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王钰璠[1]2003年在《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寻找有致癌活性的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的替代品,本论文进行了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以椰子油脂肪酸甲酯和单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CMA),并以它为原料进一步合成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和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研究。 考察了CMA合成反应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料比、体系压力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5h、n(甲酯):n(醇胺)=1:1.1、反应体系压力20kPa。在最优条件下收率99%。利用重结晶法对反应产物分离提纯。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证明本研究产品与进口产品组成相一致。 改进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合成方法,利用加入低级醇共硫酸化的方法使反应体系混合更均匀,提高反应收率。在国内尚无相关文献提及的情况下,进行了CMA的聚氧乙烯化反应,得到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产品。 对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和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氧乙烯醚的溶解性、乳化力、增稠力、发泡和稳泡力等溶液特性进行测定,并与6501作比较,说明了用CMA及其衍生物替代6501是可行的。

王斌, 张敏, 颜连学, 丁龙福[2]2001年在《脂肪酸酰胺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能和应用》文中指出以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为原料 ,通过甲酯化、酰胺化、磺化或再甲酯化、磺化等步骤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钠 (FMS n ,n为脂肪酸中碳原子数 ,n =12、14、16、18)、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 (DFMS n ,n同上 )和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硫酸酯钠盐 (FDMS n ,n同上 )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测定了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力、克拉夫特点 (K .P)、钙皂分散力 (LSDR % )、去污力 (R % )等性能 .结果表明 :采用本实验室的方法 ,工艺稳定 ,合成产率高 ;另外 ,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为它们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基础数据

刘喃喃[3]2012年在《棕榈基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文中研究表明棕榈油是来源丰富但急需拓宽用途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棕榈基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缺陷,通过复配或分子结构改性可改善棕榈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本文以棕榈油甲酯为原料合成棕榈基单乙醇酰胺(PMEA)、棕榈基二乙醇酰胺(PDEA)、棕榈基单乙醇酰胺硫酸酯钠盐(SPMEA)和棕榈基二乙醇酰胺硫酸酯钠盐(SPDEA)。考察了反应条件并测定其表面化学性能和界面化学性能,并通过与低碳链烷醇酰胺复配手段来改善棕榈基产品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棕榈油甲酯为原料合成PMEA和PDEA。合成PMEA的条件为反应温度90℃、n单乙醇胺:n甲酯=1.05:1、mKOH=1.2 %m总和反应5 h后抽真空反应3 h,上述条件下产物的颜色为淡黄色,PMEA的产率和质量分数分别为92.2 %和90.0 %,游离单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0.83 wt %;合成PDEA的条件为反应温度80℃、n二乙醇胺:n甲酯=1.1:1、mKOH=1.5 %m总和反应5 h后抽真空反应3 h,上述条件下产物的颜色为淡黄色,PDEA的产率为89.0%,游离二乙醇胺质量分数为4.55 wt%。2.考察棕榈基乙醇酰胺(PMEA和PDEA)与椰油基乙醇酰胺的理化性能和表面化学性能。PDEA与椰油基二乙醇酰胺相比,PDEA的表面张力和乳化力分别是椰油基的0.98倍和0.97倍,但其泡沫高度仅约为椰油基的0.5倍。添加癸酸二乙醇酰胺可改善PDEA的泡沫性能,当nPDEA: n癸酸二乙醇酰胺=1:0.4(22 wt%)复配时,复配物的泡沫高度(42/39 mm)比PDEA的(21/21 mm)提高1倍,与椰油基二乙醇酰胺的(40/38 mm)相当。而PMEA的表面张力、乳化力和泡沫高度分别是椰油基单乙醇酰胺的0.98倍、0.99倍和1.8倍,因此有望替代椰油基单乙醇酰胺。3.以PMEA和PDEA为原料合成SPMEA和SPDEA。合成SPMEA的条件为以氯磺酸-DMF为硫酸化试剂、反应温度55℃、nPMEA:n氯磺酸:nDMF=1:1.2:1.2、氯仿加入量1 mL/g PMEA、滴加时间为10 min、反应时间为60 min。上述条件下得到产物的颜色为淡黄色,PMEA转化率和SPMEA产率分别为97.6 %和91.1 %,与常规方法相比溶剂用量减少了90 %;合成SPDEA的条件为以氯磺酸-DMF为硫酸化试剂、反应温度35℃、nPDEA:n氯磺酸:nDMF=1:1.62:1.62、滴加时间为10 min、反应时间为30 min。上述条件下得到产物的颜色为淡黄色,PDEA的转化率和SPDEA的取代度分别为92.4 %和1.08。4.考察SPMEA和SPDEA的表面张力、泡沫性能、乳化性能、钙皂分散性能和增溶性能并与PMEA和PDEA的比较,发现分子结构中增加硫酸基团后,SPMEA的表面张力、钙皂分散指数和乳化力分别降低了17.6 %、97.2 %和61.6 %,泡沫高度提高了6倍;SPDEA的表面张力、钙皂分散指数和乳化力分别降低了13.9 %、89.3 %和58.6 %,泡沫高度提高了6.9倍。5.考察棕榈基乙醇酰胺及硫酸酯盐溶液与胜利油田原油的界面张力。SPMEA、SPDEA和PDEA的界面张力分别为0.706 mN/m、1.02×10-2 mN/m和7.23×10-3 mN/m。PMEA、PDEA和SPMEA溶液在50℃、高岭土中吸附量分别为1.288 mg/g高岭土、1.958 mg/g高岭土和2.107 mg/g高岭土。加入2 wt%氯化钠溶液后,叁者吸附量分别增加了76.8 %、192 %和20.6 %。PDEA吸附后溶液的界面张力比吸附前增加了7 %。

杜海燕, 刘鹤鸣[4]2007年在《脂肪酸烷醇酰胺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详细介绍了脂肪酸烷醇酰胺硫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磷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硼酸酯叁大类脂肪酸烷醇酰胺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表面性能及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研究开发方向及应用发展趋势。

刘巍[5]2009年在《驱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十四酸、十六酸、蓖麻油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通过实验确定了反应物质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胺值为考察指标,采用文中提及的方法得到烷醇酰胺,并测定了其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十四酸醇酰胺的较好反应条件为:十四酸和二乙醇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0:2.0,反应温度135℃,氢氧化钾的量为原料的1.0%;合成油溶性蓖麻油烷醇酰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蓖麻油与二乙醇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2.6,反应温度150℃,氢氧化钾的量为0.5%、甲醇的量为2.0%(占总物质的量);合成十六酸醇酰胺的较好反应条件为:十六酸与二乙醇胺的摩尔比为1:1.66;催化剂KOH占总物料的0.5%;最佳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2h。胺值可控制在10mgKOH/g以内。本文中合成烷醇酰胺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合成工艺简单,产品用途广泛,适合高矿化度驱油体系,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多功能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张长宝[6]2007年在《驱油用烷醇酰胺的合成及与大庆原油配伍性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脂肪酸甲酯及二乙醇胺为原料,应用二步合成法合成一系列驱油用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各类烷醇酰胺的合成工艺。以界面张力为指标,讨论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配制了烷醇酰胺/HPAM二元驱油体系、烷醇酰胺/HPAM/碱叁元驱油体系,考察了体系与大庆四厂原油的界面张力,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四厂油水的配伍性。其中,十六酸二乙醇酰胺与大庆四厂原油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十六酸二乙醇酰胺0.2%(wt)、HPAM1000mg/L组成的二元驱油体系与大庆四厂原油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最低可达到8.94×10~(-3)mN/m;十六酸二乙醇酰胺0.2%(wt)、HPAM1000mg/L、Na_2CO_31%(wt)组成的叁元驱油体系与大庆四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最低可达6.34×10~(-4)mN/m。二步法合成十六酸二乙醇酰胺最佳合成工艺为:(1)反应温度140℃、反应摩尔比n十六酸∶n二乙醇胺=1∶1.15、反应时间4.5h;(2)反应温度80℃、反应总摩尔比n十六酸∶n二乙醇胺=1∶1.55、催化剂用量0.8%(wt)、反应时间3h。在二步法的合成工艺中,第一步反应温度随着脂肪酸、脂肪酸甲酯碳链的增长而升高;碳链长度相同时,脂肪酸甲酯比脂肪酸的第一步反应温度要低20℃左右,第二步反应温度相差很小。烷醇酰胺0.2%(wt)、HPAM1000mg/L、大庆四厂污水配制成稳定的二元驱油体系,二元驱油体系与大庆四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100天内基本保持不变,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二元驱油体系中,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1%~0.3%的范围内,随着烷醇酰胺浓度的增大,与原油界面张力逐渐降低。当烷醇酰胺浓度超过0.3%(wt)时,界面张力反而升高;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浓度对二元体系的界面张力影响很小,它只是增加了体系的黏度。当在二元体系中添加1%(wt)Na_2CO_3时,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界面张力升高。

吴红平, 黄亚茹, 葛赞, 朱授兴[7]2009年在《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概括并讨论了烷醇酰胺及其衍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面性能及应用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相关产品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出了此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赵强, 刘传玉[8]2012年在《椰子油单乙醇酰胺丙氧基醚的合成研究》文中提出以椰子油单乙醇酰胺、环氧丙烷为原料,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合成椰子油单乙醇酰胺丙氧基醚,考察了椰子油单乙醇酰胺丙氧基醚合成的条件,实验表明,在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为反应物总物质的量的0.5%,反应物椰子油单乙醇酰胺与环氧丙烷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温度145℃,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环氧丙烷的转化率可达99.9%。经测试,椰子油单乙醇酰胺丙氧基醚与椰子油单乙醇酰胺的稳泡性能相近,具有黏度低,水溶性好的特点。

汪多仁[9]2002年在《烷醇酰胺类产品的合成与应用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烷醇酰胺类产品的性能及生产工艺.以不同组成脂肪酸与不同乙醇胺缩合,可以得到不同性质的烷醇酰胺产品,其用途也不完全相同.烷醇酰胺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生产印染助剂的主要原料之一.

康永, 柴秀娟[10]2011年在《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概述了合成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的脂肪酸法和酯交换法,及烷醇酰胺在化妆品、纺织助剂、油田领域和皮革加酯剂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类型;并提示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王钰璠. 浙江大学. 2003

[2]. 脂肪酸酰胺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性能和应用[J]. 王斌, 张敏, 颜连学, 丁龙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 棕榈基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D]. 刘喃喃. 江南大学. 2012

[4]. 脂肪酸烷醇酰胺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杜海燕, 刘鹤鸣. 日用化学工业. 2007

[5]. 驱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研究[D]. 刘巍. 大庆石油学院. 2009

[6]. 驱油用烷醇酰胺的合成及与大庆原油配伍性研究[D]. 张长宝. 大庆石油学院. 2007

[7]. 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吴红平, 黄亚茹, 葛赞, 朱授兴. 广州化工. 2009

[8]. 椰子油单乙醇酰胺丙氧基醚的合成研究[J]. 赵强, 刘传玉. 化学与黏合. 2012

[9]. 烷醇酰胺类产品的合成与应用进展[J]. 汪多仁. 印染助剂. 2002

[10]. 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J]. 康永, 柴秀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

标签:;  ;  ;  ;  ;  ;  ;  ;  

椰子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