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1]2006年在《中外环境审计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危害人民生命与健康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保护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增强环境监督和治理的手段,环境审计应运而生。环境审计自诞生以来,在世界各国得到极大关注,尤其在西方国家更是得到巨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存在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剧了中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此外,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也需要审计机关进行监督,环境审计迫在眉睫。但是我国的环境审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的环境审计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写于这种形势之下,旨在通过环境审计的中外比较,发现与国际环境审计的差距,并寻求缩小这种差距的对策。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环境审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审计依据。文章的第二部分先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美国和荷兰的环境审计发展现状,而后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叁次问卷调查结果,阐述国际上环境审计总体情况,包括审计权限、审计时间、审计形式、审计障碍等。第叁部分,主要是对我国的环境审计现状进行介绍,由于我国当前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文章也主要从这个角度来写。包括我国环境审计实践活动、机构设置、对外交流和审计理论研究。在此之后,指出了中西方的国家环境审计的差距。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分析了产生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环境审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季强[2]2017年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MG集团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去保护并保持其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的、可恢复的状态。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容易忽视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影响,肆无忌惮地开采矿产资源、毫无节制地浪费资源能源、盲目谋求眼前经济利益等短期行为会显得过于急功近利,而这种恶劣的影响也会不断积累直至给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环境绩效审计作为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所交叉的一个新兴审计分支,对于识别企业在资源能源浪费、环境保护方面所存在的管理漏洞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规范研究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简要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是对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做了详细论述;再次是对中外环境绩效审计的实施现状做出对比,分析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并阐述启示;其次是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适用于钢铁企业特别是本文所研究的案例对象MG集团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MG集团的具体环境绩效的相关指标对其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说明;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通过以上研究,得出MG集团环境绩效的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A”等级,说明MG集团在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绿色生产等方面所做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是合理且有效的,MG集团的生产和发展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及目标,但是在一些较为细化的指标如发展潜力、节能绩效以及环境治理等指标方面的管理工作欠佳,需要进一步改善。MG集团应当注意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可以考虑分层级的结构设置结构和方式,同时严格管控资金活动以提高环保技术创新投入率等。本文有待改进之处包括以下叁点:对于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应当更加合理;逐步构建适用范围更广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环境会计和审计理论的研究。
游珍[3]2013年在《中外环境审计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国外与我国环境审计的比较,分析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改善和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策略,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支撑作用。
马雪[4]2003年在《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研究国内外环境审计现状入手,在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立足我国国情,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初步构想,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环境审计路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这部分对环境审计问题的提出作了一些历史性的回顾,以深刻理解环境审计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部分 中外环境审计现状研究。本部分首先对国外及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我国环境审计从国外环境审计发展中所获得的启示。 第叁部分 环境审计理论基础及框架体系。这部分首先探讨了环境审计产生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其它《环境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等。并指出,这些理论为界定环境审计的定义、本质、职能及内容,为确定环境审计目标、依据、评价标准及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对环境审计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审计的目标、定义、内容、依据、主客体、程序与方法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提出笔者的一些初步看法和观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环境审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图。 第四部分 开展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探讨。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所在,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我国现阶段开展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对策,以及开展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思路构想。 第五部分 结论。本部分统揽全篇,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即相关学科理论的融入、环境审计理论基本框架的提出和环境业绩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等,并对“中国式”的环境审计做以展望和总结。
王芸, 黄艳嘉[5]2014年在《中外生态审计制度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生态审计是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工具,通过比较国内外生态审计的制度与实践,发现生态审计在目标的实现路径、主体、对象、方法上存在差异。国外以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为着力点,注重预防管理。国内以评价绩效为切入点,强调事后监督,生态审计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生态审计发展应当完善生态审计立法、充实生态审计主体、补全生态审计对象、丰富生态审计研究方法、推进生态审计信息共享,加强生态审计人才培养。
余雁[6]2012年在《浅谈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环境审计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现在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文章从环境审计的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策略,希望有助于我国国家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有利于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之路。
余雁[7]2009年在《我国环境审计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保护环境,优化环境质量不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也是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全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加强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环境审计工作是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上述考虑,立足于我国国情,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环境审计的基本问题入手,阐述了环境审计定义、本质、理论基础及实施环境审计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合国外环境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审计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环境审计的策略,希望能有利于我国国家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更好地开展,能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路子。本文一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论文的写作思路和框架、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国内外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增强环境监督和治理的手段,环境审计应运而生。在我国实施环境审计,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与对外贸易,有利于实现环境审计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审计理论体系,提高环境审计的可操作性。本文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环境审计问题进行探析。第二部分,环境审计概述。本章介绍了环境审计的内涵、本质以及实施的客观要求、并对环境审计理论基础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探讨,本文认为环境审计应定义为是为了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按照相应的规范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环境责任过程、或对环境活动产生影响的经济事项和经济结果及其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鉴证与评价,并将审核结果报告给委托人或授权人。其本质是环境审计是社会责任审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由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按照相应的规范,对实施环境治理主体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鉴证与评价,以促进“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第叁部分,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该部分从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入手,总结了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中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存在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剧了中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理论问题至今还在探讨之中,还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对于国家环境审计的发展,尚未提出全面整体的考虑和构想。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内容广泛,但在开展环境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创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第四部分,国外环境审计的经验总结及借鉴。该部分综合国外环境审计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状况,对国外国家环境审计进行了的简单评价,提出了我国环境审计发展可借鉴的经验,我国应当积极筹划制定适用于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在理论上必须明确环境审计的范围及主体分工;还需加强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和改善第五部分,开展我国特色环境审计的探讨。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开展我国环境审计的应注意的内容,在审计内容方面,应由专项审计向鉴证环境审计报告为主的全面审计扩展;在审计主体方面,应由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向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叁者全面发展方向转变;找审计模式方面,应由联合审计向环境审计人员独立开展环境审计发展。其后本章还介绍了开展我国特色环境审计的若干建议。通过对上述五部分的探讨,本文采试图从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的核查入手,结合国际环境审计的经验,对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该研究着重阐述以下叁方面的问题:第一,环境审计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第二,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找出我国环境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叁,对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经验提出解决方案,探寻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发展之路。应该说,环境审计还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它的发育和成熟,还需要审计学者、审计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精心哺育。可以预见,环境审计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蓬勃发展,并为人类的长远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王翔[8]2014年在《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文中认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长期以来,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通过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肆意破坏环境换取经济一时的增长,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不断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各国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仅是各国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也是全体社会公众的责任,而审计部门作为对社会经济活动监督的执行者,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在这种大背景下,环境审计应运而生。环境审计这一概念于上世纪70年代最先被欧洲的学者提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环境审计工作在欧美国家的开展不断深入,与环境审计相关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已成熟。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审计工作的试点,工作的重点主要围绕着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环境审计部门在监督政府环保资金支出、重大环境项目建设、惩治环境污染行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相比较国际上环境审计工作发达国家,我国环境审计不管是在理论研究、相关规范制定方面还是在工作经验、人才队伍建设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原因,结合国际上环境审计工作发达国家的经验,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写作能够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道路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一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对本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方法以及写作思路与框架进行介绍。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从又“快”又“好”转变为保“质”保“量”、以质量为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艰巨的任务,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环境审计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手段,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越发突出。本文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我国环境审计在现阶段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第二部分,环境审计的理论概述。该部分介绍了环境审计的定义、特征、研究内容以及理论基础,并对中外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找出国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比不同学者对环境审计作出的定义,并结合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对环境审计的含义进行了新的界定。环境审计的特征包括: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研究范围的宏观性和微观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域跨度大。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环境审计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对环保资金的财务审计、对环境政策的合规性审计以及环境绩效审计。并且本文通过分析中外环境审计的发展历程,得出了中外环境审计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环保意识背景存在差异,开展审计工作的环境存在差异。第叁部分,环境审计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该部分从现阶段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在实际中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开展时间比较短,虽然经过近叁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相比较国际上环境审计工作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荷兰、加拿大、日本等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环境审计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审计依据存在不确定性,环境审计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环境审计证据难以保证充分性和适当性,环境审计范围局限,环境审计主体单一,环境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环境审计结果执行机制不完善。第四部分,国外环境审计运用的经验和启示。该部分通过对美国、荷兰、日本环境审计工作的介绍,提出了我国环境审计发展可借鉴的经验,主要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准则建设,实现审计主体多元化,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扩大环境审计范围,深化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第五部分,完善环境审计在我国运用的对策。该部分从建立有效的环境审计体系、提高政府与社会公众对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完善相关会计、审计准则规范、改进环境审计技术方法、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完善环境审计在我国的运用。第六部分,本文研究结论和展望。该部分根据之前各部分的阐述,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通过对上述六部分的探讨,本文从我国环境审计实际工作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借鉴欧美等环境审计工作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本篇文章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的现实问题是什么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第二,怎样立足我国国情,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审计道路。
李旭[9]2011年在《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应运而生。自此,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先后进入了绩效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并重的发展阶段,并且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渐向绩效审计倾斜。目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审计的主要内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还建立起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在中国,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中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中国审计融入世界审计主流、与世界审计接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和审计自身发展的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政府审计工作也正处在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重要时期,2003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2003-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尝试开展效益审计,并把效益审计作为未来几年的叁大任务之一。2006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2006-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2008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有哪些,如何促进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研究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取这样一种思路:通过对绩效审计一般理论的阐述,明确绩效审计的涵义、内容。在分析深圳市和温州市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快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对策。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问题并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绩效审计基本概念及国内外研究文献,同时介绍本文所使用的几个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理论进行分析。第叁部分主要对深圳市和温州市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叁个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比较成熟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情况,在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先进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五部分提出促进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审计体制的改革;构建各层面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抓好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实施多元化的政府绩效审计组织方式及制定和实施中国政府绩效审计人才战略。第六部分为结束语。
杨美艳, 刘毅[10]2017年在《国外环境审计介绍》文中认为通过对《审计研究》中的文章进行梳理,关于国际环境审计的文献一共有9篇。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开展环境审计的情况,以期为我国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中外环境审计比较研究[D]. 王芳.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MG集团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 季强. 安徽财经大学. 2017
[3]. 中外环境审计比较研究[J]. 游珍. 绿色财会. 2013
[4]. 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 马雪. 沈阳工业大学. 2003
[5]. 中外生态审计制度与实践的比较研究[J]. 王芸, 黄艳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6]. 浅谈我国环境审计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 余雁. 会计之友. 2012
[7]. 我国环境审计问题探析[D]. 余雁. 江西财经大学. 2009
[8]. 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 王翔. 江西财经大学. 2014
[9].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 李旭. 复旦大学. 2011
[10]. 国外环境审计介绍[J]. 杨美艳, 刘毅. 中外企业家. 2017
标签:审计论文; 环境审计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时政论文; 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