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3175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278-01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自信心不足,数学课堂时常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进,导而不行的尴尬局面,教学成效微乎其微。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每一个教师所要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互动行动心动”三个层次把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动”感地带,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促进中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互动;行动;心动;课堂教学;成效
时常听到职校教师叹息:“职校学生难教”;“中职生基础真差”,甚至埋怨“扶不起的阿斗”;“对牛弹琴”等等,正因为这一声声叹息,降低了教师对学生的信心,甚至增强了学生的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在这恶性循环下,学生逐渐增加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于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进,导而不行的尴尬局面,继而导致教师困惑,学生茫然。而当我们把这一切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一致埋怨学生基础差,水平低,惰性强的同时,我们是否有反思过: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否合适,教育模式是否正确,课堂教学方式是否恰当。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他们在课堂上也“动”起来!当然,这要“动”出名堂,“动”出乐趣,“动”出精彩,在“动”中有所得,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动”感地带。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尝试从“互动行动心动”三个层次着手来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一、互动——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中乐
新课程强调教学相长,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
(一)师生互动,平等交流。
认知心理学指出:“学生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过程,而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进认知过程的飞跃。”因此,课堂上教师首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学习气氛,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将自己放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之间需要通过一个平台进行互动协作,具体的协作可通过学生“学后记”中的“写给老师”和“老师的话”等进行沟通。
(二)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生生”互动协作即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情感上、行动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人人活动,人人发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更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给学生参与实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而每位学生的分工协作探究,既可以加强数学交流,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案例6:我在计算机班讲“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很陌生,而且老记不住,于是我让学生做了一次活动:把五组数的值分别输入如图的两个数值转换机,每桌的左边同学输入(1)号转换机,右边同学输入(2)号转换机,然后同桌比较两个输出结果,你发现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这样“数值转换机”的设计,学生热情高涨,同桌两人迅速动手输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合作活动,验证了“完全平方式”。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印象很深刻,大部分同学都已掌握了这个公式,并且了解到计算机《VB》里的流程图的设计,达到了专业知识与数学解题水平的双丰收。
(三)多边互动,创造学习。
互动协作即学习者与教师、同伴、学习中介等之间的互动协作。数学与现实生产实践紧密相连,在课堂上形成多边协作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象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去摸索、去探究。如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时,要求学生做一个旅游计划书,要用到有关数学问题,于是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报纸等途径搜集旅游信息,了解旅游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同时教师也提供了这样一组信息给学生:小型面包车,可乘坐10人,租金120元,中型面包车,可乘坐15人,租金是160元。学生票每人25元,成人票每人40元,60以上是团体票每人25元打八折。同学们根据班级人数开始了租车、购票方案的讨论与交流,最后得出了最省钱的旅游方案。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时空,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对话机制,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多视角多方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别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和补充,在分析与鉴别中,发展自己的见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动”了,课堂“活”了,数学也就“化”了。
二、行动——激发全员参与,让学生在“动”中学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
案例3:在讲“椭圆”一课时,我在课前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块硬纸板、两个图钉和一根细绳,我做了一点简单的提示后,请同学们自己试验画出椭圆来。接下来我又请同学们进一步试验,如果两个图钉的距离拉大,椭圆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如果绳子的长度等于两个图钉的距离,会怎么样呢?如果绳子的长度小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会怎么样呢?你能否给椭圆下定义呢?通过这种自己动手的画图试验,同学们很快从实验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之后,我对学生的操作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加以肯定时,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得到老师的赞扬而感到高兴,从而激发出要更加努力学习的激情。
案例4:以高一指数函数(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折纸实验):
师:每个同学拿一张纸对折,对折,再对折,…依次下去的次数与纸的层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一下子“动”了起来,教师观察学生操作记录情况)
师:我们不可能一直这样操作下去,你能作一般的推广吗?
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了纸的层数y与次数y的关系:.这样的小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体现了“动中学”的数学思想。
案例5:在对数的化简练习中,我让全班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号次当真数,化简出整数的同学请举手回答。大家纷纷动手计算,因为每个人的号次不同导致答案都不同,所以有了全员参与,显的卓有成效。
总之,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最大限度地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活动、实践,让学生在互动开放的舞台尽情展示,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氛围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喜人场面。
三、心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在学生的学习中,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
(二)导入扣人心弦,让学生耳目一新。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关系到这堂课是否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创设一个扣人心弦的“课堂前奏”,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案例1:在建筑班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我创设如下一个课堂前奏:
某建筑商承包了某单位一幢大楼的施工,建筑商和该单位一位财务科长谈资金问题,这位财务科长对建筑商说:“我准备在1个月30内每天预支给你10万元钱,但在这个月内每一天,你都要给我回扣,第1天给我1元,第2天给我2元,以后每天的回扣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考虑一下,如果你愿意,我们就签约。”建筑商不假思索满口答应了,以为可以大赚一笔。请大家替建筑商和财务科长算一下,这个月建筑商最终要支付给财务科长多少钱?学生的想法和建筑商一样,这时,我点明财务科长大约能拿到10亿多元回扣,学生大吃一惊,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迫切想了解所学内容,为新课讲授营造了积极的心理需求。
这样的课堂前奏,使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活跃的心动状态。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上面的教学案例,从学生专业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着手,找准了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冲突点,实现了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从“要我学”改为“我要学”。
(二)课中问题链接,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学会怎样科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每堂课都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链,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
案例2:从专业入手寻找问题源:源于暑假汽修专业学生到某公司实践培训时,某一天所发生的事情:
1.开车至某超市购物。
问题1:一种方便面,单价为3.5元,试写出方便面桶数x和总价值y之间的函数关系。
问题2:一种矿泉水,零售价为1.5元/瓶(12瓶以下),批发价为1.1元/瓶(12瓶以上包括12瓶),试写出这种矿泉水瓶数x和总价值y之间的函数关系。
(超市出来后,发现自己的驾座漏机油,于是生成新的问题源。)
2.汽车出故障。
问题3:汽车储油3升的油箱,如果每分钟流出升,求油箱所剩余的油量Q升和流出时间t(min)的函数关系式。
(再从发展的角度找到问题源。)
3.寻找维修点。
请问上面的汽车能否安全的以60Km/h的速度开到20Km外的汽车维修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思维的接生婆,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如何让中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做一个问题发现与解决的积极者,首先就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挖掘资源,要让学生形成有时刻寻找问题源的意识。只有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受到熏陶,才能在多思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心动,他们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
总之,“互动行动心动”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中职数学教学只有从这三层次着手,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心“动”起来,手也“动”起来,方法也“多”起来,内容也“趣”起来了,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我相信,只要我们把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动”感地带,使学生学得更为轻松,课堂教学更有成效,不久的将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4.
[2]彭蚺龄:《认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谢盛圻、王华敏:《教学的艺术》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穆晓东:《关于设计数学教学情境的思考》,《上海中学数学》,2006.3.
[5]徐晓光:《专业背景下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