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隰县第四中学段建宏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刚开始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实验多,现象直观,但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兴趣就逐渐淡化。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成为理论知识的验证品,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化学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的导演者;新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唯教材独尊”,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而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将学生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力争做到三年教学不留遗憾,使学生受益终身,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演示实验,简单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重要且操作难度较大的,教师可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分析实验,然后动手去做,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和活动时间。在观察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为主: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性,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以免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好玩儿”,克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盲目性;二是指导学生既全面观察,同时又要分清主次。
2.强化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操作。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教师必须给予正确讲解,分析原因,切不可加以批评、讽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在化学教学中,对科学准确性不高,分析不够透彻、说服力不够强的实验要大胆改进,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例如,在玻璃导管口点燃氢气,颜色并不是淡蓝色。若不进行分析,学生可能会对科学产生怀疑,这时可让学生用细铁管重作上述实验,现象将一目了然。
3.重视实验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验习题的设计,它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中为了加深碱对指示剂的变色,布置了这样一道习题:“已知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设计一个实验:究竟是NaOH溶液中的哪一种微粒所引起的反应?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到实验室动手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对碱的通性的认识,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4.开发家庭小实验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能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碱面、食醋来探究化学变化的现象时,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询问教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学生回家后又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通过家庭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还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同时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体会课改精神,在实验教学中渗透课改理念,使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知识,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