研究结论:⑴急性TBAD术前的局部和整体解剖形态优于慢性TBAD;⑵TEVAR是治疗急性和慢性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可接受的技术成功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1)TEVAR在急慢性主动脉夹层扩大TL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缓解慢性夹层降主动脉瘤样扩张趋势的作用有限;(2)在急性TBAD远端支架放大率的重塑上较慢性TBAD更为明显,而TI正好相反,且急慢性TBAD锥度的重塑是相似的;(3)急慢性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完全血栓化重塑无明显差异。⑶带有直径梯度的支架(锥度支架或限制性裸支架的使用)可能更加符合慢性TBAD降主动脉形态,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⑷在目前支架设计和材料发展水平下,限制性裸支架技术是一种可行的、灵活的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其可以矫正大部分患者的降主动脉形态并扩大真腔,然而并不能避免所有慢性夹层动脉瘤的破裂。⑸远端辅助性裸支架联合近端覆膜支架相比单纯覆膜支架可降低支架诱导远端再发夹层的发生率,而手术死亡率、部分并发症及动脉重塑上两种手术方法没有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陈先侠,王海霞,卢晓倩,苏双艳,李兵[9](2018)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在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并结合彩超及MRI资料等判断可能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剖宫产术前放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常规行剖宫产术加缝扎止血术,其中有17例在原有手术基础上采用子宫重塑术为研究组,另17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17例患者中,产后出血7例,其中2例发生产后大出血(出血量> 2 000 ml),分别输红细胞悬液6 U和9 U,无输红细胞悬液> 10 U及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17例患者中,产后出血13例,其中9例产后出血量>2 000 ml,大量输血5例、子宫切除5例。两组产后大出血、大量输血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至术后4个月~1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晚期产后出血、宫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与子宫切除的风险,可作为胎盘植入患者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周志宏,张福伟,熊槟洋,陈漠水,李小华[10](2018)在《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重塑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ACE2/Ang(1-7)/Mas轴抗动脉重塑。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血压正常(WKY)组、SHR组、低剂量白藜芦醇干预SHR(SHLR)组、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SHR(SHHR)组,每组18只;WKY组、SHR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灌胃;SHLR组给予白藜芦醇2.5mg/(kg·d)+1 ml生理盐水灌胃;SHHR组给予白藜芦醇5 mg/(kg·d)+1 ml生理盐水灌胃;第8周、12周、16周时处死6只大鼠,取动脉血及主动脉组织,评估动脉结构及动脉纤维化;并测定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Ang1-7)的含量以及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Mas受体、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且SHR组血管壁动脉中膜厚度显着增厚,SHLR组和SHHR组SHR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SHLR组和SHHR组动脉中膜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能明显降低SHR大鼠血浆TGF-β1含量(P<0.05),却能显着升高血浆Ang1-7含量(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使ACE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as受体mRNA的表达与ACE2相似,TGF-β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抗动脉重塑的作用;白藜芦醇通过调节ACE2-Ang1-7-Mas轴发挥抗动脉重塑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主动脉重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治疗亚急性期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本院2011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后,所有支架都植入成功,远端破口仍有明显造影剂返流的43例,随访跟踪术后3~24月主动脉真、假腔面积变化及血栓化情况,同时分析破口血流方向及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数对主动脉假腔血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假腔造影剂充填所需心搏(<2和≥2)、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真假腔面积变化及假腔形成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远端破口血流溢入假腔方向对TEVAR对术后主动脉重塑无影响,但术后血压控制不佳(≥140/90 mmHg),不利于术后主动脉重塑。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TEVAR术中支架置入封闭近端破口远端仍有破口且流速较快的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并密切随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脉重塑论文参考文献
[1].黄金旗,张庆贤,陈煌,郑景达.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血管重塑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2].冉宏.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亚急性期StandfordB型主动脉重塑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3].陈勇,廖成全,姚世源,姜月平.急性期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中远端破口特点及对主动脉术后重塑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9
[4].杨鹏,黄尧,胡佳,肖正华,贾邦盛.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李卓.TEVAR与TEVAR+RBS治疗伴有真腔狭窄的StanfordB型夹层后短期主动脉重塑的对比[D].湖南师范大学.2019
[6].庞桦进.复杂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对患者长期的生存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9
[7].张红刚.不同手术方案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9
[8].查斌山.急慢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解剖形态评估、术后动脉重塑及腔内治疗策略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9].陈先侠,王海霞,卢晓倩,苏双艳,李兵.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重塑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
[10].周志宏,张福伟,熊槟洋,陈漠水,李小华.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