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为指数对Ⅱ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1](2011)在《黄芪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应用复方黄芪汤治疗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其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90只,雄性,体重(140±10)g,于屏障动物环境下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80只以高脂饲料诱导4周,链脲佐菌素35mg?kg-1腹腔注射以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盐酸二甲双胍组)、中药组(参芪降糖颗粒组)、黄芪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治疗组均为灌胃给药8周,每日1次,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每周检测血糖值并称量体重,做出相应记录。实验结束时,10%水合氯醛麻醉后进行腹主动脉采血以测定FBG、TC、TG、HDL-C、LDL-C、Ins、HbAlc;取胰腺组织固定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以观测其变化。计量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组给药前后及各组之间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诱导加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的大鼠模型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应用黄芪汤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的症状;实验结束时,同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 <0.05);各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体重显着升高(P<0.05)。各给药组均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实验前后FBG明显下降(P<0.05);其中黄芪汤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优于低、中剂量组(P<0.05),而与西药组和中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黄芪汤各给药组TC、TG、LDL-C和HbA1c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而HDL-C和Ins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HE染色可见,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胰岛β细胞数增多,结构较正常,黄芪汤高剂量组尤其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表达阳性面积明显增多,黄芪汤高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黄芪汤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FBG及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胰岛素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有关。
邢风雷[2](2008)在《复方丹参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饮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值(FINS)、血脂。疗程为4周。结果: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伴IR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基础治疗联合口服复方丹参饮,治疗后心率、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复方丹参饮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减轻胰岛素抵抗。
张德芹[3](2005)在《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文中提出芪蓝糖脂宁胶囊是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创制的科研处方。本课题以研究探索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为目的,从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三方面对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为研发安全、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成药新药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1.文献研究:全面查阅整理了近 10 年来国内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西医、中医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掌握了相关项目科研前沿动态。 2.理论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目前临床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现状,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从虚、痰、瘀、毒论治”的治疗理论,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要由于气阴不足,痰浊瘀血胶结,蕴积日久成毒所致,其中气阴不足为本,痰瘀毒蕴积为标,故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化痰降浊,祛瘀解毒为治疗大法,对于阐发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病因病机,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实验研究 3.1 基础药效:成功地复制了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糖、脂代谢以及胰腺、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表明,芪蓝糖脂宁胶囊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虽较阳性药二甲双胍对照组显效稍慢,但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血糖水平呈稳定的下降趋势,且在保持大鼠体重及调整大鼠活动状态上均较二甲双胍组为优。 脂代谢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其调脂总体疗效与阳性药脂必妥胶囊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 大鼠胰腺、肝脏组织 HE 染色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具有改善胰腺、肝脏病理损害的作用。以上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证明,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效,组方合理。 3.2 机理探讨:在基础药效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芪蓝糖脂宁胶囊作用机理探讨。 3.2.1 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能显着降低4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且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与空腹血糖水平成正相关,表明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血红蛋白发生糖化的程度越重。3.2.2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胰岛素、C 肽、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血清胰岛素、C 肽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改善糖代谢并不通过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中、低剂量组血浆胰高血糖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通过调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起到改善糖代谢的作用。3.2.3 采用比色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及肝脏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使血清及肝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通过减低脂毒性对机体的损害,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异常的作用。3.2.4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浆 TXB2、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能显着降低血浆 TXB2含量,升高 6-Keto-PGF1α含量,使 TXB2/6-Keto-PGF1α比值下降,说明芪蓝糖脂宁胶囊可通过影响 TXB2与 6-Keto-PGF1α这些参与周围循环的细胞因子,调节由TXB2/6-Keto-PGF1α平衡失调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收缩、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等改变,促进血液运行,改善微循环,恢复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进而达到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痰瘀内阻的作用。3.2.5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ax、Bcl-2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上调,表明芪蓝糖脂宁胶囊主要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过度凋亡的产生,从而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3.2.6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α细胞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胰岛素阳性反应β细胞数量增多,阳性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增强,胰高血糖素阳性反应α细胞数量减少,阳性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弱。提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通过修复STZ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伤,调节胰岛α细胞分泌激素水平来发挥降血糖作用。3.2.7 采用 RT-PCR 产物半定量技术分析了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芪蓝糖脂宁胶囊可使肝组
周亚兵[4](2004)在《酸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酸味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肪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酸克甘法治疗2型糖尿病理论的科学性。方法:高热量饲料持续喂养8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比较符合人类2型糖尿病的SD大鼠模型,分别用酸味、甘味、苦味中药复方和二甲双胍干预,在给药前和给药第4、8、12周末,观测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尿量,检测FBG、血清胰岛素、TG和FFA,以及肝GCK活性和肝糖原含量,计算ISI。结果:高热量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可以建立比较符合人类2型糖尿病的SD大鼠模型,基本符合实验要求。酸味中药复方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上调肝GCK活性,促进肝、肌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异生,降低FBG、FFA和TG含量的作用。结论:酸味中药复方通过多种途径和环节,达到改善模型大鼠糖、脂肪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综合疗效优于苦味中药复方和甘味中药复方,表明酸克甘法治疗2型糖尿病是行之有效的。
陈莹[5](2003)在《化痰活血法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西医综述,主要内容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和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及其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试验研究部分,对2型糖尿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证候学及临床治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对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学、发生机理、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和治疗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及其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从中医对IR及IRS的证候学研究、单味中药及有效成分或中药复方对IR的治疗两方面做了较详细的回顾,并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评述。 临床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首先通过对105例患有2型糖尿病并伴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证候学分析,归纳了该类患者的证候特点,并对其证型作了一简单的概述。第二部分是通过对67例2型糖尿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复方糖脂平进行治疗,以探讨中药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糖脂平合剂可以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并有调整血压、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辅助减轻体重的作用,但该方对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影响不大,推测该方可能具有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刘淑杰[6](2003)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互关系是目前临床众所瞩目的研究课题,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方法;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被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报道极少,本科题以临床研究为主,根据针刺前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变化,结合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研究,试图从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角度来阐明针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结果提示:1、针刺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疗效虽无显着性差异,但优于对照组。2、针刺组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3、针刺治疗高脂血症,指标APO—B、LDL—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针刺还能改善血脂的异常情况,降低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此外,针刺对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也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章勇,盛桂梅,时步卿,何戎华[7](2000)在《以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为指数对Ⅱ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腹血糖(FBG)与空腹血胰岛素(FINS)乘积的倒数作为检测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有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特点,已用于对不同糖代谢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并证实与公认的胰岛素钳技术测定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显着相关.本文试图利用这一简便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检测初诊Ⅱ型糖尿病(DM)病人用美吡达、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探讨该指数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
二、以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为指数对Ⅱ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为指数对Ⅱ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图片 |
综述 黄芪多糖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复方丹参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IR的概念 |
2.历史沿革 |
3.IR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
4.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
4.1 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系统异常 |
4.2 IR和T2DM(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异常 |
4.3 运动与肥胖 |
5.IR导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6.IR的检测方法 |
7.高血压伴IR的治疗研究进展 |
7.1 IR的非药物治疗 |
7.2 药物治疗对IR的影响 |
7.3 中医药学对IR的认识 |
8.小结 |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1.4 排除病例标准 |
1.5 正常对照组选择标准 |
2.治疗方案 |
2.1 基础治疗 |
2.2 治疗组 |
2.3 对照组 |
2.4 对症处理 |
3.观测项目 |
4.观测方法 |
5.疗效评定标准 |
6.统计学处理 |
7.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四 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从虚痰瘀毒论治理论探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糖代谢和胰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和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肝脏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ax 、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α细胞病理形态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胰岛素受体 mRN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八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 mRNA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九 芪蓝糖脂宁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骨骼肌 GluT4 mRNA 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照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酸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 文 |
前 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4 结 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目录 |
综 述 |
致 谢 |
(5)化痰活血法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综述一 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及其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之一 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学分析 |
临床研究之二 化痰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西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理论研究 |
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
二. 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历史 |
三. 胰岛素抵抗的检测方法及其各种指数 |
四.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病机 |
(一) 胰岛素抵抗的定义 |
(二) 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与脑血液循环 |
(三) 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异常的代谢关系 |
(四)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五) 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
(六)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
第二部分 中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
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因病机 |
二. 针刺所选方法及观测指标的思路 |
三.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思路 |
四. 针灸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五.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一. 临床资料 |
二. 治疗方法 |
三. 结果 |
四. 结果分析 |
五. 结语 |
六. 附表 |
七. 致谢 |
四、以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为指数对Ⅱ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D]. 张晶. 河北联合大学, 2011(05)
- [2]复方丹参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痰瘀互结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D]. 邢风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1)
- [3]芪蓝糖脂宁胶囊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药效学研究及机理探讨[D]. 张德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4]酸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肪代谢的影响[D]. 周亚兵. 第二军医大学, 2004(01)
- [5]化痰活血法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陈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6]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 刘淑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1)
- [7]以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为指数对Ⅱ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J]. 章勇,盛桂梅,时步卿,何戎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