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犯罪论文_葛向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犯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际,司法,莫斯科,管辖权,公私,恐怖主义,社会学。

国际犯罪论文文献综述

葛向伟[1](2019)在《国际犯罪与刑事司法统计领域大数据建设动态及其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如何提高和改善犯罪与刑事司法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的质量,如何利用大数据有效分析犯罪趋势,预防和减少犯罪,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对国际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开展大数据建设的动态趋势进行介绍,并对我国犯罪与刑事司法大数据建设提出相关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期刊2019年09期)

丁文勤[2](2018)在《国际犯罪及刑事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犯罪不仅给某一地域性,甚至给全人类都带来了沉重的灾害。而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出现就是在社会发展和国际法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这一客观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得出的结果。但由于各国的土壤各异、国内法律差别和刑事政策不同等等,导致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29期)

罗杰·克劳利,陆大鹏[3](2018)在《《黑道无国界》中的高写实国际犯罪》一文中研究指出他称其为"黑道无国界"(McMafia),这是车臣一个犯罪集团的名字,该集团参考麦当劳(McDonald)的商业模式在海外开设犯罪生意的分支机构。BBC刚把它最新的火爆犯罪惊悚电视剧《黑道无国界》(McMafia)卖到了中国。最近几周,这部电视剧在英国也吸引了很多观众。这部片子不仅仅扣人心弦,还涉及到世界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迫使英国政府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府去审视全球有组织犯罪的增长,并研究对策。(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8年17期)

于阜民[4](2018)在《国际犯罪管辖和审理的制度建构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际法场合,一国当局就国际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由本国法院审理而作出裁判,具有维护公民权益且彰显国家主权之双重功效。然而,我国怠于公海上刑事司法维权的现象屡见不鲜。倘以法律视角考量,其原因在于我国刑法效力范围狭窄,且诉讼管辖制度设计之疏漏。本文遂由《刑法》第9条拓展解释开始,进而提出扩充刑法的效力范围、弥合涉外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疏漏,以完善国际犯罪案件间接审理制度的方案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学》期刊2018年03期)

焦阳[5](2018)在《论国际犯罪中的故意与明知——以比较的视角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际审判实践看,国际社会对国际犯罪的主观方面的认知是不断变化的。《罗马规约》经过谈判,确定将故意与明知作为国际犯罪的主观内容予以规定。《罗马规约》的故意指向结果或行为,明知指向行为的附随情况,至于间接故意能否被规约内容所包含,各法系学者存在不同认知。文章认为,比较《罗马规约》规定与我国情况,可以将规约中故意的"意识到事态的一般发展会产生危害结果"当作间接故意的内容,且该内容属于明知与故意所共有,具体认定时,应当以具体犯罪的要件要求为准。(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期刊2018年02期)

杨瑛[6](2016)在《适用登临权的国际犯罪行为法律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的登临权是船旗国专属管辖权以及公海航行自由的例外,是一国军舰或军用飞机对在公海上实施了国际犯罪行为的外国船舶进行登临的权利。适用登临权的国际犯罪行为包括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贩毒、海盗等。国际社会不仅对其享有普遍管辖权,而且还通过大量的单边的或多边的努力来加强对其的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唐朝,刘之雄[7](2015)在《国际犯罪构成探析——以卢班加战争罪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构成理论无疑是刑法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诞生"之日起便异见丛生,不仅在各大法系之间,仅是在各国内部各刑法学者之间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国际刑事法院设立和缔约国的广泛加入似乎预示着各大法系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着某种共通性,而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第一案"卢班加战争罪"的判决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更坚实地表明各大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国际犯罪构成理论之间存在着同质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肖剑鸣,许春金,张远煌,李茂生,白建军[8](2015)在《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5月2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会中会",大陆与台湾顶级犯罪学者汇集对话研讨会,观点交锋、碰撞思想火花,让学界耳目一新。对话研讨会的主题是:"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刘媛[9](2015)在《知识产权国际犯罪防控:跨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产权国际犯罪呈现出更强的国际化与组织化、网络化、产品日常化的趋势。为了应对该严峻情势,改善国际执法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组织构建了跨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该合作模式结合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优势,在犯罪防控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跨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也暴露出中立性问题,需要公共部门对具体合作和观念进行改进。(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5年07期)

周明[10](2014)在《国际犯罪、涉外犯罪与跨国犯罪关系的厘清》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犯罪"、"涉外犯罪"与"跨国犯罪"叁个概念区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叁者具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有相互交叉之处,但是并不能认为叁者是同一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并不具有同一性,也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是一种有明显的区别但又有互通之处的关系。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应当把握的关键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来使用,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理解不同概念的不同含义。(本文来源于《江西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国际犯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犯罪不仅给某一地域性,甚至给全人类都带来了沉重的灾害。而国际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出现就是在社会发展和国际法进步的背景下,人们对这一客观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得出的结果。但由于各国的土壤各异、国内法律差别和刑事政策不同等等,导致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犯罪论文参考文献

[1].葛向伟.国际犯罪与刑事司法统计领域大数据建设动态及其思考[J].中国司法.2019

[2].丁文勤.国际犯罪及刑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8

[3].罗杰·克劳利,陆大鹏.《黑道无国界》中的高写实国际犯罪[J].青年与社会.2018

[4].于阜民.国际犯罪管辖和审理的制度建构与完善[J].中国法学.2018

[5].焦阳.论国际犯罪中的故意与明知——以比较的视角为切入点[J].法制与经济.2018

[6].杨瑛.适用登临权的国际犯罪行为法律问题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唐朝,刘之雄.国际犯罪构成探析——以卢班加战争罪分析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肖剑鸣,许春金,张远煌,李茂生,白建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

[9].刘媛.知识产权国际犯罪防控:跨国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研究[J].河北法学.2015

[10].周明.国际犯罪、涉外犯罪与跨国犯罪关系的厘清[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2 由于两者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在讨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着作(1)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着作(2)二·98·第一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c)第叁阶段:片面结合(图片自绘)

标签:;  ;  ;  ;  ;  ;  ;  

国际犯罪论文_葛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