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机交互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机,特征,技术,现实,智能,无人机,清华大学。
人机交互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于嘉,李传江,杜芸菲,黄晴[1](2019)在《基于手势识别的教育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体验感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手势识别的智能教育机器人人机交互办法,通过MPU6050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利用STM32单片机结合加速度和角速度变化进行手势识别,通过蓝牙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控制教育机器人运动。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机器人教学方式,为落实国家的人工智能进中小学课程的政策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23期)
张瑞哲,张代艳,欧阳雨婷,江辉[2](2019)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人机交互技术迎来新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1日,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围绕“首席科学家展望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未来发展”主题,全面展示“云计算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在自然交互、建模绘制、新型显示、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11位来自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科(本文来源于《南昌日报》期刊2019-10-22)
王青青,杜俭状,王静[3](2019)在《基于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实现流程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说明了此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并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人机交互响应延时不超过0.1秒。本系统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虚拟漫游中,文中对应用效果进行了描述。(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陈宇[4](2019)在《浅析电脑动画创作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入机图形交互技术,其交互方式是以不同的图形输入与图形显示方式来体现的。对于图形的输入,既可以通过鼠标直接调用基本图形单元,然后进行交互式的编辑修改;也可以通过扫描仪将图稿扫入计算机,然后进行交互式的编辑修改。(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章文[5](2019)在《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用户界面作为新一代人机交互方式,变革着艺术教育的教学视域和交互范式。以语音交互、图像交互和体感交互为主导的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一方面丰富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拓宽艺术教育的教学视域;另一方面,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所催生的艺术创意工具,培养新生代艺术家人机协同的交互范式,赋能艺术与科技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协同螺旋式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延鸣,董华[6](2019)在《基于车载人机交互技术的驾驶学习辅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车载人机交互技术在驾驶教学中的设计研究与应用发展,总结了在驾驶辅助的功能与操作交互方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驾驶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运用驾驶环境下人机界面设计的设计流程、评价指标及优化方法,调查了辅助驾驶教学设计在国内外应用状况,分析了此类产品的功能需求与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户研究、用户体验地图、服务蓝图以及KA卡片法确定了基于车互联技术下的驾驶教学辅助交互系统,开发了车辆中控、前挡风HUD及手机相应APP的交互原型与交互界面。在设计完成后,经过一系列的原型测试评估了交互界面的实用性。验证了HUD视觉操作机制与中控交互界面在系统语音提示下,可以实现驾驶学习的辅助功能。(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9年03期)
沈峥嵘,蔡姝雯[7](2019)在《AI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与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环境悄然变幻:5G的起步为AI的应用普及提供了无限可能,AI产业化正在成型。未来人工智能走向何方,从机器智能到社交智能,语言智能能否进入智能产业的核心?日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南京举行,且听17位国内外院士大咖围绕人工智能理论、技术(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9-06-05)
瞿军[8](2019)在《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指人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鼠标、键盘的新型交互技术,它可以将采集到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通过算法识别直接转化为计算机的控制命令,无需用户手脚的参与,从而可以为残疾人群体的日常生活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作为最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是实现人机交互的一种绝佳的平台。本文以实际应用为前提,将生物电信号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研究基于生物电信号(主要是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眼电(Electrooculography,EOG)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将叁维虚拟现实建模与动画技术引入到基于EEG的人机交互范式中,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刺激的叁维P300字符拼写系统。基于EEG的人机交互系统又称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P300字符拼写系统是目前最受欢迎并得到广泛关注的脑机接口应用类型。本文从改善传统P300字符拼写系统的性能入手,提出一种新型的叁维刺激范式。在此范式中,我们利用叁维闪烁方块取代传统的二维闪烁平面来构建人机界面,每个刺激由一个快速闪烁(颜色改变)和一个叁维运动相结合而成。12名健康受试者参加了一个离线实验和一个在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3D范式能够诱发出比传统2D范式幅度更高的P300波形,从而显着地改善字符拼写的分类准确率和信息传输率。其次,基于第一项工作中所得到的叁维脑机接口在诱发ERP方面的优越性能,面向意识障碍病人的视觉惊吓评估,提出一种新的叁维脑机接口系统。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CRS-R量表中听觉惊吓,视觉定位以及交流功能的评估。然而,在视觉惊吓评估方面,传统的二维脑机接口刺激范式很难模拟出该项评估中手指戳眼睛的动态效果,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针对此种现状,本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一个用于辅助意识障碍病人视觉惊吓评估的叁维脑机接口系统。本系统采用4:1比率的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构成刺激序列,其中标准刺激采用静态的手指背景画面,而偏差刺激采用动态的手指戳眼睛动画,诱发受试者的P300电位。8位意识障碍病人参加了脑机接口评估和CRS-R量表的评估。详细的数据分析表明了叁维脑机接口系统在检测视觉惊吓响应方面的有效性。再次,考虑到EOG信号具有比EEG信号幅度大、信噪比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与现有的基于EEG或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不同,本系统是利用人眼的眨眼反应时间与按键闪烁之间的同步性来实现目标键与非目标键的区分。使用者可以通过执行与目标按键的闪烁相同步的眨眼来发出对应的控制命令。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小型生物电信号放大器、柔性干电极、移动终端以及VR头盔进行集成,充分发挥EOG信号采集在便携性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基于EOG的移动便携式虚拟现实应用。本系统以室内环境控制仿真作为测试案例,10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了在线虚拟现实交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受试者都可以使用本系统高效地完成各项交互任务,系统的多项性能指标要优于现有的基于EEG或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最后,更进一步地,综合考虑EEG和EOG各自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脑机接口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在前面的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该系统获得了比已有的基于EEG的系统更好的性能指标。然而,这种交互系统只能为用户提供离散的控制命令,在输出连续的控制命令方面无能为力。本系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EOG算法与EEG算法进行融合,以眨眼EOG信号来输出离散的控制命令,以运动想象EEG信号来输出连续的控制命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现有的BCI-VR系统交互的功能与性能。此外,在本研究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多通道大屏幕沉浸式BCI-VR平台,在此平台上,根据上述的交互方法,以室外轮椅控制仿真作为测试案例,设计了一种新的脑机接口轮椅控制范式。5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了2项在线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BCI-VR系统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周易维[9](2019)在《基于人机特征的交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机交互技术是计算机领域的常见技术之一,现在已广泛应用到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中,特别是应用于近年来不断变化和革新的交互设备。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生产了不同特征的交互式设备,例如针对不同的操作方式,设计了直接设备与间接设备,这些设备的出现,提高了用户的操作效率。但是,这些设备还没有完全考虑到用户的特征属性,所以还存在提高交互效率的空间,例如,在不同的屏幕倾斜角度下使用电子笔进行操作时,由于手部和屏幕的接触可能会发生变化,用户的操作难度也随之改变。因此,根据不同的设备特征设计具有针对性并且高效的交互策略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设备特征的研究中,屏幕尺寸和倾斜角对于笔式交互的影响、直接设备和间接设备的性能差异、笔的多通道交互如何有针对性地应用于不同属性的交互式设备、如何寻找特征之间的交互关联,都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问题。本课题从用户特征与设备特征的角度探索对笔多通道输入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对于用户特征,将其分为了用户的生理特征以及用户的行为特征。首先,针对用户特征,考察用户在不同状态下使用电子笔进行自然书写任务时,笔通道值的特征分布,并得出用户使用设备的习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设备为电子笔以及交互式数位屏,针对设备特征,通过实证的手段考察屏幕的倾斜角度,屏幕尺寸以及设备的操作方式(直接操作方式/间接操作方式)对用户操作的影响。并分析笔的各个通道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设备特征的变化对笔的各个通道值产生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用户在不同的屏幕尺寸以及操作方式下的特征值存在差异,并且随着用户状态的改变,通道值也发生变化;在使用笔压力以及笔倾斜角进行操作时,直接设备上的速度性能要优于间接设备;间接设备上的准确度性能和精确度性能要高于直接设备;并且当屏幕倾斜角为90°时,用户的操作体验最差;使用笔倾斜角进行输入时,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大,用户使用笔进行操作的准确性会下降;笔各输入通道间具有相关性,其中,笔压力与其他笔输入通道的相关性较低,可以独立使用,而笔方位角与其他通道的相关性均较高,不适宜单独使用,并且方位角受到屏幕倾斜角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在结合屏幕倾斜特征进行操作时,也应当避免笔方位角的使用。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提高在不同设备特征下提高笔输入效率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及交互场景。(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9)
骆德轩,郭嘉豪,胡耀平,丁群[10](2019)在《基于无人机AR交互技术的旅游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不同技术的充分融合将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本文通过分别分述现今无人机、增强现实及旅游的市场现况及叁者组合应用、综合运用的现状,提出无人机AR交互技术在旅游中应用的新型旅游模式。通过分析该模式下的实际运用场景、与现今组合应用的对比及未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进一步进行模式的论证及预测。(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5期)
人机交互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0月21日,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围绕“首席科学家展望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未来发展”主题,全面展示“云计算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在自然交互、建模绘制、新型显示、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11位来自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机交互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于嘉,李传江,杜芸菲,黄晴.基于手势识别的教育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19
[2].张瑞哲,张代艳,欧阳雨婷,江辉.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人机交互技术迎来新机遇[N].南昌日报.2019
[3].王青青,杜俭状,王静.基于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技术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
[4].陈宇.浅析电脑动画创作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技术[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章文.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
[6].延鸣,董华.基于车载人机交互技术的驾驶学习辅助系统[J].人类工效学.2019
[7].沈峥嵘,蔡姝雯.AI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与伦理[N].新华日报.2019
[8].瞿军.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9].周易维.基于人机特征的交互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10].骆德轩,郭嘉豪,胡耀平,丁群.基于无人机AR交互技术的旅游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