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一、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峰[1](2021)在《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四种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以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四个组:全麻组(N组)、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组(S组)及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TD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患者术毕时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分别于手术前1天(T0)、术后1天(T1)、术后3天(T2)及术后5天(T3)时由护士在患者肘部的肘正中静脉抽血5ml,做好标记后及时送至冰箱储存,后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NK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浓度、并计算CD4+/CD8+;记录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Ramsy镇静评分、最高VAS疼痛评分以及咳嗽、寒战、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T组相比,S组和TD组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显着减少、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T1和T2时外周血CD3+、CD4+、CD4+/CD8+以及NK细胞的浓度显着升高(P<0.05)。与S组相比,TD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显着降低(P<0.05),麻醉苏醒期咳嗽、躁动、寒战的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拔管时的Ramsy评分显着升高(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相较于N组、T组和S组,TD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并能有效地改善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及苏醒期质量。

杨雅婷[2](2019)在《阿片类药物影响小鼠免疫和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阿片类药物是癌症镇痛以及围术期镇痛的一线用药,然而阿片类药物对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本课题采用小鼠皮下结肠癌模型,研究几种临床常用阿片类药物对该模型外周免疫系统淋巴亚群组成和功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小鼠结肠癌细胞系MC38,研究阿片类药物对体外MC38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阿片受体在侵袭和趋化中的作用。目的是使临床上镇痛药物的选择能够趋利避害,制定更加有利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麻醉方案以及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阿片类药物与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构建小鼠皮下结肠癌模型39只,建模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的0.2ml生理盐水,羟考酮5mg/kg,舒芬太尼5μg/kg,芬太尼50μg/kg。连续给药3天,间隔12h给药一次,最后一次给药12小时后麻醉小鼠,眼球取血并取脾。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和脾脏的CD3+T,CD3+CD4+T,CD3+CD8+T细胞,NK细胞以及脾脏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粒型MDSC的百分比;另建一批小鼠皮下结肠癌模型43只,给药和处理方式同前,通过CBA技术检测血浆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含量。第二部分体外培养小鼠结肠癌细胞MC38,分别采用CCK8和Transwell技术检测三种不同水平浓度的芬太尼,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对MC38增殖活性,迁移,侵袭和趋化的影响;并进一步用纳洛酮拮抗,检测MC38侵袭和趋化的改变。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在外周血中,与对照组相比,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给药后小鼠CD3+T、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49b+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显着下降,而羟考酮给药后以上指标均无改变;与羟考酮组相比,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组的CD3+T,CD3+CD4+T和CD3+CD8+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降低,芬太尼组的CD49b+T细胞所占比例也下降;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的淋巴亚群各指标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CD4/CD8比值也没有统计学差异。在脾脏中,与对照组相比,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的CD3+T,CD3+CD4+T和CD3+CD8+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升高,而芬太尼组无显着差异;与羟考酮组相比,芬太尼组的CD3+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CD4/CD8比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阿片类药物各组的脾脏NK细胞百分比均有所降低,而阿片类药物各组内无明显差异。2.在检测的外周血TH1/TH2/TH17细胞因子中,与对照组相比,阿片类药物各组的TNF-α浓度均有显着降低,其中芬太尼组的TNF-α水平显着低于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与对照组相比,舒芬太尼和羟考酮组的IL-10浓度有轻微的上调,而芬太尼组并无改变;与其他各组相比较,芬太尼组的TH1/TH2比值显着降低,呈偏向TH2型的免疫反应;IFN-?、IL-6、IL-17A浓度在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IL-2和IL-4含量因检测值极低未进行统计学处理。第二部分1.与对照组相比,体外芬太尼,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对小鼠结肠癌细胞MC38的增殖活性均无改变,其中1ng/ml舒芬太尼组与10ng/ml芬太尼组的增殖活性存在差异。2.除了地佐辛促进MC38迁移作用外,芬太尼、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MC38的迁移和侵袭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的上调作用。在三组阿片类药物的比较中:低浓度水平时,舒芬太尼促进MC38侵袭能力最强,其次是地佐辛,而迁移实验没有差异;中浓度水平时,舒芬太尼促进MC38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最强,其次是地佐辛;在高浓度水平时,地佐辛和舒芬太尼促进侵袭水平的能力强于芬太尼,而在迁移实验没有差异。高浓度水平的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侵袭作用增强不能被纳洛酮消除。3.芬太尼,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可以不同程度的促进MC38的趋化。在三组阿片类药物的比较中,低浓度水平时,舒芬太尼促进MC38趋化的能力最强,其次是地佐辛;中浓度水平时,地佐辛促进MC38趋化的能力最强。高浓度水平的地佐辛作用导致的MC38趋化增强可以部分被纳洛酮消除。结论1.在接种结肠癌细胞的小鼠体内,这三种阿片类药物可以不同程度的削弱循环免疫功能。其中羟考酮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最弱,免疫抑制作用低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2.芬太尼,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可以不同程度的促进小鼠结肠癌细胞MC38的迁移,侵袭和趋化,但对增殖无影响。相比芬太尼和地佐辛,舒芬太尼促进MC38恶性生物学行为更明显。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侵袭能力增强不通过阿片受体介导,但是趋化能力的增强可能部分由阿片受体介导。

吴镜湘,鲁云纲,朱宏伟,邱郁薇,徐美英[3](2012)在《曲马多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曲马多术前应用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使用曲马多1mg/kg(T组)、恩丹西酮8mg(O组)、曲马多1mg/kg+恩丹西酮8mg(TO组),对照组(C组)不用药。于术前、术毕测定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结果四组术毕CD4+细胞显着减低,CD8+细胞显着增高(P<0.05)。T组术毕NK细胞显着增高(P<0.05),而其它三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使用曲马多更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主要表现为NK细胞百分比增高。

金原野[4](2012)在《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乳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曲马多用于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组乳癌根治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4)为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n=22)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术前30 min(基础值T0)、术后2 h(T1)、24 h(T2)、48 h(T3)、72 h(T4)五个时间点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19)及NK细胞(CD3-CD16+CD56+)。结果与基础值T0相比较,T1、T2、T3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均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T4对照组各检测值升高到麻醉前水平,观察组相对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时观察组CD3、CD4+CD3+、CD8+CD3+、CD19和CD3-ZD16+CCD56+明显低于对照组ZP<0.05)。结论曲马多PCIA与PCEA用于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PCEA镇痛能保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郭善亮[5](2011)在《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术后镇痛及不同药物静脉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12月在我院胃肠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符合筛选条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R组为瑞芬太尼静脉镇痛组,F组为芬太尼静脉镇痛组。T组为未行术后镇痛组(对照组)。其中R组镇痛泵配方为瑞芬太尼0.02mg/kg+昂丹司琼8mg+0.9%生理盐水稀释100ml,F组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0.02mg/kg+昂丹司琼8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组均在患者拔管后行镇痛治疗,首次量2m1,连续背景输注剂量2m1/h,单次给药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min。三组患者都接受相同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测定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三组患者术后4h、24h、48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未行镇痛与镇痛组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患者术后各时相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术后24h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CD3+.CD4+.CD4+/CD8+降低与麻醉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术后48h瑞芬太尼组CD3+.CD4+.CD4+/CD8+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芬太尼组及未行术后镇痛组上述指标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72h镇痛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而未行镇痛组上述指标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良好的静脉镇痛能抑制术后疼痛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瑞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较芬太尼能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细胞免疫抑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可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一种方法。

熊章荣,刘预,牟林,魏闯,刘梦虓,彭庆,唐延先[6](2010)在《皮下与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皮下与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患者体格情况分级为ⅠⅡ级、拟在我院住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40例,年龄(45±10)岁,按信封法随机分为皮下自控镇痛组(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各20例。术毕以电子镇痛泵分别行皮下、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2组术后6、12、18、24、48h的镇痛效果。并在麻醉前(基础值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2天(T4)、术后第5天(T5)采集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5+)及NK细胞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均在3分以内,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2组患者的CD3+、CD4+、CD8+在T3、T4、T5时间点均下降(P<0.01);NK细胞,PCSA组在T4时间点下降(P<0.05),PCIA组在T3、T4时间点下降(P<0.01);CD4+/CD8+比值,PCIA组在T2时间点下降(P<0.05),在T3时间点上升(P<0.05),PCSA组在T4、T5时间点上升(P<0.05)。PCSA组的CD4+和PCIA组的CD4+/CD8+比值在T2时间点下降(P<0.05)。2组各时间点CD3+、CD4+、CD8+、CD4+/CD8+、CD45+及NK细胞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PCSA和PCIA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2种术后自控镇痛方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同。

丁汉琳,吴树宁,李明强,周立文,雷成明[7](2010)在《曲马多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中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曲马多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胃肠道肿瘤行根治手术的病人,ASAI~II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麻醉前肌注曲马多1mg/kg,对照组不使用,分别于麻醉前、手术1h和术毕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活化T细胞(CD3+HLA-DR+)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数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1hCD3+、CD3+CD4+、CD3+CD4+/CD3+CD8+、CD3+HLA-DR+和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术毕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有所回升,但研究组各指标与麻醉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和研究组(P<0.05)。结论曲马多减小了胃肠道肿瘤病人术中T淋巴亚群和NK细胞下降的程度,能明显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楼菲菲,谭志明,缪长虹,徐亚军,陈家伟,陈蔚[8](2009)在《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静脉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超前镇痛可缓解术后疼痛已得到麻醉学界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尚无超前镇痛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并接受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曲马多组(D组)。麻醉诱导前15min及手术结束时,A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5mg/kg,B组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1、0.5mg/kg,C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20ml,D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mg/kg+曲马多0.5mg/kg、氟比洛芬酯0.25mg/kg+曲马多0.25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术后30min(T0.5)、术后4h(T4)、术后24h(T24)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即CD3+、CD4+、CD8+标志细胞数)。结果:A组、D组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B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差异无显着性。C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显着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显着减少(P<0.05)。T0.5、T4时,D组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及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段晓丰[9](2008)在《不同麻醉方法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病人T细胞亚群及IL-2、sIL-2R、IFN-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和麻醉可使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虽然大部分研究显示麻醉药和麻醉方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逆的,可很快恢复,但是采取一种围术期麻醉平稳并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的麻醉方法仍然是很有必要的。本实验采用目前比较推崇的两种麻醉方法,即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抽取肺癌病人围术期不同时间点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以了解病人围术期及围麻醉期免疫功能的变化,从而发现两种麻醉方法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找出更适合肺癌病人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5例择期肺癌手术病人,年龄4564岁,ASA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kg/m2,无明显心、肝、肾功能异常,近期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镇痛(EI)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EE)组;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静脉镇痛(TI)组,每组15例。病人入手术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咪达唑仑0.05mg/kg。入室后5min测定血压(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作为基础值,建立静脉液路。TI组直接行全麻诱导,诱导药物采用瑞芬太尼(靶浓度6ng/ml)、异丙酚(靶浓度4μg/ml),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46μg/ml)和瑞芬太尼(靶浓度46ng/ml),按需给予肌松药。术毕采用静脉镇痛(曲马多10mg/kg,格拉司琼3mg)。EI和EE组行T57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予1%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量,确定麻醉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方法同TI组。术中维持采用硬膜外分次给予0.375%罗哌卡因69ml,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46μg/ml),按需给予肌松药和瑞芬太尼。EE组术毕采用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0.15%,曲马多3mg/ml,格拉司琼3mg),EI组术毕采用静脉镇痛。病人术中常规监测无创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和心率不超过基础值上下20%,末梢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麻醉深度监测采用脑电双频谱(BIS)监测仪,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60。三组均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1h(T1)、术毕(T2)、术后1d(T3)、3d(T4)分别抽取静脉血5ml。测定T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1 TI组与EI组比较1.1 T细胞亚群的变化除CD8+外,各指标手术开始后1h开始下降(P<0.05),术毕时TI组降至最低(P<0.01),术后1d TI组有所回升,而EI组降至最低(P<0.05)。术后3d两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麻醉前。组间比较EI组与TI组术毕时差异显着(P<0.05)。1.2细胞因子的变化1.2.1 IL-2水平的变化手术开始1h有所下降,术毕时下降明显,TI组降至最低(P<0.05);术后1d EI组降至最低,TI组开始恢复;术后3d两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麻醉前。组间比较术毕时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 sIL-2R水平的变化手术开始1h及术毕有所升高,但与麻醉前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 IFN-γ水平的变化术毕时降至最低,与麻醉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恢复接近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术毕时TI组下降明显(P<0.05)。2 EI组与EE组比较2.1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EI组出现恶心反应2例。2.2 T细胞亚群的变化除CD8+外, EI组各指标术后1d继续下降至最低(P<0.05);术后3d EE组基本恢复,EI组仍低于麻醉前;组间比较两组组术毕时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E组术后恢复早于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细胞因子的变化2.3.1 IL-2水平的变化术后1d EI组降至最低, EE组开始恢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 EE组恢复至麻醉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 sIL-2R水平的变化组间组内无统计学意义(P>0.05)。2.3.3 IFN-γ水平的变化术后1d恢复接近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对比发现,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免疫功能恢复早。因此,对于肺癌根治术病人,采取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和镇痛方法。

李亚林[10](2007)在《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对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对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影响以及皮质醇与镇痛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探索应激、镇痛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寻求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的适用于肺癌患者的术后镇痛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非小细胞肺癌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31例。两组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相同。术后按不同镇痛方法随机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E组,n=15)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I组,n=16)。镇痛方案为E组硬膜外持续泵入0.125%布比卡因,内含芬太尼2.4 ug/ml、咪唑安定0.05 mg/ml。持续剂量4ml,PCA 1ml,锁定时间20分钟;I组静脉持续泵入含芬太尼20ug/ml、咪唑安定0.1mg/ml、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0.04mg/ml的混合液,持续剂量2ml、PCA 1ml、锁定时间20分钟。分别于麻醉前(T1)、术后2小时(T2)、术后第1天(T3)、第3天(T4)、第5天(T5)、第7天(T6)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CIK、细胞因子(I FN-γ、TNF-a、IL-2、IL-4、IL-5、IL-10)及皮质醇。同时由专人于术后在安静、运动或咳嗽状态下用视觉模拟评分和RSS镇静评分观察各组镇痛、镇静效果及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E组和I组都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两组在安静、咳嗽或运动状态下差异无显着性,RSS镇静评分I组高于E组(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8+ E组于术后2小时较术前显着下降(P<0.05),术后第1天开始恢复,到第3天恢复到术前;I组CD3+于术后2小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天开始出现恢复趋势,CD4+于术后第7天增加明显(P<0.05),组间差异无显着性。NK细胞E组术后2小时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I组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术后第3天开始恢复,术后第5天再次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CIK细胞E组术后第3天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I组术后第1天减少(P<0.05),术后3天渐恢复;两组间CIK于术后1天、3天、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促炎性细胞因子TNF-a两组术后2小时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均于术后2小时明显升高。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两组均于术后2小时明显下降,以I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Th2型细胞因子IL-5两组于术后2小时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5天I组比E组上升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IL-4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皮质醇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均明显升高,术后1天开始下降,E组与I组术后2小时差异有显着性;皮质醇与CD3+、CD4+呈负相关。结论1.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较静脉自控镇痛更能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所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抑制;2.皮质醇作为应激反应的敏感指标,在应激反应中与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分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应激反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的密切关系。3.硬膜外自控镇痛比静脉自控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

二、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分组与处理
    1.3 麻醉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四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免疫指标的比较
    2.3 四组患者术中用药情况的比较
    2.4 四组患者全麻苏醒期情况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麻醉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阿片类药物影响小鼠免疫和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阿片类药物对结肠癌小鼠免疫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耗材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3.1 药物的配制
        2.3.2 流式检测所用溶液的配制
    3 实验步骤
        3.1 皮下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给药
        3.1.1 皮下注射
        3.1.2 尾静脉注射
        3.2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亚群
        3.3 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源性抑制性细胞
        3.4 流式CBA检测血浆TH1/TH2/TH17 细胞因子
        3.5 统计
    4 结果
        4.1 阿片类药物对淋巴亚群的影响
        4.1.1 不同阿片类药物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4.1.2 不同阿片类药物对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4.2 阿片类药物对脾脏MDSC的影响
        4.3 阿片类药物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5 讨论
第二部分 阿片类药物对结肠癌MC38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和耗材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步骤
        3.1 细胞培养
        3.1.1 细胞复苏
        3.1.2 细胞传代
        3.1.3 细胞计数
        3.1.4 细胞冻存
        3.2 Cell Counting Kit(CCK-8)细胞增殖实验
        3.3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
        3.4 Matrigel基质胶细胞侵袭实验
        3.5 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的趋化性
        3.6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阿片类药物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4.1.1 芬太尼浓度梯度对MC38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1.2 舒芬太尼浓度梯度对MC38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1.3 地佐辛浓度梯度对MC38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4.1.4 比较不同阿片类药物对MC38 迁移的影响
        4.1.5 比较不同阿片类药物对MC38 侵袭的影响
        4.2 不同阿片类药物对肿瘤细胞趋化的影响
        4.3 阿片类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4.4 纳洛酮拮抗阿片类药物后对肿瘤细胞侵袭和趋化的影响
        4.4.1 纳洛酮拮抗不能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侵袭增强
        4.4.2 纳洛酮可以部分逆转地佐辛引起的趋化增强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3)曲马多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5)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方法
        2.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2.1.2 麻醉方法
        2.1.3 镇痛方法
        2.1.4 主要药品
        2.1.5 仪器
    2.2 观察指标及标本采集
        2.2.1 VAS评分
        2.2.2 标本收集与处理
    2.3 检测方法
        2.3.1 T细胞亚群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镇痛评分
    3.3 不良反应
    3.4 三组患者各时点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围手术期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因素
    4.2 术后疼痛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机制
    4.3 瑞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
    4.4 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焦虑状态量表(SAS)
附录B 视觉模拟评分(VAS)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6)皮下与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麻醉方法
        1.2.1 术前处理
        1.2.2 麻醉诱导
        1.2.3 麻醉维持
    1.3 镇痛方法
    1.4 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镇痛评分
    2.2 不良反应
    2.3 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3 讨论

(8)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静脉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诱导前处理
        1.2.2 麻醉诱导
        1.2.3 麻醉维持
        1.2.4 术后处理
        1.2.5 静脉血采集
    1.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情况
    2.2 对照组术后情况
    2.3 A组、D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情况
    2.4 B组术后与术前相比情况
    2.5 各试验组术后与对照组相比情况
3 讨论

(9)不同麻醉方法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病人T细胞亚群及IL-2、sIL-2R、IFN-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不同麻醉方法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1
    附图
    附表
    结果2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对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中文摘要
二、论文英文摘要
三、论文正文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之处
    7、展望
四、论文参考文献
五、论文综述
六、致谢

四、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麻醉方式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及苏醒期质量的影响[D]. 张美峰.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阿片类药物影响小鼠免疫和结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D]. 杨雅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曲马多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 吴镜湘,鲁云纲,朱宏伟,邱郁薇,徐美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08)
  • [4]曲马多术后镇痛对乳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J]. 金原野. 中国医师杂志, 2012(06)
  • [5]瑞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D]. 郭善亮. 南昌大学, 2011(04)
  • [6]皮下与静脉术后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J]. 熊章荣,刘预,牟林,魏闯,刘梦虓,彭庆,唐延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18)
  • [7]曲马多对胃肠道肿瘤病人术中免疫功能的影响[A]. 丁汉琳,吴树宁,李明强,周立文,雷成明. 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 [8]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静脉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J]. 楼菲菲,谭志明,缪长虹,徐亚军,陈家伟,陈蔚. 中国癌症杂志, 2009(04)
  • [9]不同麻醉方法及镇痛方法对肺癌根治术病人T细胞亚群及IL-2、sIL-2R、IFN-γ的影响[D]. 段晓丰. 河北医科大学, 2008(01)
  • [10]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对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影响[D]. 李亚林. 昆明医学院, 2007(05)

标签:;  ;  ;  ;  ;  

曲马多术后镇痛对妇科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