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认知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力理解,神经网络,产出性题型设计,听力训练效率
神经认知语言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娟[1](2018)在《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听力理解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语言的四大基本技能之一,听力在语言交流和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听力理解是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从本质上看,听力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它要求听者将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意义上的输出,这一过程涉及到语言在大脑中的运作机制。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大脑神经网络中的信息系统,语言信信息寄存于大脑神经网络的连通关系之中,而这个庞大的关系网络又包括词汇、句法、概念语义等子网络,听力理解的过程正是这些子网络的相互作用过程。从国内外有关听力理解的研究来看,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听力理解过程的成果仍不多见,同时,对于听力理解过程内部各层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相对较少,这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训练效率产生了极大阻碍。基于此现状,本文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外语听力理解中单词辨识、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之间的关系,探索设计有效检测学习者理解产出的方式。本文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某大学58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作者对目标学生的课外听力练习进行记录;对课堂诊断性测试进行分析;最终,通过SPSS 22.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数据收集历时18周。数据显示:(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词辨识对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的直接影响力不大;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对比显示,单词辨识通过句子理解对篇章理解产生间接影响;(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词辨识和句子理解对篇章理解的总预测力为24%,单词辨识对句子理解的预测力只有8.6%,存在其他因素如语速、反应能力、短时记忆等对句子理解和篇章理解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学生主诉词汇是听力理解的最大障碍之一,实验表明,在训练的初级阶段(1-6周),理解障碍主要为样本接受的声音符号意义与其记忆储备意义不对等,词、句和篇章不能形成有效的关系网络;(2)听力理解过程中,单词音、形、义的掌握是基础,但单纯的记忆性训练无法有效提升听力理解;(3)意义产出性题型能有效检测样本的听力理解能力,产出性题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性;此外,意义的产出性训练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目标语言的思维模式,继而带来较高的训练效率。(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崇飞,王恒兰,张辉[2](2018)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词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名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考察,本文发现以往研究结果存在大量矛盾之处,且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认知神经科学家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忽视,导致诸多实证研究存在词类定义模糊和选取标准任意的弊病,进而导致研究者对名动分合关系观点不一。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认知语法的符号观及其对词类的概念分析,可为词类提供跨语言良构性定义,继而帮助认知神经科学家明确其研究对象;原型范畴理论和词类共性-类型学理论,为解决实证研究中不同词类及其对应构式的类典型选取,以及二者整合加工的典型性问题提供出路;构式语法对构式的定义、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假设以及激进构式语法对"方法论机会主义"的批判,可帮助认知神经科学家厘清不同语言影响因素之间的等级关系及其各自的影响权重;词类共性-类型学理论和类型学标记理论的有机结合以及认知语法对语法自治的批判,为研究者揭示词类跨语言共性和语言专属性提供了窗口,继而保证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蕴涵,谢菲,郭爽,殷皓,高炀[3](2017)在《在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探究小语种学习——基于学习德语校园词汇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二语习得都是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焦点之一。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描写,假设,实验……这些研究各有合理之处,然而却大多缺少生理层面的理论支持。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神经能力,语言习得是神经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基于大脑神经系统科学事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通过构拟语言理论模式来研究学习者语言的认知和操作过程,给人们提供了语言习得的新视角。本文将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小语种校园词汇学习方法(以德语为例)。(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周倩[4](2017)在《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可能趋势——由神经现象学研究方法引起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内省法和科学实证两大类方法。但这两种研究方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不完备。近些年,随着神经现象学的兴起,其运用的研究方法能为认知语言学找到一条新的研究思路,以克服以往研究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王馥芳[5](2017)在《认知语言学的语言神经理论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和认知的神经研究一直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1978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Kay和McDaniel对视觉生理学如何制约颜色术语系统的研究,就对早期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轫至今,认知语言学已有40年(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3-28)
邓颖慧[6](2016)在《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二语习得都是语言学家们感兴趣的焦点之一。对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也是层出不穷:描写,假设,实验……这些研究各有合理之处,然而却大多缺少生理层面的证据支持,致使某些问题仍然颇具争议。事实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神经能力,语言习得是神经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文将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为二语习得提供一个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06期)
余璐[7](2011)在《论神经认知语言学的邻近原则与词汇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认知语言学的邻近原则指大脑皮质功能相近的结构单位在空间位置上相邻。大脑结构与功能的这种对应关系是遗传的结果,后天经验也优化和微调着大脑结构的排列。从邻近原则来看词汇习得和知识的本质,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在邻近原则的基础上调用联结单元,并在调用后建立神经联结;知识的本质是神经元或者是微柱体之间在邻近原则基础上的联结状态。(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王江丽[8](2011)在《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以母语为泰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连通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试图以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为例,探讨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1年04期)
尚亚宁,雷宏友[9](2008)在《二语习得代表理论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并提出各自的理论。基于大脑神经系统科学事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通过构拟语言理论模式来研究学习者语言的认知和操作过程,给人们提供了语言习得的新视角。本文从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二语习得代表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S2期)
陆月华[10](2008)在《神经认知语言学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的边缘学科,它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语言和大脑的关系。本文简要阐述了美国语言学家悉德尼.兰姆创立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特征,介绍了国外一些学者对该理论的发展和分歧,同时评述了程琪龙教授对神经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神经认知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名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考察,本文发现以往研究结果存在大量矛盾之处,且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认知神经科学家对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忽视,导致诸多实证研究存在词类定义模糊和选取标准任意的弊病,进而导致研究者对名动分合关系观点不一。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认知语法的符号观及其对词类的概念分析,可为词类提供跨语言良构性定义,继而帮助认知神经科学家明确其研究对象;原型范畴理论和词类共性-类型学理论,为解决实证研究中不同词类及其对应构式的类典型选取,以及二者整合加工的典型性问题提供出路;构式语法对构式的定义、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化假设以及激进构式语法对"方法论机会主义"的批判,可帮助认知神经科学家厘清不同语言影响因素之间的等级关系及其各自的影响权重;词类共性-类型学理论和类型学标记理论的有机结合以及认知语法对语法自治的批判,为研究者揭示词类跨语言共性和语言专属性提供了窗口,继而保证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认知语言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娟.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听力理解过程研究[D].广西大学.2018
[2].孙崇飞,王恒兰,张辉.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词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J].外语教学.2018
[3].李蕴涵,谢菲,郭爽,殷皓,高炀.在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探究小语种学习——基于学习德语校园词汇的调研[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7
[4].周倩.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可能趋势——由神经现象学研究方法引起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7
[5].王馥芳.认知语言学的语言神经理论新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6].邓颖慧.浅谈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J].青年文学家.2016
[7].余璐.论神经认知语言学的邻近原则与词汇习得[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王江丽.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以母语为泰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
[9].尚亚宁,雷宏友.二语习得代表理论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10].陆月华.神经认知语言学发展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