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动力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结构,数值,隧道,量纲,各向同性,砂土。
结构动力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赵巨岩,王道荣,孟刚,赵海燕,李宏杰[1](2019)在《量纲分析及其在轴对称结构动力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的重要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针对具有双层结构材料的轴对称柱形壳体,运用量纲分析的方法,依据模型和原型基本相似特点,开展其在脉冲载荷加载下动力学响应分析,建立在特定条件下无量纲因变量与无量纲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开展缩比模型样件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颜可珍,满建宏,石挺魏,陈帅,刘能源[2](2019)在《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横观各向同性结构动力响应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弹性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结合坐标变换、Buchwald势函数,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层状横观各向同性结构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其微分性质得到了在Fourier变换域内单层有限厚度刚度矩阵和半空间无限体刚度矩阵.考虑层间接触条件组装各刚度矩阵得到总刚度矩阵,并根据边界条件求解总刚度矩阵在变换域内的解.然后,进行Fourier逆变换将变换域内的解转化为物理域内的解.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随后通过参数的变化来模拟层间接触状态的改变,并分析了面层与基层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基、面层层间接触状况越差,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越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田威,武泽元,王亚威,肖煜强,张旭东[3](2019)在《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内爆炸下结构动力响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建立土体与地下叁舱综合管廊耦合模型,采用隐式-显式顺序求解的分析方法,模拟燃气舱在1、5、20、40 kg TNT药量下的内爆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炸药量对燃气舱的影响最为显着,其次综合舱,电力舱影响最小,燃气舱内左侧隔墙的破坏相比其他墙板破坏更严重,其破坏处为墙板交接处和各板中间附近位置;②燃气舱内空气中心线上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当炸药量20、40 kg TNT时,其超压峰值会2~5 m内出现较大的波动;③位移时程曲线基本遵循随着炸药量的增加而增加,部分测点后半时程会出现较大差异。在40 kg TNT炸药量爆炸荷载下,燃气舱上顶板较下底板的位移影响较大,其最大值能达到0. 7 cm,且残余变形为0. 5 cm左右。(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赵立刚[4](2019)在《砂土地层地铁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砂土地层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液化现象及地铁地下结构对动力的响应特性,以西安地铁1号线某区段为例,建立了砂土地层地铁地下结构模型并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发现:在动力荷载下,砂层具有加速度放大效应,且峰值加速度随土层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傅里叶主频级数均出现在1~2 Hz处;动荷载下砂土液化,砂土振动最大加速度随埋深不断衰减,孔隙水压力随时间推移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砂土地层中地铁地下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出现上浮现象,孔隙水在中心处聚集并突涌,具有较大的工程危害。(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10期)
邓斌,乔春生,余东洋,陈松[5](2019)在《重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分析了30 t轴重列车荷载作用下,不同铺底厚度和基底不同吊空程度时红岭重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铺底结构能较好地吸收列车振动荷载,并且随着铺底厚度增大,铺底结构的竖向动应力和竖向加速度均减小,因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须保证铺底结构具有足够厚度;随着基底吊空程度增大,铺底结构的动力响应逐渐加剧,并且铺底结构底面的竖向位移和竖向加速度变化比顶面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韩旭亮,谢彬,王世圣[6](2019)在《海洋浮式结构物混合定位瞬态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定位是指船舶或者海洋浮式结构物既安装锚泊定位,又安装动力定位,从而实现稳定又节能的目的。本文基于势流理论、细长杆理论和PID控制理论,采用时域方法对一艘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混合定位瞬态动力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研究复杂环境条件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浮体运动响应、锚泊缆索张力响应、推进器推力响应及角度变化情况,评估混合定位能力及系统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曲翔宇,冯同同,夏龙,刘卫丰[7](2019)在《高铁列车运行作用下燃气管涵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京张高铁跨越某燃气管涵为例进行研究,为避免高铁列车对燃气管涵结构的不利影响,设计了混凝土U型刚构防护结构。为研究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燃气管涵结构的动力响应,建立混凝土防护刚构—土体—燃气管涵叁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将二维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列车荷载作为外部激励施加到叁维动力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动力计算,分析燃气管涵结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动力响应,并与现有规范对比,预测京张高铁通车后对现有燃气管涵的振动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燃气管涵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响应的频率成分多为0-10Hz的低频,且随着车速增大,管涵的速度及加速度动力响应增大;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在管涵最不利截面的跨中处最大;京张高铁运营后列车荷载的动力作用不会对混凝土刚构结构下的燃气管涵产生显着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刘聪,彭立敏,雷明锋,施成华,李玉峰[8](2019)在《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其相互影响规律振动台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相互影响规律等问题,在叁向El地震波作用下完成了3种地震烈度、6个工况的交叉隧道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震烈度越高,隧道各特征点的地震加速度、环向应变越大,在Ⅸ度叁向El波作用下,沿上跨隧道墙脚轴线方向,交叉中心断面处最大地震加速度比普通断面(受相邻隧道影响小)小,而轴向应变比普通断面大,沿下穿隧道拱腰轴线方向,交叉中心断面处最大加速度比普通断面大,而最大轴向应变比普通断面小。通过建立叁维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数值计算表明:在Ⅸ度叁向El波作用下,沿上跨隧道轴向,交叉中心断面处各特征点σ_1、σ_3及主震方向位移最大值均比普通断面大,沿下穿隧道轴向,交叉中心断面处各特征点σ_1、σ_3及主震方向位移最大值均比普通断面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9期)
胡刚,费鸿禄,包士杰,杨智广[9](2019)在《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初次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隧道初次衬砌结构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应用TC-4850测振仪获得3个测点8次监测试验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数据,依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传播规律的萨道夫斯基公式;采用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定义材料参数及其状态方程,在依据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传播规律可靠性分析验证数值模型合理性的基础上,建立隧道初次衬砌结构仿真模型,考虑初次衬砌强度的变化,分析隧道结构关键位置(拱脚、拱腰、拱肩、拱顶)处应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初次衬砌结构X方向拱脚和拱顶处应力峰值明显大于其余关键位置,Y方向应力峰值出现在拱脚位置,为118 100 Pa,Z方向应力峰值同样出现在拱脚处,为239 100 Pa,且Z方向应力峰值明显大于X和Y方向;隧道初次衬砌结构位移峰值出现在拱腰位置,为0.361 cm,且Z方向位移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早于X和Y方向;在C30的基础上,增加C25和C35初次衬砌强度等级,随着初次衬砌强度的递增,应力呈正相关关系,位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任根立,王秀丽[10](2019)在《泥石流块石冲击下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泥石流块石冲击荷载作用下灾害的防治问题,引入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并利用ANSYS/LS-DYNA对不同冲击物在不同的冲击点位置、冲击物速度和冲击物质量条件下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对泥石流块石冲击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冲击物在不同的冲击点位置,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冲击力峰值不同,同一冲击高度,钢绞线网组合结构中间点处的冲击力峰值比两侧点要小;随着冲击高度的增加,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冲击力峰值减小;②在低速度冲击过程中,钢绞线网组合结构中钢绞线未断裂,结构的冲击能量守恒,在高速度冲击时,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冲击点处横向钢绞线比竖向钢绞线的塑性应变和轴向力更早达到最大,横向钢绞线先发生断裂;③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冲击点处位移峰值分析显示,随着冲击物速度和冲击物质量的增加,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位移峰值增加,但位移增幅降低。(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结构动力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线弹性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结合坐标变换、Buchwald势函数,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层状横观各向同性结构的动力控制方程,利用傅里叶变换及其微分性质得到了在Fourier变换域内单层有限厚度刚度矩阵和半空间无限体刚度矩阵.考虑层间接触条件组装各刚度矩阵得到总刚度矩阵,并根据边界条件求解总刚度矩阵在变换域内的解.然后,进行Fourier逆变换将变换域内的解转化为物理域内的解.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随后通过参数的变化来模拟层间接触状态的改变,并分析了面层与基层层间接触状态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基、面层层间接触状况越差,路面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越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动力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赵巨岩,王道荣,孟刚,赵海燕,李宏杰.量纲分析及其在轴对称结构动力响应中的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2].颜可珍,满建宏,石挺魏,陈帅,刘能源.考虑层间接触状态的横观各向同性结构动力响应解析解[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田威,武泽元,王亚威,肖煜强,张旭东.地下综合管廊燃气舱内爆炸下结构动力响应规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赵立刚.砂土地层地铁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J].建筑施工.2019
[5].邓斌,乔春生,余东洋,陈松.重载铁路隧道铺底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铁道建筑.2019
[6].韩旭亮,谢彬,王世圣.海洋浮式结构物混合定位瞬态动力响应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7].曲翔宇,冯同同,夏龙,刘卫丰.高铁列车运行作用下燃气管涵结构动力响应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8].刘聪,彭立敏,雷明锋,施成华,李玉峰.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其相互影响规律振动台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9].胡刚,费鸿禄,包士杰,杨智广.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初次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J].公路交通科技.2019
[10].任根立,王秀丽.泥石流块石冲击下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