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青藏高原那曲夏季云参量分布特征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青藏高原那曲夏季云参量分布特征

论文摘要

利用2014年78月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获得的毫米波雷达资料与探空温度资料,利用模糊逻辑法对西藏那曲地区夏季云中水成物的相态进行反演,结合激光云高仪得到云宏观参量分布,反演并统计了云滴微观参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云宏观参量具有以下特征:(1)云底高度最高频率出现在1.5km,其次为6km。云顶高度的极大值在3km,其次为69km。厚度大于4km的云层频率变化较小。云层数越多,出现比例越低。(2)高原云底高度的日变化程度小,仅有15:0017:00短暂的升高。云顶高度呈现出双峰分布特征。云层厚度的日变化趋势与云顶高度一致。(3)对流云降水频率较层状云低且以下午居多,云内冰相比例不如层状云高。层状云降水在下午较少,午夜过后高原上空的对流云向层状云转化。对流云在傍晚以后发展到最高,4:0011:00之间发生的对流云降水的雨强更高。云内相态具有以下分布特征:(1)液相云层的反射率因子具有对应暖云和过冷水层的两个分布中心,混合云层的反射率因子高值中心随高度上升变化不大,6km以上冰云反射率趋于集中。(2)三种相态云层出现频率高值分别集中在地面以上1km、2-3km、3-4km高度层。这三类水成物分别在上午、下午、晚上出现最为频繁,均在上午低于其他时段。(3)液相云层厚度一般小于0.3km,混合相云层厚度上限与云底高度呈负相关,冰相云层在云顶位于9km时平均厚度最大。中云内的混合相和冰相厚度变化较小。云微物理量具有以下分布特征:(1)2km以下的液滴有效半径与液水含量随高度增大而增大,2km以上的液滴中位有效半径不随高度改变。2km以下,有效半径与液水含量的值在11:00均比其他时刻低。而2km以上,其值在上午较低。(2)冰晶在6km处达到有效半径的上限,冰水含量的上限在7km处。冰晶在6:0012:00尺度偏小,12:00之后高原上空出现一个位于49km的有效半径与冰水含量的极大值区。(3)液水路径的平均值为30 g/m2,冰水路径的平均值为9 g/m2。白天液水路径的起伏比夜晚大,冰水路径呈现出午后升高凌晨降低的特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云物理特征研究进展
  •   1.3 青藏高原云特征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   2.2 观测资料
  •   2.3 研究方法
  •     2.3.1 相态反演方案
  •     2.3.2 微物理参量反演方案
  • 第三章 典型云类不同相态层雷达回波特征
  •   3.1 层积云
  •   3.2 雨层云
  •   3.3 深对流云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宏观参量分布特征
  •   4.1 云边界识别方案
  •   4.2 云宏观参量统计结果
  •     4.2.1 云宏观参量频率分布
  •     4.2.2 云宏观参量日变化
  •     4.2.3 两类降水云参数统计与日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相、冰相、混合相态云层微物理量分布特征
  •   5.1 三种相态云层统计特征
  •     5.1.1 三种相态回波强度垂直分布
  •     5.1.2 三种相态出现频率垂直分布
  •     5.1.3 三种相态出现频率日变化
  •     5.1.4 三种相态云层厚度垂直分布
  •   5.2 水云微物理参量分布特征
  •     5.2.1 微物理参量反演个例
  •     5.2.2 微物理参量垂直分布特征
  •     5.2.3 微物理参量垂直分布特征日变化
  •   5.3 冰晶微物理参量分布特征
  •     5.3.1 微物理参量反演个例
  •     5.3.2 微物理参量垂直分布特征
  •     5.3.3 微物理参量垂直分布特征日变化
  •   5.4 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统计分布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朱怡杰

    导师: 邱玉珺

    关键词: 青藏高原,毫米波雷达,模糊逻辑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P412.25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005

    总页数: 64

    文件大小: 3411K

    下载量: 53

    相关论文文献

    • [1].行易道深耕毫米波雷达[J]. 汽车观察 2019(12)
    • [2].基于毫米波雷达山火监测技术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1)
    • [3].车载毫米波雷达测试现状分析[J]. 汽车与配件 2020(07)
    • [4].独好的风景 云帆瑞达以毫米波雷达征战安防[J]. 中国公共安全 2020(04)
    • [5].基于角毫米波雷达的目标筛选[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11)
    • [6].破解汽车毫米波雷达研发难题 让无人驾驶“心明眼亮”[J]. 汽车零部件 2020(10)
    • [7].自动驾驶之外,毫米波雷达还有哪些潜力可挖?[J].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2019(05)
    • [8].沈自所“眼立方”毫米波雷达首次进入海外市场[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07)
    • [9].电目科技 精选落地场景,开辟毫米波雷达细分蓝海[J]. 创业邦 2020(08)
    • [10].连续毫米波雷达测速算法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20(02)
    • [11].岸达科技完成A+轮融资,由维思资本领投[J]. 科技与金融 2019(12)
    • [12].泰克汽车毫米波雷达测试解决方案[J]. 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2020(Z2)
    • [13].汽车毫米波雷达测试分析与研究[J]. 信息通信 2019(07)
    • [14].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二十)——制导篇:毫米波雷达制导[J]. 兵器知识 2019(01)
    • [15].泡沫对主动毫米波雷达干扰效能分析[J]. 舰船电子对抗 2011(06)
    • [16].毫米波雷达研究现状及其测试项目[J]. 汽车电器 2018(10)
    • [17].产品汇总[J]. 今日电子 2017(06)
    • [18].智能网联产业链分析:毫米波雷达成关键部件[J]. 汽车与配件 2019(06)
    • [19].毫米波雷达识别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 汽车技术 2018(08)
    • [20].车载毫米波雷达频率划分和产品现状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7(11)
    • [21].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能评估(英文)[J].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2020(01)
    • [22].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辆测距系统[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02)
    • [23].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发展[J]. 汽车与配件 2019(15)
    • [24].突破毫米波雷达技术 引领多领域智能化潮流——记上海宏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施红妹[J]. 仪器仪表用户 2018(03)
    • [25].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电动调节系统设计探讨[J]. 上海汽车 2018(04)
    • [26].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设计[J]. 汽车科技 2019(03)
    • [27].车载毫米波雷达国内外发展现状综述[J]. 数字通信世界 2019(09)
    • [28]."毫米波雷达技术"专题征文通知[J]. 雷达学报 2018(02)
    • [29].固态毫米波雷达探测模式的对比评估与分析[J]. 气象 2016(07)
    • [30].毫米波雷达目标探测在核电厂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浅析[J]. 办公自动化 2015(08)

    标签:;  ;  ;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的青藏高原那曲夏季云参量分布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