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林海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524500
历史课采用的问题探究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广度的探索、讨论,让他们在独立思考、教师引导、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问题探究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取得认知思维的高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它一直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重视。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他在教学中不作系统的讲解,只是通过一连串巧妙的提问、暗示,像“产婆”一样引导学生通过自醒,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索,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又如我国古代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主张教师要“善喻”,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可以说是问题探究教学在欧洲与中国的最早的探索和倡导。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大力提倡“发现法”教学,其教学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的过程。此教学法现在已在国际间得到广泛推广。我国教育界近十几年来对如何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来改革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许多实验表明,问题教学法对于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活跃性和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因为在问题的情境中,学生自主能动地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究,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历史课如何进行问题探究教学
1.设计好问题
问题的设计是进行问题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好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讲究合理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把学生带进一种探索意境中。问题设计的方法和类型很多。一是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进行设疑。如在《东汉的统治》一课的教学中,讲到黄巾起义时,可向学生提问:“黄巾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有什么不同?在这两次较大规模的起义背后,隐藏了什么共同的东西?”二是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提问。如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后,可以这样问学生:“既然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亚非,那么为什么现在最发达的地区却在欧美?”这个问题不是一时一刻可以解决的,但它却能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三是注意多角度地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的知识。例如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一课中。针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内容,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问:“时代需要一种革命理论的诞生用来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同一时代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个重任落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肩上?”这个问题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哪些活动”的答案基本一致,但前一种问法探索性的成分就要多得多。也可以多提些“假如”或“如果”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如“试分析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假如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将如何?”
除了教师设疑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中至关重要,因为“思维从疑问开始”。学生探索问题的敏锐性也可以由此慢慢培养出来。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对观察到的各种事物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能发挥创造性的源泉。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并且对于他们的发言,要耐心予以解释,不要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我在讲授《三国鼎立》后,有学生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还有个学生这样问:“三国时期处于国家分裂状态,它的经济却为什么得到发展?国家分裂与经济发展是否矛盾?”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我马上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同时,还在班上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提问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质疑有时不太成熟,在表达上也存在一些毛病,甚至有时是可笑的。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的开始,教师对他们的作法首先应予以肯定鼓励。同时。还可以给学生作质疑思路的指导,使问题变得合理、严谨,利于学生思考、讨论。
2.对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能否创设出利于问题探索研究的学习氛围,是问题探究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采取讨论或辩论的形式来营造这种氛围。当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冲动,有助于创造性因素跃现。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还是拿前面已述的“试分析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假如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将如何”这个问题来阐述吧。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思考时,大多数都首先抓住他们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即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命运作了种种设想:有的认为改革不成功,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各方面阻力既大又多;有的认为捷共领导人会把握不住社会主义的方向,改革改过了头,进而走回了资本主义道路;有的认为改革较为成功,但是象南斯拉夫国家一样被苏联开除出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学生提出种种设想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发问:“刚才有同学设想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后将会象南斯拉夫国家一样被苏联开除出了社会主义阵营,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南斯拉夫被苏联开除的原因是什么?”当同学们指出是由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之后,教师问以下一组问题:“那么‘布拉格之春’是怎样出现的?它有没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如果没有,那为什么苏联又说它背离?这说明了什么?”于是同学们又展开激烈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同学从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认为‘布拉格之春’并没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因为它是针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那部分进行改革的,从而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是对的,也是必要的。可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越问越清楚,越辩越理智。”历史课,是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必修课,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下,采用问题探究教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进取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