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膜厚度论文_杨晨霞,王战中,张保真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膜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厚度,两相,涡流,测量,吸收光谱,水平,工具。

液膜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晨霞,王战中,张保真[1](2019)在《液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与MATLAB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在汽车喷涂过程中喷涂涂料主要在旋杯内实现雾化,而旋杯内液膜厚度对涂料的雾化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了旋杯内液膜厚度与涂料雾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建立旋杯转速、流量、旋杯直径、旋杯锥角、涂料密度和涂料黏度等因素与旋杯内液膜厚度的关系表达式,通过MATLAB软件表示旋杯转速、流量、旋杯直径、旋杯锥角、涂料密度和涂料黏度等因素与旋杯液膜厚度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当保证旋杯内液膜处于合理的厚度时,各喷涂因素处于最佳取值范围能保证涂料处于较高的雾化效果。该研究为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汽车的表面喷涂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艳红,王晓东[2](2019)在《液膜厚度和润湿性对汽化方式转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液膜厚度为1 nm、3 nm和6 nm的液氩膜分别在亲水铂壁面和疏水铂壁面上的相变行为。模拟发现随液膜厚度增加,亲水壁面和疏水壁面上液膜的汽化形式均从蒸发转变为快速沸腾。亲水壁面上液膜能够以更小的厚度先发生快速沸腾。若亲水壁面和疏水壁面上液膜均发生快速沸腾,亲水壁面上液膜发生的更早。通过分析相变过程中液膜的温度梯度分布和密度梯度分布,发现液膜厚度一样时,亲水壁面上液膜温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疏水壁面上液膜温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疏水壁面相比,亲水壁面上液体密度梯度大,温度梯度大,利于传热,更易于发生快速沸腾.(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孙宏军,王伟,桂明洋[3](2019)在《水平管环状流液膜厚度与波动参数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状流是常见的一种气液两相流流型,基于双平行电导探针阵列传感器设计了环状流液膜动态测量系统,以水和空气为介质,进行了气相表观流速15~35 m/s、液相表观流速0.1~0.4 m/s范围内的水平管环状流周向液膜测量实验,分析了水平管环状流的液膜厚度、相界面波动参数的空间分布与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平管环状流底部液膜厚度随气相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减小,随液相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但在高液相表观流速时有饱和趋势,对应条件下周向其他位置的液膜厚度持续增大,尤其在45°位置显着增大,下半周液膜分布趋于平缓;由底部到顶部,液膜波速和波频在周向上均呈逐渐减小趋势,与液膜厚度的分布规律一致,大幅度的扰动波主要分布在底部;底部液膜波速和波频随气相表观流速增加而增大,液相表观流速增加时,波速随之增大,但波频无明显变化,对应波长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许瑞[4](2019)在《涡流工具作用下水平管壁面液膜厚度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天然气气田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气井积液问题不可避免。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不仅会缩短气藏开采周期,并且会对地层造成污染和伤害。利用涡流工具减缓气井积液是一种高效且低能耗的气井排水采气技术,但该技术当今在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亟需加深对涡流排水采气工艺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的研究。本文建立了放置涡流工具后水平管内气液两相不同流动阶段的管壁液膜厚度理论计算模型。基于实际物理现象,建立了气液两相在水平管内涡流工具螺旋凹槽段、自由剪切旋流段以及环状流段的控制方程,根据不同阶段的流动特征,假设了合理的边界条件,通过对数量级进行分析,忽略高阶小量,对模型进行简化。基于气液两相不同流动阶段的表面力平衡条件和液面传质条件,联立控制方程,对液膜厚度进行求解,最终得到了气液两相不同流动阶段的壁面液膜厚度理论计算模型。设计了下入深度可调的双平行电导探针传感器,通过室内实验测量了安装涡流工具后水平管内不同液膜发展阶段壁面液膜厚度。实验发现涡流工具螺旋凹槽段的壁面液膜厚度随螺旋周角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自由剪切旋流段液膜厚度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减弱,环状流阶段管壁不同周向位置处液膜厚度趋于均匀,并且不同液膜发展阶段,水平管底部壁面液膜厚度始终高于管道顶部壁面液膜厚度。通过改变气相和液相折算速度,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放置涡流工具后水平管壁面液膜厚度变化规律。经分析发现,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长,水平实验管内不同液膜发展阶段的液膜厚度均有所衰减,并且衰减程度与气相折算速度的增长幅度呈现正相关性。随着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加,水平实验管内不同液膜发展阶段的液膜厚度均有所增加,增加程度与液相折算速度的增长幅度正相关。通过对比水平实验管内不同液膜发展阶段的液膜厚度变化情况发现,随着液膜轴向运动距离的增加,液膜厚度逐渐衰减,但不同液膜发展阶段,其衰减幅度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3)

高晨曦,张少峰,张轶硕,王德武[5](2019)在《外波纹管管外降膜流动过程液膜厚度及速度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外波纹管管外降膜流动过程,采用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考察了液体喷淋密度、管间距和管径变化对液膜厚度周向分布的影响,并与光滑管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外波纹管管外液膜速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光滑管外液膜厚度由上至下沿周向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90°~120°之间液膜最薄;外波纹管去除波纹间凹槽内的液体后,波纹外的液膜厚度数值及其周向分布规律与相同直径的光滑管相似,周向平均液膜厚度随着液体喷淋密度的增加、管间距及管径的减小而增大;液膜沿周向分布的均匀程度及流动速度大小均与液膜厚度有关,波纹外液膜沿周向分布的不均匀性随着液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液界面处的液体速度沿周向分布规律与液膜厚度分布规律相反;相邻两波峰间凹槽内的液体存在局部循环流动。(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黄斌,许瑞,刘崇江,付思强,魏永和[6](2019)在《水平井涡流工具螺旋凹槽壁面液膜厚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涡流工具是近年来引入天然气行业的一种新型井底积液助排工具,该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气井的携液能力,减少流动压降损失,高效的排出井底积液。迄今为止,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在我国仍然处于现场试验阶段,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液膜厚度是描述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具作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流经涡流工具螺旋凹槽的壁面液膜厚度进行首次理论探索。通过建立螺旋凹槽正交曲线坐标系,结合实际物理过程,将客观原型化繁为易,建立了涡流工具螺旋凹槽壁面液膜物理模型。在简化模型控制方程和假定边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稳定液膜受力平衡和传质平衡条件,利用特征线法得到了涡流工具螺旋凹槽壁面液膜厚度理论解析解。该理论模型为评价涡流工具作用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能源》期刊2019年04期)

刘梅,甄猛,梁秀俊,吴正人[7](2019)在《竖直平板表面流动液膜厚度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膜厚度是研究液膜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为了得到液膜流动过程中厚度的变化规律,对竖直平板表面上由重力驱动的水膜流动进行实验测量。自主设计并搭建降液膜流动实验台,利用电容式液膜测厚仪统计分析层流流动,距离入口25 cm处的流动液膜厚度随时间的演化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时间域上,观测点的液膜厚度值不断发生变化。Re=297时,0~70 s内的流动液膜的波动性平稳,厚度平均值接近168. 5μm。Re=462与Re=627时,在0~40 s时间段内波动较强烈,40~70 s的液膜流动趋于平稳状态。Re=814时,所测时间段0~70 s,液膜波动较剧烈,波动幅度增大。液膜厚度与雷诺数正线性相关。当Re=814时,每个时间点的液膜厚度在360μm以上,高于其他叁种不同雷诺数时的液膜厚度。高雷诺数时液膜的波动状况更加剧烈,减小雷诺数有利于形成光滑的液膜。从侧面体现出流动液膜具有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杨荟楠,邓豪,蒋永,张月星,苏明旭[8](2019)在《双波长动态液膜厚度与温度同步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DLAS)技术,研制了双波长动态液膜厚度与温度高精度同步测量系统。利用标准具对该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液膜厚度和温度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为4.58%和1.34%。在此基础上,利用该系统对水平石英玻璃板上的液膜蒸发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膜的平均蒸发速率为0.34μm/s,蒸发速率随液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DLAS与图像法和热电偶测得的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系统对流道中的动态液膜进行研究,在不同液膜温度(308,315,323 K)下,液膜平均厚度基本一致且在1 s内波动11次,液膜温度几乎保持恒定。(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4期)

王岩,郭瑞安,孙玉豹,李志兴[9](2018)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油水管流液膜厚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输送高压和强腐蚀性介质的油水两相流管道,测量液膜厚度的方法是传感器测量技术,需假定介电常数与液膜厚度的线性关系,但经常会导致测量偏差,为了克服传感器测量技术方法的不足,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该技术是将采集的流动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过的图像进行分割,量化管壁附近液膜厚度,在管的顶部和底部的高度紊流区检测水膜。实验采用高速摄影机,为了获得油水分散流在管壁附近流动的图像,设计和安装了管道的可视化部分,在管径D=26 mm,长度L=12 mm的丙烯酸透明水平管中使用矿物油(密度为828 kg/m~3,黏度为220 mPa·s)和自来水研究油水分散流动。利用预处理增强算法和综合分割算法,测量液膜厚度,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8年06期)

黄豪杰[10](2018)在《窄微通道内液膜厚度特性及其在沸腾传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相流动系统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如核反应堆、热交换器、微生物反应器等,其热工参数的检测对传热和流动现象的理解、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两相流存在随机可变的相界面,使其流动结构复杂、流型多变,流动过程参数难以测量。两相流流动现象表现为非平稳、多尺度、非线性等特点。液膜厚度的变化作为两相流动中重要参数之一,对整个系统的流动和传热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窄微通道内,尺寸效应导致液膜厚度对两相流动阻力、传热特性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开发精度高、响应快的液膜厚度测量技术,为流动换热计算提供更精确参数。基于此,本文开发了两种不同量程的液膜厚度测量传感器,获得了不同工况及尺度下液膜厚度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适用于窄微通道内低毛细数下弹状流、环状流流型的液膜厚度关系式,并成功应用到平行微通道换热模型中,与实验计算吻合较好。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基于印刷电路加工技术开发了测量液膜厚度的传感器电极矩阵,结合高速可视化图像分析,对窄矩形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工况下液膜厚度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工况范围内主要流型被分为弹状流、搅混流、环状流和液束环状流。其中弹状流流型下气泡底部液膜厚度变化存在明显的低频信号;搅混流流型下液膜厚度随机性比较明显;环状流流型下液膜厚度时域变化较快但波动幅值较小;液束环状流流型下液膜厚度变化在1 Hz以下存在特征信号。(2)在综合考虑惯性力、表面张力和粘性力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对弹状流流型下气泡头部液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使用量纲分析,发现液膜厚度与毛细数和韦伯数相关,提出适用于低毛细数(Ca≤0.03)下的弹状流底部液膜厚度关系式。与弹状流不同的是,环状流流型下平均液膜厚度随液相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气相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但在高气相表观流速下,平均液膜厚度受液相表观流速变化的影响减弱。由于尺度效应的存在,在窄微尺度的环状流流型下,液膜厚度无法使用常规通道的环状流液膜厚度模型预测。本文提出了考虑气芯夹带机制的适用于窄通道内环状流条件下的液膜厚度关系式,与实验误差在±20%以内。(3)由于基于印刷电路工艺制作的传感器存在叁维结构和尺寸限制,本文借助光刻技术,在硅基上开发了精度更高的微液膜测量芯片,其量程为0~83μm,不确定度在0.5~1.1μm之间。相对于常规可视化手段,借助该芯片,可获得微通道内的气液界面的叁维信息。同时发现在低毛细数(Ca<6×10~(-4))下气泡底部仍然存在一层微米级的液膜。(4)为探究微通道流动沸腾系统中的流动和换热特性,本文引入样本熵的概念对平行微通道流动沸腾系统内流动不稳定状态的转变进行定义,发现当流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热力学系统的样本熵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发现系统振荡周期与沸腾数有密切关系。在Thome等提出的叁区换热模型基础上引入本文获得的液膜厚度关系式,发现修改后的换热模型能较好的预测微通道系统的换热系数。本文开发的两种不同量程的电学液膜厚度测量传感器,可对不同工况或尺度下的液膜厚度快速、精确测量,获得相应工况下的液膜变化规律。相关数据和规律可为流动换热系统中的模型计算提供基础参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10-01)

液膜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液膜厚度为1 nm、3 nm和6 nm的液氩膜分别在亲水铂壁面和疏水铂壁面上的相变行为。模拟发现随液膜厚度增加,亲水壁面和疏水壁面上液膜的汽化形式均从蒸发转变为快速沸腾。亲水壁面上液膜能够以更小的厚度先发生快速沸腾。若亲水壁面和疏水壁面上液膜均发生快速沸腾,亲水壁面上液膜发生的更早。通过分析相变过程中液膜的温度梯度分布和密度梯度分布,发现液膜厚度一样时,亲水壁面上液膜温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疏水壁面上液膜温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与疏水壁面相比,亲水壁面上液体密度梯度大,温度梯度大,利于传热,更易于发生快速沸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膜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晨霞,王战中,张保真.液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与MATLAB仿真[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王艳红,王晓东.液膜厚度和润湿性对汽化方式转变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3].孙宏军,王伟,桂明洋.水平管环状流液膜厚度与波动参数分布[J].化工学报.2019

[4].许瑞.涡流工具作用下水平管壁面液膜厚度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5].高晨曦,张少峰,张轶硕,王德武.外波纹管管外降膜流动过程液膜厚度及速度分布特性[J].热能动力工程.2019

[6].黄斌,许瑞,刘崇江,付思强,魏永和.水平井涡流工具螺旋凹槽壁面液膜厚度理论研究[J].中外能源.2019

[7].刘梅,甄猛,梁秀俊,吴正人.竖直平板表面流动液膜厚度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8].杨荟楠,邓豪,蒋永,张月星,苏明旭.双波长动态液膜厚度与温度同步测量系统[J].中国激光.2019

[9].王岩,郭瑞安,孙玉豹,李志兴.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油水管流液膜厚度测量[J].天然气与石油.2018

[10].黄豪杰.窄微通道内液膜厚度特性及其在沸腾传热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压力场的演变过程(We=2010)为降膜在沿管壁向下流动过程中液入口膜厚3mm、入口液体速度1m/s、气...液膜厚度分布及液膜表面轴向速...液膜厚度分布二维网格划分

标签:;  ;  ;  ;  ;  ;  ;  

液膜厚度论文_杨晨霞,王战中,张保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