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乙醇论文_吕琪,熊道陵,张建平,李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己烷乙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醇,正己烷,皂素,茶叶,相图,溶解度,茶油。

正己烷乙醇论文文献综述

吕琪,熊道陵,张建平,李洋[1](2017)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萃取茶叶籽浆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变了传统的提取工艺,利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对茶叶籽浆液进行萃取,静置分层后得到茶油、茶皂素及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为茶叶籽浸泡24 h、混合液质量比(正己烷∶无水乙醇∶浆液)1∶1∶1、萃取温度30℃,振荡萃取时间0.5 min和萃取2次。(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7年09期)

吕波[2](2017)在《乙醇—正己烷溶胀/索氏抽提神东煤热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热解是煤热转化最初和必经的阶段,为了更全面地考察煤热解过程,不同的预处理手段和煤热解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本文以神东低变质烟煤为实验用煤,乙醇-正己烷为预处理试剂,通过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和改进钢甑干馏炉研究了溶胀/索氏抽提预处理煤的热解特性,考察煤样的热失重、特征逸出气体分布,另外,对多次收集好的钢甑干馏焦油利用正己烷进行切割分离得到煤焦油正己烷可溶物(CTHS)和正己烷不溶物(CTHIS),用气质联用(GC-MS)、TG-FTIR、固体红外(FTIR)对煤焦油进行全面检测;此外,采用一级反应模型对不同预处理煤样进行动力学计算。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经正己烷-乙醇不同方式预处理后,预处理煤样在波数3405cm-1处为-OH的伸缩振动,羟基吸收峰的强度和脱灰煤相比有一定减弱,另外,位置向低波数移动,说明可能出现了氢键的断裂。1086、1045cm-1处为C-O伸缩振动,经乙醇-正己烷不同方式预处理之后1086、1045cm-1有C-O官能团的消失,说明煤结构中的C-O键在经乙醇-正己烷不同方式的溶胀处理之后,可能也发生断裂。2)正己烷-乙醇溶胀煤的最终热失重率均大于脱灰煤,乙醇-正己烷索氏萃取残煤的最终热失重率均小于脱灰煤。以HDSC为例,最大热失重速率、逸出气体最大值对应的峰温随着升温速率的的升高向高温侧偏移。3)正己烷-乙醇索氏抽提物主要是由脂肪烃、芳香烃、杂原子化合物组成,其中,杂原子化合物中以含氧化合物、为主;正己烷索氏抽提物中脂肪烃占多数;乙醇索氏抽提物及正己烷-乙醇梯级索氏抽提物主要为脂肪烃和含氧化合物。4)CTHS主要以脂肪烃和芳香烃为主,CTHIS和煤焦油沥青类似,失重主要是热解中分子断裂和聚合产生小的化合物引起;CTHIS都在97℃附近开始失重,620℃基本停止失重,随着温度的升高,CTHIS挥发、断裂产生小的骨架及如CO、CO2和CH4这类气体。溶胀煤CTHIS>脱灰煤CTHIS>索氏抽提残煤CTHIS;另外,乙醇-正己烷索氏抽提残煤CTHIS对应的温度明显高于乙醇-正己烷溶胀煤CTHIS所对应的温度。5)在正己烷-乙醇溶胀煤热解过程中,小分子相在去溶剂后得到重新排布,热解时小分子容易脱出。而正己烷-乙醇索氏抽提残煤中一部分低分子化合物被溶出,使其可供给的活性氢减少,不能及时稳定煤中自由基碎片,发生缩聚反应程度增大;另外索氏萃取物的抽提使煤样相对分子量变大,热解焦油分子量也相应增大。6)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Coats-Redfem积分法,得到乙醇-正己烷溶胀预处理可以降低神东脱灰煤热解段400-450℃、650-750℃的活化能,促进煤热解过程;而经乙醇-正己烷索氏预处理后增大了活化能,热解需要更大的能量,说明乙醇-正己烷萃取小分子在煤热解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吕琪[3](2017)在《正己烷—水—乙醇双液相体系提取茶叶籽油及茶皂素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是茶叶大国,“茶文化”渊源流长,茶叶籽作为茶叶树上结的果实,随之而出的产量巨大。茶叶籽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及茶皂素等物质,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都是高档植物食用油。在我国植物食用油短缺的现状下,合理开发茶叶籽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根据油脂和茶皂素在正己烷-乙醇溶液体系内上下两相具有不同的溶解特性,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正己烷-乙醇双液相体系将茶叶籽油和茶皂素同时从茶叶籽中提取的工艺,并对茶叶籽油进行了脱酸脱色精制工艺研究,茶皂素进行了纯化工艺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正己烷-乙醇溶液双液相体系浸提茶叶籽同时得到茶叶籽油和茶皂素的实验工艺研究,考察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60min,乙醇浓度70%,乙醇正己烷比(w/w)1:2,料液比(w/w)1:5,浸提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为茶叶籽油的提取率为77.42%,茶皂素的提取率为43.53%;但该法茶叶籽油及茶皂素的提取率不高,提出的油脂颜色深,杂质多,需要外力强制对流进行搅拌才能够浸提出产品,因此有必要对该实验体系进行改进,以获得更高的提取率及产品质量。(2)研究了通过正己烷-无水乙醇萃取茶叶籽浆液形成双液相体系同时得到茶叶籽油、茶皂素、蛋白叁种产品,考察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茶叶籽浸泡24h,萃取次数为2,液液比(正己烷:无水乙醇:浆液)(w/w)为2:1:1,萃取温度选30℃,萃取时间为0.5min,茶叶籽油的提取率为95.63%,茶皂素的提取率为52.94%,蛋白的提取率为47.26%。该法实验设备简便,实验操作简捷,浆液分相的时间在1min之内,极大地减少了时间成本,不需要额外添加外力进行强制对流扩散,降低了生产能耗,一次性提出的物质多。而且该工艺茶叶籽油提取率高,得到的茶叶籽油颜色清亮,酸值低。选用正己烷-无水乙醇萃取茶叶籽浆液作为正己烷-水-乙醇双液相体系的最佳工艺体系。(3)对茶叶籽油进行脱酸脱色精制实验并对其各阶段脂肪酸组成及部分理化性质进行检测:采用碱炼法对提取的茶叶籽油脱酸的最佳工艺参数:碱炼温度60℃;碱浓度11%;超碱量0.20%;碱炼15min,茶叶籽油脱酸后颜色变浅,酸值降至0.37mg(KOH)/g;利用脱色剂吸附法对碱炼脱酸后茶叶籽油进行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活性炭:活性白土为2:1,脱色剂用量5%,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80℃,茶叶籽油脱色率达到66.81%,颜色清亮透明。(4)利用硫酸铵-丙醇双水相体系对茶皂素纯化实验,得到最佳纯化工艺参数:萃取时间20min,硫酸铵质量分数21%、丙醇质量分数23%、pH=7、萃取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平均含量为77.12%。将提纯后的茶皂素进行红外测试,其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峰跟标品基本一致,可以判断样品含有茶皂素。(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孟晓燕,胡小燕[4](2016)在《绘制正己烷-乙醇-水的叁组分液系相图》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浊点滴定法测定各组分的溶解度曲线,绘制出了正己烷-乙醇-水的叁组分液系相图。结果表明,在室温为10.0℃时,正己烷-乙醇-水的叁组分液系相图中,等温会溶点D点处,乙醇、正己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3.0%、14.1%;双结点溶解度曲线BDC内,形成了两个共轭的叁组分溶液;物系点O时,两共轭溶液数量的比值为m_G:m_H=|OH|:|OG|。(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石珊珊,刘大良,魏冰,孟橘[5](2013)在《乙醇-正己烷混合溶剂同时提取茶油和茶皂素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采用乙醇-正己烷混合溶剂一步法同时提取茶籽饼中的茶皂素和茶籽油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试验表明:当乙醇浓度为70%,乙醇水溶液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1,浸出时间120 min,浸出温度55℃,料液比1∶2(m/v),混合油分层温度25℃时,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浸出茶籽粕皂素含量≤1.0%,残油≤1.5%。(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食品工业》期刊2013年06期)

王慧敏,刘石生[6](2012)在《用正己烷-乙醇-水叁元双液相从橡胶籽提油脱氰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法对用正己烷-乙醇-水叁元双液相从橡胶籽提油脱氰苷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以烷料比、醇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橡胶籽油得率及氰苷脱除率为因变量建立数学模型,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烷料比为6.26∶1,醇料比为8.36∶1,提取时间79.11 min,提取温度55℃,乙醇体积分数为70%。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得率可达41.92%,氰苷脱除率可达91.11%。(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2年03期)

全灿,鄢雄伟,金君素,戴新华,黄挺[7](2011)在《科研用高纯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试剂标准规范及其纯化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检测仪器和技术的提高,传统规格试剂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不同领域科研需要,陆续出现了光谱纯、色谱纯、农药残留级等不同规格的高纯有机溶剂。高纯有机溶剂具有极高的纯度、低紫外吸收、低酸碱度、低水分和低蒸发残渣的特点。常见的科研用高纯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等。国外高纯有机溶剂主要有光谱级、色谱级和农残级等,目前国产高纯有机溶剂质量不够稳定,且农残级试剂在国内基本为空白,导致绝大部分科研实验室采用进口试剂,既耗费大量科研经费,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科研的步伐,实现高纯有机溶剂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非常必要且迫切。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要科研用试剂核心中间体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2009BAK61B02)》课题承担单位,根据课题运行中的文献调研,介绍了包括乙醇、乙酸乙酯及正己烷3种主要高纯有机溶剂的纯化工艺及其标准规范制定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1年05期)

于靓靓,毛治博,王钰,孙晓波,刘国际[8](2010)在《间十五烷基酚乙醇溶液以及正己烷溶液密度与粘度的测定与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压条件下,利用比重瓶和乌氏粘度计,测定了间十五烷基酚分别与乙醇和正己烷形成的溶液在不同组成下的密度与粘度,并用VTF方程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关联,间十五烷基酚乙醇溶液的密度和粘度数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5%和1.22%,间十五烷基酚正己烷溶液的密度和粘度数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8%和0.15%,基本符合工程设计需要。(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0年07期)

夏文斌,张艳,严付华[9](2009)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红叁叶提取物中乙醇与正己烷溶剂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红叁叶草提取物中乙醇与正己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HP-INNOWax(30 m×0.25 mm,0.25μm)为色谱柱,FID检测器结合顶空进样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较好,乙醇与正己烷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3%与98.7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红叁叶草提取物中的乙醇与正己烷的残留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9年10期)

薛刚,王莹,冯建波[10](2009)在《乙醇和正己烷溶解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乙醇和正己烷溶解油酸、亚油酸、共轭亚油酸、γ—亚麻酸和二高γ—亚麻酸等五种脂肪酸,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并测定其紫外吸收值,研究了乙醇和正己烷两种溶剂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每种脂肪酸在乙醇和正己烷溶解时的紫外吸收均达到极显着相关,因此选择乙醇作为脂肪酸紫外吸收检测的溶剂也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正己烷乙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热解是煤热转化最初和必经的阶段,为了更全面地考察煤热解过程,不同的预处理手段和煤热解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本文以神东低变质烟煤为实验用煤,乙醇-正己烷为预处理试剂,通过热重-红外联用仪(TG-FTIR)和改进钢甑干馏炉研究了溶胀/索氏抽提预处理煤的热解特性,考察煤样的热失重、特征逸出气体分布,另外,对多次收集好的钢甑干馏焦油利用正己烷进行切割分离得到煤焦油正己烷可溶物(CTHS)和正己烷不溶物(CTHIS),用气质联用(GC-MS)、TG-FTIR、固体红外(FTIR)对煤焦油进行全面检测;此外,采用一级反应模型对不同预处理煤样进行动力学计算。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经正己烷-乙醇不同方式预处理后,预处理煤样在波数3405cm-1处为-OH的伸缩振动,羟基吸收峰的强度和脱灰煤相比有一定减弱,另外,位置向低波数移动,说明可能出现了氢键的断裂。1086、1045cm-1处为C-O伸缩振动,经乙醇-正己烷不同方式预处理之后1086、1045cm-1有C-O官能团的消失,说明煤结构中的C-O键在经乙醇-正己烷不同方式的溶胀处理之后,可能也发生断裂。2)正己烷-乙醇溶胀煤的最终热失重率均大于脱灰煤,乙醇-正己烷索氏萃取残煤的最终热失重率均小于脱灰煤。以HDSC为例,最大热失重速率、逸出气体最大值对应的峰温随着升温速率的的升高向高温侧偏移。3)正己烷-乙醇索氏抽提物主要是由脂肪烃、芳香烃、杂原子化合物组成,其中,杂原子化合物中以含氧化合物、为主;正己烷索氏抽提物中脂肪烃占多数;乙醇索氏抽提物及正己烷-乙醇梯级索氏抽提物主要为脂肪烃和含氧化合物。4)CTHS主要以脂肪烃和芳香烃为主,CTHIS和煤焦油沥青类似,失重主要是热解中分子断裂和聚合产生小的化合物引起;CTHIS都在97℃附近开始失重,620℃基本停止失重,随着温度的升高,CTHIS挥发、断裂产生小的骨架及如CO、CO2和CH4这类气体。溶胀煤CTHIS>脱灰煤CTHIS>索氏抽提残煤CTHIS;另外,乙醇-正己烷索氏抽提残煤CTHIS对应的温度明显高于乙醇-正己烷溶胀煤CTHIS所对应的温度。5)在正己烷-乙醇溶胀煤热解过程中,小分子相在去溶剂后得到重新排布,热解时小分子容易脱出。而正己烷-乙醇索氏抽提残煤中一部分低分子化合物被溶出,使其可供给的活性氢减少,不能及时稳定煤中自由基碎片,发生缩聚反应程度增大;另外索氏萃取物的抽提使煤样相对分子量变大,热解焦油分子量也相应增大。6)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Coats-Redfem积分法,得到乙醇-正己烷溶胀预处理可以降低神东脱灰煤热解段400-450℃、650-750℃的活化能,促进煤热解过程;而经乙醇-正己烷索氏预处理后增大了活化能,热解需要更大的能量,说明乙醇-正己烷萃取小分子在煤热解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己烷乙醇论文参考文献

[1].吕琪,熊道陵,张建平,李洋.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萃取茶叶籽浆液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7

[2].吕波.乙醇—正己烷溶胀/索氏抽提神东煤热解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7

[3].吕琪.正己烷—水—乙醇双液相体系提取茶叶籽油及茶皂素的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4].孟晓燕,胡小燕.绘制正己烷-乙醇-水的叁组分液系相图[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

[5].石珊珊,刘大良,魏冰,孟橘.乙醇-正己烷混合溶剂同时提取茶油和茶皂素技术的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3

[6].王慧敏,刘石生.用正己烷-乙醇-水叁元双液相从橡胶籽提油脱氰苷[J].中国油脂.2012

[7].全灿,鄢雄伟,金君素,戴新华,黄挺.科研用高纯乙醇、乙酸乙酯、正己烷试剂标准规范及其纯化工艺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1

[8].于靓靓,毛治博,王钰,孙晓波,刘国际.间十五烷基酚乙醇溶液以及正己烷溶液密度与粘度的测定与关联[J].河南化工.2010

[9].夏文斌,张艳,严付华.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红叁叶提取物中乙醇与正己烷溶剂残留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

[10].薛刚,王莹,冯建波.乙醇和正己烷溶解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比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甲醇、乙醇及正己烷的饱和蒸汽压线及...热注入法装置及其合成的单分散纳米晶一2有机分子最弱C一H键能和TS"(转化05%...不同形貌钯纳米晶制备步骤示意图1 不同温度下正己烷- 乙醇- 水叁元体系...正己烷/乙醇为流动相

标签:;  ;  ;  ;  ;  ;  ;  

正己烷乙醇论文_吕琪,熊道陵,张建平,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