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举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科举,制度,儒教,学校,士人,社会心理,教学法。
科举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1](2019)在《浅谈唐代科举制下的学校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隋朝之后,唐代的教育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步入了一个更为完整的阶段,科举成为一种官员选拔的正式制度,与教书育人的学堂彼此相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科举需要学子参加,学校负责教育学子参加科举,某种意义上学校的存在促进了科举的完备前进。相同的,科举也对学校产生了不可抵抗的作用,从学校育人的目的,到学生所学的内容,塾师的教学方式,无一不受科举影响。唐朝延续完善科举制度,极大的刺激了中下层人民对学业的渴求,儒学由此重新兴复。科举使学校壮大,使教育变得普及,但也使得教育本身变得局限单薄,学生只是僵硬的记忆文字,而不去探求其真正含义,德行修养也逐渐被忽视。(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2期)
于熠,吕晓鼎[2](2019)在《风宪之选:宋代科举制下监察官选任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府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宋代设立谏院和御史台作为主要的监察官职。由于台谏承担重要的监察职能,对于其官员的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宋代监察官员选拔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并且对于监察官员的品德、个人素质、学识,以及基层工作经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虽然宋代采取严格的监察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宋朝政府的清廉以及社会稳定,保障了选官的公平性和官员的高素质。但仍存在局限性,表现在其必须依赖皇权,选拔缺乏监察所需的专业性,以及台谏官员形成新的文官利益团体。(本文来源于《时代法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忠庆[3](2019)在《北宋初期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对科举制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包括:废除唐以来的"公荐制度",扩大取士名额,殿试制度化,完善"别头试",实行锁院制度,以及开创糊名制和誊录制。北宋科举制的一系列改革对北宋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谢宝富[4](2019)在《科举制的是是非非》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度使封建官僚体制成为权力相对开放的系统,为古代社会的读书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入仕之途。科举制度一方面助长了功利主义读书观,让儒家的伦理道德和等级名分观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又未曾破坏士人敦重宗亲、反哺乡里的情怀,成为古代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良性机制。正是因为科举制度牢牢抓住了国民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才能够对中国社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26期)
许为[5](2019)在《“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察举再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制度历经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自我完善,选拔依据也由"名"到"文"确立了公平、透明、客观的评定衡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科举制本身,特别是明八股文模式,更是把对人才的标准僵硬化、模式化,最终也只有走向消亡。(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梁艳,李万波[6](2019)在《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考取公务员行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虽然现代公务员的考录制度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改进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古代的科举制度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人才的选取和考试规定的设置,依然可以为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基于古代科举制的含义和意义,分析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新时代公务员事业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7期)
曹丽娟,国树栋[7](2019)在《电子综合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科举制的创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综合图示教学法是电子信息技术与图示图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脉络,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从而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以"科举制的创立"为例,对电子综合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9年11期)
李莉[8](2019)在《科举制对完善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的借鉴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是当前干部选任的重要形式之一,虽然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组织选才用才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效能,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程序设计不够科学、法规制度不够健全、考试环节效度不强、纪律与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科举制积淀了1 300多年考试选官经验,如科举永制、铨选制度、法律制度体系、分科举人、策问考试、注重监督等工具化设计对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婉仪[9](2019)在《朝鲜时代科举制的变迁及对韩国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中国的儒教思想则是当时朝鲜半岛教育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儒学在韩国的广泛传播,对维护国家的和谐安定起到重要作用,科举制将读书与出仕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接受教育后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了平民变更社会地位、光宗耀祖的不二法门。现代韩国人也是抱着这种想法去参加修能考试,力图改变自己的人生。(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4期)
吴晓红[10](2019)在《科举制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士人心态的变迁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系列社会效应,初衷在于弃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的科举制废止策略某种程度上与清王朝的灭亡有着间接影响关系,但并不具有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科举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政府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宋代设立谏院和御史台作为主要的监察官职。由于台谏承担重要的监察职能,对于其官员的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宋代监察官员选拔的原则是德才兼备,并且对于监察官员的品德、个人素质、学识,以及基层工作经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虽然宋代采取严格的监察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宋朝政府的清廉以及社会稳定,保障了选官的公平性和官员的高素质。但仍存在局限性,表现在其必须依赖皇权,选拔缺乏监察所需的专业性,以及台谏官员形成新的文官利益团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举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浅谈唐代科举制下的学校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于熠,吕晓鼎.风宪之选:宋代科举制下监察官选任述略[J].时代法学.2019
[3].王忠庆.北宋初期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4].谢宝富.科举制的是是非非[J].人民论坛.2019
[5].许为.“以名入仕”与“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J].领导科学.2019
[6].梁艳,李万波.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启示[J].农家参谋.2019
[7].曹丽娟,国树栋.电子综合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科举制的创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
[8].李莉.科举制对完善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的借鉴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张婉仪.朝鲜时代科举制的变迁及对韩国教育的影响[J].北极光.2019
[10].吴晓红.科举制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