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系传论文_张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说文解字系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说文,俗字,本字,正字,体例,成因,上衣。

说文解字系传论文文献综述

张帅[1](2019)在《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假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对文字假借理论有所发展,提出了"一字数用"的观点,体现了他对假借的基本认识。他利用"假借""借"等术语来指明本字和借字的关系。他的假借,分为"无其字"之假借和"有其字"之假借,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助于训诂学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帅[2](2019)在《《说文解字系传》声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部对《说文》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疏解的着作,对《说文》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声训是徐锴为《说文》作注的重要训诂方式,其目的是探求事物得名的来源以及语词之间的源流关系。据我们统计,《说文解字系传》的声训多达465条,秦汉时期,声训从萌芽状态逐渐走向兴盛。汉魏之后,随着语音的变化,声训不再被大规模使用。直到清代乾嘉时期,朴学家受声训的启发,有意识的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寻求词源,这一训诂方式再次被重视。因此,处在由南唐时期的徐锴大规模使用声训,在训诂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深入探究。我们全面搜取徐锴《说文系传》中的465条声训,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声训的对象,表述方式,以及声训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考察《说文系传》声训对前代训释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到,从徐锴大量使用同声符字为训(大约占全部声训的66.02%)的现象可知,《说文系传》声训对宋代的“右文说”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到清代,清儒先将“右文说”发展为“右音说”,其后彻底摆脱形体,因声求义,以声音为出发点解释词源,实现了“语文学”到“语言学”的重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徐锴的声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说文系传》声训对前人的继承以及创新,和对后世训诂学的影响,明确其在训诂学史上应有的地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姜泽兵[3](2019)在《《说文解字系传》及其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说文解字系传》为主要对象,共分成叁部分进行研究。介绍了《说文解字系传》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分时期、分角度对历代学者的研究情况做出评述;最后,对徐锴所撰的《说文解字系传》做了客观评价。(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孙利政[4](2017)在《《说文解字系传校勘记》订补》一文中研究指出承培元等人的《说文解字系传校勘记》对祁刻本《说文解字系传》文字详加考订,今就其中16条校记提出讨论。(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Z1期)

朱生玉[5](2016)在《《说文解字系传》徐锴注“俗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俗字"是世俗通行用字。《说文解字》是较早注意到"俗字"现象的字书,以《说文解字》为依托,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注解中标明"俗作"之俗字与正篆形成共时或历时的对应关系,具有特殊性和独立的研究价值。从正篆到俗字反映了汉字发展求简化和形声化的总趋势;同时这些俗字很好地保存了汉字理据,对考形、考音、考义,乃至汉字简化和规范都有一定启示。从中也可以窥探到徐锴的俗字观念及对俗字的态度。(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黄金贵,姚柏舟[6](2016)在《《说文》“表”为“衣上”说——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衣部》:"表,上衣也……古者衣裘,故以毛为表。"此条说解前后不可通,致"表"的本义不可知。今悉心解读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本条"臣锴曰",即可发现徐锴所据原本《说文》训语非"上衣",而当是"衣上",指皮衣上的毛;并有七条理据证成其说。(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邹也静[7](2015)在《《说文解字》亦声字研究——对大徐本《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中亦声字差异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亦声"这个术语最早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中。许慎通常将"亦声字"说解为"从某,从某,某亦声"或"从某、某,某亦声"。依据这样的说解,本文将亦声字定义为会意兼形声或形声兼会意字,这些字内部的某一构件在表音的同时,其意义与整字之造字本义也有关联。作为《说文解字》(下文简称《说文》)在后世流传的两个版本,大徐本《说文》和《说文解字系传》(下文简称《系传》)在亦声字的数量及字形分析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本文重点考证了94个大徐本《说文》和《系传》中存在"亦声"分歧的字,并推测出存在这样分歧的原因。考证时,以《古韵通晓》考证古音,以《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说文解字句读》等考证意义,涉及到古文字及字形演变时,参《古文字谱系疏证》和《字源》等。研究发现,在94个存在"亦声"分歧的字中,许慎形体分析有误的字共5个,在剔除这5个字后,可以分析为"亦声"的字共74个,当依大徐本《说文》分析的字57个,当依《系传》分析的字24个,两书均分析错误的字有2个,不确定如何分析的字有6个。笔者推测,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徐铉与徐锴在校订《说文》时风格和态度的不同。由于徐铉偏重文本的校订,比较审慎、严谨,所以相较于徐锴,他将更多"亦声"特征明显的字归为亦声字,以求正确;而徐锴则更重视呈现自己对音、义的研究成果,因此,他在校订时注重考证、更加大胆,对于某些具有明显"亦声"特征的字有时则省略"亦声"二字。(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7-08)

王艳[8](2015)在《《说文解字系传》俗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部系统注解《说文解字》的着作,它记录了晚唐五代时期通行的俗字共62个。研究这62个俗字的结构类型、产生原因和传承情况,可以看到俗字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对正俗字共时历时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俗字是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俗字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艳[9](2013)在《《说文解字系传》标注引申义体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是汉语研究史上最早研究引申的着作,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标注引申义的体例。在标明引申义的途径上,徐锴采用了直接简单标注、援引文献用例标注、援引词书释义标注或佐证、援引经籍旧注释又标注、以词语(包括今、俗语)、成句来标注五种方式。徐锴标明的引申义中,涉及到的引申类型主要有延展引申、条件引申、比喻引申、邻近引申和词性引申五种。标注引申义是徐锴有意识的行为,这一点还表现在他在部分引申义的标注上不只是简单地标注了引申义,还分析了引申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故谓"、"通谓"、"言"、"喻"四个训诂术语的运用上。(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赵芳媛[10](2012)在《浅谈《说文》 《说文系传》 《说文解字注》示部字同源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中对同源关系的研究,过去已有很多学者论及,却仅限于《说文》正文本身所揭示的同源关系。通过对许慎《说文解字》、徐锴《说文解字系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叁部着作对《示部》同源词的纵向的历史的研究,深化我们对语源学发展历程的认识,启发我们现阶段对同源词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09期)

说文解字系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部对《说文》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疏解的着作,对《说文》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声训是徐锴为《说文》作注的重要训诂方式,其目的是探求事物得名的来源以及语词之间的源流关系。据我们统计,《说文解字系传》的声训多达465条,秦汉时期,声训从萌芽状态逐渐走向兴盛。汉魏之后,随着语音的变化,声训不再被大规模使用。直到清代乾嘉时期,朴学家受声训的启发,有意识的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寻求词源,这一训诂方式再次被重视。因此,处在由南唐时期的徐锴大规模使用声训,在训诂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值得深入探究。我们全面搜取徐锴《说文系传》中的465条声训,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声训的对象,表述方式,以及声训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考察《说文系传》声训对前代训释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具体分析中可以看到,从徐锴大量使用同声符字为训(大约占全部声训的66.02%)的现象可知,《说文系传》声训对宋代的“右文说”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到清代,清儒先将“右文说”发展为“右音说”,其后彻底摆脱形体,因声求义,以声音为出发点解释词源,实现了“语文学”到“语言学”的重大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徐锴的声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说文系传》声训对前人的继承以及创新,和对后世训诂学的影响,明确其在训诂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说文解字系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帅.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假借观[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张帅.《说文解字系传》声训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姜泽兵.《说文解字系传》及其研究概况[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孙利政.《说文解字系传校勘记》订补[J].文教资料.2017

[5].朱生玉.《说文解字系传》徐锴注“俗字”研究[J].辞书研究.2016

[6].黄金贵,姚柏舟.《说文》“表”为“衣上”说——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研究之一[J].古汉语研究.2016

[7].邹也静.《说文解字》亦声字研究——对大徐本《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中亦声字差异的探讨[C].第六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8].王艳.《说文解字系传》俗字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

[9].王艳.《说文解字系传》标注引申义体例初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

[10].赵芳媛.浅谈《说文》《说文系传》《说文解字注》示部字同源词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

论文知识图

阙、表文化原型探讨-图二 华表(北京圆明园...阙、表文化原型探讨-图一 汉阙王立(位)于宜,入土(社),南乡(向)。...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抗心希古 寄情金石——元明文人印的兴起-王...阙、表文化原型探讨-图一 汉阙

标签:;  ;  ;  ;  ;  ;  ;  

说文解字系传论文_张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