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历史主义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历史主义,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重构,文本,儿童。
新历史主义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19)在《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变奏——《省府前街》的时间、空间与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省府前街》以民国二十五年至1945年为时间中心、以开封城里省府前街上的沈宅为空间中心、以沈家小姐沈奕雯为人物中心展开叙事。在时间表达上有意展现了"大历史"与"小叙事"的交融;在空间建构上以地图学的知识,通过空间位移推动故事发展,通过空间区隔表现空间政治;在人物塑造方面则陷入"正史"与"传奇"的冲突,在性别叙事和故事伦理层面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省府前街》深受1980年代兴起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影响,但其对正史的尊重彰显了它力图成为一部"新"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可贵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洪华平[2](2019)在《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主流创作点,"中国20世纪历史"的阐释,可谓是新时期文学帷幕拉开以来,最为文学作者所钟爱的主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莫言一直保持着文学创作上的"高产",其作品多是围绕历史题材的重新解构进而铺叙的。莫言所创作的多部长篇小说映射出其期望以新视角来反观、解读历史的强烈企图,尝试探索历史、当代两个时空内的辩证关系,从而寻求一种有效方式来解决现世内的类似难题。(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徐晓倩[3](2019)在《论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历史主义小说以其对历史的全新阐释和新颖的叙事策略成为文坛上的一个亮点。新历史主义小说在讲述故事和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塑造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儿童形象,并将目光聚焦于儿童以往被忽视和压抑的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小说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历史意义。此时,儿童形象既是对文学领域的扩充,也承载了反映社会、反思历史的功能。本文将对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出现的儿童形象进行全方面的考察与探究:绪论部分就儿童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小说中儿童形象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下学界对儿童形象的研究现状,从而阐释了研究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的意义。正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归纳并分析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类型。基于其在时代历史中的特点,可以分为四种形象类型:苦难生活的忍受者、绝望无力的抗争者、传奇人生的创造者、纯真心灵的呈现者。通过这四种主要的儿童形象来对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心灵困境进行直观的展示,为后文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提供前提与铺垫。第二章对新历史主义小说塑造儿童形象的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首先是儿童视角的使用,分为限制性儿童视角的独特运用、儿童视角下的独特感觉世界两部分,作家通过儿童视角,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儿童形象;其次是阐释作家将儿童放入成人世界,在对比中呈现其独特性;再次是儿童病态心理的书写,通过儿童的病态性心理和病态人格对儿童形象进行更为深入的描写与塑造。第叁章论述儿童形象的出现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意义。其一是儿童形象的历史意义,儿童形象的塑造不仅消解了传统的历史叙事,而且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历史观;其二是儿童形象的审美意义,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丑态百出却有一种不依附于美的审丑价值,并且基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儿童形象还使小说文本呈现出一种狂欢气息;其叁是儿童形象的现实意义,儿童形象的书写不仅突破了人物形象塑造的局限性,而且为作家找到一种倾诉内心的方式,通过对“儿童本位观”的深化表达了对儿童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怀,呼吁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儿童。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括与升华,更进一步地阐释了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独特性和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1)
崔谦[4](2019)在《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释中国20世纪的历史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进入新时期文学之后,多位作家都做出了独特阐释。作为一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进行创作的高产作家,莫言的作品非常关注对历史题材的重新处理。在多部长篇小说中,莫言都有意通过一种新的视角来反观历史、解读历史,试图找出"历史"与"当代"这两个时空之间的某种联系,寻找一种解决当下类似问题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17期)
郑逸群[5](2019)在《浅析凌力历史小说《少年天子》的新历史主义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轶闻主义、小人物命运和历史背景下的诗学意境叁个方面分析凌力历史小说《少年天子》的新历史主义特色。和以往传统的历史小说不同,该小说设置多条主线,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对清初的历史环境加以审视,并且开始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外部景物描写。着重刻画了顺治帝福临与董鄂妃、柳同春与乔梦姑的爱情悲剧。(本文来源于《文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雨彤[6](2019)在《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瓦尔特·司各特是欧洲历史小说的首创者,李劼人的创作是中国近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典范。司各特与李劼人的历史小说都提供了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广阔文本空间,在历史与文学关系的处理上,二人的作品中的表现内容和思想内涵与新历史主义理论主张不谋而合。本文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支撑点,分析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倾向。首先,司各特与李劼人从重要的历史事件中汲取创作素材,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完美结合,以睿智的眼光洞察历史发展,通过历史真人和文学虚构人物的共同塑造,展现了社会历史生活的广阔画面。其次,二人历史小说创作以民间叙事为基本视角,着眼于最为平凡的民间群体,将目光转向中下阶层的普通人民甚至是边缘人物,用个体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际遇来描绘小写的历史,展现出真实的、属于大多数人的民间历史样貌。再次,新历史主义将“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纳入文学的批评视域,以新历史主义理论中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建构的关系为立足点,探讨二人历史小说的民族史、地方志的书写特征与文化记录价值,反映了各自地区人民所创造的特有文化。最后,文章进一步分析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的地位和接受程度,反映了文化形成的动态过程,从而挖掘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由于新历史主义理论强调阐释文本的社会文化语境,同时注重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语境与文本的互动性,因此运用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二人的文本,可以更好地分析小说文本与它处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了解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揭示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何融入文学文本,文本又如何主动补充和建构历史的。(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陈然然[7](2019)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哈金小说《南京安魂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事件之一,“南京大屠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以一种被遮蔽的状态存在于国际历史记忆中,诸种势力的相互掣肘使得那段残暴的历史被漠视、被遗忘。1997年,华裔作家张纯如长篇纪实文学《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的发表改变了此种境况,其后,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大量涌现,“南京大屠杀”终于以一种高度自觉的创伤记忆书写的形式集体重现,并在2015年被联合国收录在《世界记忆名录》书册之中。海外华裔作家哈金在2011年推出的长篇文学作品《南京安魂曲》,借助叙述人高安玲的视角,讲述了明妮·魏特琳等国际人士在屠杀时期对中国人民的救难与保护,并将救难过程中日本军人对中国难民的的虐杀、蹂躏与强暴呈现出来。论文总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哈金及其作品的在国内的研究情况并探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与文学书写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探究哈金写作《南京安魂曲》的动机及目的。第叁部分对《南京安魂曲》的文本进行着重分析,侧重分析哈金如何以文学的笔法书写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即明妮·魏特琳,并分析叙述人高安玲在场的叙事与明妮·魏特琳他者的救难二者之间的逆反关系。第四部分主要将《南京安魂曲》与严歌苓小说《金陵十叁钗》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在严歌苓与哈金的笔下,“女性与战争”的关系如何被表现。第五部分对全文做进一步的概括总结。(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胡杰[8](2018)在《民族性格范式下的美国革命——霍桑革命题材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叁四十年代,美国历史学家构建了理想化和神圣化的美国革命话语体系,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但霍桑在民族性格范式下重塑了美国革命的意义:既歌颂了果敢、坚强、抗争等古老清教徒品格的复苏,又哀叹了革命时期优雅传统的丢失和人性的扭曲;既为革命带来的新时代和新秩序感到欣慰,又为抛弃历史、激进盲目的新一代深感忧虑。霍桑革命题材的短篇小说对话了主流历史话语,补充了人们对革命的多维认知,参与了历史话语的构建,体现了文本的历史性。(本文来源于《外国语言与文化》期刊2018年04期)
赵娜,胡丹妮[9](2018)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研究——以《二手时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视角对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二手时间》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民间采访实录,揭示了前苏联解体对民众的影响,为这一历史重大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视角,体现了作者的新历史主义史观。(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8年12期)
符玥[10](2018)在《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历史的理性解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是谈现在的历史还是历史的历史?历史的作用表现为唤醒或者重新组合,对未来预期。新历史主义小说是今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其对革命历史小说的进行解构,造成了真历史与伪历史之间不得不对峙,但是实际来说是现实社会与乌托邦的对峙。一种文化权利在人为时间中对历史的纠纷的解构。可以说新历史主义小说与革命历史主义小说就是一种解释,重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33期)
新历史主义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主流创作点,"中国20世纪历史"的阐释,可谓是新时期文学帷幕拉开以来,最为文学作者所钟爱的主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莫言一直保持着文学创作上的"高产",其作品多是围绕历史题材的重新解构进而铺叙的。莫言所创作的多部长篇小说映射出其期望以新视角来反观、解读历史的强烈企图,尝试探索历史、当代两个时空内的辩证关系,从而寻求一种有效方式来解决现世内的类似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历史主义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敏.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变奏——《省府前街》的时间、空间与人物[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2].洪华平.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J].大观(论坛).2019
[3].徐晓倩.论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儿童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崔谦.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J].名作欣赏.2019
[5].郑逸群.浅析凌力历史小说《少年天子》的新历史主义特色[J].文山学院学报.2019
[6].王雨彤.司各特与李劼人历史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特征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9
[7].陈然然.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哈金小说《南京安魂曲》研究[D].温州大学.2019
[8].胡杰.民族性格范式下的美国革命——霍桑革命题材短篇小说的新历史主义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
[9].赵娜,胡丹妮.新历史主义视域下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研究——以《二手时间》为例[J].参花(下).2018
[10].符玥.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历史的理性解构[J].青年文学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