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燕麦蚜茧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麦蚜,挥发物,寄主,蚜虫,种群,麦田,生物学。
燕麦蚜茧蜂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杰[1](2009)在《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其寄主麦长管蚜龄期的选择和寄生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寄生影响因子的研究本部分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密度、龄期和翅型以及寄生蜂密度、蜂龄等因子分别对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寄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2±1℃温度条件下,寄主密度对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有明显影响,寄主密度在20头蚜虫/1头雌蜂时寄生率最高,烟蚜茧蜂寄生率为71%,燕麦蚜茧蜂寄生率为77%。随着寄主密度升高,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同时,两种蚜茧蜂均对寄主龄期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两种蚜茧蜂对2龄期和3龄期若蚜寄生率偏高,燕麦蚜茧蜂对4龄期若蚜寄生率明显高于烟蚜茧蜂,在有翅与无翅型3、4龄若蚜的选择试验中,这两种蚜茧蜂均喜欢寄生无翅型若蚜。此外,寄生蜂密度也对寄生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蚜茧蜂寄生率随蜂的密度上升而增加,但当蜂、蚜比达到4:50时,寄生率不升反降。说明寄生蜂密度过高时,蜂与蜂之间会出现相互干扰寄生的现象。蚜茧蜂雌虫蜂龄对寄生有明显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1日龄雌蜂对蚜虫的寄生率最高,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的寄生率分别为73.2%、75.2%。2两种蚜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及寄主龄期对烟蚜茧蜂发育的影响在22℃下研究了烟蚜茧蜂(A.gifuensis)和燕麦蚜茧蜂(A.avenea)对寄主麦长管蚜(S.avenae)龄期的选择,以及被寄生后麦长管蚜龄期对烟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各龄蚜虫均可寄生,但两种蜂对寄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烟蚜茧蜂偏向选择较小龄期的蚜虫,对2龄若蚜寄生率最高,达34.0%,而燕麦蚜茧蜂偏向选择中间龄期的蚜虫,对3龄若蚜和4龄若蚜的寄生率偏高,分别为37.2%、21.6%,燕麦蚜茧蜂对成蚜的寄生率(12.7%)高于烟蚜茧蜂(5.5%)。两种蚜茧蜂对有翅蚜的寄生率均较低,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1%、5.0%。烟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麦长管蚜若蚜的发育,其中1龄若蚜被寄生后,1-3龄历期显着延长,但3龄和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其中,被寄生的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着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烟蚜茧蜂寄生2龄麦长管蚜时个体发育最快,为9.4天,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需12.1天。3温度和寄主密度对两种蚜茧蜂寄生和繁殖的影响在恒温14、18、22和26℃条件下,测定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的成蜂寿命。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单雌寄生蚜虫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雌蜂个体间寄生数量差异较大。在14℃、18℃、22℃下,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均较低,但在26℃下,烟蚜茧蜂的寄生量要高于燕麦蚜茧蜂,22℃时,两种蚜茧蜂的寄生量达到最大值。在10、14、18、22、26℃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蚜茧蜂对其寄主寄生的功能反应,表明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模型。在同一温度下,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寄生数量随麦长管蚜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 (1969)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拟结果分别为和E = 1.889P~(-0.024)2和E=1.971P~(-0.0265)。(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任雪娟[2](2007)在《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寄主范围及对主要蚜虫的选择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麦蚜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是小麦穗期蚜虫的优势天敌,为更好的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本文针对麦田蚜茧蜂的种类及发生规律,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对寄主的选择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明确了河北省保定市、沧州沧县、邯郸市、廊坊香河县、张家口蔚县五个地区小麦灌浆期的蚜茧蜂种类:保定、沧州、邯郸叁地蚜茧蜂发生状况相似,均以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和烟蚜茧蜂A. gifuensis Ashmead为优势种,廊坊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张家口蔚县则以燕麦蚜茧蜂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 (Ness)为优势种。明确了保定地区不同时期麦田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优势种群:麦田麦蚜盛发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分别以燕麦蚜茧蜂和蚜跳小蜂Aphidenyrtus aphidiuorus (Meyr)为优势种;秋季和初春分别以烟蚜茧蜂和环腹瘿蜂Figiles sp.为优势种。保定和廊坊12月到次年3月皆可在麦田采到僵蚜,并可羽化,证明河北省春季麦田存在本地蜂源。燕麦蚜茧蜂寄主专化性强,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均证明其只寄生于麦蚜中的麦长管蚜,而对于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Walker)均不寄生,对于烟草上的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嗜好性低;而在单一蚜虫的非选择性试验中,燕麦蚜茧蜂对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烟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均发生刺探行为,即均发生了寄主识别和寄主攻击;在对麦蚜选择性试验中,明显表现出对麦长管蚜的嗜好性,嗜好性系数Ci值为0.52,而对其他蚜虫嗜好性较低,Ci值为负值。烟蚜茧蜂寄主范围较广于燕麦蚜茧蜂,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证明其可寄生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桃蚜和棉蚜,未发现寄生禾谷缢管蚜;在单一蚜虫的非选择性试验中均发生刺探行为;在提供麦长管蚜和桃蚜的选择性试验中未表现明显的嗜好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7-06-01)
刘勇,胡萃,倪汉祥,孙京瑞[3](2001)在《不同营养层次挥发物对燕麦蚜茧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Y”型管嗅觉计及风洞测定试验表明 ,小麦植株、麦长管蚜 (Sitobionavenae)、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 phum padi)对燕麦蚜茧蜂 (Aphidiusavenae)雌蜂的吸引作用较小 ,而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对其吸引作用较大 ,并以麦长管蚜有蚜植株的吸引作用最强 .尽管该蜂对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 ,但由其危害诱导产生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该蜂仍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 .GC MS鉴定结果表明 ,麦蚜取食诱导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主要是 2 莰烯、6 甲基 5 己烯 2 酮、6 甲基 5 己烯 2 醇、顺 3 己酰醋酸酯和水杨酸甲酯 .其中 6 甲基 5 己烯 2 酮和 6 甲基 5 己烯 2 醇对燕麦蚜茧蜂的吸引作用最强 ,水杨酸甲酯无明显吸引作用 .(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罗瑞梧,杨崇良,尚佑芬,李长松,赵玖华[4](1994)在《燕麦蚜茧蜂种群动态及其控蚜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5—1991年在济南进行燕麦蚜茧蜂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其种群动态,并将控蚜效能区分为四种类型,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该蜂无越冬越夏虫态,抗高、低温能力弱,成蜂存在“突增”“突消”现象,高山与平地、海岛与陆地出现时间一致,我国东部地区发生期相互衔接。据此认为燕麦蚜茧蜂有追随寄主麦长管蚜季节性同步远距离迁飞现象。(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李文江,张保生,于茂森,齐子彬[5](1991)在《临清市燕麦蚜茧蜂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清市麦田蚜虫调查中,发现有5种蚜茧蜂: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uenae Haliday),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阿维蚜茧蜂(A.ervi Haliday),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以及蚜外茧蜂属的一种Prabn sp.。其中燕麦蚜茧蜂占80%,是寄生麦蚜的优势种。(本文来源于《生物防治通报》期刊1991年03期)
李文江,齐子彬,魏希珍[6](1991)在《燕麦蚜茧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临清市麦蚜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占麦田5种蚜茧蜂的4/5。笔者从1978~1989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进行了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予下.一、材料与方法秋季、早春在麦田、油莱田、冬藏大白菜、菠菜等作物上采集蚜虫和僵蚜,鉴定蚜茧蜂种类,了解越冬虫态,并放置室内外观察死亡率;3~6月份在麦田每10天采集一批僵蚜,观察羽化率、虫种、干瘪、重寄生;田间系统调查取一二叁类麦田各100株3天一次;盆栽(本文来源于《病虫测报》期刊1991年03期)
韩志泉[7](1983)在《燕麦蚜茧蜂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麦蚜体内寄生性天敌,广布于欧、亚、非、北美许多国家。我们在北京经千头麦蚜蚜茧蜂检查,它占99%(另一种菜蚜茧蜂Diaetetiella ra-pae Mintosh仅1%)。此蜂国外Arthur(1944,1949);Dunn(1949)曾进行过研究,在我国北方未见较详细报道,从1976—1981年我们进行了观察。(本文来源于《昆虫知识》期刊1983年05期)
燕麦蚜茧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麦蚜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大害虫,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是小麦穗期蚜虫的优势天敌,为更好的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本文针对麦田蚜茧蜂的种类及发生规律,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对寄主的选择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明确了河北省保定市、沧州沧县、邯郸市、廊坊香河县、张家口蔚县五个地区小麦灌浆期的蚜茧蜂种类:保定、沧州、邯郸叁地蚜茧蜂发生状况相似,均以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和烟蚜茧蜂A. gifuensis Ashmead为优势种,廊坊以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张家口蔚县则以燕麦蚜茧蜂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 (Ness)为优势种。明确了保定地区不同时期麦田蚜茧蜂和重寄生蜂的优势种群:麦田麦蚜盛发期蚜茧蜂和重寄生蜂分别以燕麦蚜茧蜂和蚜跳小蜂Aphidenyrtus aphidiuorus (Meyr)为优势种;秋季和初春分别以烟蚜茧蜂和环腹瘿蜂Figiles sp.为优势种。保定和廊坊12月到次年3月皆可在麦田采到僵蚜,并可羽化,证明河北省春季麦田存在本地蜂源。燕麦蚜茧蜂寄主专化性强,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均证明其只寄生于麦蚜中的麦长管蚜,而对于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和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 (Walker)均不寄生,对于烟草上的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嗜好性低;而在单一蚜虫的非选择性试验中,燕麦蚜茧蜂对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烟蚜、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均发生刺探行为,即均发生了寄主识别和寄主攻击;在对麦蚜选择性试验中,明显表现出对麦长管蚜的嗜好性,嗜好性系数Ci值为0.52,而对其他蚜虫嗜好性较低,Ci值为负值。烟蚜茧蜂寄主范围较广于燕麦蚜茧蜂,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证明其可寄生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桃蚜和棉蚜,未发现寄生禾谷缢管蚜;在单一蚜虫的非选择性试验中均发生刺探行为;在提供麦长管蚜和桃蚜的选择性试验中未表现明显的嗜好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燕麦蚜茧蜂论文参考文献
[1].孟祥杰.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其寄主麦长管蚜龄期的选择和寄生适应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2].任雪娟.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寄主范围及对主要蚜虫的选择性比较[D].河北大学.2007
[3].刘勇,胡萃,倪汉祥,孙京瑞.不同营养层次挥发物对燕麦蚜茧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
[4].罗瑞梧,杨崇良,尚佑芬,李长松,赵玖华.燕麦蚜茧蜂种群动态及其控蚜效能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4
[5].李文江,张保生,于茂森,齐子彬.临清市燕麦蚜茧蜂调查[J].生物防治通报.1991
[6].李文江,齐子彬,魏希珍.燕麦蚜茧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病虫测报.1991
[7].韩志泉.燕麦蚜茧蜂生物学特性[J].昆虫知识.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