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程发展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征,干旱,过程,渭河,发展过程,积云,物理。
过程发展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聪,李昀英,孙国荣,宋文婷[1](2019)在《中国东部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7—2010年的CloudSat卫星观测数据,以云层液态水路径为指标将层积云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对比研究了中国东部降水与非降水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和云微物理机制的演变,并分析了其海陆差异.研究表明:非降水层积云中,云滴增长主要通过凝结过程完成,但云滴的凝结增长有限,难以形成降水,在非降水层积云发展的旺盛阶段,云层中上部云滴发生较弱的碰并过程.降水层积云中云滴碰并增长活跃,当云层液态水路径小于500 g·m~(-2)时,云滴在从云顶下落至云底的过程中持续碰并,并在云底附近出现云水向雨水的转化;当降水层积云液态水路径超过500 g·m~(-2)时,云滴碰并增长主要发生在云层上部,在云层中部,云液态水含量、液态粒子数浓度和液态粒子有效半径达到最大,云水向雨水的转化最为活跃.层积云微物理特征的海陆差异主要是由海陆上空气溶胶浓度和云中上升气流强度不同导致的.在非降水层积云中下部,陆地丰富的气溶胶为云滴凝结增长提供了充足的云凝结核,因而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陆地上空更大,而在云层中上部,云滴凝结增长达到极限,海洋充足的水汽输送使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海洋上空更大.当降水层积云液态水路径大于500 g·m~(-2)时,陆地层积云中更强的上升气流使大量云滴在云层中上部累积滞留,云滴碰并增长活跃,云层中上部云微物理量的量值在陆地上空更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唐铭泽,王超,张旭光,唐志国[2](2019)在《恒压下油楔放电发展全过程的状态转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局部放电检测来准确诊断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和对危险缺陷进行及时预警,是电力部门实施状态运维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局放状态检测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文中以油楔放电模型来模拟电力变压器绕组匝间、饼间的局放缺陷,在施加恒定交流电压下采用高频、特高频两种手段对放电缺陷信号进行了全实时的检测;研究了油楔放电发展到击穿全过程中高频和特高频局放信号幅值、次数、信息熵、PRPD图谱等特征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对比分析了高频和特高频在放电全过程中信号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油楔放电在恒压下存在两种典型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加速劣化阶段;同时从放电机理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放电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在平稳发展阶段,单位时间内的放电次数呈缓慢递增趋势,放电幅值相关统计量具有一定波动性;放电进入加速劣化的危险发展区间时,单位时间内的放电次数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和剧烈震荡的特征,高频和特高频部分特征参数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走势,综合二者信息可实现对平稳发展阶段和加速劣化阶段的准确判别。研究成果对局放的状态检测和危险故障预警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李沛,黄生志,黄强,王浩,王璐[3](2019)在《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时空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3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3)表征农业干旱,对渭河流域的农业干旱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发生、结束及其转化期和持续时间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此外,通过交叉小波探究了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与SPI3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发生和结束的偏好季节均为夏季;(2)渭河流域干旱持续时间、发生和结束的转化期的趋势变化并不明显;渭河流域平均干旱持续时间约为3. 6个月,明显长于渭河流域的干旱发生转化期和结束转化期;(3)太阳黑子对于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发展过程的影响最为强烈,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北极涛动(AO)次之,太平洋10年涛动(PDO)最弱。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农业干旱的形成机理,为建立可靠的农业干旱早期预警系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方国华,涂玉虹,闻昕,颜敏,谭乔凤[4](2019)在《1961—2015年淮河流域气象干旱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刻画连续性干旱事件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本文在时空维度下构建干旱事件发展时空特征变量并进行特征分析,对干旱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开展研究。首先确定干旱指标和阈值,然后判别干旱事件的时空连续性,进而建立涵盖干旱逐月集中点、干旱时空集中点、干旱时空迁移速率等12项干旱事件发展时空特征变量,使干旱事件发展时空特征可视化,最后对1961—2015年淮河流域气象干旱事件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旱和春旱发生频率较高,夏秋冬叁季连旱年发展过程呈现出起源于沂沭泗河流域,再转向淮河中游,并逐渐向淮河上游迁移的规律,并存在秋旱较为严重的特点;干旱迁移方向对干旱逐月强度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过去干旱强度呈增大趋势,干旱面积呈下降趋势,整体向西北方向迁移,预计未来将向流域东北方向迁移。该研究为全面、精细解析干旱发展过程和时空演变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轶龙,戴腾辉[5](2019)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基于现有省际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5-2017年全国及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为依据,对2015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以及体育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效应逐步显现,东、中部省份体育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对明显;2)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第叁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区域间特征尚不显着;3)东、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距虽有缩小,但阶梯差距分布特征并未改变;4)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规模优势相对明显,但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的体育产业增速高于东部省份;5)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东部集聚特征突出;6)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体育服务业占据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但发展质量相较于东部省份明显偏低。(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张辛未[6](2019)在《秦紫玉(紫绿玛瑙)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文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秦紫玉即紫绿玛瑙,是我国玛瑙品种的重要分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近年来市场发展异常火热。文章主要对其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文化特征两个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11期)
张小娟,陶玥,刘国强,彭宇翔[7](2019)在《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云系发展演变及云物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的数值模拟,结合NECP/FNL再分析资料、地面、探空、多普勒雷达基数据和卫星产品等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4年3月30日发生在贵州省西南部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研究了有利于冰雹发生的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分析了冰雹云系的发展演变特征、云微物理结构特征,初步分析了冰雹形成的云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是典型的低压辐合线型降雹类型,地面降雹位置位于700 hPa切变线和近地面辐合线附近及南侧;发生此次冰雹过程的对流云系经历了对流云系的初生阶段、合并加强阶段、成熟降雹阶段和东移阶段。贵州地区上空对流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具有混合相云特征,高层为冰晶、雪,中层为云水、霰,低层为雨水、冰雹。霰和云水是形成雨水和冰雹的主要来源,霰撞冻过冷云水和霰的自动转化是冰雹形成的主要微物理机制。(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Catherine,G.Russell,Alan,Russell,张晓帆[8](2018)在《儿童食欲特征发展中的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发展理论和研究的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食物摄入和膳食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又与儿童的食欲特征密切相关(如禁食和挑食/新食物恐惧症)。目前已开展了针对这些特征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相关因子或预测因子的研究。与儿童这些特征发展可能的相关过程或机制及其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而将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联系起来的研究更为缺乏。本文中,我们概述了一个旨在促进食欲发展特征的理论和研究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发展理论和研究成果,并结合了生物学遗传易感性和气质等因素,以及父母认知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喂养方式和喂养方法。特别关注例如情绪性饮食和喂养,能量摄入的自我调节和非共享家庭环境方面。我们尤其关注那些运用发展框架探索双向性的、人际关系的,级联进程的纵向研究。该模型提供了一个将食欲特征的生物学基础与家庭系统级联分析联系起来的基础。该模型的应用产生的知识对提高预防和干预的效果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家庭就餐与儿童健康》期刊2018-12-01)
刘子长[9](2018)在《广佛都市圈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轨道交通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17年来,广佛同城化从概念雏形到实质性深入融合,从道路交通一体化到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广佛都市圈交通系统正在发生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对都市圈融合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以广佛都市圈为背景,对扮演都市圈桥梁和纽带的轨道交通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持续加强,以及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和深度融合等。广佛都市圈融合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主要呈现多级、塑网、引导、通勤、协作等关键特征。(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陈娱,金凤君,陆玉麒,陈卓,杨宇[10](2018)在《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展过程及可达性演变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to the current era of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 region has always played a national leading role in l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transportation in the BTH region, this paper utilized a temporal scale of 100 years to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aking 13 cities within the BTH region as research anchor cities, we took into account "leaping" mode of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accessibility. Our research shows the following results:(1) The l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n the BTH region has undergone five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period of modernization(1881–1937); the period of stagnation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1937–1949); the network expansion period(1949–1980); the period of trunk construction(1980–1995), and the period of high-spee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velopment(1995–present). The network structure centered around Beijing has existed from the outset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2) The accessibility spatial pattern of land transportation in BTH region has evolved from expansion along traffic corridors to the formation of concentric circles. The stratified circular 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in anchor cities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contiguous development pattern.(3) There are clear hierarchic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s of anchor cities. Beijing has always been at the top of this hierarchy, while the hierarchical position of Zhangjiakou has fallen noticeably since 1949. The Beijing-Tianjin region was the first region to form a short-duration transportation circle structure, while the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Hebei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TH transportation region, have yet to be realized.(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8年10期)
过程发展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局部放电检测来准确诊断电气设备绝缘状态和对危险缺陷进行及时预警,是电力部门实施状态运维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局放状态检测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文中以油楔放电模型来模拟电力变压器绕组匝间、饼间的局放缺陷,在施加恒定交流电压下采用高频、特高频两种手段对放电缺陷信号进行了全实时的检测;研究了油楔放电发展到击穿全过程中高频和特高频局放信号幅值、次数、信息熵、PRPD图谱等特征量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对比分析了高频和特高频在放电全过程中信号特征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油楔放电在恒压下存在两种典型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加速劣化阶段;同时从放电机理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放电阶段存在的合理性。在平稳发展阶段,单位时间内的放电次数呈缓慢递增趋势,放电幅值相关统计量具有一定波动性;放电进入加速劣化的危险发展区间时,单位时间内的放电次数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和剧烈震荡的特征,高频和特高频部分特征参数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走势,综合二者信息可实现对平稳发展阶段和加速劣化阶段的准确判别。研究成果对局放的状态检测和危险故障预警提供了试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程发展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聪,李昀英,孙国荣,宋文婷.中国东部层积云发展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演变[J].地球物理学报.2019
[2].唐铭泽,王超,张旭光,唐志国.恒压下油楔放电发展全过程的状态转换特征研究[J].高压电器.2019
[3].李沛,黄生志,黄强,王浩,王璐.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农业干旱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时空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9
[4].方国华,涂玉虹,闻昕,颜敏,谭乔凤.1961—2015年淮河流域气象干旱发展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J].水利学报.2019
[5].赵轶龙,戴腾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基于现有省际数据[J].中国体育科技.2019
[6].张辛未.秦紫玉(紫绿玛瑙)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文化特征[J].中外企业家.2019
[7].张小娟,陶玥,刘国强,彭宇翔.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云系发展演变及云物理特征研究[J].气象.2019
[8].Catherine,G.Russell,Alan,Russell,张晓帆.儿童食欲特征发展中的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发展理论和研究的观点[C].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家庭就餐与儿童健康.2018
[9].刘子长.广佛都市圈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轨道交通特征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
[10].陈娱,金凤君,陆玉麒,陈卓,杨宇.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展过程及可达性演变特征(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