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东[1]2004年在《《世说新语》兼语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杰出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为语料,共时和历时相结合,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兼语句作细致的描述:对其中一些问题作出解释,希望能对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和观点。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世说新语》作者和作品、文体和语体的有关情况,论述了其纪实性和口语化特色。 第二章评析了现代汉语中兼语句的研究情况,认定兼语与语义相承是判定兼语句存在的重要根据,对兼语句的定义及判定、分类提出了新的看法;选择《世说新语》进行语法研究的语料价值、采用的方法和语料取舍原则。 第叁章详细地对《世说新语》兼语句分类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以及兼语省略、兼语为代词、分裂兼语句、谓语的复杂化和陪同类动词所带的“N_1+V_1+N_2+V_2”结构的分析。以期对当时兼语句的使用情况有一个大致掌握。 第四章解释了兼语句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即:一、兼属主语、宾语两种句法成分的兼语在汉语中客观存在,兼语句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句式的特殊句式。二、初步探讨了《世说新语》的兼语句对语言的临摹性原则的体现。 第五章历时比较《左传》和《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的兼语句。论述:一、致使义兼语句后动词是一致使目的;二、分裂兼语句中后一分句由必须使用前动词发展到不使用,兼语成为后一分句现实主语,明确体现兼语的成分两属性质。叁、讨论了“遣”“教”“待”引导具体行为义兼语句发展到命令义到抽象致使义的情况,正本清源地论证了致使义兼语句的发展演变。
弓耀楠[2]2017年在《《世说新语》语言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世说新语》用简约玄淡的笔墨生动刻画了东汉末年到刘宋初年门阀士人的形象群休。在历来研究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众多学者的青睐,本文拟从语言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赵小东, 黄宜凤[3]2006年在《《世说新语》存在动词“有”引导的兼语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说新语》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征,其中的存在类兼语句尤其是“有”字兼语句能揭示这时期语言的有关特色,体现兼语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赵小东[4]2007年在《从《世说新语》兼语句看语言的时间顺序性原则》文中研究指明语言具有临摹性,语言的结构可以直接映照概念的结构,其中包括时间顺序性原则。兼语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式,在语义语法的汉语中尤能体现语言的时间顺序性原则。本文以二分的方法对《世说新语》的全部兼语句进行分类,从中看出兼语句从扩展类中容许听凭义、存在类、致使类、使令类的扩展类(除容许听凭义)到论定类,其自主性依次降低,但都明显地体现出时间顺序性原则,即兼语前一动词发生于后一动词之前,后一动词承接前一动词进行叙述。
赵小东[5]2006年在《《世说新语》存在动词“有”引导的兼语句研究》文中指出《世说新语》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征,其中的存在类兼语句尤其是“有”字兼语句能揭示该时期语言的有关特色,体现兼语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赵小东, 熊安慧[6]2011年在《语义内涵抽象 表达功能扩大——《世说新语》抽象致使义兼语句试析》文中认为兼语句前动词V1的意义由"呼喝"、"命令"、"安排"等具体的行为动作义不断抽象,最终只表示一种纯粹的或抽象的致使意义,这时,兼语句的使用范围扩展,可以表示人、事物或事件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体现出兼语句发展后语言表达功能的扩大。
李树珍[7]2012年在《轻动词视野下的《世说新语》动宾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为语料,以现代语言学中的轻动词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世说新语》中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分类。全文对《世说新语》中动宾关系的分类以句法结构的不同为标准,比较详细地考查了动词本身的词汇意义和动宾短语所处的句法环境对动宾语义关系的影响情况。全文按动宾关系所处句法环境和所含轻动词的不同,将《世说新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叁大类11小类,全文共分七个部分论述。绪论部分对语料《世说新语》的作者、版本、内容、体例和语言研究现状等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展现了《世说新语》口语性强的语言特点。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介绍部分。本章对轻动词理论的发展、动宾关系的复杂性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在轻动词理论的指导下对《世说新语》中的动宾关系进行了分类。第二、叁、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对《世说新语》中的叁大类动宾关系:叙述关系、描写关系和说明关系分别进行了分析。叙述关系是指整个动宾结构是对主语动作、事件动态过程的呈现。叙述关系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又分为五小类:支配关系、关涉关系、经历关系、时空关系和致使关系。这一部分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见闻类和遭遇类动词与其后宾语之间的关系都归为“经历关系”,认为此类动宾结构中,宾语对主语产生了某种影响,主语被动地做出反应;二是对致使关系中“使令”动词的意义由“命令”向“致使”转化、轻动词“CAUSE”由句法层面向词法层面的转化过程做了动态分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描写关系是指整个动宾结构是对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自身某种状态的描写,包括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描写关系进一步分为叁小类:因果关系、保持关系和变化关系。在本文中,我们特将心理动词与它后面宾语之间的关系归为因果关系,这不同于以往的分类。说明关系包括判断关系、存现关系和比拟关系叁个小类。我们发现,在表“判断”、“存现”和“比拟”这叁类关系的句子中,谓语动词的动作性很弱,只是对主语和宾语起到某种连接作用。这叁类动词所带的宾语,我们称之为“关系宾语”。第五章对《世说新语》中“其他动宾关系”和动宾关系的演变做了简要介绍。我们认为,《世说新语》中的动宾关系比起先秦汉语来,有了新的发展,宾语前置现象大大减少,词类活用现象也明显减少;轻动词的有音标记词,如“被”、“使”等的词汇义开始虚化,而承担更多的语法意义。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并对全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王雪[8]2010年在《《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的主谓句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能建立起一套符合汉语实际的主谓句系统。要想建立起真正属于汉语自己的句型系统,就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典籍做起。先前的学者对现代汉语的主谓句句型研究比较多,对于古代典籍的句型研究就相对较少。《世说新语》产生于刘宋时代,正值汉语发展史上的中古早期。全书基本上用当时流行的口语写成,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真实的语言面貌。该书在词汇与语法等众多方面对上古汉语均有继承和发展,因而这部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特点的珍贵语料,也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难得材料。因此本文选取《世说新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语料的主谓句进行详实的描写和分析,试图构建起该书的主谓句系统,为汉语史的发展提供一些佐证。本文分为四大部分,分别阐述该论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世说新语》的主谓句系统,《世说新语》主谓句的历时比较和结语。经过详尽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世说新语》的主谓句结构类型大体有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和其他谓语句。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他们下面又各自划分出不同的主谓句类型,其中以动词谓语句为核心,其下位句型较为复杂。通过对《世说新语》主谓句句型穷尽性的分析和描写,我们发现魏晋时期的主谓句句型系统已经很接近于现代汉语的主谓句句型系统了,只是跟现代汉语的主谓句比起来还比较拘泥于形式。但是这个时期的主谓句句型系统已经很成熟了,如“连动句”,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语义上,都与现代汉语的连动句相差无几了;还有形容词谓语句“最+形容词”结构,已然就是现代汉语的“极比”了。本文的研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希望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陆杨[9]2018年在《《世说新语》单音节运动动词词化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南朝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为语料,在美国语言学家Talmy的词化(lexicalization)理论的视野下,对《世说新语》中的单音节运动动词的词化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分类研究。全文对《世说新语》中的运动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提取,一共提取了 330个运动动词,并依据其表层形式和底层语义要素之间的联系,归纳出了两类七种词化模式。全文从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对语料《世说新语》的作者、版本、内容、研究价值和语言研究现状等做了相应的介绍,展现了《世说新语》对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介绍部分,本章介绍了词化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以及该理论在古代汉语研究上的应用,并在对运动动词进行界定的同时,确定了运动动词的提取原则和分类标准。第叁、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对两类模式运动动词下的七种词化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叁章对分析性模式的运动动词的词化模式展开了研究,根据运动动词表层形式和底层语义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将其分为了纯粹路径运动动词、纯粹方式运动动词和纯粹致使运动动词。第四章对综合性模式的运动动词的词化模式展开了具体研究,将其分为了[FIGURE]+[MOTION]+[PATH]、[MANNER]+[MOTION]+[PATH]、[MOTION]+[PATH]+[CAUSE]和[MOTION]+[GROUND]+[PATH]这四类词化模式。第五章对《世说新语》中几组同义运动动词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并对全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刘岗[10]2012年在《《世说新语》谓语动词配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对研究汉魏晋时代的历史、语言、文学、修辞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能作为全方位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资料。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在句子中作谓语,是众多语法成分中的“核心”,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动词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配价理论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意义重大的语言学理论,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汉语动词的研究中。然而在古代汉语专书词汇研究领域,配价理论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世说新语》一书中的谓语动词,以配价理论为统领,认真研究了该书谓语动词的配价能力、语义特征、前后语义角色搭配等问题,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类,希望以这种努力为《世说新语》研究和古汉语专书动词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世说新语》兼语句研究[D]. 赵小东. 四川师范大学. 2004
[2]. 《世说新语》语言研究综述[J]. 弓耀楠. 青春岁月. 2017
[3]. 《世说新语》存在动词“有”引导的兼语句研究[J]. 赵小东, 黄宜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从《世说新语》兼语句看语言的时间顺序性原则[J]. 赵小东.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7
[5]. 《世说新语》存在动词“有”引导的兼语句研究[J]. 赵小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语义内涵抽象 表达功能扩大——《世说新语》抽象致使义兼语句试析[J]. 赵小东, 熊安慧. 宜宾学院学报. 2011
[7]. 轻动词视野下的《世说新语》动宾关系研究[D]. 李树珍.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8].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D]. 王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9]. 《世说新语》单音节运动动词词化模式研究[D]. 陆杨. 广西大学. 2018
[10]. 《世说新语》谓语动词配价研究[D]. 刘岗. 四川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