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址论文_谷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基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址,建筑,偃师,遗址,皇城,临漳县,商城。

建筑基址论文文献综述

谷飞[1](2018)在《偃师商城宫城第叁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年代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偃师商城宫城第叁号宫殿建筑基址位于宫城的西南部,是宫城西排宫殿建筑最南面的一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图一)。经过发掘和复查,证实其存在着早晚两期建筑遗迹。由于其早期建筑的始建年代直接关系着宫城内宫殿建筑的布局状况,因此成为最终确定宫城布局的关键所(本文来源于《叁代考古》期刊2018年00期)

董新林,曹建恩,汪盈,艾婉乔,卢亚辉[2](2019)在《辽上京宫城考古: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和祭祀坑》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城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不规则方形皇城的城墙保存较好,近方形的宫城于皇城中部偏东。为了进一步认识辽上京遗址的布局和沿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4-19)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镇市文物管理处[3](2019)在《医巫闾山辽代帝陵考古取得重大收获》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帝陵考古是辽代历史和考古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据《辽史》等文献记载,辽代有两座帝陵(显陵和乾陵)位于医巫闾山,但具体位置不详。1970年北镇市龙岗子村果园内意外发现两座大型辽墓,出土墓志证实北镇龙岗子村是辽代乾陵的陪葬墓区。1980年,锦州市文物普查(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3-22)

沈丽华,朱岩石,何利群,郭济桥[4](2018)在《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核桃园5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勘探和发掘了核桃园5号基址及两翼连廊等建筑遗存,并在解剖中发现了早于5号基址的建筑遗存,出土大量带有戳记的板瓦、筒瓦以及瓦当、琉璃瓦等建筑构件,可确认5号基址为佛殿所属院落正南门。上述发现为探讨北朝时期佛寺平面布局、建造技术以及砖瓦类手工业生产与管理制度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18年12期)

谷飞[5](2018)在《偃师商城宫城第叁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复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偃师商城宫城第叁号宫殿建筑基址位于宫城西南部,与东南部的第五号宫殿基址东西并列。叁号宫殿保存完整,经过全面揭露,存在着早晚两期建筑且形制有所变化,体现了商代早期宫殿建筑的技术和风貌。对它的复原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究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形制上的变化,技术上的进步和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8年03期)

赵永军,刘阳[6](2018)在《黑龙江金上京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金上京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阿什河左岸。上京城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是金王朝的早期都城。作为一处重要的都城遗址,金上京城保存较为完整。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皇城位于南城的偏西部。以往的调查勘探(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06-01)

吴国源,李陆斌[7](2018)在《秦汉时期典型宫殿建筑基址柱与地面受力连接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整理秦汉时期典型建筑考古资料,从受力特征角度展开柱与地面连接方式的探讨对于秦汉建筑结构的研究更具有效性和必要性.与早期建筑相比,秦汉建筑基址柱的稳定并非主要依靠柱脚与地面的刚接,而是更多依靠墙体对柱的固定以及柱与上部构件连接组成的整体结构来承担.明柱、壁柱、暗柱的综合使用及其变化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其中,壁柱现象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特点,与壁柱相配合的明柱在结构当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从柱与地面的连接方式,逐渐引出更为丰富的柱与上部梁架的关系问题使得对中国建筑技术史在秦汉时期结构逻辑发展环节的认识更为清晰.(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周广明,李昆,马思义,廖九如,黄水根[8](2018)在《江西樟树筑卫城遗址大型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办事处大姑山北坡土岗上的筑卫城遗址,距樟树市市区6公里,因有一座拱卫土城而得名。其地理坐标:北纬28°02′03″~14″,东经115°36′14″~29″,海拔28~60米~①(图一)。以筑卫城遗址为中心,赣江东岸的丘陵山地,逐渐向东、西、南,早在1947年就发现了筑卫城遗址、营盘里遗址、国字山、筑卫城南岗、拖箕尾、老虎岗、杨家(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8年01期)

周广明,施连喜,李昆[9](2018)在《江西樟树筑卫城建筑基址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樟树市(原清江县)筑卫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城址。197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和江西省、樟树市文博工作者,在筑卫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获得上层为商周文化遗存,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地层。1977年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和省、市博物馆又组织人员进行了第二次科学考古发掘。2011-2012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樟树市博物馆对筑卫城遗址进行了第叁次考古发掘,在第一、二次考古发掘大探方(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8年01期)

[10](2018)在《唐代宗元陵发现大型下宫建筑基址》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考古专家去年对唐代宗元陵的神道石刻和下宫基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共完成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1处,清理石刻24处,采集文物标本近50件。此外,新发掘出土了27件石刻。专家称,本次发现的元陵下宫1号建筑基址,对研究和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04期)

建筑基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城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不规则方形皇城的城墙保存较好,近方形的宫城于皇城中部偏东。为了进一步认识辽上京遗址的布局和沿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基址论文参考文献

[1].谷飞.偃师商城宫城第叁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年代问题[J].叁代考古.2018

[2].董新林,曹建恩,汪盈,艾婉乔,卢亚辉.辽上京宫城考古: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和祭祀坑[N].中国文物报.2019

[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镇市文物管理处.医巫闾山辽代帝陵考古取得重大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9

[4].沈丽华,朱岩石,何利群,郭济桥.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核桃园5号建筑基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8

[5].谷飞.偃师商城宫城第叁号宫殿建筑基址的复原研究[J].中原文物.2018

[6].赵永军,刘阳.黑龙江金上京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8

[7].吴国源,李陆斌.秦汉时期典型宫殿建筑基址柱与地面受力连接方式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周广明,李昆,马思义,廖九如,黄水根.江西樟树筑卫城遗址大型建筑基址发掘简报[J].南方文物.2018

[9].周广明,施连喜,李昆.江西樟树筑卫城建筑基址试析[J].南方文物.2018

[10]..唐代宗元陵发现大型下宫建筑基址[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论文知识图

四龟趺山建筑基址出土碑片拓本一辽祖陵龟趺山建筑基址位置示意图叁八连城遗址内城建筑基址平面图四八连城内城建筑基址出土遗物一○2号建筑基址平、剖面图二八连城遗址平面图

标签:;  ;  ;  ;  ;  ;  ;  

建筑基址论文_谷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