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讽刺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讽刺诗,诗经,老舍,秦岭,别业,政治,罗马。
讽刺诗论文文献综述
吾兰·吐尔汗[1](2019)在《新疆哈萨克文学中的讽刺诗体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讽刺是人类社会的共性,存在于各民族和各种语言中。讽刺诗是世界性的诗歌体裁。“讽刺”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即“萨蒂尔”(satire),萨蒂尔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滑稽可笑的小神的名字。英语、俄语等西方语言中的讽刺一词大多发源于此,因此在这些语言中发音颇为相似。讽刺诗是希腊语epigram,意义为写作。在古代,希腊人根据有名的人所拥有的特征、居住的宏伟壮观宫廷、如餐具、马具、武器等所使用过的物品写出的献词称为讽刺诗。到了罗马时期,讽刺诗在保留针对个人劝说、祝福、或批评警告性特征的前提下,发展成了以简练、精巧、幽默、用尖锐的语言讽刺、讥讽某人处事、行为、性格、作品上的,或者某物外表、内容上的缺陷和误点来促使改正这些缺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当代讽刺诗往往以诗人、作家作品中的思想、美学价值、风格种类等方面的缺点为主要对象。西方的讽刺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之中,中世纪之后,在荷兰、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相继发展。讽刺诗来自于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生活习俗相关的颂歌。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家们,如柏拉图、米南德、卢奇安、梅尼普、塞内加、彼得罗尼乌斯、瓦罗、朱文那尔等作家都为讽刺诗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讽刺诗在17-18世纪风靡于法国,代表作家我们可以提到布瓦洛、莫里哀。在俄罗斯文学中普希金,玛雅阔夫斯基等作家都创作了优秀的讽刺作品。中国讽刺文学历史久远,影响也深远。通常来说,许多人会将中国的讽刺文学溯源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讽刺诗。但是,在比《诗经》稍早的《尚书》中也有讽刺诗。中国讽刺理论肇始于孔子《论语》的怨说。《诗经》中虽有讽刺理论的因素,但《论语》“诗可以怨”以“怨”的理论术语总结和批评了《诗经》中的讽刺诗创作。因此中国讽刺理论理应以孔子《论文》的“诗可以怨说”为源头①。20世纪以来,中国讽刺诗分别在4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过两次创作高峰,涌现出袁水拍、臧克家、黄宁婴、邹荻帆、苗得雨、郭立河、刘征、张维芳、陈显荣、池北偶、易和元、黄雨、罗绍书、姜建国、石河、梁谢成等一批讽刺诗人。臧克家《诗学断想》中具体分析说:“诗人们写这些讽刺诗,目的在揭露一些诗人认为不平的事件,以便引起当道的注意,因而为了更好地维持它。讽刺了不好的,是为了使'闻之者足戒'。②”讽刺诗在哈萨克文学中也存在。在哈萨克文学中,讽刺诗的原形最早出现在民间文学(悼词、辨词、阿肯弹唱、哲饶诗歌)中。《文学术语词典》对讽刺诗做出了以下解释,讽刺诗是用语中包含讽刺内容的诗歌,强调对个人的讽刺。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中讽刺诗包含的内容丰富,包括对人物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各种社会现状进行嘲讽、讥刺。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创作过许多优秀的讽刺诗作品。哈萨克文学中与讽刺诗相似的诗歌也很多。比如,马汗别特的诗《致江格汗、巴伊马汉别特苏鲁坦》,伟大诗人阿拜的《致阔杰克拜》。书面文学中的讽刺诗十分注重创造性以及语言的意境和形象程度。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马合江·朱马巴耶的诗中发现。马合江·朱马巴耶夫创作的讽刺诗中嘲讽、讥刺与幽默感相互交织①。别克苏勒坦·凯赛、吾热力汗·库尔满哈力编写的《简明文学词典》中对讽刺诗做了解释,讽刺诗—希腊语,意义为写作,嘲讽、讥讽特定对象的短诗,诗学的一种类别。在古希腊教堂的顶部,雕像的立柱,餐具上所刻印的文字叫做讽刺诗,在后来罗马文学中被称为讽刺短诗②。铁木别克·霍加克耶夫所创作的《讽刺文类研究》一书中提到讽刺诗不仅内容要包含对特定人物的谨言警句、殷切期盼或者批评敬告,写作特点还应具有短小精悍、明快有力、直截了当的特点。现代讽刺诗主要大部分以诗人、作家作品中的思想、美学价值、风格类别等方面的缺点为对象来进行讥讽、讽刺。同谐谑诗(parody)不同,不需要利用初始文本,只需对作者讽刺的对象通过运用自己独特的言语直截了当的表达意见③。讽刺诗最初在哈萨克文学中以一种独立的体裁出现是在阿拜的诗歌中。我国哈萨克文学中的讽刺诗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叁四十年代的阿合提、唐加勒克诗歌中。随后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各类出版刊物上。文学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无论是哪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其创造性、审美性和政论性特征。在上世纪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叁次全体会议后,我国哈萨克文学中,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文学批评、文章,或学术性、理论性专着,都一同创造了新疆哈萨克文学的辉煌时期。然而自21世纪初以来,新疆哈萨克文学中讽刺诗慢慢地从人们视线中淡出。作为文学界的一名热血青年,探究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讽刺诗的过去、分析前辈们的着作、找寻讽刺诗的理论意义的过程中,虽不能抛砖引玉,但也会尽力表达自己的拙见。本论文正文部分分为叁章,此外还包括绪论,结论及参考文献。本论文的框架如下:绪论。绪论部分,主要表述选题意义、研究的学术创造性、学术价值、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第一章,主要介绍讽刺诗体裁的产生和形成,以及讽刺诗的本质特点。讽刺诗最早形成于古希腊、古罗马。之后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法国,英国,荷兰,德国等地区。17-18世纪是讽刺诗盛产的时代,最辉煌的时代,出现了《讽刺诗》,《唐璜》等着名的作品集。讽刺诗的主要特点是讽刺与真实相结合。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一,主题范围广泛,能自由选主题。二,主题很清晰,语言幽默,有节奏感。叁,能充分的利用文学的创作方法与技巧。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讽刺诗体裁在哈萨克文学中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的,一是口头文学中的表现,二是书面文学中的讽刺诗。哈萨克口头文学中讽刺诗主要在悼词、雄辩词、阿肯阿依特斯,哲饶诗歌中出现。哈萨克书面文学中讽刺诗最能集中出现的是伟大的诗人阿拜的诗集。阿拜之后发展兴盛讽刺诗的代表诗人是马合江和加拉斯汗,他们的作品各自有鲜明的特点,他们出版的作品标志着哈萨克讽刺诗的盛行。第叁章,主要描述并分析新疆哈萨克文学中讽刺诗体裁。在新疆哈萨克文学作品中最早有讽刺诗的是阿合提,唐加勒克等人的作品。他们讽刺诗最大的共同特点是他们的主题比较相似;不同之处是,唐加勒克的讽刺诗的语言比较犀利,讽刺程度很强。后来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额得热斯。他是新疆哈萨克文学界中出版讽刺诗集的第一个人,其讽刺诗集2013年出版于新疆人民出版社。他的作品主要讽刺了作家,诗人和其作品中的欠缺。除此之外,本章中还分析了期刊杂志中的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讽刺诗。.杂志中的讽刺诗上世纪80年代末逐渐出现,他们的主题主要针对诗人,作家及其作品,对其作品中出现的缺陷进行讽刺与批评。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通过概述世界文学及哈萨克文学中的讽刺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新疆哈萨克文学中的讽刺诗的产生与发展。最后分析了讽刺诗在新疆哈萨克文学中地位与作用,对其做出来评价。在撰写此论文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哈萨克斯坦学者铁木别克·霍加克耶夫所创作的《讽刺文类研究》,中国学者孙恒存、马晶、李金凤的《讽刺文类研究》,臧克家先生的《诗学断想》等学术专着,以及额得热斯先生的《笑口常开》讽刺诗集和各类期刊中的讽刺诗。(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3-17)
李玉珍,张勇[2](2018)在《浅谈《诗经》中的讽刺诗》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地反映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其中的讽刺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辛辣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本质,描写了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的精神。(本文来源于《名家名作》期刊2018年04期)
金汝平[3](2018)在《别具一格的讽刺诗》一文中研究指出要想理解这首诗,1965年秋的写作日期不可忽视。和当代许多诗明显的内容的"超越性"相反,毛泽东诗则和他的政治生活、革命生活、领袖生活密不可分。他的诗总是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以及具体而明确的历史事件,建立起一种紧密、牢固、有血有肉的联系。毛泽东的诗情异常敏锐地扎根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广大土壤,决不是一些面色苍白的诗人幽禁于书斋里的无病呻吟。毛泽东以雄伟的气魄,把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纳入自己的诗篇,(本文来源于《支部建设》期刊2018年19期)
李树春[4](2018)在《历史考古视角下尤文纳尔“罗马讽刺诗”中的“神庙”》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讽刺"起源于罗马文学里的讽刺诗,尤文纳尔为"罗马讽刺诗"的最后一位创作者。本文拟在古罗马考古学的视野下,对其讽刺诗中的"神庙"进行文学的考察。尤文纳尔的讽刺诗提示了叁个观察"神庙"的特别视角,即诗中对"神庙"进行说明的叁个方面:"古老的""高耸的"和"财富的",这叁个形容词所提示的叁个方面,将构成本文进行文学分析的历史考古学维度。文章借此研究说明,理解文学作品、尤其是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的文学性,需要来自对作品生成时代和社会的全面理解,故历史考古学能够成为对写作时代距今遥远的西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舒沂[5](2017)在《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因早年参与政治改革而集众怨于一身,政敌之怨改变了他的一生,外放偏远州郡长达二十余年。其被贬,政治是主因。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沉沦,所任州郡皆有政绩,对打击排挤他的政敌和倾颓没落的朝廷弊政,时有所发,政治讽刺诗由此而出。这些作品精炼深刻、形式多样、个性鲜明,总能在娴熟精湛的艺术技巧中蕴蓄切实深沉的理性思考,发人深省。(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9期)
李研[6](2017)在《浅析《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很多经典之作在后世流传,《诗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包含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帮助人们了解《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的内容,政治讽刺诗主要通过比喻、对比、夸张、反语等不同修辞方法,讽刺当时君王的昏庸无道、奴隶制的社会制度及百姓水生火热的生活处境。《诗经》中政治讽刺诗的存在,也是《诗经》成为经典着作的一方面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7年04期)
李海英[7](2016)在《浓厚的爱国情与深刻的讽刺诗——试析《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以百万字的篇幅描写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的一个个血泪故事。作品中展示了北平市民的抗争与软弱,批判了在北平这个闲适的环境中产生出来的文化的蛀虫。(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24期)
张中宇[8](2016)在《余薇野讽刺诗的巴渝色彩》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巴人"式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下里巴人"始见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唐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1)"下里巴人"今多解为两首歌《下里》《巴人》,与下文《阳阿》《薤露》及《阳春》《白雪》对应。熊(本文来源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期刊2016年00期)
白彬彬[9](2016)在《杜甫的《赠花卿》是讽刺诗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类诗,虽然看上去字句简单,无丝毫费解之处,但题旨却颇为模糊,从而导致读者言人人殊。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主题的不确定性,才吸引后来无数的读者纷纷加入到解诗的行列中去,进而不断地丰富着阅读史。杜甫上元二年(761)在成都所作《赠花卿》,(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6-04-13)
莫砺锋[10](2016)在《王维的《终南山》是讽刺诗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久负盛名,《终南山》就是其代表作之一:"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清人王尧衢评曰:"右丞性爱山水,故于山水之胜游必探奇,诗必入妙。通首总见终南之高深,前写其大概,后写其幽胜。"(《古唐诗合解》卷八)到了现代,凡是论及唐代山水诗的论着,几乎都要举此诗为例,它(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2016年02期)
讽刺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地反映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其中的讽刺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辛辣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本质,描写了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劳动人民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的精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讽刺诗论文参考文献
[1].吾兰·吐尔汗.新疆哈萨克文学中的讽刺诗体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2].李玉珍,张勇.浅谈《诗经》中的讽刺诗[J].名家名作.2018
[3].金汝平.别具一格的讽刺诗[J].支部建设.2018
[4].李树春.历史考古视角下尤文纳尔“罗马讽刺诗”中的“神庙”[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
[5].舒沂.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J].文教资料.2017
[6].李研.浅析《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
[7].李海英.浓厚的爱国情与深刻的讽刺诗——试析《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J].知音励志.2016
[8].张中宇.余薇野讽刺诗的巴渝色彩[J].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2016
[9].白彬彬.杜甫的《赠花卿》是讽刺诗吗?[N].中华读书报.2016
[10].莫砺锋.王维的《终南山》是讽刺诗吗?[J].古典文学知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